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美癌症治療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扈煬


作為一種世界範圍的疑難疾病,癌症的研究不僅僅是醫學這一個領域的事情,它和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是息息相關的。癌症治療的差距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治癒率,也叫5年生存率:中國的癌症治癒率是30.9%,而美國是66%,比中國高出一倍不止。這意味著,每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要比美國多死亡35人。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癌症治癒率相差這麼大呢?

人類迄今為止沒有攻克癌症的最主要原因,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癌症發病的機理,這裡面涉及生物化學、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醫學、藥理學,甚至是電腦科技、雲計算等等的相關領域技術的發展。

首先是藥物,不少癌症患者的救命藥國內都沒有。我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統計,根據2017年7月底的統計數據,美國已上市的癌症特效靶向、免疫藥物中,只有29%在中國上市了,剩下的71%都還沒有上市。

其次是方案,實際上,治療方案對患者的價值更大。舉個例子,國內每天都是一堆病人圍著醫生轉,國外是一堆美國醫生圍著病人轉,因為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同,所以獲得的治療方案更有針對性。

雖然中國的癌症治療離美國有差距,但是也在進步,這是不可否認的。比如,青少年淋巴癌,5年生存率在2000-2004年是42%, 到了2010-14年,已經提高到了61%,整整提高了17個百分點。如果CFDA加快新藥進入中國的速度,中美之間的差距會縮小得更快,給更多的患者希望。


關注“倔強科技”,你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問題都可以留言評論告訴我們,說不準你的問題會出現在我們下期的視頻中。


倔強科技



癌症治療的差距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治癒率,也叫5年生存率:中國的癌症治癒率是30.9%,而美國是66%,比中國高出一倍不止。這意味著,每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要比美國多死亡35人。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癌症治癒率相差這麼大呢?

首先是藥物,不少癌症患者的救命藥國內都沒有。我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統計,根據2017年7月底的統計數據,美國已上市的癌症特效靶向、免疫藥物中,只有29%在中國上市了,剩下的71%都還沒有上市。中國癌症患者能夠使用的藥物,通常都是美國5年,甚至是8年前上市的。而隨著癌症治療的日新月異,往往是美國最新上市、國內還沒有的新藥,能夠大幅度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癒率。

我們曾經有位客戶,全身佈滿了銀白色鱗屑的紅色斑塊。她這種病叫做銀屑病,在國內治療了很長時間,效果都不好,然後通過盛諾一家轉診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家附屬醫院。美國專家看了她國內醫生開的處方後大吃一驚:那是美國20年前用的藥物,現在早就有了新療法。美國專家使用一種新的免疫阻斷療法,每週給她打一針免疫阻斷劑,3個月後斑塊就基本退乾淨了。

其次是方案。藥物是最顯而易見的,但實際上,治療方案對患者的價值更大。盛諾一家對2016年轉診的所有患者進行過統計:其中,真正使用到國內沒有的新藥的,只有17%;而到國外治療方案得到改善的,卻多達77%,包括更改治療手段,調整藥物劑量、治療週期、治療先後順序等。

我舉個例子,這是盛諾一家的一位真實客戶,本身也是一位醫生。他得的非小細胞肺癌,當時已經到了晚期,腦轉骨轉。到了美國後,治療方案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為他有基因突變,而美國有針對這種突變的最新靶向藥,當時國內還沒有上市。

改用靶向藥治療後,僅僅6周,這位客戶的肺部病灶就縮小了60%,身體狀況逐漸恢復,每天還能到河邊跑步5公里。之後,他又經歷了耐藥、換藥、耐藥、換藥,到現在已經治療了三四年的時間,每次耐藥,美國醫生總有新的藥物給他使用。而出國前,國內醫生甚至判斷他活不過半年……

此外,導致中美癌症治癒率相差較大的,還有醫生培養、設備、醫療制度、醫院環境、癌症篩查普及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曾經有個客戶到美國看病後,把在美國的經歷告訴國內的治療醫生。國內醫生聽了後說:我每天都是一堆病人圍著我轉,而你是一堆美國醫生圍著你轉,怪不得你要去美國。


蔡強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從數據上看,是這樣的:

晚期癌症的5年生存率:中國33%,美國67.8%。差距在1倍以上。

1.科學水平

實際上,中國目前的癌症主要治療方式還是放化療和手術等結合的方式。

真正新藥的研究,確實是不如美國的,美國的新藥,在國內上市有著重重的困難。

要有專利的費用,要有國內的重重審批,要有國內的多重臨床試驗。。。

所以國內藥物往往有3-5年的滯後,加上美國的藥物上新特別快。往往出成果的還是新藥。

國內藥物,尤其是特定癌症的靶向藥物更新慢,就會有什麼問題呢?

藥物會耐藥,所以一旦一個藥物耐藥了,要新藥就得等一段時間了。

可是癌症的靶向藥物,真是很快就會被耐藥,這就成為了國內癌症治療的瓶頸。

3.經濟問題和資源問題

國內的北上廣深,還是北上廣深。

有幾個這樣的城市呢?

不多!

所以,無論是醫生,還是新療法的應用,在大城市集中,在小城市就。。。

4.體檢和預防

國內的體檢意識還是低,尤其是小城市,單位不給cover體檢費用了,大家都不願意自費體檢。但在美國,基本上單位每年都2次體檢,自己的各種保險還能再體檢個1-2次。

腫瘤等各種疾病發現比較早。

5.人種差異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在一些癌症治療上,美國確實做的比較好,由於有良好的科研體系,新藥💊研發、臨床研究很好的解決了一些臨床問題。國內癌症治療指南,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遵循美國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可見總體上來說,美國的癌症治療引領國際。中國癌症治療機構和醫生水平如何呢?雖然不像美國那樣能帶頭產出新型藥物、能夠帶頭做出標杆型的臨床大數據,但大多數腫瘤治療機構能夠跟得上國際最新治療方案,能夠將最標準的治療方案安排給患者,一般來說腫瘤專科醫院,三甲醫院腫瘤科的醫生通過受培訓、繼續教育,新知識、新技術、新指南都掌握得很好,所以在國內正規癌症治療機構,治療癌症不會像想象的那麼差、也不會因為沒去美國治療癌症會耽誤多少治療機會。除此之外,有一些癌症,譬如肝癌,包括肝膽管癌,食管癌,胃癌,國內的大牌腫瘤醫院水平一點都不遜色於美國,尤其在外科手術方面。

記得3年前一個肝癌患者,曾是多屆全國人大代表,由於家庭重視、當地政府重視,在國內接受治療諮詢意見後,不滿意,後去美國安德森,在那裡住院後,醫生採取了和國內一樣的介入治療方案,介入術後出現菌血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總共住院21天,花費130多萬人民幣,後來幸運獲救回國,回國後曾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治療,發現介入栓塞治療並不完美,做了補充治療,非常順利。老爺子和家人在跟我聊天的時候,表示再也不會去美國治療癌症了。所以,他們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完美。


腫瘤何大夫


很同意樓下盛諾一家的蔡強先生的回答,不過作為專門負責向美國轉診中國病人的機構,蔡先生的很多結論是建立在自己公司經手病人情況基礎上,而筆者更願意做一些體制性的分析,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並非國內醫生技術不行(筆者在美國生活了8年後,感到美國醫生在補牙、外傷縫針等小的技能方面實在不敢恭維),而是實在有太多的限制性因素,影響了國內治療效果的發揮。

首先,美國的醫療體系分佈很合理。普通病人只要去診所就可以,而大型醫療中心專攻包括癌症在內的重症,這就使得醫學資源能得到充分應用。而且,由於有完善的醫保體系,小診所碰到重症病人方面,絕對不會因為考慮多賺點錢而拖延甚至抵制向大醫院輸送病人。各類醫院也不會因為考慮到經濟收益而向病人推銷諸如保肝藥等沒有足夠醫學依據的賺錢藥品。

其次,美國做到臨床醫師受到的訓練時間要遠遠大於國內。美國的醫學博士訓練是各專業學生修完本科課程以後才能申請,至少四年時間,然後要加上實習醫、住院醫、研究員等多個在職培訓才能達到正式臨床醫師的資質,這樣加在一起至少了15年的醫學訓練經歷。這麼長的訓練,不一定能讓人在從醫技能方面比國內強太多,但在遵循醫學規範方面則要嚴謹很多。這一點對於癌症治療的意義下面會講。另一方面,醫生在醫學院之前受到的其他學科的訓練,會讓他們眼界更加寬廣。對於治療病情通常很複雜的癌症,這種閱歷還是有利無害的。

第三,如上所述,美國醫生遵循嚴格的醫學程序,這一點看似死板,但對於治療癌症這種長時段發病,影響身體各種機能的疾病來講,其實更加重要。相反,國內不少醫生會使用沒有足夠醫學根據的不一定規範的中醫甚至是包括各種保健品在內的其他非正規療法,在特定情況下,也許短期會有突出效果,但對於需要治療幾年的癌症病人,這些缺乏保證的療法肯定是弊大於利。

第四,當然很重要的就是藥了。國內缺乏先進的治療癌症的新藥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中國藥政主管部門在審批新藥時,還要考慮保護國內企業所以不能讓進口藥太快通過審批,還要看這些新藥是否已經在國外應用了足夠長的時間所以更加安全。後者的安全考慮當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考慮的出發點是為了在藥品出問題時減輕或推卸責任而不是從病人的實際需要考慮,那對於臨床救治來講,肯定是弊大於利了。此外對於有限的國產新藥,雖然藥政部門審批更加積極,但醫保覆蓋往往非常有限。這進一步減少了病症病人的機會。

最後則是價格問題。國外新藥的價格本身就很貴,進口到國內後層層加價,價格就更貴了。甚至國外國內藥品售價之間的差價,快趕上去國外就醫的價格了。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國內癌症治癒率(即五年生存率,在大多數情況下,全世界都不會擔保癌症被徹底治癒的)遠遠低於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是體制差異造成的。為了提升我們的治療效果,除了富有的病人可以通過轉診外,更主要的是需要通過系統化的改革來改善我們的醫療體系。


科學時評


作者米叔,自媒體這才是美國創辦者,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多年美國學習生活經歷。與米叔交流可直接加微信:MIGUO-1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米叔專門查了很多資料和看了一些原文文獻。首先,可以引用一下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於今年3月發表的一篇文章。該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全球71個國家的18種癌症,包含了超過3700萬份的病例。該文章的標題為《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513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可以用這個鏈接對該研究有大致的瞭解: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3326-3/abstract

通過賓夕法尼亞大學張洪濤博士對該報告的分析和整理(http://www.sohu.com/a/220701451_100038691),由上圖,可以發現中美兩國在不同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上的規律。

首先,在乳腺癌上,兩個國家都有著較高的生存率,並且差異不大。相反,在另一些癌症種類,如肝癌,胰腺癌和肺癌,兩個國家的生存率都很低,並且沒有顯著的差異。

其次,在大部分癌症的5年生存率上,美國具有領先地位。例如,黑色素瘤,前列腺癌,骨髓癌,淋巴癌,青少年腦癌等,美國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顯著的優勢。再次,在食管癌和胃癌上,中國患者的生存率略有優勢。綜合起來,可以發現患者的生存率即取決於癌症種類,也被國別所影響。

其次,米叔也想知道為什麼在大多數癌症的生存率上美國佔優?

對於大部分癌症,早期篩檢出並且治療及時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如據科學網專家的報道,雖然肺癌的生存率很低,但是通過早期篩查,早期肺癌患者(而不是被發現時已是晚期)的5年生存率可達70%甚至更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2525&do=blog&id=862583)。同樣,對於乳腺癌,總體的五年存活率為89%, 但是早期患者的治癒率可達98%。



大部分美國人具有定期體檢的傳統,並且體檢的費用通常被保險包含。因此,早期癌症被檢測出的概率更高,可以得到及時治療。雖然目前國內定期參加體檢的人在逐漸增加,但國內人數大,每次體檢中心都是人山人海,很多人對於每年私自去體檢也是能拖就拖。另外,根據米叔自身體會,體檢中心會有各種不同種類和價格的體檢菜單,一般基礎體檢中並不會有防癌體檢,很多具體部位的體檢也並不會每年都會做。

另一個原因在於醫生的素質。醫生是一個技術含量極為複雜的職業,因此,素質與學歷高度相關,在此米叔並不是要比較和貶低咱們中國的醫生素質,咱們來嘮嘮中美醫生執照的不同。首先,美國要做臨床醫生需要首先取得臨床醫學博士的學位(不存在本科級別的醫學院),在經過若干年住院醫師的培訓後,才可以參加醫生從業資格考試。並且每年小編在美國的“農村”地區的診所就醫,醫生也是取得執照的博士。而國內,需要承認,在一些地方性規模較小的醫院或者社區醫院,本科學歷的醫生仍有部分市場,不過現在也越來越來嚴格了。在大城市較為高端的醫院,近十年來逐漸只招收博士學歷的醫生。

因此,要提供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除了加大科研以研發出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公眾和醫生素質也是重要的一環。


這才是美國


我不是什麼專業的人,我就用土一點的文字來說說我的看法吧。至於專業的治療方面我就不說了,畢竟不是專業的。我們那有這麼一個說法,“老東西得了癌症該不該化療”,(這個“老東西”指老年人,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語句中的文字)不化療吧,醫生會怎麼說?會說科學怎麼怎麼的,更重要的是別人會這麼說,有些人接受化療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治病,而是為自己子女考慮,我就親眼見過一個兒子勸父親化療的,兒子說爸你化療吧,大夫是最好的大夫,醫院是最好的醫院,你要是不化療,別人會說我不孝的,有錢不給你看病。後來老頭子接受了化療,然後活了3個多月。具體什麼癌不清楚,反正最後是死在醫院了。而我也聽說過一個得了骨癌的人的事情,不知道真假,但是願意,分享一下,有一個人得了骨癌,醫生說他還能活四五個月,於是他就辭了工作,到山上去生活了,每天就是逍遙自在,迴歸自然不問世事,再者就是打太極拳,易筋經,洗髓經之類的健身功法,四年後他發現自己還沒死,然後就去檢查,發現癌症好了。有點戲劇性。。。。。。

說了這兩個事情,我想表述的觀點就是,美國在一些方面確實很厲害,比中國的無論是科技技術還是關於這方面的制度上都要好一些,但是這真的就能拉大這麼大的差距嗎?好多人得了癌症,不一定都是讓癌症給要了命,好多人都是被嚇死的,因為癌這個字很多人根本在心理上就扛不住,自己唉聲嘆氣,把自己嚇死。中國人在思想上跟美國人有很大的差距,國人有多少是為自己活著的?看看現在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不到三十就成禿溜蛋了,謝頂,而有多少老年人技術退了休還要再找工作什麼的。。。。。多數國人在思想上就負擔著過多的壓力,而多數美國人則不一樣,他們往往只會考慮自身,子女成年後,便不會再管他們,他們每年都會有自己的假期,出去開心,他們會不脫鞋就在床上跳來跳去,對於他們而已開心才是他們會考慮的東西。我見過一個美國人,他得了癌症,可是他根本不在乎,他有自己的信仰,他每天依舊很陽光很開心,治病的事情是醫生考慮的,他只要按時吃藥,遵照醫囑就可以了。這或許就是差距。

其實多數癌症都不可怕,只是多數人都把它想的過於強大了,然後就。。。。。。。。。。。。。。

個人感覺,心態真的很重要,長壽的人有幾個是心裡老擱著事兒的?

以上都是本人的不成熟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qzuser70970651


癌症治療效果統計通常使用五年生存率,2014年根據癌症註冊中心和癌症預防控制2003年至2005年13萬9千名癌症患者調查統計顯示國內5年生存率為30.9%。2018年發表在《柳葉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癌症患者的5年相對生存率為40.5%。而美國目前癌症5年生存率為65.6%。造成中美5年相對生存率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中國難治癌症類型比例高

單純的比較同一癌症類型中美兩國治療的五年生存率,沒有太明顯的差異。但是在中國,肺癌是最為高發的癌症類型,其它胃腸道癌症,如肝癌、胃癌、食道癌,在國內很常見,佔很大一部分比例(如上圖),而這些癌症類型的預後都不好,五年存活率較低,肺癌19.7%,肝癌只有12.1%,造成了總體癌症存活率低。而美國癌症患者中前列腺癌或乳腺癌最為常見(下圖),這兩種癌症的治療都比較成熟,前列腺癌五年存活率高達97%,而乳腺癌五年存活率也達88%,因此,美國的癌症存活率相對較高。


美國癌症篩查普遍

在西方國家,許多人都會定期就診包括一些癌症的常規篩查(如女性乳房x光檢查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或男性直腸指診)。國內雖然有這類方案,但大多數人健康預防認識還是不高,還不普遍。比如美國前列腺癌患者多為早期診斷出來,但中國約70%的前列腺癌患者為III期或IV期(如下圖)。

上圖顯示中國前列腺癌患者診斷時,III期或IV期比例為69.2%。下圖為美國統計數據,主要在II期診斷出來。


科學閏土


看了樓下的回答,感覺非常的不客觀和不科學。中國和美國治療癌症水平差別不能只看簡單的數據,在中國大城市的醫療條件和地區,特別是縣級城市的醫療條件差別很大,在大城市的人均存活率,其實比美國平均值還高一些,特別是有較好醫院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成都等等,癌症治療手段比國外差距不太明顯。

中國老年人大多有晦病忌醫的毛病,不太重視每年身體檢查,檢查的項目有時也過於簡單,有症狀時,喜歡自己買藥瞎吃,導致大量老年人發現癌症時就已經是晚期了,而治療癌症,即便是在社保覆蓋的範圍,對普通家庭負擔也非常高。

我父親結腸癌,之前便秘什麼的自己吃通便的藥,直到腫瘤長大堵塞了腸道,形成腸梗阻才進醫院,結果只有立刻手術,手術完了,癌胚指數居高不下,實際上已經是轉移了,但是地區醫院的設備差,一直不能準確判斷轉移的病灶,遲遲不能給準確的化療方案,而化療藥物又受醫保的諸多限制,醫生不肯定給奧沙利白。於是果斷轉院到成都華西醫院,自費“派”CT,差幾毛一萬塊,全自費,立刻查明轉移到肝,有三個明確的點,有一些不明確的,隨後幾年,兩次肝臟手術,化療方案從數次奧薩利百再到數次伊立替康,再到全自費的愛必拓,到目前已近存活6年了,累計醫療費用上百萬,個人承擔部分也超過50萬了。

我父親住院時,病友近百位,好些家庭條件不好的,治到一半,中途就忍痛回家了,親人病人抱頭痛哭一場,有10幾個發現的早的,治癒出院,大約有60%的病友就是在和醫療與癌症間做馬拉松,能正常完成醫生手術,放化療的,幾乎都活過了3年以上,能捨得自己花錢做靶向治療的,大多活過了5年。可見並不是水平不夠,也不是沒有醫療條件,也不缺乏藥物和技術,缺的只有錢。前一陣印度藥神大熱,我和家裡人根本不敢看那個電影,裡面每個情節感同身受,都有切膚之痛,潸然淚下。從醫院離開的人們,很多是不知道印度藥的,藥串串賣的都怕是假藥,不敢用,只有在嘆息中痛苦離世。

曾經很長的時間,我都向往著美國,感覺什麼都比中國好,等真正身處美國時,才發現天堂是不存在的,我侄女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唸書,這個區在美國都是有名的富人區,醫院條件也很好,可能是飲食習慣不同,從高中到大學,4年多時間得了比較嚴重的腎結石,這個病一痛起來人在地下打滾,到醫院看病,掛醫生號要一個多禮拜預約,開了CT要三個禮拜才預約到,痛得不行了只有掛急症,CT照一下6000美元,要碎石手術還要排4周以上,碎石不是一次能好,每次都要拍預約,5次下來要接近大半年,沒辦法,痛的人受不了,買機票回國,醫院連續40天,花了2萬多人民幣,又調養了半年,才基本恢復健康。牛逼無比的美國醫療,花了大錢買的保險,沒享受到半點。可見美國也不是那麼美好,遇到我父親那種情況,在美國說不定早就死在預約的路上了,老外為什麼那麼熱愛健身,實在是病不起啊。


走到哪兒想起你


首先,從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方面來看,在常見的18種癌症中,我國僅有食管癌、宮頸癌和胃癌的五年生存率領先與美國,而且領先率均在10以下。但是其餘12種癌症都是美國領先與我國。甚至骨髓癌、前列腺癌、淋巴癌、青少年急性淋巴白血病、青少年淋巴癌、青少年腦癌和黑色素瘤等癌症五年生存率美國要領先中國高達20%以上,尤其是黑色素瘤,美國更是領先中國高達40%以上。

而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在20種最易發的癌症中,美國有15項癌症,其發病比例使超過我國的。比如說前列腺癌,美國的發病比例高達98.2%,但是死亡率卻僅有9.8%。通過第一張圖還可以得知其五年死亡率要比我國的要低32%。可見,美國在癌症治療方面的厲害之處。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距呢?我覺得主要是美國在醫藥研究方面的巨大研發投入。從今年紅遍全國的影片《我不是藥神》中就可以看出,美國在抗癌藥品上面的領先地位。甚至印度仿製藥格列寧都療效極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