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公交、地鐵客流有所回暖 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連日來,隨著我省疫情取得有效控制,貴陽市各行業已陸續復工,大部分人也逐漸恢復到了往常的工作節奏。隨著復工人數的增多,我市公共交通客流是否有所回暖?疫情防控措施及力度有沒有因此而減弱?記者近日連續走訪了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和多條公交線路,瞭解復工後的客流及公共交通疫情防控情況。

公交、地鐵客流有所回暖 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客流略有上漲 以上班人群為主


“一個一個來,先掃健康碼、後投幣上車。”3月4日上午7點半左右,50路公交車停靠在紫林庵站臺,駕駛員一邊引導乘客掃描“貴州健康碼”,一邊查看掃碼結果,確認健康卡卡面顯示為綠色或黃色後,揮揮手示意乘客上車。此時,車上已經沒有空座,還有四五個人站在扶手邊。

記者在該站臺觀察了多輛公交車的載客情況,發現上午七點半至八點半期間,車上幾乎都是滿座狀態,到上午九點鐘左右,乘客開始減少,上午11點至12點期間,乘客人數均在10人以下。

“從上個禮拜開始,乘客就慢慢多了起來。”駕駛員徐新光告訴記者。疫情爆發後,貴陽公交併未停運,徐新光與其他公交駕駛員一樣,每天照常開著車穿梭在空曠的街頭,那段時間,公交車的客流量急劇縮減,跑一趟下來也不見幾個乘客。直到復工號角吹響,乘車的人才逐漸增多。

徐新光表示,雖然比復工之前略有增加,但與疫情之前相比,客流量僅恢復了四分之一左右。“目前客流主要集中在早晚的上下班時段,其餘時段與復工前相差不大,乘客也是以上班族為主,老人乘車的比較少。

公交、地鐵客流有所回暖 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

與公交一樣,復工以來,鐵的客流也有所回升。2019年,1號線正常運營情況下的日均客流接近15萬人次,受疫情影響,今年日客流一度縮減至六七千人次,1月底至2月份的客流量相比去年同一時段下降了83.41%。上週起,日均客流量逐漸回升到3萬餘人次,3月3日運輸4.3萬人次,達到疫情以來的最大客流。


適當增加發車頻次 疫情防控不能放鬆


“掃一下健康碼。”

“我剛剛掃過了。”

“你在別的地方掃過,從這個口進去也要再掃一遍。”

地鐵1號線貴陽北站內,安保人員正在引導乘客挨個掃碼進站。近期,貴陽地鐵、公交開始實行掃描“貴州健康碼”登記乘車,阻斷有醫院隔離、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歷史的危險人群,只允許持黃色和綠色健康卡的人員,在體溫檢測正常、防護到位的條件下乘車。

公交、地鐵客流有所回暖 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乘客如果沒有手機,或者因其他情況無法進行掃碼的話,我們可以進行人工登記。”地鐵安保人員說。另外,根據《貴州省健康碼推廣使用暫行辦法》,沒有手機或智能機的人群,可以在當地社區或其他正規辦事機構申請通行碼,也可以請住所地社區、村委會審核並加蓋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證明,手持通行碼或健康通行證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復工後,作為1號線客流較大的站點之一,貴陽北站還在原來的疫情防控基礎上,增加了站內消殺的頻次,對購票機、電梯扶手等乘客能夠接觸的所有地方進行徹底消毒,為了避免高峰期乘客扎堆,安排了工作人員引導乘客排隊進站時拉大間距、保持距離。

在疫情還未完全結束的時候,客流回升,意味著疫情防控的難度加大,緊抓疫情防控不放鬆,仍然是是公共交通系統面臨的首要任務。據記者瞭解,近期,貴陽地鐵開始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根據實時客流增開列車,將最小發車間隔縮減至7分鐘,貴陽公交也將發車間隔壓縮至20分鐘左右,滿足了復工期間的出行需求,也有效緩解了站臺人流聚集問題。


佩戴口罩已成習慣 市民出行井然有序


日常防疫不放鬆,安全出行主要還靠自覺。當天,記者多次乘坐地鐵和公交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能夠做到在車內全程佩戴口罩,儘量與別人保持適當距離。在等待安檢或乘車時,一些乘客會提前打開手機掃碼頁面,對於掃碼登記的操作流程也已經是駕輕就熟。

上班族王敏(化名)走進地鐵站時,一邊掏出手機掃碼,一邊把包放上安檢傳送帶,然後走向工作人員,習慣性地伸出手腕靠近體溫槍。上車後,她選了個空座坐下,特意與旁邊的乘客隔開了兩個座位,拿出酒精棉擦了擦手和揹包。“都已經養成習慣了,防護措施到位能讓我放心一些。”王敏說,自從公司通知返崗復工後,這套動作她每天起碼要重複五六遍,出入小區、公司、乘坐交通工具,都要掃碼、量體溫,回家還要自行消毒。

公交、地鐵客流有所回暖 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六十來歲的市民佘阿姨上公交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車窗通風。“手機、電視上都在強調,社區那些工作人員也在講,要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我和我家老頭每天都照做的。他下樓遛狗,不戴口罩我都不讓他出門。”

記者走訪中,詢問了部分市民對於公交、地鐵以及一些公共場所安全防控要求的看法,大多數人表示應該給予理解和支持。“我覺得這些舉措挺好的,為了大家身體健康嘛。”也有人受訪後表示,希望通過媒體向所有人呼籲,疫情並未結束,不要輕易拿下口罩,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