03.05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詩人余光中借詩懷鄉,對世界讚美道:“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

宋元時期,人們常說:刺桐花開的地方就是泉州,那是一個因海洋貿易而崛起的東方港口城市。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一艘商船,濃縮千年歷史;一條商路,承載世界文明。出灣向洋,奔競不息。這座港口的崛起,創造了世界海洋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輝煌,活躍了一個時代。

1974年,後渚港出土的宋代商船烙印著深深的“痕跡”,它穿越千年星河,安詳地躺著,向我們述說帆檣林立、蕃商雲集、浴風耕海。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它,連接了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海洋貿易大道,吸引無數的外國水手、商人、傳教士和旅行家漂洋過海來到這。壯麗、雄偉、熱鬧、繁榮被他們所目睹,這裡就是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刺桐港。

那時,每當刺桐花開,外國商船上的水手遠遠就能看見海岸邊鮮紅的刺桐花,他們興奮的振臂高呼:“那就是刺桐港!”簇擁的刺桐花是泉州的標誌,也是刺桐港繁榮似火的象徵。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馬可·波羅當時這樣寫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

而伊本·白圖泰則說:“刺桐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內有上百條大船,至於小船可謂多得不可勝數。”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活躍的商貿往來不僅帶來巨大的財富,也激活了一座不斷擴張城垣規模而全面崛起的泉州城。人們站在德濟門上,遙望城外港口的繁盛景象,留下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磅礴詩句。

這番景象讓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們紛紛慕名來到這裡經商發展,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則定居下來,繁衍生息,也留下了各自的宗教文化。他們與本地族群共處於同個城市,為今天樹立了社會各階層開放包容、和諧相處的典範。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那些大量的遺存,如史詩般地散落在古城區的古街巷中。

行走其中,隨處可見它們深嵌在這片土地上的身影,沐風瀝雨數百年,依然承載和記錄著輝煌的歷史細節,有的至今仍然延續著傳播信俗和交通運輸的功能,成為最鮮活且最獨特的見證。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文物是凝固的時間,遺址是歷史的畫面。

穿過歷史煙雲,我們探尋刺桐港站在世界舞臺中央驚豔綻放的全程。在古橋邊,在古碼頭,我們彷彿聽到來自遠古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揚帆起航的號子聲,看見祖先們佈滿厚繭的雙手和滿是皺紋的古銅色臉龐,還有那寺廟裡為親人虔誠祈禱海寧波定的身影。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向海而生的海洋文明,見證了海洋深處的歷史流淌著一個不朽的民族精神。我們的先人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古老商貿線路。

這條路譜寫了跨海合奏的壯麗史詩,至今傳遞著信仰、文明和力量,燭照著全世界熱愛和平、嚮往發展的人們。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站在時代的風口追逐歷史的洪流,鼻息間湧動傳承千年的文化氣息,耳畔經久不息的起航號角匯聚成時代強音,我們踏過歷史的塵埃,迸發出新的“泉州力量”奮力跨越向前。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過去,它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文明的對話窗口,接納了不同的族群與文明;今天,我們以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張開雙臂擁抱浩瀚的大海,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航向,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平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藍色經濟發展,推動海洋文化交融。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泉州,它依然留存著過去宏偉的模樣,也有如今,優異的成績。

GDP逼近萬億,連續21年福建第一;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路起點、東亞文化之都;“滿街聖人”,全國文明城市。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它在發展,也在沉睡。有人下海,有人移居,也有人留下。但亙古不變的是,所有人都熱愛它,守護它。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泉州:一條商路,一部商貿史詩

詩人說過,“我們的大船在上升”。築夢深藍,新的征途已然開啟。


圖片/在野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