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司馬遷宮刑之謎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後人對《史記》一書的高度評價,《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詳細記述了皇帝至漢武帝時期二千多年的歷史,後人很難再度超越,它的作者就是漢武帝時期被處以宮刑的司馬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司馬遷遭受與此之殘酷的宮刑?


司馬遷宮刑之謎

司馬遷

司馬遷繼承父親司馬談的職位當上了漢武帝身邊的太史令,主要工作是記錄、整理書籍之類(相當於現在辦公室文書),事件發生在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匈奴,這位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是,借軍功好讓李廣利封侯。為了讓李廣利順利封侯,漢武帝派當時的名將李陵提供後援及後勤保障工作,但是在分配工作時,這位李陵偏偏不識時務,公開向老闆提出了反對意見,強烈建議自己願意帶領軍隊出征匈奴,這樣可以分散匈奴的注意力,減輕李廣利的壓力,雖然漢武帝非常的不痛快,但李陵提出的建議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答應了,但是一個就是不給李陵增派兵力,只帶他自己的五千人馬。

一開始,李陵是非常順利的,後來遇到了匈奴大單于的主力約三萬人馬,李陵不愧是名將,非常的能打,就這五千人對陣三萬人,打得大單于是一點便宜都佔不到,殺死無數匈奴士兵,氣憤之餘大單于又調集了左、右賢王的八萬軍隊,李陵是越戰越勇、且戰且退,後來大單于都覺得不一定能打贏這場兵力非常懸殊的戰鬥,但不幸的是在這時候,李陵的一個下屬小官因受到的上司的侮辱而投靠了大單于,並向大單于告密,洩露了李陵部隊的機密,這樣大單于大舉進攻,在突圍過程中,李陵被俘。

司馬遷宮刑之謎

馳騁疆場

漢武帝聽到李陵被俘的消息後是非常的生氣,久經官場、圓滑世故的大臣們是一邊倒的指責李陵,一致要求嚴懲李陵及家人,這時候漢武帝就問了問身邊做記錄的司馬遷是什麼意見,司馬遷為了寬慰漢武帝,就向漢武帝說了三點:一、李陵是國家最優秀、一心一意報效國家的人;二、李陵與數倍於自己的匈奴打了十幾天的仗,且殺死無數匈奴人,立下的功勞足以告慰天;三、李陵雖然被俘,將來有一天他肯定是回到大漢的。漢武帝一聽到司馬遷的話後是龍顏大怒,立即給司馬遷定下來“誣上”的罪名,直接判定死罪,其實司馬遷作為一個文化人,和那些大臣比起來簡直是一個職場的小白,太單純了,他更本沒有理解漢武帝此次用兵的真正目的,而且作為不聽老闆話的李陵,為他說話簡直是自討苦吃,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司馬遷宮刑之謎

漢武帝

漢朝的法律規定,被判為死罪的人有三種解決辦法:一、直接接受處置;二、繳納大額的贖金可以免除死罪;三接受宮刑;司馬遷身為底層小官,工資收入少,且沒有其他灰色收入,怎麼可能拿得起大額的贖金來免除死罪,這時候的司馬遷已經開始創作《史記》了,為了完成他的作品,司馬遷忍辱負重,接受了宮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