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江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是新时代旅游业的“引爆点”。江西拥有丰富的绿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可搭建乡村旅游平台。加快发展江西乡村旅游,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域特色,拓展发展思路,不断创造需求,注重立体宣传,不断提升江西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从而打造出富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持久兴旺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依赖乡村特色资源,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19世纪30年代,乡村旅游起始于欧洲。1855年,法国巴黎的贵族富商就聚集在一起到郊区农村休闲度假。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有组织地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居民开始认识乡村旅游的价值。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大力發展乡村旅游,将农场、庄园等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并提供骑马、滑翔、登山、漂流等多种旅游项目,形成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开创了规模化、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先河。8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日本等国家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风情等特征,推出了特色农业小镇游,乡村旅游由观光功能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等多功能扩展。到90年代,一些国家推出了乡村文化旅游,包括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从而使乡村旅游的层次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匈牙利乡村旅游将乡村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场生产与农家生活、参与独特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体味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我国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与能力日渐高涨,中国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乡村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之一,也步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江西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发挥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优势,展示江西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情,逐渐成为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准确把握文化走向,发掘与提炼乡村旅游地的自然与地方文化特征,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是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遍布赣鄱大地,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了根基。
绿色文化资源
   多年来,江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积蕴着丰厚而又独特的绿色文化资源。
   水体文化资源。乡村建筑大多临水而立,留下许多美水亲水的生态景观。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湖上烟波浩渺、水草丰美,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赣鄱溪瀑景观驰名天下,赣鄱温泉水脉遍布山野,成为江南水乡旅游的重要品牌。赣鄱江湖水路孕育出经济重地,江西历史上的四大经济重镇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河口镇都在江湖之滨,舟楫交通之便,有力地推助了农业与商业发展。赣鄱古村溪水缭绕,古桥与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诗意盎然的水乡画卷。


   山林文化资源。江西山林文化资源丰厚,利用山林文化资源发展林下经济、高山蔬菜、有机绿茶、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婺源县庆源村位于山岭之间,生成了“天外来龙挂屏岭,合掌观音坐镜台”的独特山林美景;乐安县流坑村位于山谷,于群山环伺之下,街巷纵横、兰桂齐芳,曾走出过34名进士、文武两位状元。
   鸟兽文化资源。鄱阳湖是世界著名的候鸟越冬场所。“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候鸟云集的壮观场景。永修县吴城镇一带的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向来有“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之美誉。弋阳、贵溪、龙虎山等地是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的“天堂”。彭泽县是“中国梅花鹿之乡”,1981年省政府在该县东升镇、黄花乡、黄岭乡境内的桃红岭建立梅花鹿保护区,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古色文化资源
   赣鄱乡村经过千百年繁衍传承,留下无数古村古镇。这些古镇古村多为枕山面水而建,村内古宅、古院落、古街坊、古牌楼、古戏亭等错落分布,村外林木葱茏,交相辉映,展现着天人合一的人文生态。
   维系族群的古宗祠。千百年来,江西乡村居民依族而居、同姓一村,村里多设有祠堂,作为节庆、议事、祭祀等活动的公共场所。祠堂也往往是村落里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乐安县流坑村具有千年历史,是董氏大姓聚居的血缘村落。村内宗庙祠堂星罗棋布,总祠、分祠、家庙,系统支派严整,源流谱系清晰。至今,村内遗存的宗庙祠堂58座,已成为这座“千古第一村”的重要景观之一。
   养生蓄势的古宅居。江西许多古村仍然保存着成群连片的世系老屋,其中那些高大精美的古建筑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大亮点。婺源县理坑村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这里保留了一批具有明清官邸特色的古建筑群,其数量、款式在当今都属罕见。如今,理坑村的古建筑宅居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求学入仕的古书院。中国世代讲求“耕读传家”,即使在村镇之中,也不乏书院、学馆的存在。而今,这些书院、学馆成为了古村古镇中最富文化意味的游览点,见证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如乐安县流坑村在明代有书院、学馆26座,在清代有28座。村北陌兰洲上的文馆建于明代,是村中儒士祀孔、文人研习、学子读书的场所。

张扬世态的古戏台。古戏台是村镇中重要的设施,大凡喜乐之事都要在戏台上唱念做打,表情达意。乐平市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美誉,现存400余座古戏台,可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建于清道光十二年的浒崦古戏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戏台内外有人物故事雕饰百余幅,雕镂精致,装饰豪华,金碧辉煌。
   通达会意的古桥。古村镇水多桥多亭多。在乡间的一座桥,一个亭,往往带给人无尽的美感和诗意。婺源李坑村全村有桥近40座,包括石桥、木桥、砖桥等各种类型。这些桥成为点缀在山水和村落间的一颗颗明珠,在一桥又一桥间,架设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红色文化资源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升起了八一军旗,开启了燎原的星星之火,开创了苏维埃革命轰轰烈烈的建设,也成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源头。在江西的村镇中,遗留着许多珍贵的红色遗迹,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江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


   重大事件遗址。在江西这片土地上,保留着许多重要的党史事件遗址、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遗迹,显示出江西丰厚的红色资源“家底”。如吉安市青原区渼陂曾是农商繁盛的古村,1930年曾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毛泽东作《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确定了党的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景德镇市瑶里古镇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同时这里也是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新四军改编地之一,保存着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镇口矗立着一座“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


   革命战场遗址。江西革命遗址数量众多,其中大量著名战场、搏杀阵地遗留在江西的乡间和村落间,如位于德安县磨溪乡曙光村与南田村交界处的万家岭。1938年,中国抗日部队在万家岭一带,歼灭日本侵略军106、101师团共6个联队及参战配属部队17000余人,取得万家岭大捷。这是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在赣北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贺电中称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