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寶寶吐奶,奶瓣,原樣奶,水樣奶,豆腐渣奶,家長再也不用愁了

  吐奶是許多家長們關心和揪心的問題,為什麼會吐奶?為什麼吐的奶有些是奶塊,有些像豆腐渣?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讓家長們頭疼不已,本文就此分析了不同的吐奶情況,並逐一分析給予建議,一起來了解吧~

  1、原樣奶液

  由於嬰幼兒胃呈水平狀態,加上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全、胃容量小等特點,很容易會造成剛喝進去的奶吐出來。比如剛喝完奶就躺下、劇烈運動、餵奶過急、吮吸時吸入過多空氣等,都很容易造成奶液從胃中反流到食道、口腔,也就是溢奶或者漾奶。

寶寶吐奶,奶瓣,原樣奶,水樣奶,豆腐渣奶,家長再也不用愁了

  一般這種情況發生比較快,喝進去的奶液還沒怎麼消化,所以吐出來的奶液還是原來的樣子。通常也不會引起其他不適症狀,也不會影響寶寶生長髮育。家長們在餵哺時注意適量,同時要採用正確的餵養姿勢,餵奶後還可以給寶寶拍嗝,有助於預防和緩解吐奶。

  2、水樣奶

  在添加輔食階段的寶寶,由於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對食物的質和量的變化無法很好的適應,一旦餵養不當,或者出現冷熱失調、感染等情況,就容易引起腸道功能紊亂而發病。不但吐出的奶濃稠、有酸臭味,而且喝的水也會吐出來。

寶寶吐奶,奶瓣,原樣奶,水樣奶,豆腐渣奶,家長再也不用愁了

  護理:應適當控制飲食,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喂寶寶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使消化道得到一定休息。注意寶寶保暖,以免冷熱失調引起腸胃不適。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的,那麼媽媽就要注意飲食不要過於肥膩,應以清淡、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果出現吐奶次數較多、寶寶精神狀態不佳、食慾下降等情況,要去醫院查看是否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3、豆腐渣樣

  寶寶喝的奶在胃酸的作用下凝結,凝結以後便會成塊,有時寶寶吃的多消化不良或吃得比較急,嗆咳、嘔吐後吐出來的東西便很像豆腐渣。根據食物在胃內的消化程度,這種情況屬於半消化奶。

  發生吐奶後,家長要觀察下寶寶的精神狀態、食慾和尿量是否正常,如果精神狀態好、尿量沒有減少,也沒有腹瀉、發熱等情況,一般問題不大。注意一下餵養量以及餵養方法,不要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同時給寶寶捏脊或者腹部按摩。如果寶寶吐奶次數比較多,精神狀態不佳、尿量少,應及時就醫。

  4、有奶塊(奶瓣)

  新生兒吐奶塊是屬於一種賁門鬆弛症的表現。賁門發生鬆弛,就會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形成刺激而引起吐奶塊。

  新生兒胃容量很小,如果餵奶過於頻繁,容易引起胃部飽脹而產生吐奶。上一餐的奶液進入胃內後會與胃酸進行反應,奶類中豐富的蛋白質在胃酸環境中變性,形成絮狀沉澱。這些絮狀沉澱隨著奶液一起吐出,就是常說的吐奶塊(奶瓣)。而消化不良時,隨著便便一起排出時,就會拉出奶瓣。

  解決寶寶吐奶瓣的辦法在於減少或緩解寶寶吐奶的情況。建議:

  ①不要一次給寶寶喂太飽,採取少量多次的餵養方式;

  ②不要讓寶寶吃太快太急,奶嘴上的孔不要太大(這樣會讓奶液流出很快),也不要太小(這樣寶寶吃奶會費勁,吞入更多的空氣);

  ③餵奶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最好讓寶寶豎立20-30分鐘,躺下時則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

  ④餵奶後可以給寶寶拍嗝(如下圖);

寶寶吐奶,奶瓣,原樣奶,水樣奶,豆腐渣奶,家長再也不用愁了

  ⑤餵奶後不要劇烈運動、擠壓寶寶腹部、搖晃寶寶。

  大部分寶寶吐奶都是生理性的,只要寶寶精神好,嘔吐後還繼續吃奶,體重增長良好,那麼家長不必緊張。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消化道發育的完善和輔食的添加、食物變稠變厚等原因,吐奶現象會逐漸減少。

  如果出現吐奶持續時間長、吐奶量大、寶寶表現痛苦、伴有腹瀉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5、有黃綠色膽汁、酸臭味

  寶寶在吐奶時若吐出綠色的膽汁,有些還會有部分胃酸,形成酸臭味,說明嘔吐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此時寶寶表現得很難受,並且沒有停止嘔吐的趨勢,應立即把寶寶送到醫院診治。


總結:

  由於嬰幼兒的胃部結構特點,以及不正確的餵養方式等原因,嬰幼兒易發生生理性吐奶。對於生理性的吐奶,平時要加強對寶寶的護理。隨著寶寶會坐之後,大多都有好轉,少數嚴重者會持續到開始學步或者斷奶後,有些還可能持續到1週歲以後。

  雖然大部分吐奶情況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吐奶,適量餵養、採取正確的餵養姿勢、拍嗝等方式都可以預防和緩解吐奶症狀。但是有些情況仍然預示著危險,很有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或者胃腸道感染等原因導致,家長們要格外當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