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湖南翦氏:維吾爾族移民的600年耕讀傳奇

湖南翦氏:維吾爾族移民的600年耕讀傳奇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讚的雕塑。新華社記者蔡瀟瀟攝

新華社長沙12月2日電(記者明星、蔡瀟瀟)成立於1986年的湖南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是距離西洞庭湖不遠的一片“江南田園”。這裡居住著近萬名維吾爾族村民,他們是600多年前從新疆遷徙到此的一支軍隊的後代,大部分人都有一個獨特的姓氏:翦。

據史料記載,這支維吾爾族人的祖籍在新疆吐魯番、哈密一帶,翦氏始祖哈勒·八士因翦除敵對勢力有功,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姓“翦”。後來,朱元璋命哈勒·八士鎮守湖南常德一帶,並在桃源縣專門劃撥了一塊土地讓他們居住、耕種。這就是維吾爾族人定居湖南桃源的開始。

翦象福老人,每天都在當地的楓林花海景區忙碌,打理花圃,接待客人。從外貌看,他和周邊的漢族群眾沒有多大的區別。

據老人介紹,中國維吾爾族目前只有湖南桃源縣的翦氏有族譜。從始祖至今,每一代的情況都記得很清楚,還定下了班輩排行字表,到他已是第二十一代,屬於“象”字輩。

在他們家六兄弟的大家族中,不僅有維吾爾族,還包含了回族、土家族、漢族,大家彼此包容,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

“600多年來,楓樹一直有維漢通婚的情況。”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黨委書記高霞說,“全鄉民族關係和諧,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湖南翦氏:维吾尔族移民的600年耕读传奇

翦伯贊故居內一角。新華社記者蔡瀟瀟攝

2014年,該鄉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該鄉的維回新村也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記者瞭解到,當地維吾爾族群眾在飲食、喪葬、文化節慶活動方面,還保持了維吾爾族的風俗。翦象福說,大家每年都會在清真寺過古爾邦節和開齋節,尤其以古爾邦節最為隆重,都會穿戴民族服飾。

如今,桃源維吾爾族群眾已經熟練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全鄉糧食年產量超過3.2萬噸,獲得桃源縣“糧食生產先進鄉鎮”稱號。翦氏後人的民居,與湖南其他地方的農舍已無太大區別。

一邊耕田,一邊讀書。近年來,每年都有青年學子考上清華北大,是楓樹鄉的維吾爾族群眾津津樂道的事情。這裡有著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全鄉群眾都以自家孩子考大學、讀研究生為榮。

維吾爾族是愛花的民族。在翦伯贊故居旁邊的楓林花海景區,一到秋天,景區楓林紅火,粉紅黛子大片開放,花香襲人。

湖南翦氏:维吾尔族移民的600年耕读传奇

楓林花海景區的遊客在欣賞鬱金香。新華社記者蔡瀟瀟攝

楓林花海景區負責人翦英俊說,景區2018年升級改造開放至今,已有2800多萬元門票收入。他們會根據時節種植鬱金香、香水百合、醉蝶花、格桑花、虞美人等花種,盛花期十分壯觀。

如潮的遊客,讓景區周邊3000多村民嗅到了商機。很多維吾爾族家庭通過在景區務工或者開設農家樂,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翦象福的弟弟翦象黨經營了一家“回味農家樂”的餐館,招牌菜是巴掌牛肉、涮牛肉等。餐館的生意在黃金週和節假日期間根本忙不過來。記者還看到,翦象黨正在修建一棟六層樓的賓館,預計明年營業。

高霞介紹,特色經濟正迅速推動當地維吾爾族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當地群眾擅長烹飪牛羊肉,楓樹鄉的牛全席、牛肉粉遠近聞名,餐飲業已成為當地人的重要生計之一。

楓樹鄉維回新村村委會主任翦愛華今年40歲,是湖南省人大代表,她生活在一個五代同堂的多民族大家族。“我外婆是回族,我舅舅是維吾爾族,舅媽是回族,我老公是漢族,婆婆是維吾爾族,兒子是維吾爾族,現在我外婆的第五代孫也出生了。大家生活在一起,對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