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入摩”又“入富”,外资机构对A股影响将越来越大

“入摩”之后又要“入富”。继全球第一大指数编制公司MSCI把部分A股纳入其新兴指数后,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27日宣布,2019年6月开始将A股纳入次级新兴市场。分析人士表示,A股纳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外资持续流入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A股格局,治理规范、注重分红回报的行业龙头有望继续受追捧。

入富第一阶段分三步走

根据文件,A股纳入富时指数第一阶段的初始纳入因子为25%,第一阶段共分三步:2019年6月纳入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涵盖大、中、小股票。第一阶段第一步(2019年6月),A股在富时环球指数、新兴市场指数中权重分别为0.11%、1.11%;第一阶段三步完全实施后,A股在富时环球指数中的权重将达到0.57%,在富时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将达到5.57%。

也就是说,富时罗素正式纳入A股要到明年,才会带来资金流入。此外,中国政府债券也可能被纳入富时全球债券指数的观察名单中。一位从业人员称,与A股被纳入MSCI指数一样,可能先期就带来部分资金流入标的公司。

富时罗素是英国伦敦交易所全资公司, 2002年富时合并小盘股指数,并推出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 (GEIS),把涵盖全球市场的比率扩展至98%,指数中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先进新兴”和“新兴”市场。目前富时新兴市场指数对中国股票赋予的权重为32.2%,高于MSCI的31.2%,但富时新兴市场指数目前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在纽约上市的中资公司。

有券商统计,中国内地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根据目前该指数约10万亿美元的规模,第一阶段预计为A股合计带来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增量资金。

“入摩”又“入富”,外资机构对A股影响将越来越大

短期有望引资千亿元

据富时罗素估计,跟踪全球指数和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的被动基金中,约有40%以富时罗素指数体系为基准,60%以MSCI指数体系为基准,即追踪富时全球和新兴市场指数的资金总规模小于MSCI。根据此前富时罗素公司CEO麦思平的表态,预计短期内纳入富时指数为A股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与MSCI大体相当,在千亿元人民币左右。

他27日表示,此次A股纳入计划为第一阶段,纳入因子为中国A股可投资市值的25%,预估会有超过100亿美元的被动新增资金流入A股,同时未来5年到10年内以跟踪指数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被动资金可达2.5万亿美元。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27日发言指出,今年以来外资净流入A股总体规模达2300亿元。外资大规模涌入,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投资者,持股在A股市场的占比连续提升。截至2018年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股规模达1.28万亿元,占同期A股流通股市值的3.18%;其中通过陆股通持股6606.07亿元,约占外资持股总规模的51.8%,已超半数,较去年同期的39.9%大幅提升。

在当前A股市场投资者仍以散户和一般法人为主的格局下,外资的参与增强了长期价值投资者的力量。2015年—2017年,A股散户的持股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小幅增加,而外资持股比例上升明显,对A股市场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形成了有力补充。

广发证券研究员戴康分析,A股纳入富时指数,预计带来的短期资金流与纳入MSCI相当,约为170亿美元,将进一步加快A股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步伐,以龙头股为首风格将进一步强化。"当前外资持有A股规模约1.3万亿,与A股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的持股规模相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资金力量,外资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A股的生态。外资、主动型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已构成A股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三股力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他说,

富时指数追随MSCI纳入A股,MSCI又将大幅提高A股纳入因子,在MSCI与富时两大国际指数助力下,外资将持续流入A股,对A股的影响也将不断增强。

行业龙头股将强者恒强

“入富”标的股票基于富时中国A股互联互通全盘指数,市值前五大为工业品与服务(16%)、银行(13%)、食品饮料(8%)、医疗(8%)和科技(7%)。

富时罗素首席执行官麦思平27日指出,在初步筛选后,大约有1200只成分股。

戴康认为,以MSCI为鉴,纳入MSCI后A股整体表现较好,大盘优于小盘。从历史数据来看,外资配置A股偏好大市值、低估值、优业绩、高股息的个股,寻找能够从中国结构变化中受益的优质公司,包括消费、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和保险等“新经济”行业都存在机遇。

由于行业龙头股往往公司治理规范、财务较为透明,在去杠杆大背景下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因此外资青睐A股的行业龙头股。从当前北上资金持仓特征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偏好贵州茅台、家电行业偏好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电子行业偏好海康威视、医药生物行业偏好恒瑞医药等等。A股纳入富时指数,行业龙头将继续受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