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公號江湖……“大”事件?

公號江湖……“大”事件?

週末,微信忽然悄沒聲息地上了一個內測性質的功能。

關於這個功能,新榜做了獨家披露。可以點擊這裡瞭解。

簡單來說,就是微信在“看一看”這個模塊裡,加入了一個“熱點話題”的子模塊。

比如說,今天的熱點話題是:王曉峰卸任摩拜CEO,胡瑋煒從總裁轉任該職位。

當你點擊這個熱點話題時,會一字排開看到若干個評論,這些評論是有相關公號發出。

而在這些相關公號的對應頁面的底端,也會看到“王曉峰卸任摩拜CEO,胡瑋煒從總裁轉任該職位”這樣的鏈接,點擊進去,就會來到“看一看”這個熱點話題頁面,這樣讀者就可以看到其它公號的相關討論。

這個新功能,帶有流量分配的意思。

我從一個渠道處獲得一個word文本,在主標題“微信公眾平臺&看一看熱點話題溝通QA”之下,赫然有個小標題:應對媒體口徑,暫不主動PR。

這就是,微信其實不想大張旗鼓地宣示這件事。

只要一涉及到流量,就幾乎是所有帶有商業目的的公號運作著會豎起耳朵聽的事。

而這一舉措,流量的分配,將會出現何種結果,尚不得而知。

這裡有三個問題,其中前兩個,答案比較清楚,而最後一個,有點迷糊。

第一個問題:熱點何來?

微信當然有能力發現什麼是熱點,什麼不是熱點,什麼是大熱點。

出於可見的考慮,有的大熱點是不能當熱點的——我不想詳細解釋了,請自行琢磨——所以要人工篩選。

第二個問題:如果一天有若干個熱點(比如10個),作為一個看一看的用戶,看到什麼熱點?

其實這個問題也挺好解決的:興趣挖掘,算法推薦。

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微信不會一天只有一個熱點,他們甚至會搞一百個以上的熱點,到底960萬平方公里,發生的事也太多。

作為一個上海用戶,前兩天上海二號線地鐵停運半小時,絕對是應該推給我的熱點,至於北京用戶嘛,可以不看。

關鍵是第三個問題。

我諮詢一位微信的人士,我是這麼說的:

如果一個熱點出來,底下就算排十篇文章,是哪十篇,以及這十篇按什麼次序排,這個很神奇。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流量分配機制。

我們都知道,一個關鍵詞搜索下去,你出現百度的第一個,和出現在第十個、第一百個,效果天差地別。

放在這個熱點話題裡,那就是:1、你能不能出現;2、你出現在第幾個,根據什麼機制?

搜索引擎的主要邏輯大家都明白:網頁重要度。谷歌甚至還發明瞭PR值算法。

我們有用戶活躍度、文章與熱點話題的契合度、觀點的豐富程度以及文章的時效性等等。

從這個答案裡,我們會看到一絲人工的痕跡。契合度、豐富度,總感覺和人工有關。

雖然張小龍說,信息流是什麼東西完全不曉得,但恐怕真的就是一句玩笑話。

看一看是一個典型的信息流產品。

我們目前不知道看一看每天到底有多少用戶在使用,平均使用時長有多久,但有微信消息稱:看一看在放量。

當量足夠大的時候,熱點話題這個功能足以撼動公號江湖的格局——或者這麼說,公號運營者們,都必須考慮,我的文章,1、能不能上熱點;2、能上熱點的第幾列。

要說一句生死攸關,有點誇張。但如果說一句不能忽視,恐怕又有點保守。

但我覺得,這個措施對大號是友好的。

道理有如下幾條:

1、大號追熱點比小號快,真的,到底人多,而且大號一般都有備稿機制,比如坐等某人過世,第一分鐘就可以推出一篇言之有物的長篇,對大號不是難事。

2、大號會有專人去和粉絲互動,也會拉粉絲群做運營,所以用戶活躍度會比較好看。

3、大號可以有人專門去琢磨這個排序機制,會第一時間找到粗略的套路(完全知道不可能)。而且,如果套路一變,大號也會比較容易去曉得新套路。

這個正在內測的功能對大號是利好。

目前看一看還沒有放出入口——可能有些灰度測試用戶能看到這個入口。

但在有些公號底下,你能看到這個熱點話題的入口。比如點擊這篇,這篇,這篇,都可以在他們文章底下看到相關鏈接。

存在可能,這個功能最終收攤。微信內測功能收攤歷史上也是有的,比如一個輔助清理好友的功能,還記得麼?

如果一旦大規模鋪開,下一個問題就是:

公號江湖生態裡馬太效應,會不會加劇?

我的答案是:會。不過,也沒啥。

真的,公號實在太多了。死個九成,也沒啥了不得的。

—— 首發 扯氮集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管理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