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李賀為痴情才女寫的詩,年少時只覺得悽美,中年時卻讀出一往情深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能與詩仙李白並稱,可見李賀的實力。“詩鬼”之稱雖然不是很雅,但卻是最適合李賀的稱號。李賀的詩既有著詩仙般奇絕的想象,又帶著濃濃的浪漫之風。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賀的一首悼亡詩,詩名《蘇小小墓》。

李賀為痴情才女寫的詩,年少時只覺得悽美,中年時卻讀出一往情深

這是《全唐詩》中最怪的悼亡詩,是李賀為痴情才女蘇小小所寫。蘇小小是六朝時的一位傳奇女子,死後葬在了錢塘江畔。在後世的許多年中,文壇有不少詩人都曾為她寫過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李賀這首。說這首詩怪,是因為與一般悼亡詩相比,它既綺麗濃豔,卻又空靈絕美,不誇張地說除了李賀,一般人寫不出這種美。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蘇小小墓》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李賀為痴情才女寫的詩,年少時只覺得悽美,中年時卻讀出一往情深

目前文史專家們把這首詩定義為三言詩,但詩中第二聯又是五字成句,這也是此詩別具一格之處。因為寫得過於朦朧,此詩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的,詩的大意是:幽幽蘭花上的露珠,是她的淚眼。她身邊已沒什麼東西可以拿來編一個同心結,就連那煙幻般的野花也沒辦法修剪來贈給心上人。綠草為席,青松為傘蓋。清風是她的衣裳,流水是她的寶佩。曾經載著她東來西往的油壁車,還在等待著她。風雨悽悽的西陵下,磷火閃爍,卻有燭無人,枉費了她的光彩。

李賀為痴情才女寫的詩,年少時只覺得悽美,中年時卻讀出一往情深

少年時,讀這首詩只覺得通篇異常悽美;而人到中年再讀它,卻讀出了蘇小小的一往情深。詩的一開篇就驚豔了,以露珠喻佳人的眉眼,可謂妙筆。一個“幽”字,已經為全詩定下了悽美的基調,而“啼眼”則又添了一分傷感。三、四兩句是幻想佳人的心境,蘇小小雖為歌姬,卻一生追求真愛,在詩人眼中這種對心愛男子的一往情深是至死不渝的。所以雖已逝,她仍要四處找合適的物件事結成同心環,仍要四處尋找花兒獻給心上人。不少名家覺得這一段也是詩人感懷自己的坎坷身世,表達自己身處困境卻不肯放棄的決心。

李賀為痴情才女寫的詩,年少時只覺得悽美,中年時卻讀出一往情深

接下來的6句是全詩最妙的部分。詩人引入草、松、水、風4種常見的景物,連續用比喻,刻畫佳人的形象。這種比法難度極高,既要貼切不生硬,又要比出意境,在唐詩中很少見,這也是此詩的妙處之一。

後兩句“冷翠燭,勞光彩”,則用6個字敘述了一場無人前來的約會。草叢間的磷火是這場約會的燭光,佳人精心裝扮,卻白費了心思。詩人僅用一個“勞”字,就道出了心中的萬般無奈。最後全詩在風雨蕭瑟中落筆,綺麗而又悽美。

李賀為痴情才女寫的詩,年少時只覺得悽美,中年時卻讀出一往情深

縱觀這首詩,無論是結構上還是意境上,它都是“怪怪”的,但卻寫出了一般人寫不出的美感。少年時總覺得這首詩很冷、很酷、很豔、很美;但人到中年再讀它,不只是讀出了蘇小小的無奈和深情,也讀到了李賀清幽字句下的炙熱心腸。這首詩大家讀到了什麼?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