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我的巴蜀抗元寻城之旅继续……这次目标川北,从前面的 溯渠江而上,沿着巴河进入通江,在平昌县的江口镇杨柳村,跑马落车,弃舟上岸,便可直接信步登上小宁城。

小宁城,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原荔枝乡)杨柳村,现遗址仅存东、西、北三门及少量摩崖石刻。小宁城为通江上的一座半岛,海拔390米,东西长920米,南北宽780米,面积约有72万平方米。城虽不算太大,但是因为人迹罕至,道路荒芜,寻城之旅还是有些艰难……

清朱锡谷编纂《巴州志》中记载:“(小宁城)三面环水,尤为阻险可持……城为淳祐己酉谭渊所筑,先平梁城二年……前后有大宁、小宁二滩,周匝环绕,四周悬岩壁立,高十余丈,水周其下,仅一径可通,宽仅数百步,两旁峭削亦高十数丈,真天险之区。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小宁城上原筑子午城,内为子城,岩高约五丈,城高约二丈,环围约三里。外有午城,岩高十余丈,环围约六里。子午两城均为方石所垒。东西南北,内外四门,城楼高悬,威严壮观。城中央建有三进口衙门,并有庙宇、寺院(钟鼓楼)、寨栅、较场、粮仓、炮台、碾房、古井等。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宋蒙从联手灭金到反目成仇,窝阔台攻蜀又围襄阳,蒙古铁骑三破成都……值此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决定“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期望不出几年“自许当手挈全蜀还本朝。”于是,四川各地迅速响应,纷纷筑城修寨,出现了许多山间壁垒。

小宁城也便由此应运而生,彼时时间定格在宋淳祐五年(1245年)。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小宁城由利东路马军副总管、权知巴州的谭渊主持修筑,与通江得汉城、巴中平梁城互为犄角拱卫,有此稳定后方,余玠才能亲率中军北伐,坐镇汉中——可惜到了余玠没能实现夙愿,最后为贾似道陷害,含冤而死。而小宁城最后也不堪大用,在平梁城杨大渊判降后也跟着闻风而降。要是余公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六百年后,后人在此基础上再筑城垣,防患未然,不过防的却是白莲教、太平天国和土匪。

再过两百年,人们又开始拆掉城墙,垒猪圈,修池塘……城门上还留着几十年前的标语“塘是仓,水是粮”,而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就可能就是然并卵了。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值得庆幸的是前人手下留情,还是留下了三座城门和几段散落的墙垣。

从东门(朝阳门)拾级而上,遥想当年宋蒙战争期间,入城先要由店主向上通报或以响箭发出信号,经得州官许可方得进城。值此东门独道,子午两城又是双层城门,再加上瓮城,无论军民人等和贩夫走卒,必经三关,层层盘查,戒备何其森严紧密。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从东门上到小宁城中,新修的公路边有一座清代咸丰年间的古墓相当精巧,我和同伴观摩品评之际,便有古墓后人上前问询并热情讲解,方知两代合坟之秘密以及当年曾被人用千斤顶盗墓的经历。

可惜我记性不好,忘了大爷姓甚名谁,只从墓碑上看也是字迹不清,不甚了了。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小宁城中约有四五十户人家,广有良田和水井池塘,但却端无当年古城遗迹。偶尔能在田垄和地坝边上看出些蛛丝马迹,但也因为具体年代不可考,很难肯定起源就是宋朝。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这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打红苕粉和栽油菜苗。同全国农村一样,小宁城留守老人孩童居多,但是大家都十分热情,无论借水指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问了七八个人,几经辗转,才找到北门(重禧门),但却傻傻分不清到底是正门还是圈门。因为门上并无“重禧门”仨字题刻,也因为有人游记里曾提到过,距北门50余米处有圈门一道……但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我们也确实再未见到第二道城门。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石壁高岩,城墙斑驳,山脚下静水流深的通江仿若历史的岁月长河,不管城门之上的风景如何变幻,它总是兀自默默地向前流淌着。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找西门可就费了牛鼻子老劲了!

问路就费劲,虽然同属大四川,但重庆人有时听不懂平昌话……这边的口音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北门念成(bá)门,西门念成(sì)门,听了老半天我俩才醒过味儿来。

没有原路返回,想着小宁城不大,直线距离不过两三百米,于是我俩从北门直插西门。结果因为年深日久田园荒芜——完全找不到路,放无人机都没得卵用!只能在荒草荆棘丛中不断摸索前进。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最后,在一个渔民临时搭建的窝棚前,我与同伴不得不分头行动,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同伴数了老长一段城墙,直接被引回了山上,而我则顺着荒草沟终于摸到了城门洞。

小宁城虽然城开四门,但其实主门只有两个,东门陆路,西门水路……因为东门前瓮城已毁,所以难得西门还保有拱形大门形式(据说北门也有拱门,但因为我们并没找着另一道,所以不知确切)。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西门正中,门拱中央条石上有《谭渊修小宁城题名记》:“□□□□□□皇宋淳祐己酉孟秋吉日,武显大夫利东路马军副总管权知巴州军州事节制军马任责城壁土旱御边西谭渊创建。□□□王成、杨仲午。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西门高悬崖壁,有小径斜下通江,约摸二三十米。而距西门左侧百十米开外的岩壁上有《宋张实小宁城题名记》,字大如拳,清晰可辨。内容如下:“

宋淳祐乙巳制置使余侍郎遣都统制张实总师城巴,为兴复之基。主兵监修总管:刘汉立、谭渊,钤辖:张虎臣、陈兴,路分:曾友端、权旺、霍舜臣、刘成,路将:刘文德、徐昕、安忠、巩琦、孟俊、徐立,拨发壕寨:王成、汪仲、李德。

可惜水位上升,无缘得见。行前没来得及细细查询,并不知题记确切位置,所以当时也没能放个飞机……只好找来网上唯一的一张照片,以兹证明所言不虚。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其实怪只怪自己忘性大,明明之前我有刷过两遍视频,居然也没想起一点印象,暴汗!

巴中平昌小宁城,一座八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南宋故城

徘徊江岸,兀自兴叹……通江水浑,是有鱼无鱼?水草碧绿,是否无论春秋?

我来时兴致盎然,离开时又意兴阑珊,关于历史的语焉不详和我的不求甚解,让我的所谓寻城之旅更多的变成了一种打卡点卯和到此一游。但我依然念兹在兹并乐此不疲,原因无他——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虽然我也很难说清自己到底有啥收获,但是阅历这种东西,有时候又岂可言说?岂可言说?

呵呵,我只能说一句:小宁城,我来过。



巴蜀抗元名城系列:

/ /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