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郁一文


明朝有很多类似于朱由校被称为“木匠皇帝”的皇帝,比如“蟋蟀皇帝”朱瞻基,比如“修道皇帝”朱厚熜,敢情这些大明皇帝当皇帝都是业余的,他们的专业是他们的爱好。

历史都是后人写的,大明皇帝被可以抹黑一直都是传统,不要以为《明史》是清朝人修撰的,是清朝的史官在抹黑前朝皇帝,虽然大部分抹黑工作都是他们干的,但是真正开始抹黑前朝皇帝的,一直都是明朝自己的皇帝。

朱发动棣靖难之役造反成功后,不但篡改了自己的生母身份,还实实在在的把建文帝继位不正,朱元璋欲立朱棣等等都写进了《明实录》里;明武宗死后,藩王朱厚熜入京继承大统,史称嘉靖皇帝,从一上台就刻意抹黑明武宗是个荒诞不经的帝王,正事儿不干,宠信奸臣,设立豹房,耍女人等等。

这些都是后世皇帝为了自己的地位能够得到提高,采取成本最低的方式——往死人身上泼脏水。

(网络图片恶搞木匠皇帝朱由校)

“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待遇差不多,他是历史上出名的当木匠比当皇帝要专业得多的人了,他与宋朝的宋徽宗有得一比。宋徽宗好歹还留下了很多艺术水准非常高的书、画作品,这也坐实了宋徽宗是艺术家专业,业余去干皇帝的北宋亡国之君。

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个人爱好是坐木匠活儿,这绝对不假,但要说他不理朝政,勤于木活,这就冤枉他了,在当时明朝风雨飘渺的最后几十年里,皇帝要不理政,估计天下早就乱了,朱由校其实是个不错的皇帝,只是命太短,他又太过宠信魏忠贤,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责任居然不是他弟弟崇祯朱由检来承担,而大部分的锅都让朱由校给背了。

(流传至今唯一的天启皇帝作品,感觉不咋的啊!)


如果非要讨论“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如何,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流传于世的朱由校亲手做的玩意还没有发现,我们如果从部分正史、野史、杂记上去寻找,可以找出非常多的关于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作品。

有会自动运行的木桶喷泉(内宫太监刘若愚写的《酌中志》),也有可以进行调整高度,倾斜度的折叠木床,甚至还有玉雕、阁楼、漆器等等,这些虽然没有实物,但是在很多的明代、清代古籍上都有记载,每个物件具体精美到什么程度,就不多叙了,总之一句话: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真实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真是一个只醉心于木活而荒于政事的皇帝吗,这绝对有后世抹黑、夸张的部分,如果朱由校真的如此,亡国之君就轮不到他弟弟来当了。


沉墨I方之城


说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对号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极度的木匠痴迷爱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不免俗,咱先讲讲这位大明朝传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传奇一生。

朱由校是他的本名,他的年号是天启,明熹宗朱由校老爹明光宗的大儿子,明朝第15代皇帝,他老爹那是明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了,仅仅登基了二十九天,就一命呜呼了,野史记载是被后宫毒死导致死亡的,所以这个事件也称为有名的“红丸案”这个以后有机会咱们在讲 ,就这样父死子继,朱由校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大臣们推举拥立成了天启皇帝,他总共在位了七年,这七年政事荒废,大太监魏忠贤掌权,导致和东林党人党系斗争极为激烈,加上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使得大明民生凋敝、日薄西山。而天启则醉心于‘木匠活计’的痴迷创作中,天天拿着一堆的家伙事在皇宫干的是锯末横飞。

凡事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加上一点点天赋,弄不好就会在这里领域干的风生水起,而咱的这位天启帝就是这样,做皇帝不成,做木匠那真是高手,还真别说,他特别的有木匠天份,大明史上有一段明确的记载:称天启帝“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改毁,唯快一时之意。你看看有这样的痴迷程度和专业的工匠精神的态度,皇帝这个职业简直是耽误了这位在世的活“鲁班”了,还有其他大臣的记载,说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木制的宫殿模型,按照乾清宫的母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成品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细节爆炸。

当然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他曾经让內官的太监把他的木工作品拿到京城工艺品市场匿名出售,以测试下木工圈对他作品的认可程度,没想到这件木作一下子引起轰动,据说竟然卖到了三万两白银。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水分了。

不过还有一份记载出自一个内宫太监刘若愚写的《酌中志》,里面记载天启帝“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园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说白了就是他利用大木桶做成了一个自动的喷泉,构思巧妙,而且成功了。还有这位天才皇帝还曾经搞出一件木制的全自动木床,能折叠,能调角度,超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可以说在木工领域,这位天启帝真是没谁了。

但正是由于他的政务荒废,醉心于木工和游山玩水,终于在某次的外出游船活动中不慎掉水里后,开始身体受损,免疫力大为下降,不就便吃了霍维华献的“灵露饮”后边一命呜呼,享年23岁。。。。


老猪的碎碎念


如果历史记载没有过度夸张朱由校的木匠技术,那封一个“国家特级木匠”,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既然问到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这里就不提他当政时国家的事了,就说说他的木工技术。

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或许只有鲁班才能跟他媲美。木工技艺源自他对木工的痴迷,以至于从早到晚钻研其中,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想了解他的木工水平,就先看他的作品:

  • 用大木桶或大铜缸,在上面凿个孔再装上机关,里面放满水,开启、关闭、注水操作十分灵活。完成的作品可以喷珠吐玉;也可澌流如瀑;又或者将机关置于水下,借水利冲拥像核桃大小的圆木球,在水柱上盘旋旋转,久而不坠。

  • 宫中有座蹴圆亭,明武宗时常在此玩耍。天启的小内侍喜欢蹴鞠,就怂恿小皇帝再造一座,朱由校就真的自己造了一座出来,用来练习蹴鞠。

  • 天启曾仿制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乾清宫,高三四尺,使用的砖瓦为琉璃,雕镂刻画,玲珑剔透。

  • 天启除了木工还酷爱雕镂木器,曾执着护灯小屏八幅,刻有《寒雀争梅戏》。制作好后让身边的小内侍到街上兜售,并叮嘱说这是御制之物,价格不能低于一万。第二天,内侍们将卖灯屏所得银两如数交到天启手里,朱由校非常开心。


朱由校做木工活的时候有两个特点:

一、只有亲近的人才能靠近,比如涂文辅、葛九思、杜永明、王秉恭、齐良辰等受宠太监。如有重要紧急事件,他则一边做木活,一边倾听,等念完了,就说:“你们用心做,我知道了”。如果有人打扰了他的雅兴,天启就会生气道:“朕用汝等合用?今乃如是溷我耶!”

二、天启对自己制作的物件不会保持太久的新鲜感,刚做成时爱不释手,没过多久就索然无味,随手就扔了,之后又再造新的出来。哪怕制作的再精美的物件,他也不会爱惜,甚至在改造中随手损毁也无所谓。按现代的观念,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享受制作的过程,成品并无所谓。

如果说一个木艺的天赋给他封个“国家级木匠”,有人觉得太过夸张,但真实的天启不是只擅长木艺,他还对雕镂、漆艺、机械都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 天启初期做的砚床、梳匣、漆器等物件,都被装饰成五彩颜色,“巧夺天工,出人意表”。

  • 传说宫里有个刻漏铜壶(滴水来计算时刻的)坏了,就是有朱由校亲自修理好的。

  • 西洋进贡的各种钟表,如果出现问题,朱由校就会拿过来亲自修理,有时还会重新装配成新的,相比原来的西洋货,新的钟表反而更优秀。

从自学成才创造出各种精美的物件这种能力来看,朱由校这个“木匠皇帝”的称呼有点不适合,他做的不是木工而是木艺,已经达到了艺术境界。

(朱由校亲手雕镂)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木匠该多好,可他偏偏是个皇帝!


大国布衣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木匠师傅继鲁班之后,还有两位声名斐然。一位是元顺帝,另一位则是明熹宗朱由校(还都是皇帝兼职,也挺凑趣的)。

有看官说了,那这朱师傅的木工手艺到底怎么样啊?

不会是因为他皇帝的身份,后人吹捧的吧?

有书君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您,就这朱师傅的木匠手艺,那真不是吹的,说他是鲁班第二,一点不为过。不信您听我细说缘由。

一、他天赋才能,木工活儿基本功扎实。

朱由校师傅从小对木器制造感兴趣,喜欢捣弄木工的工具。他有一双巧手,不管是锯斧刀凿还是油漆的木匠工作,他都要一一尝试亲手制作。

这位皇帝的寝宫里堆满了各种木料,以及锛、凿、斧、锯、刨等木匠工具,做起木工活来,可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他不爱打理朝政,却热衷于天天和一群木匠在一起切磋技艺,并亲自动手刨削打磨。

制成一件作品后,满意的会反复赏玩自得其乐;不满意的就扔了重做,孜孜不倦。

据史书记载,朱由校这个爱好从少年时就开始了。他曾经把大型的铜桶和木桶改造人工喷泉,灌满水后开动机关,就会立刻喷涌不停,场面非常漂亮。

当时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他并且曾亲自动手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

话说,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他不可能亲手制作出来这么高规格的工艺品。

二、他的境界高远,堪称“木痴”。

做过那么多精美的木器,朱师傅自己并不用,只是一味地做,因为他享受的是做木匠活的过程。

《诗经》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这12个字来形容朱师傅的工作状态和他艺术创造一般的精工细作是非常贴切的。

明熹宗的木工活儿并不像普通木匠制作没有生命的器具。他倾注的是他的艺术追求和品质。

比如他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赋予木材玩具小人灵性与生命力。

当时民间流行傀儡戏。梨园弟子们就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

明熹宗是傀儡戏迷。高兴时,他就会施展自己的手艺,雕刻木像。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均涂着五色油漆,栩栩如生。

他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比如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冬天滑冰季,他为自己设计并亲手制作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

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其设计精巧别致,古今难寻。

熹宗还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操作。

据说,朱由校一旦开始做木工活,就一门心思陷入其中,对其他事不闻不问,就连肚子饥饿,外界寒冷也一无所觉。这种痴迷的状态,简直就是为木器而生,心随神往,绝非是一般世俗工匠可以相提并论的。

三、他的每件木制品都是绝世珍品。

朱师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样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

他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不但做工精巧,而且花纹彩饰异常漂亮,每件都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据说,他曾派人把自己做的木器拿到集市上匿名出售,精湛的做工一下子引起轰动,有人出到三万两银子的高价买了去。

曾有人评价,只有像他这样制造的木器作品,才称得起是“奢侈品”,而现今所谓纯手工制作的不过是“日用品”而已。

因为有皇帝这个身份作为经济后盾,他的才能技艺得以发挥到极致,并成为那个时代里,惟一一个只为爱好不为面包的木匠。

如今,明式黄花梨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是中国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艺术收藏热点,天启皇帝的率先垂范,开一代奢侈木器之先河的伟大实践居功至伟。

最后,我们引用《寄园寄所寄》里面的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吧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也。

就事论事,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应持有的基本历史观。

至于朱师傅为什么醉心木匠,而在治国方面无甚建树,那就是历史学家们操心研究的事了。

抛开朱由校做皇帝的功过不谈,有书君在这里只想说,仅在木工方面,明熹宗绝对称得起是行内精英,业内翘楚。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明熹宗的木匠技术,大抵可以用“心灵手巧”四个字来形容。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极为擅长。他手工制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十分精巧,出人意料。

根据史籍记载,明代天启时,匠人制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搬得动,用料很多,样式却很普通。朱由校觉得这个床设计得不好,于是自己琢磨,开始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打造出了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移动起来比较方面,床架上海雕镂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明熹宗海善用木材做各种小玩具。他做得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具备,动作神态亦惟妙惟肖。为了验证自己做得小木人实际价值,他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不知道是不是打着皇帝的旗号在卖.....),明熹宗很高兴,于是到了下半夜也不休息地做木工,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朱由校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其,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自己的手艺。他做得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 ,用 长 三尺多 的竹板支撑着 。

另外他还做了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吓、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绷纱囤成 屏幕 ,竹 板在围屏下 。游移拽动 。这样就形成 了水傀儡的戏台 。在屏幕的后面,有一个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而时长表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活灵活现。真是充满了想象力的木艺作品呀!

每到冬季的时候,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朱由校为了和太监们一起在冰面上玩耍得更愉快,于是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能容一个,涂上红漆,上有一顶蓬,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

朱由校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他的雕刻技术更属一流,他曾在十座木制护灯屏风上雕刻了一幅《寒雀争梅图》,十分精致,有人赋诗曰:“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沉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他还擅长木、玉、石印章雕刻,而且水平很高。

明熹宗海喜欢盖房子,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可以说熹宗也算大明厉害的建筑工程师,他曾涉及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一处,以及无所蹴园堂,专做踢球活动。天启五年时,花了两年时间,明熹宗亲自指导重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如果朱由校不是皇帝,那么他的木匠人生也不会这么多姿多彩,毕竟在古代匠人社会地位很低,哪怕你把木工活做得再精美,其实也没有机会一张所长。当然,朱由校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木工上面,本职工作却没干好,于是木匠身份就成为了他为后世所诟病的地方。


江畔初见月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他绝对算不上什么好皇帝,但他真是一个好木匠他的手艺的确很高。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酷爱建筑

朱由校喜欢建造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朱由校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朱由校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

朱由校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明朝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昌宝联护栏


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还是不赖的,远的不说,单说曾传他雕刻的墨玉笔架“江山在握”拍出了过亿的天价。

(墨玉笔架.江山在握)

有人会说那是玉石雕刻,与木工何干?

其实,古代木工可远远不是现在的木匠所能比拟。比如让现在木工去做个木牛流马试试,即使是做个水车也够呛。古代木工博而精,木匠都深谙工程学、力学、机璜、雕刻、乃至亭台楼阁的设计建造之道,绝非现在区区木匠只会刨花做凳所能比拟。

古代木匠之所以广博精通是因为以上列举均与木头有关,特别是古代亭台楼阁,何曾有水泥钢筋建筑,也不会有专精于设计建筑等的师傅,诸艺精于一身。古代大多数建筑还是红木雕梁为主,而这些,都是木匠该精通的活。古代木匠既是原材料的加工师,也是建筑的设计师,建筑师。

朱由校喜欢上木匠活得缘于万历三大殿的一场大火后的重修。年纪尚小的朱由校在宫里便天天与重修大殿的木匠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居然爱上了木匠活,还有股子天赋,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光宗被仙药弄死了,朱由校便被一班东林党大佬扶上了皇位。但是,荣登大宝的他不思国政,没点要励精图治的精神头。总之,人家朱由校本来就没打算要去当皇帝,都是被杨琏他们一帮子人赶鸭子上架坐上去的。他这辈子原本就想着无忧无虑做个小木匠就够了,在皇位上坐地哪能心甘情愿。

朱由校渴望自由,不止一次想从皇位中脱身而出做一个木匠,因此,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朝政上的利令智昏。朝政之后便一门心思地扑到了他的木匠活里。


这其中,魏忠贤就很有心思,抓住了朱由校厌倦朝政痴心木匠的心理,总是把一些至关重要乃至杀伐决断的大事留着等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堆到一起提。

刚开始,朱由校还能耐心处理,但是架不住日子久了魏忠贤的明枪暗箭。每次朱由校刚要做木匠活,魏忠贤便来说事儿,于是便开始不耐烦地说“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了!”

魏忠贤要的就是这句“看着办!”,也就是靠着这句“看着办!”慢慢把昔日老敌人东林党一个一个拉下马,最终九千岁当道,紊乱朝纲。

那么,朱由校为何如此不爱江山爱木工呢?他的木工水平到底如何?

天启年内宫太监刘若愚曾写《酌中记》或可略见一二。《酌中记》载“朱由校曾经用铜捅和木桶,凿孔内设机璜,往里面灌水,打开机关,竟然能够像喷泉瀑布一样喷洒淋漓,美妙得很。”

后来,朱由校经常在木工房子里一待就是好几天,废寝忘食,累了的时候又嫌自己卧室太远,把自己的龙榻搬过来又笨重。于是,朱由校自己亲自下手设计,做出了一张木制的折叠床,轻巧方便还易于搬运收藏,人躺在上面,还能依据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调整仰度,精巧的很。


此外,朱由校还独有一番匠人精神。

他经常灵感一来,便会起手设计搭建一个袖珍版的亭台楼阁,别看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花草树木,亭台水榭,往来人仆,飞鸟走兽均栩栩如生,甚至连房梁上的镂刻花纹也与真的一般无二。


一次得心力作完成后,他总会让亲近宦官过来评价,但凡听到半个不字,马上手起锤落砸了重新开始做,直到无可挑剔为止。

可以说像是亭台楼阁、生活家居这些都不在话下了。只要他有兴致,理论范围内一般还真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东西。

以下一例故事反应朱由校木工水平最为详实。

据说,朱由校每次一件无可挑剔的得心力作出来,总会让亲信带出宫外到城里最高档的拍卖行去与同行一争高下,结果屡次力挫群雄。每次的作品都被竞拍出上万两白银的高价,而且渐渐地,有不少玩家每逢拍卖行拍卖就冲着他的作品来。

别不服气,朱由校在木匠界还是个实干家,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人。当时三大殿要翻修,人家索性自己上手设计、监工、施工,到后来三大殿翻修甚少,且设计精美,历经年代久远依然焕然一新如昨日之铸。


(朱由校)

听说,明之前北元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与朱由校有异曲同工之好,如果两人同时为南北王,弄不好两人还能烧黄纸、拜把子,两朝止刀戈也不一定!


不书


朱由校:土木工程鼻祖,雕刻大师,木器大师。

朱由校,1621年-1627年在位,光宗长子,性格好玩。在位7年,党派斗争激烈,宠信乳母客氏及宦官魏忠贤, 屡兴冤狱,迫害忠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患日益严重。他则因嬉乐过度成疾,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



我这么夸朱由校过分吗?一点不过分吧,一生钻研木艺,专注啊人家,作品也有很多。他的漆器,床,梳妆匣子都是自己做,因为根本瞧不上别人的手艺,人家做的精致小玩意不仅饰有五彩,而且精巧绝伦,就说床吧,他嫌弃宫里的床笨重,所以索性自己做,能折叠还轻巧,朱由校大概是发明折叠床的鼻祖吧。另外他雕刻的小木人,真的惟妙惟肖,为了检验作品质量,特意找太监去宫外售卖,结果呢都以高价卖出,后来又做个屏风也以高价卖出。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 们欣赏评论。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 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之后呢还做了玉雕,其精美程度不言而喻。他如果不做皇帝绝对是一流的木雕大师,同样名流千古吧

熹宗喜欢看 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偶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 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 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 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 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没办法就这么有才,不仅做的东西精美还引领潮流特别畅销。木器的造诣真的在当时可以拿个鲁班大奖了。


脱离高级趣味的王闪烁


明朝皇帝可谓是个个性鲜明

首当其冲的便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原来是农民,当过和尚要过饭

但,今天的主角不是他

而是明朝第十五个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

16岁继位,在位7年

“天才木匠”“荒唐皇帝”

朱由校是典型的技术型人才,实在不适合当皇帝,他也不在乎权势,一心专注木匠工艺,他老爹朱常洛长期没有被立为太子,连累他的教育也给耽误了。这位皇帝受教育的年纪太大,结果几乎没上一天学,基本上算是个文盲。可他倒是保持了老祖宗朱元璋的劳动人民本色,喜欢上了木匠这个职业。朱由校师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师傅(名气大约仅次于鲁班)。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大家可以闭眼试想一下,一位皇帝刀砍斧剁地一直忙活在木匠房的身影,耳朵上夹着铅笔,旁边的小太监在帮他磨锛凿斧锯。皇城外的繁华市场,有小太监拿着皇帝亲手制作的桌椅板凳沿街叫卖,俨然是一条龙服务的繁华景象,是不是很有意思?

但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他生在现代很可能成为一位艺术建筑上双学位的博士。在木工技艺方面,朱由校有许多的发明创造,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



智匠文化




东林党的笔胜过千军万马,什么人一旦让东林党看不惯,马上就变成了呆子傻瓜。木匠皇帝在位七年,利用魏忠贤搞死了一批祸乱政局,满嘴跑火车的伪君子,几乎将他们全部驱逐出朝廷。天启皇帝22岁死亡,弟弟崇祯皇帝即位,将朱由校的做法全部推翻,将东林党全部召回,这下距离亡国就不远了。

正规史书没有记载朱由校做木匠的情况,水平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朱由校应该喜欢雕刻之类的事,就算是个业余爱好吧。明朝皇帝大多有业余爱好,比如明宣宗斗蛐蛐,明宪宗画画,等等。



有点爱好不是坏事,现在人谁没有个小爱好,比如游泳,足球,网球,都可以啊,消闲一下有何不好?朱由校绝对没有沉湎木工。后人把天启皇帝朱由校比作木匠皇帝,说他天天做木匠,笔者觉得好笑,你才天天做木匠。

明朝总共276年,明实录总共1600万字,没有崇祯的实录。明熹宗朱由校总共在位7年,《明熹宗实录》总共140万字,朱由校在位时间是明朝的将近四十分之一,《熹宗实录》的篇幅是《明实录》的十二分之一强。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多,活多,不然哪有那么多东西记载?



从《熹宗实录》的内容看,这7年时间,天启皇帝朱由校没有闲下来,参加日讲、召见大臣、商议对策等等公务活动的记载比比皆是,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许多批示、指示和处里问题的方式,都体现了天启皇帝较高的政治修养,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对时局的担忧。

在这7年里,明熹宗朱由校稳定了辽东局势,平息了奢崇明叛乱,开展了机构改革,增加了税收。朱由校的早死,是明朝不可估量的损失。朱由校不死,明朝不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