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隆科多兵谏,十三爷为什么能接管兵权?

夜和雨


题主是依据的《雍正王朝》,所以,我就先《雍正王朝》来说。然后再从历史说!

一、从雍正王朝说

1、级别不对等

隆科多提督九门,相当于京城卫戍区卫戍司令,能调动也就九门步兵巡捕营。虽然还有其他职务,位列中堂大人,但是顶多也就是一品大员。

十三爷,康熙帝十三子,属于嫡系皇亲。又封和硕怡亲王,是王爵人物。同时又兼管部分六部部门。属于超品!

2、影响力不同

隆科多也是行伍出身,曾在十三爷麾下效力,军中影响力,肯定与十三爷相比差远了!而且还曾长期无官无职,闲居市井,后来是康熙帝需要他对四爷继位要有拥立之功,所以又才发迹。这一点其实很多人是看不起的……

而十三爷以皇子身份长期在边关和军中效力,带出了大批中层将佐,所以在军中威信影响巨大!就连康熙信任的侍卫头头图里琛都曾在十三爷麾下效力!

3、天意如此

在剧中,皇五子弘昼在路上遇到十三爷,说了去丰台大营的一五一十,十三爷作为老资格,立马发现了问题,所以立即奔赴丰台大营!控制了京城的主要军队!这就是天意,命中注定隆科多之辈的举动不能够成功!

二、从历史来说

1、八旗兵制

八旗兵归旗主统领,九门提督无法影响,所以隆科多无法调动八旗兵。同时,关外王爷也不可能调动和指挥丰台大营八旗兵,因为八旗旗主不可能都居关外!

再说,隆科多纵然是一品大员,只要不是旗主,就无法形成军中势力!

2、胳膊拧不过大腿

隆科多虽然贵为中堂大人,位列一品,但是在十三爷这位大清第九位铁帽子王-和硕怡亲王面前,那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3、八王议政就是个辣鸡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康熙朝的时候,已经分量不足了,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不副实,乾隆朝,取消……


志军翔宇


隆科多走上兵谏这条路,主要是他不能认同雍正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尤其是家里的那位隆大公子频频在京城花天酒地,暴露出隆科多贪污受贿的事实,这就触碰到了雍正整顿吏治的底线。

于是,隆科多心中就产生了自己“辅错了人”的想法,谋划着通过推皇三子弘时上位,保住隆家的荣华富贵。


八爷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串联上了隆科多这条线,把这位九门提督手中的2万多兵马掌握到了自己的阵营中。

想当初康熙最后传位的那个夜晚,八阿哥胤禩之所以夺位失败,根上的原因就是隆科多忠实得执行康熙的遗愿,站到了四阿哥胤禛这边,稳定了北京城内的局势。

而八爷党的自己人——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又被邬先生用金牌令箭从宗人府放出的十三阿哥胤祥诛杀,整个丰台大营的兵权随之被接管,成了胤禛的护驾之军。

如此一来,胤禩彻底失去了夺位的本钱和胜算,只能眼巴巴得看着胤禛成功继位。


然而,这回“八王议政”的情形可就不同了。

胤禩先是拉拢到了隆科多,随后又伙同关外的四位旗主王爷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隆科多这边,还把图里琛的御林军也换防了。

可见,这次胤禩计划得相当周密。

雍正即便贵为皇帝,此时也成了“孤家寡人”。当他准备动用御林军稳住议政现场局势时,得到的却是隆科多跳出来兵谏的尴尬处境。

但是,胤禩还是太过手软,关键时刻没有狠狠心干脆杀了掌管兵权的老十三胤祥,从而为这次计划周详的八王议政,埋下了失败的后患。

胤祥从弘昼口中得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防务被关外兵马接管的消息后,立马以病重不能上朝为借口动身去了城外。


作为自小在军营里长大、带兵出身的阿哥,胤祥在军队中有极好的“群众基础”。况且经过康熙传位那晚的政变,以丰台提督成文运为代表的八爷党势力,都已经被清除出了军营。

关外的人马虽然接管了两处军营的防务,但只要十三爷胤祥的身影出现在军营,立马就能扭转局势,将军营的控制权重新夺回手中。

现在,八爷党手中只剩下隆科多一路兵马了。

但是,九门提督隆科多手下的2万兵马,平时大多数时候执行的都是类似于普通警察的任务,其战斗力和兵马数量根本难以与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精锐野战部队抗衡。

因而,当十三爷胤祥被抬着进入到紫禁城大殿的时候,雍正与八爷党、旗主王爷的这场激烈斗争,立马就见出了分晓。刚刚还挺直腰板、理直气壮得对雍正展开兵谏的隆科多,一看情形不对当即想跑,却被早已守候在旁死盯着他的图里琛给抓了回来。


剧透历史


关于“八王逼宫”这一段,小说和电视剧是不一样的。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又不一样,所以我分三部分说。



先说小说。原著小说中,隆科多没有参加“八王议政”!

原著中的八王议政比电视剧要简单,雍正召旗主进京是为了整顿旗务,但是弘时和胤禩却骗十六阿哥,让他假传圣旨告诉旗主王爷,议政会上要讨论恢复八王议政的制度。小说中,旗主王爷并没有控制丰台大营,隆科多也没有让九门官兵接管御林军。

所以,八王会议其实就是八爷党突然向雍正发难,十三阿哥发现苗头不对,就让所有大臣都退出乾清宫,他在外面调兵遣将,直接武力接管了旗主王爷和八爷党。小说原文是这样的:

正好图里琛得到消息,正向这边跑来,他急急地问:“十三爷,听说里头闹起来了?”

“你火速给我调来一棚御林军来!”

“扎!”

“慢!”允祥眼里闪着凶光,狠狠地,也是一字一板地说:“听我的号令,我叫你拿谁,你就给我马上抓起他来,不要犯嘀咕!”

“扎!奴才明白了。”

等允祥回到殿里时,这里早就乱成了一团,允禩也已经撕下面具亲自出马了。

所以,小说中的八王议政,八爷党是没有兵权的。直接被雍正武力镇压!



再说电视剧

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是作者二月河亲自操刀的,他把隆科多谋反和八王议政的剧情合并。这么改有个好处,就是剧情的张力十足,同时也突出了十三阿哥的重要性!

我简单的讲一下剧情。

弘时骗弘昼,让他假传圣旨,让旗主王爷的参将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再让隆科多控制九门大军,接管紫禁城的御林军防务。所以八爷党大殿逼宫时,雍正让图里琛带御林军进来,收拾八爷党。

然后图里琛告诉雍正,御林军的防务被隆科多接管了。

雍正大怒,斥问隆科多为何如此大胆!城外还有丰台大营,你一个区区九门提督,管着两万人就敢如此放肆?




弘昼告诉雍正,丰台大营被旗主王爷的参将控制了。雍正瘫倒在地上,被迫和八爷党和旗主王爷展开了一场论战。这一段论战的戏份我就不多说了,直接跳过。

当论战陷入僵持时,大救星十三阿哥来了!不仅他来了,还绑了四个旗主王爷的参将。这说明,十三阿哥已经完全掌控了西山锐建营和丰台大营的防务。



电视剧中,这段演技非常重要。十三阿哥朝雍正使了一个眼神,雍正用信任的眼光点了一点头。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搞定了。不管是西山锐建营还是丰台大营,还是九门官兵,他都搞定了!

为什么十三阿哥能搞定一切呢?因为当时胤祥是总览京畿防务,不论是步军统领衙门,还是丰台大营、密云古北口大营、西山锐健营还是善扑营,包括紫禁城中由内务府和领侍卫大臣管理的大内侍卫。胤祥都可以调动。雍正把防务全交给胤祥了,绝对的信任。

八爷党控制丰台大营,是靠“骗”,而不是朝廷的正式文书。胤祥身为军机大臣,可以直接将旗主王爷的参将拿下,控制丰台大营。

再一个就是步军统领衙门,上面也强调过了,隆科多让步军接管了御林军。也就是说隆科多封锁了紫禁城,外人是进不去的!

十三阿哥能进去,说明他已经搞定了步军统领衙门。至于怎么搞定的,电视剧中没说。可能是武力接管,也可能是直接凭自己的威信让步军听他号令。毕竟隆科多调步军衙门的兵,是去护驾的,不是谋反。如果十三阿哥把详情说出来,步军衙门就会临阵倒戈了。



最后说真实历史

先说一个电视剧的Bug,西山锐健营是乾隆十四年创立,雍正时期还没有这个部队。电视剧在创作剧本时显然是没有查阅相关资料。(小说中没有提到西山锐健营)

再说说八王议政,其实早在顺治时,皇帝就亲领三旗的旗主,康熙和雍正都是如此。雍正不仅自己亲领三旗旗主,弘昼也领一旗。第二代裕亲王在雍正二年革爵,第三代裕亲王在雍正四年革爵。等于说镶白旗在雍正朝没有旗主。

这样算下来,有旗主名号的王爷只有三个人,三个人怎么八王仪政?

而且雍正继位后,明确指示,下五旗的统领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旗主效忠。旗主在雍正朝,都是光杆司令,空桶子王爷,什么权利都没有。逼宫,是不可能的!


Mer86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后半部分,八爷党想串通几个旗主王爷,以恢复“八王议政”为借口,向雍正逼宫,目的是架空雍正,再推弘时作为傀儡皇帝,达到他们谋权篡位的目的。为达到目的,先是收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让他不仅控制九门的兵力,还控制了御林军,后面还安排弘时哄骗不知情的弘昼,把旗主王爷带来的参将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说成是雍正的旨意。到此为止,看起来事情策划得天衣无缝,八爷说,现在我们有九成胜算,九阿哥问还有已成呢?他说,还有一成,不是人算,是天算。

恰恰就是这一成,导致他们没有成功。在他们公然逼宫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坚定地站在雍正这一边,一是老臣张廷玉,这个在我其他文章中讨论过张廷玉的重要性,请参见:还记得《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吗?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张廷玉使雍正在言论上占据了上风,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仅仅有言论胜利是不行的,根本上还要掌握兵权。所以即使这样,九阿哥还是敢不冷不热地说风凉话。但这个时候,局势突然有了反转,那就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十三爷来了!

雍正非常激动,立马让人把十三爷抬进来,小太监都愣住了,要知道大殿是没有人被抬进来的,可见雍正对十三爷的重视。虚弱的十三爷给了雍正一个肯定的眼神,雍正立即明白,一切都被十三爷搞定了。这时候,八爷党才彻底败下阵来,发出最后的挣扎后彻底宣告退出。

要问十三爷为什么这么厉害,其实原因很明显。第一,他一直是个带兵的阿哥,在军中有极高的威信,很多将领都是他提拔任用的,还有很多一起同生死共患难过的,加上他个性爽直,重义气,将领们打心眼里敬重他。这一点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就有所体现。本来跟着成文运的参将们一看到十三爷立马对其俯首帖耳,十三爷也把他们都提升为副将,他们自然唯命是从。第二,八爷党控制兵权也是假借雍正的名义,而两个大营的将领原本也是直接受皇帝调遣的,除了皇帝,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十三爷,他们自己也说过。由于他们转移兵权是听弘时弘昼的传达,并不具备100%的真实性,而十三爷真人出现,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了,他们自然会转换方向。因为十三爷的手段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演过一次,这次就直接省略了,给观众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更加展示出十三爷的能力。

所以说,十三爷在当时力挽狂澜是合情合理的。八爷党因为看他已经病入膏肓,就没太重视,严重低估了他的实力,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十三爷在《雍正王朝》中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忠心不二,即使后来变成了一个病秧子,也难以磨灭他的高大形象,反而更加衬托了他英雄暮年的悲情色彩。


苹果姐的音乐小屋



仅仅就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情节来分析,十三爷从小带兵打仗,原本在军中长大,在军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老十四也曾经带过兵,但是资历比老十三浅的多,而且雍正继位后,他就被解除兵权,被隔离政治,彻底软禁起来了,“八王议政”风波时他根本就没有在朝廷中枢。


八爷党收买了隆科多,把丰台大营也换成了关外来的番外王爷们的人控制,原本以为万无一失,按老八的话说是九成把握,剩下的一成就看天意了。这说明毕竟是谋逆篡政的阴谋,无论多么稳当内心总还是会有不安。

老十三虽然身子骨变弱,成天看似病歪歪的,可毕竟是曾经任事果决、敢于担当、叱咤风云的侠王、拼命十三郎,又是满朝尽知的雍正王朝唯一出来做事,深得雍正信任的王爷,以他的身份,根本不需要任何令、旨,只要现身就是最大的权威和号令。而且人虽病着,他可也没有闲着,从雍正眼见要出事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十三在哪里,就可以看出来,雍正对于国家安全这等大事还是一直倚重老十三的。



再加上他拼命十三郎的性格和担当,在丰台大营强势夺权,番外王爷们都是从关外来的,本来就不得拱卫京师的皇家嫡系部队的待见,只是碍于弘时假传的圣旨而已。在老领导老十三法驾亲临,并杀伐决断的处理了番外王爷们的人之后,这些旧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起兵造反可是株连九族的事,有机会跟着十三爷平叛立功,自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高兴还来不及。十三爷带领丰台大营的军队换防隆科多的九门提督警卫部队,谁敢不从?第一,九门提督的部队曾经也是老十三的旧部;第二,警卫部队要跟野战军打,结果可想而知;第三,老十三是皇帝宠信的王爷,皇帝的亲兄弟,隆科多不过是皇帝和老十三的奴才,该听谁的不言自明了。

就算是错了,最后都可以推到十三爷身上。所以老十三能够轻松夺权,既跟雍正平时对他的信任、他的地位有关,也与他从小知兵,善于杀伐决断有关。


谢金澎


十三爷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隶属满洲正蓝旗,生母是喀尔喀蒙古部落公主宝日龙梅,雍正帝的死忠粉。


胤祥年少时就精于骑射,也喜欢呆在军中。康熙皇帝的儿子中只有十三子和十四子喜欢武备,常年在军中行走。十四子胤禵立足于西北军营,十三子胤祥则混在京郊护卫京城城防的丰台大营。雍正继位后,隆科多掌管九门提督府,和丰台大营里应外合护卫京城的城防治安。隆科多和八爷胤禩勾结打算利用推行“八王议政"制度逼雍正退位失败后,雍正帝收回了隆科多手上掌管的九门提督府大权,一并交给胤祥管理。这样做除了胤祥从来对雍正帝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外更重要的是胤祥在京中京效的军中有很高的威信。早在康熙年间胤祥带兵丰台大营时就长期和营中将士同吃同住,奖惩分明,很得人心。因此由他掌管兵权能够达到高效的政令合一,对于雍正决心改革朝政拖蹋有利无害。


陈晨孕育育儿专栏


相信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部剧的魅力,其中的精彩之处也数不胜数,如“太子失德,康熙两废太子”、“康熙驾崩,诸阿哥夺位之时”、“邬思道阐明自己三不可用,雍正犹豫之刻”......但是,其中的有一处剧情我看了不下五遍,那就是“八王爷胤禩逼宫,隆科多兵谏,十三爷重掌军权救驾”。



当看到十三爷坐着椅子气若游丝的进殿之时,不禁会有人会问,当时的隆科多撤换了宫中的全部侍卫,换上了自己统领的步军衙门的人。而且,城外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都已被八旗旗


主带领的人给分管了,为何十三爷一出马,就能够重新接管兵权,进宫护驾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地位:

首先,是两人的地位相差悬殊,一个是九门提督,尚书房大臣,总领京师的步军衙门,是一个一品大员。而另一个则是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封和硕怡亲王乃是清朝第九个“铁帽子


王”,要知道这个封号可不比其他王爵,乃是世袭罔替,只要清朝不倒,他的爵位便会永久传承,可见其分量。再加上当时十三爷分管着朝廷六部,权力极重,可以说是雍正帝一下第一人。

隆科多怎能与他相比呢?


影响力:

其次,再说说两人的影响力,那两人更是无法相比了。隆科多自出一直被佟国维打压,根本没担任过什么大的职位,一直任的都是闲职,而且还因玩忽职守,被革职。要不是因为康熙帝想


要他扶保四阿哥继位,根本不会重用此等人。也就是在保雍正继位之后,才被封为一品大臣,但他这个品级,与才干无关,不过是雍正笼络的手段而已。


而十三爷则不同,他自幼因为喜好武事,而被康熙带到军中历练,且他为人正直,赏罚分明。所以,军中的士卒对他很是信服。就说到前面雍正继位之初,城外的丰台大营被八阿哥的人


掌控,可是十三爷一现身,军中就立刻以他马首是瞻。以此可以看出,十三爷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性格:

最后,谈一点和身份地位无关的,个人觉得还有他们的性格所致。隆科多这个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唯利是从”,康熙帝给了他利,他扶保了四阿哥,山西官员给了他利,他出主意


让他们欺骗皇上,八王爷给了他利,他起兵兵谏逼宫。以此可以看出,此人是多么的无情与自私。当他看到十三爷重掌兵权回来之时,便想一个人偷偷溜走。着实可笑。


而十三爷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义薄云天”,太子被陷害造反之时,是他一个人陪着太子,好言抚慰,雍正被八王党围攻之时,又是他带兵保雍正顺利继位,再被旗主王爷逼宫之时,


又是他,强撑病体,扭转乾坤,重掌兵权,回宫救驾。他,真的无愧于“侠王”之名!


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十三爷才能顺利的重新接管兵权,将八王党那群人一网打尽,保住了这“雍正王朝”。他,爱新觉罗.胤祥,一生无愧于君,无愧于父,无愧于之天地。

因为个人实在喜欢《雍正王朝》的十三爷,所以,感慨了几句

喜欢看《雍正王朝》的小伙伴们,也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最后,也要谢谢你们啦,谢谢你们长得这么好看,还能看我写的东西。


小小呆萝卜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行发不中!廉亲王胤禩靠“拉大旗作虎皮”暂时控制了京畿丰台、西山两大营、包括隆科多的反水,只要真龙天子“雍正帝”振臂一呼,立刻散伙!

这次并不是隆科多兵谏,而是廉亲王胤禩拉“隆科多”下水,没有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廉亲王胤禩很难保证夺权成功,之前由九阿哥胤塘特意来到隆科多府上再三敲定。


隆科多一再强调,他保的是“弘时”,这就说明三个问题:

一、此时的隆科多已经感觉到雍正帝对他的态度产生变化,“佟半朝”的日子已时日不多(有清史稿)记载的明明白白,自己劣迹斑斑。

二、隆科多知道皇子“弘时”是幕后推手,还是保证雍正帝的血统,这样就师出有名,“弘时”上台能保证他隆科多一族的荣华富贵,隆科多了解廉亲王胤禩,笑面虎一个。

三、以隆科多现在的身份;理藩院大臣(肥差),九门提督兼领步军统领五营,两万多兵马在手,加上雍正帝儿子“弘时”的名号,可以干一票,不干是死,干有可能活!


擎天保驾之拼命十三郎

不说十三阿哥胤祥的过去带兵爱兵之道,单说十三阿哥胤祥(怡亲王)的现在职务:总理王大臣,其他不说,就管着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随身携带“兵部”的印信勘合,有随时随地的任免权。

当听到皇五子“弘昼”的含糊其辞的托词,管着兵部的十三阿哥胤祥明白了个大概,基本判定丰台大营出了问题,到了丰台大营一看,果不其然,提督已经反水,被关外四个铁帽子王爷的将领把持。

十三阿哥胤祥要行使特权了,口头提职曾经的手下将佐,先稳住阵脚而后拿下丰台大营提督就地正法。

御前侍卫图里深的失职

暗里说,御前带刀侍卫“图里深”没有皇帝的特旨其他人是不允许随意调动的,可今天的隆科多竟然假传圣旨把宫廷内外全部撤换,而且图里深万万没想到红的发紫的隆科多开始配合廉亲王胤禩逼宫了!

看着十三阿哥胤祥的出现,就意味着由廉亲王胤禩发起的逼宫正式流产,隆科多的末日就在眼前!

为什么十三爷能接管兵权

前面已经说清,怡亲王、总理王大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雍正帝的最亲密要好的弟弟,他的话几乎就是圣旨!

①主管六部九卿,特别是“兵部”。

②随身携带皇帝令箭,十三爷的脸就是身份,可以便宜行事。

③丰台大营及西山锐健营大都是十三阿哥胤祥旧部,感情深厚。

在雍正帝登基伊始到驾崩共计在位十三年,雍正帝的对手如云,风云突变,在短短的十三年当中,雍正帝改革了先帝留下来的一系列弊政及“宽严叠加”的政权交替,又夯实了雍正朝的经济基础,虽然因为得罪了权贵而留下了骂名,可是“事实胜于雄辩”,后人自有评说!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日尧居


这是《雍正王朝》当中最高潮的部分,雍正遭遇到了比他继承皇位前还要凶险的危机,危险程度甚至比康熙驾崩当晚,众多皇子争夺皇位还要惊险,也是凭借着在这次危机中成功翻身,雍正一举打掉了朝野当中所有的反对力量,尤其是成功的掀翻八爷党,彻底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说危险是因为雍正的确遇到了老八最后发泄时所嘲弄的窘境,政治上几乎孤家寡人满朝文武没几个人愿意为自己说话,最紧张的时候,京城内外的军队甚至被对手控制,随时有被推翻的风险,还好八爷党手中的枪杆子并不硬,外加老十三关键时刻的出手,才一举扭转了危机。



但为什么老十三一出手就能直接控制兵权,原因也正如前面所说,八爷党在这次武力逼宫当中虽然布局周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能控制住京城内外的军队,只靠着四个关外旗主王爷和隆科多的临时占队,根本稳不住军队的稳定。确切的说在这次武力逼宫当中,一开始八爷党就留下了足够的隐患。

首先老八联络的两股军事力量,无论是四个关外旗主王爷还是控制北京城内军权的隆科多,两股军头势力并没有意愿去推翻雍正的统治,只想利用众多臣子的压力迫使雍正撤销新政改革,甚至重启历史上所谓的八王议政,企图分化雍正的权力,重新维护他们顽固派所享有的经济利益,所以也注定了在这次行动中,他们不可能选择下死手,他们只想施压却并不打算真的动手,光凭这一点就给了雍正有足够的反击空间。



但老臣张廷玉的出现,引经据典在众多文武大臣面前用真实的历史来告诉大家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八王议政,从来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直接就推翻了四个旗主王爷所推崇的政治口号,当四个王爷发现自己喊的政治口号是一个从来就不存在的事实之后,武力逼宫的底气也小了很多,毕竟他们已经没有了造反的理由,但更致命的,还是随后他们安插在京城军队大营中的嫡系部队,遭到了紧急返回大营的十三爷的镇压,反让他们成了没有兵权的光杆王爷。

老十三为什么能够及时灭火?原因就在于当他意外得知北京城外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临时驻扎了四个关外王爷所带来的4000骑兵,从小就在军旅中搏杀的老十三自然会意识到这个驻扎根本不可能来自雍正的命令,雍正也绝不可能让一只自己无法控制的军队来控制自己的军队,四个王爷的军队能够平安驻扎,一定是采用了某种欺骗的手段一时间蒙蔽了两个大营的主帅,就不说老十三的军事资历和他的职务,光凭这一点他就足可以进入军营控制住外来的这4000军队。



老十三紧急进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之后,根本不需要亮出自己的王爷身份,甚至也不需要利用他在军队的关系来制造军队内哄,他完全可以让这4000军队的主将出示他们可以进驻两个大营的公文,当然四个王爷的手下根本拿不出,因为八爷党的原计划就是诳骗两个大营的主帅,以第二天才会有圣旨下达为由对军营进行一整天的共管,等到白天雍正被逼无奈被迫妥协之后,一切大功告成,八爷党也不需要再拿出那张根本不存在的圣旨,他们会达到最终的目的,可偏偏老八没有想到,四个王爷在朝堂上的关键时候对对雍正是否施加压力产生的犹豫,也不愿意再与八爷党这一派为伍,老十三又提前冲进两个大营,以外来的军队没有正式命令为由直接将王爷手下这些军队的主将控制,本来就没有正式的官方命令,王爷们又在紫禁城开会无法操控营区内的军队,缺乏统一指挥的这4000关外军队也很会遭到老十三的瓦解。

当四个王爷不愿意再出手,城外的大军的指挥权又重新恢复到雍正的手中,眼看大势已去的隆科多又提前选择跑路,手中空空如也的八爷党也只能选择认栽!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个问题,有书君来回答:


有书君先来说说“隆科多兵谏”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说说佟佳·隆科多是何许人也,他也是个人物,他是满洲镶黄旗人,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国维的三儿子,在大清朝,能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的,只有隆科多一个人。


他在康熙帝晚年各位皇子进行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处于不一般的地位,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进行交替时候,最为关键的人物。


后来,四爷雍正继位后,他深受重用,飞黄腾达、显赫一时。他掌管了九门提督府,和丰台大营里应外合,护卫京城的城防治安。



但是,当时的八爷党想串通几个旗主王爷,以恢复“八王议政”为借口,向雍正逼宫,他的目的是架空雍正,再推弘时作为傀儡皇帝,以达到他们谋权篡位的目的。


九门提督隆科多就被他们收买了,他不仅控制九门的兵力,还控制了御林军,后来还安排弘时哄骗不知情的弘昼,让旗主王爷带来的参将,控制住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说成是雍正的旨意,开始实施兵谏。


这个看起来策划得、用八爷的话来说,有“九成胜算”的计划,最后局势突然反转,被十三爷控制接管了兵权,进宫护驾成功。


现在有书君讲其中的原因,为你一一道来:


因为十三爷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个儿子,隶属满洲正蓝旗,属于嫡系皇亲,是大清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又封和硕怡亲王,是王爵人物,他的生母是喀尔喀蒙古部落公主宝日龙梅,她可是雍正帝的忠实粉丝。


十三爷与四爷雍正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雍正初年到三年,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丧事等等,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


“我实际上是依赖十三爷这个兄弟,他能帮我治理天下,这在所谓的圣王贤臣中千百年中也难得见到的,而我得到了。”


他们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胤祥在年少时就精于骑射,一直呆在军中,兼管部分六部部门,在京中京效的军中有很高的威信。


十三爷以皇子身份长期在边关和军中效力,早在康熙年间,胤祥带兵丰台大营时,就长期和营中将士同吃同住,奖惩分明,很得人心,带出了大批中层将佐。


就连康熙信任的侍卫头头图里琛,都曾经在十三爷麾下效过力!所以在军中威信影响巨大。


皇五子弘昼在路上遇到十三爷,说了去丰台大营情况,十三爷经验丰富,敏感地发现了问题,所以立即奔赴丰台大营!控制了京城的主要军队,这也属于天意,注定隆科多不能够成功。


更重要的是十三爷,义薄云天,兄弟情深,对四爷忠心耿耿,赤胆忠心,虽然身体不好,但依然是个正直的人。


因此,当面对八爷党和关外王爷的步步紧逼,加上隆科多的倒戈叛变,无助的雍正只能隐忍再隐忍,毫无招架之力。


而当身体不佳的十三爷胤祥,被特许抬进来时,雍正看见十三爷那兄弟间使具有的、心有灵犀的、肯定的眼神时,就心领神会,底气也足起来,就开始了真正的反击。八爷党彻底的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