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有你的记忆吗?

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有你的记忆吗?

■普济院区

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有你的记忆吗?

■“红墙绿瓦”一派西洋风的普济医院主体楼

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有你的记忆吗?

■红楼院区旧貌

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有你的记忆吗?

■1926年,东莞医院筹办,选址莞城王屋街,1928年建三层楼主楼和两层手术室,标志着医院成立,此为三层楼主楼旧址

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了!这里有你的记忆吗?

■东莞普济医院全体人员在仲鸾肺痨医舍门前合影。该医舍由1935年李仲鸾的夫人捐资三万元建成

普济莞邑 百年传承

东莞市人民医院一百三十年历史,东莞人的集体记忆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李广)在我国,能够延绵一百三十年的医院凤毛麟角。

作为中国建立最早的西医院之一,横跨三个世纪的漫漫征途,历经时代的沧桑巨变,这所群众有口皆碑的医院,已经建院一百三十年。

医者仁心,普济莞邑民众,是东莞市人民医院延续一个多世纪的集体品格。虽然三易其址、五易其名,但那些红砖绿瓦、一派西洋风格的建筑,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医学精神,早已经在东莞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红楼印记。

红楼精神 延续百卅年

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东莞普济医院和东莞医院,其中东莞普济医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东莞医院建于民国19年(1930年)。

1888年4月1日,德国基督教礼贤会创办东莞普济医院,院址在莞城文顺坊,设立门诊部和留医部(注:也称住院部),有病床25张。

西医在东莞的扎根之路并不顺畅,一开始,民众难以接受这个“舶来物”,就医人数不多,听说西医会“开膛破肚”,大多人退避三舍。那些病急又无钱医治的人,反而成为最早的尝试者。西医神奇的疗效在莞邑地区逐渐传开。

之后,来院就诊的人越来越多,医院留医部空间有限,于是,礼贤教会、在华德国人、本土开明绅士、乡贤筹款,在脉沥洲购地21亩建新院。

1907年,东莞普济医院正式迁至莞城脉沥洲,设有女住院楼、男住院楼、手术室、化验室、护理室、配药房、院长住楼及员工宿舍,有40多张病床。

这也就是后来的位于莞城沙地塘的东莞市人民医院留医部。

由于新院建筑质量上乘,风格独具特色,红墙绿瓦,一派西洋风格,被人们称为“红楼医院”,这个称呼延续百年至今,很多东莞人仍喜欢这一称呼。

红楼医院以治病救人、解除病患痛苦为目的,赠医于贫苦百姓,在社会底层中颇有口碑,也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再来说说东莞医院,它建于民国19年(1930年),由东莞勉行善社等建立,院址在莞城王屋街,也就是现在的东莞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占地3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设门诊部及留医部,病床10多张。

东莞医院建院时恰逢时局动荡,经费来源等受到诸多掣肘,导致发展受限。1937年更名为东莞县立医院。1938年因被日军侵占而停业,1946年重新开业。1947年改名为东莞公立医院。1949年改称东莞医院。

1958年,东莞普济医院的土地房舍、部分人员、设备,与东莞医院合并,至此,两家医院在风云际会的年代正式“牵手”,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领头羊

一代又一代的红楼名医和专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至今,很多老东莞人还能说出“袁刘王三把刀”的名字。

红楼,也像一个黄埔军校,全市很多专家,甚至医院院长,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在抗洪抗震、扶贫援外、援疆援藏等行动中,都少不了红楼人的身影,一个多世纪沉淀的医者仁心,已经深入到每一位红楼人的骨髓。

“百卅筚路蓝缕,而今再攀高峰。”一百三十年后的今天,东莞市人民医院已成为一家全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门急诊、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它拥有4511多名在岗的“红楼人”,其中,高级职称612人、博士39人、博士后4人、硕士357人;它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518张,拥有3个院区、3个门诊部、42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11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6个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个“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

2017年,医院门、急诊量近321万人次,住院约10.5万人次,住院手术8.53万余例次。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急救水平、诊断符合率等多项指标遥遥领先,医疗服务范围辐射周边省市。

启航新征程,实现高水平发展

一百三十载岁月如歌,回首过往,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蓝图,开启了新征程,在新的征途上,伴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东莞市人民医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如何让医院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蔡立民表示,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医院按照对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疗卫生事业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发展方向。

一是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充分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加强内涵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建立一支引领全市医疗卫生技术向前发展的专家团队,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医、教、研龙头作用,指导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技术整体向前推进。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搭建和开放技术支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起东莞市区域性远程病理会诊中心,整合区域专家资源和搭建高端综合性病理服务平台,真正做到“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带动东莞市病理诊断能力高水平崛起。

三是加快建设中心实验室,为打造我市高水平的医疗和科技创新,实现医学整体发展。争取5年内创建省、市重点实验室和转化医学平台、细胞治疗平台、临床样本库系统生物信息平台。

四是探索我市医联体新模式,推进分级诊疗。探索创新医联体合作模式,积极构建区域“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以远程医学会诊中心为载体,广泛开展专科和多学科会诊、影像诊断、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医学教育及专家在线学术讲座与培训。

声音

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历史,是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红楼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史,更是红楼人服务莞邑的奉献史。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百年红楼精神,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新医院,并发展为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医院。同时,充分发挥人民医院在市内的龙头带头作用,辐射带动整个东莞卫生事业,提高全市的医疗服务水平,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