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IT職業在線教育,還能出來“賣”些什麼?

作者 Mandy權

縱觀各大IT職業在線教育機構,無外乎擁有“內容+服務”兩類賣點:

“內容”上,絕大多數都涵蓋錄播課程、在線習題、各類學習資料(項目源代碼、各位輔助文章等)、直播授課。

“服務”上炒的比較熱的是,職業課程或者就業課程的體系包裝、直播課程的在線答疑和小部分的討論社區及群組。

基於這兩個大方向的賣點,提煉出的收費模式包括:通過單課程打包售賣,包裝出的會員包月、包年模式,通過“內容+服務”,根據學生的就業需求,包裝出的各類就業班課程,打著一對一在線服務,輔助課件資料,隨堂答疑等噱頭,完成一口價的收費模式;

偶通過近20餘家職業IT在線類培訓機構進行分析,把各家收費模式顯現出來的問題總結如下:

1)收費模式比較粗暴,核心優勢並不突出,會員模式多且無本質區分會員身份沒有明顯的集中體現,典型案例:極客學院;

IT職業在線教育,還能出來“賣”些什麼?

2)絕大部分機構的會員制度均搭配積分體系,構建全面的生態體系,完成消費迴環,典型案例:北風網;

IT職業在線教育,還能出來“賣”些什麼?

3)會員等級不宜過多,明確清晰付費與否的特殊性,儘量降低首次付費的門檻,典型案例:美好學院;

IT職業在線教育,還能出來“賣”些什麼?

4)視頻內容,基本沒有按照職業體系包裝,分散在每一個課程詳情頁。

綜上所述,如何找到一定的機會“賣”個好價錢,如何“賣”得出彩呢?我們可以這樣來實現:

“賣”瘋課程

“賣”好服務

“賣”掉老師

“賣”瘋課程-付費+免費

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的單一任務教學,通過較強的針對性,以“乾貨”較多為噱頭,包裝一套較高付費的課程,其中課程內容可以包括視頻授課,在線完成作業,以及練習鞏固,搭配部分在線直播課程進行問題集中解答。

在此基礎上,形成會員體系,通過長線持續的內容注入,維護持續學習性的用戶群。通過線上(免費視頻)+線下(微課、公開課、商學院)相結合的方式,以年費形式“賣”掉大量非體系的課程視頻內容,同時利用線下課程的特點,通過加強實際操作方面的講解,提高互動、點評以及社交環節,通過轉發分享刺激新用戶加入,從而為付費轉化灌入新鮮血液。

“賣”好服務-直播+答疑

談到服務,無外乎就是在鼓譟乏味的學習過程中,能提供較好的體驗及幫助。讓缺乏自覺學習的人們,能通過各類輔助模式,更好的根據老師制定的規則完成學習,學以致用。一對一輔導,班級互動是最常見的服務模式,除此之外,在線答疑,項目修改的方式也逐漸成熟起來。

解決用戶最核心的訴求:就業。從教育本質看,最能刺激用戶付費的,也是能夠直接與學員的就業掛鉤的。那麼倒推整個付費流程:獲取就業資格ß適合企業的培訓內容ß購買。

“賣”掉老師-打造教育界的網紅

有人才會有內容,有內容才會有轉化,有轉化才會有錢進賬。對於一個學校,能吸引學生最核心點,即為“老師”。若本機構有一名互聯網的“大咖”坐鎮,無疑是最好的免費廣告。既然老師那麼吃香,我們為何不包裝老師?既然招聘老師成本高,我們為何不先抱明星老師的大腿?讓他們來做分享,一方面“賣”掉自己,另一方面“賣”掉課程,圈住粉絲,拿到種子用戶?那麼,有了種子用戶,還有啥轉化是不可能的呢?

有了“明星”,自然就會有一群一群的腦殘粉,利用腦殘粉的衷心,“賣”點“紀念品”(在線課程),“演唱會”(公開課)就順氣自然啦。粉絲自發得還能形成各類社群,社群內可以孵化更多粉絲。“明星”老師如果還能調動粉絲的積極性,挖掘粉絲的強社交關係也就簡單無比了。

有了這三招,把知識“賣”個好價就不是夢想了,你覺得呢?

IT職業在線教育,還能出來“賣”些什麼?

歡迎關注清萌教育微信公眾號(搜索:清萌科技),每天看在線教育乾貨,資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