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保护母亲河 建功新时代”优秀征文展示丨木兰溪上九龙潭

“保护母亲河 建功新时代”优秀征文展示丨木兰溪上九龙潭

日前,

莆田市河长制办公室、莆田市水利局

联合开展

“保护母亲河 建功新时代”

网络河长征文活动。

现将一些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保护母亲河 建功新时代”优秀征文展示丨木兰溪上九龙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莆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流域系统治理木兰溪,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湖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莆田,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

  在互联网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莆田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设立“网络河长”,采取“互联网+河长”形式,拓展莆田市河湖长制网络宣传阵地,传播莆田河湖长制工作好声音。

木兰溪上九龙潭

关于九龙潭,有诸多神奇的传说,木兰溪流经华亭樟林村处,天然的一湾潭水,传说曾有九龙出没。据村里老人和陪同采风的“阿饼糕”说,以前溪上船只往返,常在九龙潭放鞭炮,拜祭龙王,祈愿平安往返。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年大旱,溪水断流,南北洋平原百姓嗷嗷待哺,用四个人踩的水车踏水救旱,踩了半个月,方露出潭底。用织布的线一斤,系了石子,大抵可触到潭底,可见九龙潭有多深。也有说是因为九龙潭底下和大海相通,故潭水不枯不竭。此地离木兰陂倒也不远,造化神奇,许是如此罢。

樟林村背靠九龙山、九龙山连着壶公山,面朝木兰溪,九龙潭边有条羊肠小道和兴沙村相连,形似半岛。风景自然也是好的,只是去往对面的陆地,多有不便,樟林大桥修建之前,往城里要经过虹吸管(东圳水库引水往沿海的跨木兰溪水利工程),或更下游的木兰陂。交通相当不便,摆渡,成为了两岸往来的一种必然方式。

读文字里的渡口、摆渡,感觉有说不出的浪漫,你可能不由地会想到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船家少女翠翠。现实中的摆渡人和过溪人,其间艰辛,外人难以了知。可以确定的是,在溪上往返,“江上往来者,出没风波里”,由此,码头处,建有永贤亭,供奉观世音菩萨,来回船只靠岸系缆,在此稍作休息,在拜石上虔诚叩拜祈保平安。但见拜石磨得发亮,从前布奇缺,不像现在有各式垫子。许老师说,现在用蒲团,从前条件没那么好,人也没那么娇气。我们在读永贤亭对联:“兰水潆洄涵慧月,紫山环抱护慈云”。

此处旧名太平渡,我们找不到渡口石碑,木兰溪两岸在修防洪堤坝,高大的堤岸一直往上延伸,设计成景观带,建成后将有绿树、花草、路灯、步行道等景观。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公母石不见了,知青场也拆了,宋时太平渡三个字的石碑也找不到了。樟林原先是因为大片古老的樟树林,樟树成林而得名。樟树林也没了,很多沉在溪底,村民约定俗成,若有捞起,拿去建学校、宫庙,不敢私用。

如今,樟林大桥横跨木兰溪两岸,木兰大道绕村而过,交通便利,溪流也在整治中,恢复一些清澈,岸上风吹来,沧海桑田,往事悠远,行走在时光中,一些东西在悄然消失,一些东西在默然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