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濱州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遺蹟,不斷出土問世。

商朝建有蒲城國。

秦朝開始建縣,西漢起先後建有郡或國,隋朝開始置州,清朝升州為府,民國初曾一度置道,國民黨政府先後置第五和第十行政督察專署及魯北行署。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著名的渤海區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

建國後,濱州行政區域不斷調整、變更:

1950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的決定,撤消渤海行政區,對原轄專區進行調整,建立惠民專區,黨政機關駐惠民縣城,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蒲臺、博興,和已屬東營的利津、墾利、廣饒,已屬淄博的高青、齊東共12縣。

1958年10月,惠民專區領導機關遷駐濱縣北鎮新建城區。

1958年10月30日,中共山東省委通知,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為淄博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駐張店。

1961年1月,撤消淄博專區,復置惠民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回濱縣北鎮。

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與惠民專署被地區革命委員會代替。

1971年6月5日,重建中共濱州地委。

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政公署。

1984年,為了與濱州市統一地名,惠民地區黨政機關駐地北鎮改為濱州。

1985年,全區轄濱州市和濱縣、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高青共一市八縣。

1992年3月,為了使地區與駐地名稱統一,惠民地區改名為濱州地區。1994年,全區轄濱州市和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共一市六縣。

2000年,撤地改市,在濱州地區原有行政區域建立濱州市,轄濱城區和惠民、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一區六縣。

2001年4月,在濱州市新市區的西部成立了省級開發區,此後濱州市所轄為兩區六縣。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名稱來歷

濱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縣制,五代後周改渤海縣為濱州。元朝實行三縣聯合稱作一個州,這樣就沾化,蒲城,渤海,三縣合稱濱州,因為三縣都靠海所以取“濱”命名。

濱州市市名由來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區行署駐地濱州市,惠民地區改為濱州地區。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沾化,1195年更名為沾化縣,縣名取義於漢代龔遂治渤海“海濱之民”復沾聖化。鄒平縣西漢以前,夏封舜後姚姓為鄒侯,在鄒平之域,立鄒侯國。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惠民縣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定州升為武定府,置惠民縣為附郭,因有明代開鑿的排水渠惠民溝而得名。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陽信,陽信縣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陽信縣,因治所為韓信自燕伐齊屯兵駐地,又居古篤馬河之陽,縣名由此而得

濱州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無棣:“無棣”一名始見於《春秋·僖公四年》,以縣城南臨無棣溝取名無棣

博興

:五代時期,梁朝沿襲唐代建置,後唐莊宗李存勖為避獻祖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

鄒平

這個地名和縣境內的其他地名一樣,都是在地域文化數千年形成、發展、演變而成的,具有自己的語源特徵和文化內涵。據史料記載,最早在夏朝曾封舜之後姚姓為鄒侯,在鄒平之域立鄒侯國。漢朝劉邦封功臣武虎為梁鄒侯。今鄒平縣城有梁鄒侯墓。此乃鄒平稱梁鄒縣之由來。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鄒平地區設有梁鄒、鄒平等7縣,鄒平縣治所在境內孫鎮東,梁鄒縣治所在韓店舊口村。晉朝廢梁鄒縣,但鄒平縣一直沿用至今,長達兩千餘年,足見“鄒平縣”一詞命名源遠之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