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梁武帝为何饿死在寺庙?文武双全的梁武帝为何40年不碰女人?

琴陶


梁武帝萧衍本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他英明神武,德才兼备,既有治国之能,又有统兵之才,在历代皇帝中属于出类拔萃的那一个,可惜他最终却活活饿死在寺庙中。他死时嘴里发出的一个声音,传到今天,竟成为网红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萧衍剧照)

萧衍出身于门阀世家兰陵萧氏,又是南齐皇族子弟。

父亲萧顺之不仅是齐高帝的族弟,还是朝中重臣。这样高贵的出身,自然让萧衍从小就受到极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勤学好读,年少时便在文学辞赋上展露了极高的天份。到成年时,不光满腹才学,还和沈约、谢朓等文学大家齐名,被尊为“竟陵八友”。

有背景,有才学,萧衍很容易就得到举荐入仕为官。

萧衍并非是个书呆子,他在职场上由于情商高,再加上办事能力很强,人又果断机敏。因此,不光得到上级领导的喜爱,同事也都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工作不久,他便被提拔为参军。

就在这时,萧衍的父亲萧顺之病逝,萧衍遵礼制辞去官职,回家丁忧3年。

按说人走茶凉。可萧衍不一样,他在守孝3年期满后,立刻就官复原职,并得到齐武帝萧赜提拔,先当太子庶子,再当给事黄门侍郎,成为侍奉皇帝、传达诏命的官员。

公元493年,萧赜病逝,指定最得宠爱的皇太孙萧昭业继位。

萧昭业为人荒唐,不光与庶母有不伦之事,还挥霍无度,身边总是簇拥着一帮奸邪谄媚的小人。

辅佐萧昭业的尚书令萧鸾屡有规劝,萧昭业不但不肯收敛,反而还与人密谋,想诛杀萧鸾。

萧鸾听说后,便和萧衍密谋,发动政变,废掉萧昭业。随后在萧衍的帮助下,萧鸾自立称帝。

(萧鸾剧照)

有拥立之功的萧衍,自然得到了萧鸾的回报,被升为中书侍郎,不久又升为管理宫廷事务的黄门侍郎,自此萧衍在朝中的地位开始显赫。

萧衍不光在政治上有能力,他在指挥作战方面也很不错。

萧鸾称帝不久,南齐受到北魏军的攻击,他便命萧衍率军抗击。

当时一些齐军听闻北魏军达30万之多,士气低迷,根本没有胆量应战。

萧衍得知后,主动申请担任前锋。他利用夜色疾行,赶在天明之前抵达北魏军营附近的山上,在山上山下遍插旌旗。待天色大亮后,被北魏军包围在城中的齐军认为援军抵达,不由大为振奋,出城应战北魏军。

萧衍命麾下的将士与城中齐军前后夹击。他为鼓舞士气,又亲擂战鼓。一时大家士气高涨,奋勇无比,很快击溃了北魏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萧衍凭战功被萧鸾升为太子中庶子,后被任命为雍州刺史,负责塞防军务等,自此在军中威望极高。

萧鸾去世后,太子萧宝卷继位。他昏庸无道,滥杀功臣,引得朝臣无不惶惶自危。萧衍借机发动政变,除掉了萧宝卷,改立萧宝卷的同母弟萧宝融为帝。由于拥立有功,他被任命为大司马,不仅军国大事都由他来主持。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等殊荣。

权势显赫的萧衍在朝中威望极高,朝臣多次表示,希望他能做皇帝,并逼迫萧宝融写下禅让诏书。随后,在大家的一再请求下,他这才登基称帝,接受百官朝贺,改国号为梁,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南梁。

(萧宝卷剧照)

萧衍做皇帝,尽职尽责,非常勤奋。

他励精图治,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他很懂得引进人才,又能广听谏言。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南梁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萧衍还是个极为简朴的皇帝,对吃穿从不讲究,也没有时间贪图享受,所以百姓对他无不夸赞。

萧衍还是个极重亲情的皇帝,当皇亲国戚犯了罪,他总是设法为这些人开脱,不按律法严惩他们。结果,由于他的纵容,他的弟弟萧宏愈发目无法纪,甚至还阴谋行刺,想要夺他的帝位。他最宠爱的儿子萧综也受生母吴淑媛挑唆,投降北魏,与他为仇。无论他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儿子萧综就是不听。

弟弟的背叛和儿子的反目,让萧衍对人生心灰意冷,竟几次抛弃江山社稷,出家为僧。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是国事需要萧衍来处理;二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成日在寺庙中礼佛讲经,这传出去也不合适。所以大臣们每次都苦苦相劝。

萧衍却铁了心要做佛系皇帝,怎么劝都劝不回来。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得捐钱上亿给寺庙,这才让萧衍回心转意,同意还俗继续做皇帝。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又脱下龙袍,剃发为僧。于是大臣只得再次重金到寺庙里去赎他。三番五次,国库里的钱便都捐给了寺庙。

财政一贫如洗,萧衍却不为所动,反而成天想着如何大兴土木,建造更多的寺庙,来承载更多的和尚。

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来支持寺庙,萧衍一味加重对百姓的盘剥。这样一来,沉重的赋税自然压得百姓苦不堪言。许多百姓见做和尚收入高有前途,于是纷纷抛下田地,改行做了和尚。

(侯景剧照)

不理朝政,笃信佛教的萧衍,还号召全民礼佛,并带头不近女色和荤腥,严守清规戒律。

这样一来,吏治废弛,朝政昏暗,国家也处在动荡之中。

侯景在归降南梁后,看到这种局面,趁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有意思的是,即将失去江山的萧衍,却并不慌张,反而镇定自若地规劝侯景说,江山我给你了,但你要管束好部下,不要让他们骚扰百姓。

侯景答应后,萧衍神色泰然,继续在净居殿中参禅,压根不留恋高堂之上的龙椅。

这次,由于侯景交待,再也没有人来打扰萧衍。不过,侯景不光不许人来打扰萧衍,还停止了食物和水的供应。被幽禁在净居殿的萧衍饥渴难耐时,除了向佛求助,再也没有别的办法。

据《资治通鉴》记载,萧衍在临终前,因为口苦,想要向侯景讨一点蜂蜜水喝,然而侯景却拒绝了他这微乎其微的请求。看破红尘的萧衍不由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说完“嗬嗬”两声,气绝身亡。

萧衍没有想到,他这无奈的“嗬嗬”两声,传到今日,竟成了网红语,意即表示无语,只能“嗬嗬”(或者“呵呵”)。

(参考文献:《梁书•武帝纪》《中国通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梁武帝萧衍是南梁政权的创立者。他博学多才,早年与大学者沈约等人并称“竟陵八友”。萧衍文韬武略,拥立萧鸾为帝,并率军在义阳大败北魏大军。萧衍称帝后,励行节俭、知人善任,取得了显著政绩。可萧衍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却在生下八子十女、正值壮年之际,开始不近女色,并在公元549年,他86岁时活活饿死在台城。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萧衍是南齐皇室的宗亲,他的父亲萧顺之曾官至领军将军、丹阳尹。而萧衍的祖父萧道赐也做过刘宋朝的御史。

萧衍身官僚世家,他本身也富有才干,很快得到南齐卫将军王俭的赏识,成为户曹属官。不久又成为齐武帝萧赜第八子、随王萧子隆的参军。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去世后,萧衍为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萧衍又升任了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

永明十年,齐武帝萧赜的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去世,年仅36岁,同年其长子郁林王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

齐武帝病重时,中书郎王融欲拥立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但夺嫡计划被西昌侯萧鸾挫败,王融因此被赐死。而萧衍很有政治头脑和远见,对时局有准确判断力,他早已预见到萧子良的夺嫡计划不会成功。


萧昭业即位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在萧衍的协助下,辅政大臣萧鸾杀掉萧昭业,改立文惠太子萧长懋的次子萧昭文为帝。但萧昭文在做了75天皇帝后,就被萧鸾废为海陵王,萧鸾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而萧衍也因为拥立萧鸾有功,升职为中书侍郎、黄门侍郎。

在齐明帝主政时期,萧衍大受重用。公元495年,萧衍受命在义阳迎战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率的北魏大军。结果萧衍以少胜多,大败北魏军队。萧衍因此役晋升为太子中庶子。

后来萧衍在与魏军的作战中,兵败邓城。但齐明帝依然器重他,让做了雍州刺史。正是由于出任这一职务,使得萧衍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


齐明帝死后,其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性情残暴,擅杀了多位朝臣。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消灭了萧宝卷的势力。萧衍也因此被萧宝融任命为大司马,权势显赫。公元502年,萧衍称帝,萧宝融被逼吞金自尽。

萧衍在主政早期,勤政爱民,从善如流、崇尚节俭,知人善任,社会民生与统治秩序得到极大改善。可是,晚年时期的萧衍却沉迷于佛教,甚至多次出家为僧。朝廷为了将其赎回,花费了数亿钱财,浪费了朝廷大量财力。

萧衍痴迷佛教,要求僧人不吃荤食、不近女色。他不但本人身体力行,还要求在全国推行禁欲禁荤,搞得全国怨声载道。萧衍潜心礼佛,无心朝政,终招致侯景之乱爆发。


侯景本为高欢的部将,后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投降了西魏的宇文泰。但宇文泰并没有诚意接纳侯景,侯景于是又投降了萧衍。

后来,高澄以萧衍交回侯景为条件,与南梁谈判讲和。侯景因此在南梁发动叛乱,攻陷了台城。萧衍被侯景囚于台城皇宫,并被减少饮食供应,导致萧衍饥病交加,一病不起。549年,86岁的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皇宫。

萧衍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皇帝,他对诗文、乐画、棋琴都有一定造诣,并在施政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晚年,他笃信佛学,广建寺庙,浪费了大量钱财。他甚至多次出家,人称和尚皇帝。晚年不理朝政,招致在侯景之乱中,饿死台城。


岁月是一条河流


梁武帝的确是饿死在寺庙之中,只不过并不是四十年不碰女色,而是在年近五十的时候才开始不碰女色的。

事件回顾

整个华夏历史,曾经有那么一段特别黑暗的岁月,那就是十代十国和南北朝。在那段岁月里,华夏平原的汉人,遭受了血腥的屠戮和伤害,在那个草菅人命无人看管的年代里,武力似乎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一切途径。

当然这一切得到了扭转,是因为梁武帝萧衍建立了南朝小朝廷。在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官员们按照业绩来进行升降和调用,老百姓们也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至于徭役和每日劳作,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需要支撑着整个帝国的运转。当一切都向着欣欣向荣的态势发展的同时,梁武帝本身出了问题。

根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在年近40岁左右的时候,不闻不问,一头扎进了寺庙之中,并且在整个华夏帝国里面掀起了一股学习寺庙文化的热潮。

学习寺庙文化,做一个虔诚的僧人,是任何人都有的权力,可唯独皇帝不允许,因为历朝历代皇帝都是这一片土地的最高主宰和无上的指挥者,当一位无上的指挥者不再指挥整个帝国的运作,反而沉迷于寺庙的时候,就必然会给华夏土地带来更深层次的伤害。


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

于是在历时多年的学习寺庙文化的过程中,整个华夏土地进入了新一轮的战乱,而所谓的侯景之乱也在这个时刻全面爆发。

梁武帝萧衍也被拘禁在寺庙之中,最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曾给他一些粗茶淡饭,让他能够过活下去,可是久而久之就连侯景都对他不耐烦了,慢慢的就断绝了他的所有食物和饮用水源,一代皇帝竟然被活活的饿死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尽管历史上对于梁武帝萧衍有很多可惜可叹之处,但我们仍然很好奇为什么前几十年里面一直兢兢业业,为了朝廷,为了百姓能够不停奔波,为了整个帝国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而不惜损害自己身体的英明皇帝,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突然之间迷信佛教了呢?

古人对于佛教里的迷信或者对于道教的迷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长生的执着,对于世间繁华的留恋。而梁武帝萧衍似乎是个例外,因为根据历史记载,他很少有长生的向往。

于是有一个大胆的揣测,那就是在梁武帝萧衍的执政生涯当中,突然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去改变这个烂摊子,与其如此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去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再努力的辛勤奔波。


这一点和鸦片战争的咸丰皇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一个皇帝对于整个帝国丧失了希望,才是帝国的最大危机。

顺便再说一句,梁武帝在40岁之前还是非常的喜欢女色的,毕竟作为一个帝国的主宰者,后宫佳丽三千那是一个也少不了,只不过随着岁数的增加,个人某些能力的逐渐削弱才渐渐的对女子丧失兴趣,而此时佛教的思想已经牢牢的充斥在梁武帝萧衍的头脑之中,满满的对女色也就不感兴趣了。

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梁武帝、《北史·卷四十三·列传三十一》】


趣谈唐宋元明清


敬录一段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的对话。你

仔细读,会了解其中的义理的。

话说祖师高驾祥云,慧眼遥观,见得梁

武帝。武帝见老僧从空中来,惊疑问曰:

莫非怪乎?擅敢到此。

祖曰:西国人也。

帝曰:西国到东土有多少路程?

祖曰:十万八千里。

帝:要多少时日可到?

祖:吾只用半个时辰就到了。

帝:莫非神仙?

祖:虽非神仙,颇有半凡半圣。

帝:既通凡圣,可晓人之生死根源?

祖:知而不知不知而知。

帝:几世为人几世足,几时戒断酒和肉。

你将甚么报君恩?谁人与你作眷属?

日间化缘哪里化?夜间归向哪里宿?

我将八句来问你,谁是天堂谁是狱?

祖:九世为人十世足,离娘戒断酒和肉。

我将经卷报君恩,菩萨与我为眷属。

日间化缘千家化,夜间归向茅庵宿。

我将八句来回你,我是天堂你是狱。

武帝听后大怒,你这和尚全无道理!

祖:我有无穷道理。你全然不识!

帝:我曾修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弘佛

道。有无量功德。你反说我是地狱,你

这野僧尽胡说,与我推出斩首!

祖:斩我不得。我体挂虚空,无处下手。

帝:要你上前三步死,后退三步忘!

祖:我横行三步又何妨?

武帝叫两班文武,将这和尚带往西廊。来

日高设法台,将四十八卷经书典,叠成莲

花宝座。请他登台讲经说法。若是真僧,

自然明心见性。否则自有天雷霹死。

老祖听得,心内自明。众文武大臣,将和

尚带在西廊,说:你这和尚,将你的来由

去处对众一表,使我等得个明白。

祖:众公卿,听开怀,我从混元一气来。

无生是我老父母,乳名叫作小皇胎。

小皇胎,弟兄多,九十六亿住娑婆。

也有在朝为天子,也有为官享快乐。

也有逞能夸豪富,也有处贫受奔波。

也有造业转畜道,也有修仙证大罗。

自从寅会失散后,算有四万余年多。

我来此,把伴约,惹得尔等笑我魔。

我欲转回西方地,又忧尔等莫下落。

老祖说罢,众文武以为和尚是疯子,各自

退散。次日,安设已毕。请和尚登台说法。

老祖将四十八卷经典一览全通。只四维思

寻,并不开言讲说。

帝:请你讲经说法。如何一言不吐?

祖:见性一转三千卷,了意一刻百部经。

迷人不知西来意,无字真经世难寻。

武帝此时心中恼怒,命左右待卫,各执

玉棍,将这和尚逐出去!

祖:何必待逐,恐折尔福。饿死台城怎

得暝目。

武帝听他说自已会饿死台城,越发大怒,

急命逐出!只见玉棍一齐打来,老祖闪

出殿外,冷叹三声:无缘无缘,且行且

歌一一

叹富贵假名利迷人太甚,

尘世上众皇胎概困红尘。

只知道享宏福势力侥幸,

全不知有业债暗来缠身。

梁武帝结佛缘人爵有分,

可惜他冤业重一窍不明。

只忧他福尽时便有祸侵,

将后来冤报冤困死台城。

佛不忍特命我前来指醒,

哪知他迷昧甚全不思忖。

莫奈何驾法船又往别郡,

四部州去寻访有缘之人。

(后来祖师又去了金陵,又了见神光,

这是后事。)


广法居士


毛主席在点评梁武帝萧衍时用了一句唐代诗人罗隐的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从中我们可以感知毛主席对这位古代皇帝悲剧命运的感慨!

萧衍本世族出身,原为萧齐萧鸾时期的雍州刺史,萧鸾死后,其子萧宝卷即位。但这个萧宝卷是个严重心理变态又治国无术的君主,其暴虐无道,乱杀大臣,即使一些有功之臣也惶惶不可终日!这就引起了萧衍的不满,尤其是当其兄萧懿被杀之后,萧衍便联合萧宝融消灭了萧宝卷,并拥立萧宝融为帝,即萧和帝。此后,萧衍权倾朝野,有了自立为帝的念头,最终在好友沈约等人的帮助下,取代萧齐,建立萧梁政权。

从其谥号“武帝”便可以看出,后代对其军事才能还是肯定的。萧齐时义阳之战,打得北魏军队损失惨重,狼狈撤退;后来起兵反对萧宝卷,郢城之战,运筹帷幄打援、攻心,很快取胜。得帝位之后,吸取萧齐教训,勤于政务,纳言听谏,提拔人才,整顿吏治,使得梁国的国力迅速提升。并且此人极其节俭,“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在这方面可谓古代帝王之楷模。

可惜的是,他犯了大多数君王都会犯的老错误,一是疑心过重,二是年长之后闭塞不进。就拿侯景来说,此人多变,不是长忠于某一君王的主,其本为北齐高欢部将,后叛入西魏,后又携十三州叛归南梁。归入南梁,大臣进谏梁武帝萧衍不能收,而梁武帝却听信中书舍人朱异的话:“此乃宇内混一(统一)之兆也。”委以高官,以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大行台。

此后,南梁与北齐通好,侯景担心梁武帝会将自己交给北齐,便借口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由,起兵反叛,很快攻入台城(中央办公和皇宫所在地)。侯景要求梁武帝答应其所有要求,被帝王萧衍拒绝。此后,侯景便将萧衍囚禁在了台城,断了其粮食供应。就这样,在位48年,86岁的萧衍被饿死了!

毛主席点评说:“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色。但予智自离,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

侯景之乱,南方生灵涂炭,造成了南弱北强的局面,最终隋军南下统一了全国。


人文中国


梁武帝萧衍老爷子绝对不是一个平凡君主。只可惜生在了南北朝那样激荡的历史时空里,否则老爷子的成就绝对能盖过秦皇汉武。

老爷子聪明绝顶。文采飞扬,琴棋书画样样出类拔萃,这已经很难得了,更难得的是他还能上马打仗,做皇帝之前立有大量战功。登基后在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在位时间48年,开创了南朝历史上最为稳定富足的一段小盛世。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很有文采,最著名的是昭明太子,只可惜英年早逝。

老爷子并非饿死在寺庙。《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纪十八》(太清三年)上虽外为侯景所制,而内甚不平。景欲以宋子仙为司空,上曰:“调和阴阳,安用此物!”景又请以其党二人为便殿主帅,上不许。景不能强,心甚惮之。太子入,泣谏,上曰:“谁令汝来!若社稷有灵,犹当克复;如其不然,何事流涕!”景使其军士入直省中,或驱驴马,带弓刀,出入宫庭,上怪而问之,直将军周石珍对曰:“侯丞相甲士。”上大怒,叱石珍曰:“是侯景,何谓丞相!”左右皆惧。是后上所求多不遂志,饮膳亦为所裁节,忧愤成疾。

侯景作乱后,软禁梁武帝,以作政治筹码,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所以也就根本不可能使用“饿死人犯”这种最没有效率,也最容易让天下人寒心的手法去加害他。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萧衍老爷子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表示惊讶)”的声音后,一命呜呼。

老爷子享年86岁,病死的可能性更大。且作为佛教信徒,要进行禅观修行,对饮食是相当节制的。佛教初期的禅修,是一种苦行。要大大强于后来佛教徒的参禅对肉体的折磨。而老爷子最后想要的蜜水,也是符合佛教徒饮食仪轨的。

老爷子信奉佛教,晚年遭遇侯景之乱,于是很多不负责任的历史学家把老爷子晚年的遭遇甩锅给佛教,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表面上,不管印度还是中国,几个比较有名的佛教护法王,都没有得到什么“好报”。比如阿育王,古印度帝王之首,死后不久,孔雀帝国迅速衰落灭亡;贵霜帝国迦腻色伽王就更惨了,在远征途中为其部下所杀。中国的隋文帝的笃信佛教,开创大隋,可惜帝国没几年就覆灭了。再加上梁武帝,也是没得到善终。这些护法王的命运和佛典上描写的转轮圣王相差太远。可见不能把佛教神化!

不过这些护法王选择佛教,都是极具宏大战略眼光的。

拿梁武帝来说,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大汉一统之后,文治武功,旷古绝今。中原农耕文化繁荣,让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草原民族咸来归附。但是天下共主汉王朝衰败之后,意识形态四分五裂,各族之间的相处的矛盾显现了出来。于是产生了魏晋南北朝好几百年的战乱时代。

简单来说,那时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汉民族的天下,经济繁荣,文化先进,是儒文化的正统传人,但是儒文化讲究“家天下”,导致豪门世族林立,一个豪门就是一个大经济体,一个大军事集团,几个豪门联手,就足以更替皇权。长江以北地区被几个草原民族把持,他们武力强大,但是不善经济,文化落后,在传统意识形态上只能算夷族。

佛教文化由此乘虚而入,被北边的统治者广为接纳,并被当作新意识形态推广开来,以图在意识形态上获取正统性,进而一统天下。

所以,在那个历史大背景下,南北地区只有率先完成儒家文化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才能进一步统一意识形态,缔造统一的帝国。

梁武帝正是具备这样超前的眼光,看到了佛教在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所以沉迷于研究佛教。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涅槃、“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只可惜那时佛教思想还未大规模传入中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

值得一说的是,梁武帝开创的佛教本土化事业,间接培养了天台宗的创立者者智顗大师,智顗大师的父亲在梁武帝第七子,梁元帝萧绎那里做官,侯景之乱后参与了梁朝一系列军事政治斗争,丢掉了性命。智顗大师看到梁朝在武帝时期的强大,到最后被西魏蹂躏,短短几十年而已,人世无常,于是遁入了空门。天台宗是第一个真正本土化的佛教分支,在佛教史上地位殊圣。隋朝尊天台,一统天下。直到到唐代佛教研究达到最顶点,宋朝完成了儒家文化的转型和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才最终奠定了南北一统的意识形态,这已经是千年后的事情了。


阿含经好难懂


梁武帝萧衍是谁?

他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他是萧何的二十八代孙,他是电视剧中《琅琊榜》中深谙帝王之术的梁武帝。


萧衍是南齐的权臣,享受着“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待遇,貌似凡是享受这种待遇的权臣,都绝非善类,如曹操,如董卓。

萧衍也不例外!他拥立了萧宝融为傀儡皇帝,没过几年,下属便极力怂恿萧衍取而代之。萧衍照例推辞了一番,然后下属再劝,一而再,再而三,萧衍“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于是,下属就开始分头行动了。一伙负责制造舆论,四处宣扬“行中水,为天子”网络谣言。这个谣言似乎并不怎么高明,“行中水”就是衍字了,意思是萧衍当为天子,有点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另一伙主动找到了萧宝融,你的任期到了,该我大哥做了,萧宝融哭丧着脸,他这个位子就是萧衍给的,左右都是他的人,他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选择乖乖配合。

可是,萧衍最后还是没有放过他。萧衍给萧宝融送去了一锭金子,这锭金子不是给他的盘缠,而是让他吞金自杀的。

历代开国皇帝,无不是踏着无数人的鲜血,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的。


萧衍前期是个励精图治、勤俭节约的好皇帝,据说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每顿都是蔬菜和豆类,很少吃肉。帽子一戴就是三年,被子一盖就是两年。

这么节俭的皇帝亘古未有啊!

假如萧衍这个时候死掉了,那么他就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明君了,可他偏偏长寿,活的比谁都长,活了八十五岁,这在当代也算高寿啊!

到了晚年,萧衍性情大变,变得不理朝政,一心向佛了。据说,萧衍之所以变“坏”,是因为下面这件事:

萧衍灭了东昏侯之后,把他的妃子吴氏也抢了过来,可刚刚七个多月,吴氏就生了个儿子,萧衍喜当爹了,给“儿子”取了个名字萧综。


萧衍真是个大度的人,虽然知道这个儿子不是自己的,但依然视若己出,不仅封王,还封了将军。

可吴氏渐渐失宠之后,就把身世告诉了萧综。萧综恼羞成怒,原来自己的“爹”不是亲爹,而是杀父仇人。

萧综一怒之下投奔了敌国北魏了。

这件事对萧衍触动极大,他觉得他的“好心”被当做驴肝肺了,于是心灰意懒,不理朝政,后来“大彻大悟”,归隐佛门了!萧衍归隐佛门是真的归隐,绝不是做做样子而已。


公元527年,萧衍宣布出家,改国号为大通,群臣死谏,萧衍回去又做了三年皇帝。

公元529年,萧衍卷土重来,再次出家,大臣凑钱捐了一个亿给寺庙,萧衍这才回去当皇帝。

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大臣花了三个亿才把萧衍请回来。

公元547年,萧衍第四次出家,这次大臣又花了一个亿。

梁国大臣真的很有钱啊!难道这个寺庙是萧衍家开的吗,这几番窒息操作,是故意设法套取大臣钱财的?如果真是这样,萧衍实在太高明了,这几番折腾,赚了足足四个亿啊,“小目标”一下子实现了四个!


信佛就要有信佛的样子,萧衍做起了全国表率,他带头吃素,带头不近女色。这可苦了后宫三千佳丽,好好的资源,白白的浪费了!

萧衍不也用脑子想想,假如全国男人都不近女色,人口不就停止繁衍了吗,国家不就灭亡了吗?

如此昏聩,如此乱搞,国家不出事才怪呢!

公元547年,侯景之乱爆发,羯族后裔候景叛乱,一举攻破都城,俘获了耄耋之年的萧衍。

萧衍索要蜂蜜水喝,候景说没有,萧衍又饥又渴,没过几天就活活的饿死了。


一半秋色


梁武帝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南北朝是一个战火纷纷的朝代,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萧衍年轻时就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估计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得一拼,曹操是东汉文坛“建安七子”之一,萧衍是南齐“竟陵八友”之首。



萧衍生活在男齐萧氏政权统治之下,他和皇家的血缘关系很近,加之战功卓著,因此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南齐三朝元老。

如果做个比较的话,萧衍相当于三国时期的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权臣,被皇上加“九锡”,拥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历史证明这样的人最容易篡位,历史同样也给了萧衍这样的机会。

在萧衍38岁时,他的竟陵七友制造“行中水,为天子”的谶语,(行中水乃“衍”字)。

谶语在民间迅速传开,萧衍要当天子实乃天意呼之欲出,萧衍首先占领了民意制高点,为他的篡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架空当时的皇上和帝萧宝融。然后群臣逼和帝退位禅让于萧衍。萧衍假惺惺三辞三让后勉强接受请求。

公元502年,萧衍在都城南郊祭告天地,登台接受百官的朝贺,废齐建立梁朝,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梁武帝。

梁武帝在历史上确实能打能拼,得皇位凭的是实力,属于众望所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的开国皇帝,晚年竟然被饿死在寺庙,这到底为什么呢?

原来萧衍开创了梁朝以后,吸取了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勤俭节约,史书对他的评价是“一冠三年,一被二年”。

萧衍日夜不敢懈怠,批改奏折经常通宵达旦。在选官任命上唯才是举,在他的治理下,梁朝国富民强、四方安定。



待国家大定,萧衍有了享乐思想,没有了以往的工作热情,取而代之的是沉溺佛法,祈望长生不老。

萧衍仿佛走火入魔,我认为萧衍被某种理论洗脑了,始终走不出迷途。

比如他从43岁起就不碰女人了,从心里认为碰女人是对神灵的亵渎,这可苦了三宫六院里的妃子们了,有时候人钻起牛角尖来,九头牛也拉不回!

萧衍到死40多年没碰过女人。他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禁欲皇帝。

这还不是萧衍最奇葩的举动,萧衍为了一心向佛,竟然先后四次出家当和尚。

也不知道萧衍哪根弦搭错了,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从来没见过不爱江山爱当和尚的皇帝。



萧衍第一次出家是在公元527年4月,这一年他43岁。皇上很任性,国家需要他的时候,竟前往同泰寺出家当了和尚。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和尚是家里穷没办法才出家的,但是萧衍的情况和老朱不同,萧衍衣食无忧大富大贵,不知道他出家为了什么?

有人说了,萧衍是为了信仰,为了信仰人可以去死,相比死,出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姑且信你了。

但是群臣不答应,国家不能一日无主,经过朝臣们的苦苦哀求,萧衍三日后被接回了宫。

公元529年10月,也就是在第一次出家后的第二年,萧衍第二次到同泰寺出家。

这次主持不敢收留他,萧衍说,“没事,我这次出家不回家了,赶紧给我剃度”。主持不敢得罪皇上,只好为他剃度烫戒疤。



就在萧衍出家10天后,朝廷直接向同泰寺捐了一亿两银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赎回萧衍。

公元546年5月,84岁的萧衍第三次到同泰寺出家,这次朝廷用两亿两银子赎回了他。

公元547年4月,萧衍第四次到同泰寺出家,十天后,朝廷拿出一亿两白银赎回了萧衍。

看到了吧?萧衍四次出家,朝廷拿出来4个亿为他赎身,国家财富都赞助了佛教。

梁朝时期的佛教很兴盛,由于萧衍的示范效应,当和尚成了一种时髦,老百姓荒了田地都去当和尚。当时人们说:“当和尚多好啊,整天不干活,待遇又不错。”

萧衍虽身在朝堂,心却在佛寺。有精力研究佛教理论,没有心思治理国家。萧衍重用小人和奸臣,造成了朝政昏暗腐败,再加上乱建佛寺,刚愎自用不听劝谏,以至于使梁朝国力衰败。



恰在这时候,北齐的权臣侯景投降了萧衍。

侯景是个胡人,由于他窥视北齐皇位预谋反叛失败,这才投奔了萧衍。

说白了侯景是个野心家和阴谋家。

当时老迈昏庸的萧衍没有看透侯景的为人,为了笼络侯景,萧衍把自己14岁的孙女萧妙淽嫁给了他。

候景投降后,朝中大臣都知道侯景的为人,劝谏皇上远离这个人,然而萧衍置若罔闻,依然重用侯景。

群臣无奈摇头叹息道:“乱世就要来了!”

果然一语成谶,公元549年6月,“侯景之乱”爆发了。

侯景带兵包围了京都,梁武帝萧衍被困数十日,在外无援军、内无粮食的情况下,萧衍让侍卫掏鸟蛋吃维持生命,曾经的一代雄主竟落魄到这步天地,他曾经跪拜的神灵不知此时躲到哪里去了?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人在危机的时候反而冷静了下来,萧衍仿佛看到了他曾经逼死南齐和帝萧宝融的情景……

事是人非,自己和侯景有什么区别呢?自己一生向佛,心中无佛,没有善念,吃斋念佛有何用?萧衍终于明白了。

萧衍醒悟的有点晚了,侯景怎能放过他,又过了几日,萧衍被活活饿死了,终年86岁。


秉烛读春秋


话说梁武帝萧衍可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主要缔造者,而且梁武帝也可以称作是皇帝当中的“千年信佛第一人”,从个原因来看:①梁武帝基本上很难饿死在寺庙,除非是遭遇了什么变故,但是身为皇帝的他,遭遇变故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②既然梁武帝尤为信佛,那么如果他是全身心都渗入佛法宗义当中去的话,40年不碰女人也是完全做得到的。那我们不妨就依据着这两层较为浅显的分析来深入分析一下!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不亚于甚至胜似春秋战国的一个时期,南北民族混战割据,天下苍生民不聊生。同南宋相似的是,汉人朝廷(南朝)偏安于江南一隅,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如此境遇之下。佛教的存在迅速在人间传播开来,南朝朝代又一度将佛教定为国教,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便使得当时的人民沉浸在佛教的教化之中。百姓将其当做是“寻找苟活、乞求”的希冀和寄托;达官贵人将更是将其当作是“逃避现实、寻找荣贵”的推辞和理由。人民如此,君王者更甚,而君王的典型,则就是南梁梁武帝萧衍。


萧衍当政期间!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繁盛阶段。但就是如此信佛、崇佛的这么一位皇帝,最终却落得个“活活被饿死”的凄惨下场。萧衍的下场以及南朝梁国的浩劫都缘由一个人,那就是——候景。

据《南史·侯景传》记载:“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由此可见,候景打小就是个天赋异禀且不可多得之人。候景原本是东魏高洋的手下心腹,因为高洋去世,其子高澄对其愈加排挤。候景是个天生狡猾之人,见此情景之后,候景便率领十万河南军先意图投靠西魏,投西不成,便辗转投靠了南梁。候景此来,梁武帝是“敞开心扉地向其投怀送抱”,谁曾想,候景倒戈不到一年,便发动了叛乱。公元549年,候景叛兵一举将建康攻占,自此,梁武帝的监禁生活由此展开。


《资治通鉴》关于梁武帝驾崩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梁武帝当时已经高达86岁高龄,对于其真实的死因其实不仅仅只限于饿死。综合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本就高龄的梁武帝在面对家国灭亡之时,暴郁成疾、病情恶化,最终导致其病死寺庙。至于梁武帝40年不碰女人的说法,《梁史》中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结合梁武帝去世时是86岁,那么也就可以说是“近40年不碰女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梁武帝生前有一位极其宠爱的妃子,在这位妃子去世后,萧衍便郁郁寡欢,不再接触女色;②上边提到,梁武帝极其信奉佛法,佛法讲究“六大皆空,禁欲禁色”,信奉佛法的萧衍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接近女色了。


小镇月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时梁武帝的盛景。梁武帝在位时期是非常推崇佛教的,同时他也是一个佛教的信仰者。

至于梁武帝为什么会饿死,以及他为什么40多年不碰女人这些都和他信仰的佛教有关。梁武帝活到了86岁,在他沉迷于佛教之时,发生了侯景之乱,如此年迈的梁武帝已经手无束缚之力,被俘虏之后,起初侯景还是会给梁武帝送一些吃的,但是慢慢的就不再送了。直到这个时候梁武帝依旧在心中默念佛经。身体虚弱以及食不饱腹让这个无助的老人活活饿死了。

梁武帝是将进40多年没有碰过女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少年时候的梁武帝心中有了一个女孩儿,但是这个女孩儿和他一直没有孩子,最后也离他而去。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但是他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人。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梁武帝外出之时,遇到了一位高僧,自此之后,梁武帝就沉迷于佛法。佛曰色即是空。这也就导致了他今后40多年没有碰过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