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猶太人為何在歐洲一直受到各國的排擠和打壓?

劉lawyer


猶太人在歐洲被排擠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在歐洲長時間被冠以“耶穌謀殺者”,“高利貸者”和“投機商人”的稱號,從這三個稱呼中我們也能找到猶太人一直在歐洲飽受苦難的兩個原因:宗教原因和經濟原因。

猶太人受迫害的起點源於宗教原因。最早的反猶主義來源於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競爭,當時兩者互相爭奪真信仰的地位、追隨者和羅馬帝國的官方認可,從這裡產生了歐洲反猶的傳統。基督徒認為猶太人不承認耶穌為彌撒亞即救世主,並且將耶穌出賣並最終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猶太人就應當顛沛流離於世間,以悽慘的生活境況來懺悔自己的過錯。

這一理念在基督教教堂的努力下不停傳播和發展,促成了反猶理念在歐洲的深入人心。尤其是公元4世紀基督教被認可為國教後,教廷會議可以通過宗教指令將猶太人隔離出主流社會,比如基督徒不能改信猶太教、基督徒禁止與猶太人通婚、雙方不得一起用餐等。根據1215年的宗教指令,猶太人必須通過著裝體現自己是被上帝摒棄的子民,從1267年開始猶太人被分隔居住在特定區域。此後,社會上反猶心態更加深入,經常有發生強迫猶太人洗禮加入基督教的事件或者針對猶太人的暴力事件,甚至14世紀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也被視為是猶太人在水井裡投毒造成的。

從12世紀開始,經濟因素加入成為反猶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呈現出經濟因素和宗教因素交織的特點。猶太人在當時被禁止購買田產,被禁止加入基督教商業協會和手工業協會,僅能參與小商品、挨家挨戶兜售和廢舊物品的買賣等。其中,猶太人的放貸被認為是對上帝的褻瀆,教廷和神父們反覆詛咒這種貪婪的吃利息的行為,這些反猶理念自然融入了虔誠的基督徒社會大眾中。

同時,從13世紀開始,歐洲國家也開始盯上了猶太人擁有的財富,通過政府法律法規規定猶太人為獲得居留權需要付出特別貢獻資金以及繳納高額稅款,同時領主們有權驅逐猶太人。驅逐猶太人始於1290年的英國,之後是14世紀的法國和德意志境內和15世紀的伊比利亞半島。

此後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也沒有改變歐洲反猶的狀態,馬丁.路德一如既往譴責猶太人並且主張燒燬猶太教堂和銷燬猶太書籍。而且此時歐洲國家居於國庫的考慮,往往利用社會反猶心態對猶太人下手,同時基督教商人也利用這種心態排擠猶太人競爭對手。之後的啟蒙運動,在反對基督教束縛的同時,也沒有改變一貫的反猶太心理,認為猶太教是基督教的源頭。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後來迫害猶太人的高峰,還是發生在歐洲,不僅僅是納粹國家。總結起來,很有錢又有自己的信仰容易遭人恨,尤其是經商能力很強的猶太人,所以後來猶太人吸取了血的教訓開始參與政治,將經濟實力轉化為保護自身利益的政治資本。目前,海外華人已經開始面臨相類似的狀況,敢於反抗和爭取維護自身利益是很重要的,不能做一隻僅僅會埋頭賺錢的肥羊,畢竟海外社會當地人中也有害群之馬。


陳皮果子


猶太人被排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兩千年前就被趕離家園,我並不是說他們活該,歷史也不是我寫的,客觀事實。大多數人的對猶太人的印象主要是二戰對猶太人的迫害還有他們對教育十分重視。你可知道他們其實多想擁有自己的土地?

上過學的都知道,不管什麼年級,班裡總會有幾個人形成一撮,他們吃在一起,玩兒在一起,上廁所有時候也在一起,而外校來的轉校生想加入他們的小團體裡大多數情況下很難。歐洲從進入近代開始,種族觀念日漸清晰。以前數千個小封建國家哪來兒的民族,國土統一到一定規模後才會出現民族。你叫日耳曼,我叫法蘭西,咱倆是“隔壁班”,但是互相當鄰居過個日子還能接受。突然來了一群生活習慣還有宗教信仰都不一樣的“外校生”,我為什麼要和你“好好做朋友”?而且他們的“成績”比我們高那麼多!原來他們不在的時候,我們都是優等生,他們一來我們都成了“學習不好的了”!日子久了,你覺得會沒有恨嗎?怎麼發洩?

原來的“本校生”(歐洲的“土著”民族)人數佔優勢,便開始有了“打群架”的念頭,今天搶你個零食,明天欺負你幹個活,久而久之那些外校生(猶太人)就成了受氣包,人少且分散,只能忍啊。後來發現這樣還不過癮,本校生讓他們站著上課甚至站教室外面自己看書不能聽課,還得幫他們寫作業…

這個例子其實已經很好理解了!歐洲那些“土著民族”在當時給猶太人留下的生存空間已經非常小了,他們只能選擇從事商業、醫生這些職業,他們倒想有自己的土地,做個農民,可是沒機會啊…

說句實話,歐洲的自然資源遠不如亞洲地區豐富,他們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時必然會佔用更多的資源,對資源的搶奪或分配不平衡才是他們屢次發洩欺負猶太人的主要原因。如剛才所說,猶太人從事的行業不是他們選擇的,可供選擇並不多。他們學醫的時候可能掙得並不多,那個時候人均壽命都短,有醫生也不一定能多活幾天。但誰能想到今天醫生這個行業是受人尊敬且收入很高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