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家如何看待現在的過度教育問題?這裡主要指補課班教育?

drt1015


這幾天高考群在討論自主招生,說很多高校自招的要求要省一。然後有人把五大學科競賽省一的人數發了出來。我看了一下我們廣東省的,五大學科競賽的省一,一共500多人。信息的300多人,其他四個學科,每科幾十個人。

這幾天省二省三的在罵街。

做了這麼多年家長,兒子現在混到高三,我是基本上搞清楚了一個道理。孩子升學分四撥人。

一撥叫體育生。

一撥叫藝術生。

一撥叫競賽生。

一撥叫普通考生。

體育生要身體素質好,藝術生要有藝術細胞還要有顏值,不算文化課,不細說了。

文化課的,就是競賽生和普通考生。

普通考生是不需要過度教育的,普通考生,你認認真真搞定教學大綱的內容,到了高考,你分數到了那個大學,你就去讀那個大學。普通高考這裡,過度教育也沒用,因為人家高考只考大綱,你學的再多,人家不考,你也沒優勢。

多數搞過度教育的家長,就是想搞競賽。競賽生就是創造神話的,我仔初二的時候,就有人說,有個競賽生已經學到高二的課程了,把我羨慕的不得了。因為我們家孩子,初二的時候,學初二的課程也學的氣喘吁吁的,人家學到了高二。就像吃飯,我吃第一碗的時候,人家在吃第五碗了。

我們這些普通考生,初二學初二的知識,初三學初三的,遙望著競賽生們,初三就學完高三的課程了,然後各種羨慕。我和我老婆除了各自埋怨我們兩個給孩子的遺傳基因差之外,也沒別的辦法。學校老師教的東西都學的氣喘吁吁的,孩子哪裡還有能力去過度教育呢?

看到自主招生只要省一,看到全廣東省五大學科比賽省一的人數加起來才500多人,我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天才是極少人,全省75萬的考生,省一才500多人。省二省三,就算他們初二學完了高二的課程,現在高三了,人家自主招生只要省一的,他們也只好跟我們這些笨學生一起備戰高考。這些初二就學到了高二的課程的孩子,高三了,也只能學高三的課程,殊途同歸啊。這種感覺,就像龜兔賽跑,不管你學的多超前,不管你學的多過度,大家都是六月七號八號一起考同一份卷子。

為啥高三的不去學大三的呢?

我問過某個家長。

回答是:考試變數大,看到分數,才知道最後大學學什麼專業。

普通教育也好,過度教育也罷,絕大多數人都是六月份高考見真章,為什麼就有那麼多家長這麼著急,初二就讓孩子學高二的課程呢?

我聽過專家的說法,叫“不試試你怎麼知道孩子拿不到獎?”

還有就是怕吃虧吧。

我當然是那種初二就學初二的課程的笨家長了。人家初二的學高二的,我這個老實的孩子相對來說,就時間多一些,所以就有很多時間玩體育,玩音樂,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還有時間在悟空問答寫文章。

我的孩子因為就是按照教學大綱讀書,不用補課,省錢。人家拿學科比賽的獎,我家娃拿藝術節的各種獎。

回到題主的問題,怎麼看各種過度教育,各種補習班,我覺得,多數是從眾隨大流吧。按照我養孩子的經驗,絕大多數這些過度教育,都是沒用的,到了高三,一切歸零。高三考的都是一份卷子,你超前有啥用?


春暖花開003


我家大寶今年初二,在一培訓機構週末上小班課,語文、物理、數學,提高班,150元/2小時,這已經是算上的少的了,真有孩子週末上課,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都是家長送過去吃,相當於無縫對接,嗯,上課多的孩子有上一對一的,有上小班課,大部分還是提前上,比如說初二就開始上化學初一就開始上物理。其實這種現象太普遍了,這個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是中國的家長集體焦慮攀比心也很嚴重。而且是成績越好的孩子上的課越多這種現象使大家感覺到在外上課是有用的。其實我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上了三門課,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相當於你讓孩子每天吃大魚大肉在飯店吃,可是呢,在家裡的正常飯菜他就不吃了,就相當於老師在學校上課孩子不聽,孩子睡大覺,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去做了。


心晴whynot


正確理解教育過度的通常含義:

過度教育國際通常是指“一個人獲得的教育超過其職業通常要求的水平”。而我們國家的一些學者通常把過度教育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過度教育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的人力資源相對於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出現了過度,微觀的過度教育就是說個人獲得的教育水平或擁有的技能超出了工作崗位的需求。所以國際國內的看法基本一致。現實中的表現有:2012年哈爾濱市招聘457名清潔工,引來一萬多人報名,其中3000多人有本科學歷,25人有碩士研究生學歷;2003年一則新聞報道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在長安賣肉等。

中小學教育“過度”的表現:

由於問題中涉及到“補課班教育”,可以看出題主提問的用意顯然不是指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們講的通常意義上的“過度教育”,可能是指中小學教育中的“過度”。

在我國中小學由於中考、高考的壓力,無論是學校還是課外補課都存在“教育過度”現象。除了普通考生外,對一些藝體生和競賽生的“過度教育”尤為突出,具體表現為:過度超前教育,比如很多學校在初二的時候學完了初三的課程、在高二的時候學完了高三的課程,少數“天才學生”在小學學初中的課程、在初中學高中的課程等;過度超量教育,很多學校集體或個別學生單獨學習的內容超過了大綱規定的內容;過度重複教育,大量抄寫,反覆搞題海戰術;過度投入,不少家長為了子女又好的學習環境不惜債臺高築賣昂貴的學區房、進繳費昂貴的私立學校,為提高成績不惜重金參加各種補習與培訓等;過度重文化智力、藝體特長教育輕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過度重書本理論教育輕社會生活實踐教育等。

產生教育過度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無論是高校的過度教育還是中小學的“過度”教育,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和學校方面是盲目攀比、期望過高,忽視了教育的客觀規律,進而採取了一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措施。

教育過度的影響及危害:

對學生來說,無視興趣、追求片面發展,束縛了個性和創新能力培養,甚至損害了部分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家庭來說,花費投入過大,造成部分家庭教育致貧不說,還造成學生就業困難或教育回報率越來越低;對社會來說,重複浪費有限的教育資源,人才結構嚴重失衡,部分人才大材小用等。

糾過教育過度建議:

家長要保持平常心態,不要去攀比、不要對子女的期望定位太高,根據子女和家庭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投入。學校要堅持正確的教育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根據社會需求,培養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政府要藉助各類媒體深入宣傳正確的育人觀、成才觀,科學規劃、科學決策,強化宏觀調控,加強監管,規範各類教育行為等。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補課是不可避免的!有誰家的孩子能確保一路高分,永保第一呢!關鍵是補課要規範:學費範圍,教學內容,教學技巧,和高考的銜接,孩子能力範圍和素質培養等方面都要考慮!


教育與高考


很多的家長覺得需要補課,但個人覺得現在很多的補課實際上讓孩子覺得很累,現在很多孩子每天都是在上各種輔導課,而沒有時間玩,時間久了孩子也會有情緒,朋友家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只要放學後要去上輔導課,因為沒有時間玩,和媽媽常常對抗,不肯做作業!


隨時隨地顛三倒四


過度教育超前教育本來是很正常的事,現在被輿論渲染的有害了,荒唐。孩子多學知識怎麼能有害呢?奇葩的時代,竟然宣揚不能多學不許多學。看過很多成功經驗,那些優秀的孩子都是超前教育的。現在是鼓勵平庸,打擊進步! 學校按部就班教學不超綱不超前就可以了,至於課後,覺得吃不飽的超前學,覺得吃力的提前學一遍以便在學校再學時能輕鬆一些,這些都是正常的需求,怎麼就不可以呢?必須都得照顧不學習的學渣,不許多學,不能超過學渣太多,不能傷害學渣的自尊?

國人無腦的太多,宣傳什麼信什麼,一說補習有害,很多人恨不得把全國的補習機構都給砸了,像小瀋陽的腦殘保鏢似的


海闊天空081


過度教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超綱教育,如高中階段大量學習大學的內容;提前教育,初一先學了初二甚至初三的全部課程,到初二初三時再大量做題;過度強化,犧牲孩子的大量課餘時間反覆補課強化,只為增加那麼一點點成績。究其原因,第一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太少;第二是家長的教育焦慮症,盲目跟風;第三是教育培訓機構的開課無底線,教育管理者的無視;還有一點就是中國人的小聰明意識,為了目的,搶先一步。


drt1015


《如何看待課外補課》

不可避免,原因如下:

一、教育市場化,是毒瘤,是根。

二、家長商業思維看教育,孩子只是進的貨。

三、教師知識商品化,賣身契爾。

四、官員業績名利化,教育只是籌碼。

五、為了孩子口號化,樂此不疲。

六、社會價值觀扭曲化,太現實。

七、補課功利化,孩子是家長的,誰願掉隊?





伊水緣


都是錢鬧的。甭管什麼教育,什麼文化,什麼知識全給你變成產品一樣的對待,想法設法從別人口袋裡掏錢。說什麼勿忘初心,職業道德,社會變壞的根源就是向錢看。只要說哪兒搞到錢,都往那兒鑽,過度自然正常。想開點,社會問題不是個人能解決的,等國家經濟很好了,社會問題都會慢慢改善。


暗中向光明


中國人口眾多,競爭激烈,為了以後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要讀好書,考個好大學;現行的考試選拔制度和考試製度,也必需要比他人出色才能順利過關; 中國人的讀書傳統觀念等等,這些都促使孩子們要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