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洲、英法德甚至東亞日本擁有數量眾多、造福人類科技創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用戶610940540696823


很簡單,它們起步早,僅此而已。

很多人願意用日本最近“一年一個諾貝爾獎”為例,分析我們似乎在哪方面出了問題,然而並不是。

以剛剛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吉野彰為例,他2019年獲獎,他的獲獎成果,鋰電池,是什麼時候搞出來的?



答案很簡單。上世紀80年代末,吉野彰就發現了鋰電池的工作原理,最終成果定型是在1990年。



換言之,吉野彰1990年獲得科技成果,2019年拿到諾貝爾獎,中間相隔29年。

看看其它日本諾貝爾獎的得主,2018年日本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科學家本庶佑,他的科研成果獲得於1992年。



2016年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科學家大隅良典,他的成果獲得於1993年。



2015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她的成果獲得於1972年(同年日本科學家大村智獲獎,他的成果獲得於1981年)

……

這就是說,現在我們國家拿不到諾貝爾獎,是因為我們現在科技水平不如日本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上世紀80-90年代的科技水平不如日本。

80年代、90年代科研成果不如人,難道這時候又要追究我們60-70年代的教育制度是不是出了啥問題嗎?別鬧了。那時候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是怎麼樣的,大家心裡沒點數嗎?日本GDP是我們多少倍?彼時日本科學家拿到的科研經費又是我們的多少倍呢?



沒錯,那時候一個索尼公司自己投入的企業科研經費,就比整個中國所有高校科研經費之和還要高。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的科學家,那時候要申請點科研經費都極其艱難,能夠到《Nature》、《Science》、《Cell》三大頂級期刊發表的頂級Top1%科研論文少之又少,甚至可以用屈指可數形容(真的是一年個位數),很多成果無非是外國成果的引用、借鑑罷了。

那個年代的科研成果,經過轉化、應用、體現意義、拿諾獎,差不多就是現在。

所以這就是大家感受到的:大部分能體會到的科技創新,都是外國人做出來的。

但是,那個年代日本科技水平相對我們牛逼哄哄,現在也是嗎?很明顯不是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們的GDP,終於在2010年前後趕上日本。2015年到達日本2倍,現在接近3倍。

有人會說人均,請注意,科研成果這個東西,不可以人均,總量高就是為所欲為。



既然有錢了,我國科學家拿到的科研經費,2010年以前就已經超過了日本。現在已經呈現美、歐、中三足鼎立之勢。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中國科學家在《Nature》等頂級期刊上發表的代表世界最高等級的科技論文,2005年前後超過日本,現在也已經和美、歐呈現三足鼎立的趨勢。



圖上還畫了一下日本,現在已經淪落到和印度一樣,完全是打醬油了……

看看頂級科研論文數就不難看出科研前沿熱度的排名,當年日本牛逼哄哄,現在日本依然是和三哥一起打醬油……



如此多的科技論文,如此熱的科研成果,所以,這就是很多軍迷看到的現狀:



我們的五代戰鬥機J-20已經列裝,而日本相比較於我們上一代水平的心神戰機,都沒有研發出來。

我們僅僅是兩年下水入役的軍艦,就可以和日本整個海上自衛隊或者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PK。



中國在東海勘探油氣,日本抗議,那是因為日本根本沒有打超深井的技術,乾瞪眼採不出油,在我們面前只有抗議的份。



但是問題在於,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是覺得“豐田本田滿街跑、索尼松下大法好,日本機床就是牛逼就得跪,到了日本別忘了去搶電飯煲……



道理很簡單,其實民用的商品,絕大部分並不需要太高、太尖端的科技。需要的是用心、精雕細琢、持之以恆——說白了,匠心精神在這裡比高科技更重要——而這正是日本、德國兩個民族所擅長的。這時候很多人會感覺日本、德國的民用品質量比美國的還要好,但這能說明日本、德國科技遠超過美國嗎?不能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剛才說了,80-90年代的科研成果。經過轉化,經過應用,體現價值,差不多也就是現在了。

舉個例子,2014年日本科學家獲得諾獎的理由是,1991年發現藍光發光二極管。



一般發光二極管雖然發光強、用電少,但發出的光線都是紅光,無法獲得實際應用,而藍光發光二極管發明之後,我們才能與紅光、綠光發光二極管糅合,製造發出白光的LED燈泡,也就是說LED才有普及到民用的價值和意義。

對,就是LED燈泡,是不是大家會覺得這是最近幾年才冒出來的東西呢?十幾年、甚至七八年前的高端汽車,配備的還是氙氣大燈……



這就是科研成果從走出實驗室到民用普及,所需要的時間。LED的普及這是順利的,尚且用了20來年,甚至近30年。

鋰電池也一樣,從1990年獲得成果到大規模應用到手機、平板等設備之上,同樣經過了數十年。

所以,還是看看剛才的這張圖,我們科學家拿到的成果:



不難發現,我國真正的科技開始爆炸性增長,還是在2005年以後。這些成果,需要真正轉化為民用、體現在工業生產上面,甚至獲得諾貝爾獎,需要至少2030年以後。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在科研經費、科技論文方面和美、歐形成三足鼎立格局,體現到諾貝爾獎、體現到百姓生活,可能還要等到2040年,甚至更久。



所以,愛護好自己的身體、不沾菸酒、注意鍛鍊,努力活,雖然活到看著中國足球走出亞洲這一天似乎沒啥指望,但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還是可以活到看到我們中國拿下每年1/3諾貝爾獎的那一天的。


Magic6981045


是它們的人的精神先天自然或後天人為(日本顯著一點)相對於中國人來說呈“直線”,而直來直去的直線才相對容易突破壁障,發現新的天地,也就是創新。


用戶7554285917546


因為品性,因為我國國民的性格,浮躁、急功近利,自私自利、太看重經濟利益、太多在國外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國內卻很多發生,比如哄搶翻車的貨品,高鐵霸坐、山寨產品!中國人靜不下心來專做一件事兒,一旦一件事兒成功了,賺到錢了,就馬上想多做幾樣生意,最後連本來好的本職工作或生意就弄得讓淘汰了。多元化不一定適合自己,中國人劣根性太嚴重,包括我自己!這種品性如果不改,過多少年也不行,


專罵思想齷齪骯髒的人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整個社會環境比較開放,比較包容。,他們能容納不同的聲音。,人與人之間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平等。,而且他們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急功近利。,有時候一個研發花費數年。,甚至更長,那是人越願意耗得起。


A蓮城安裝


我們中國的科研工作者不是沒有人才,但是時代使這些科研工作者成為了實用科技研究者。比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科學家發明鋰電池,中國的科學家就會把鋰電池普,應用。喬布斯創造了智能手機,我們就會把智能手機發揚光大,變成白菜價。中國目前大量的校企合作,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目的就是把別人發明的成果在中國轉化成金錢。所以一些不實用的,看不到轉化利益的前沿科技就沒人願意幹,也沒人投資去幹,除非國家出面。所以中國目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情,百年之內很難出太多的諾貝爾獲獎者。

另一方面,美,歐,英,法,德,日等老牌帝國,早在二百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歐洲大炮火槍稱霸世界的時候,中國還在耍大刀,德日侵略全世界的時候,中國還在餓肚子,美國稱霸世界的時候,中國還在鬧革命。中國目前還在工業革命之中尚未完成,基本上算是剛剛解決了餓肚子的問題,更別談思想文化之類的了,落後就得敢於承認。許多人家的發明也才剛剛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所以不要總把中國和那些國家做對比,不是一個級別,對比毫無意義。腳踏實際,有自知之明,不做夜郎國民,奮起直追,500年後,咱和人家平起平坐才是真道理!


封狼居胥大司馬


由自然科學的發展而形成的。工業資產階級實力的增強在政治上的體現在十九世紀二十至七十年代資產階級改革在歐美盛行,推進了西方的政治現代化進程。

作為這次現代化浪潮的結果,形成了現代意義的經濟模式,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競爭手段,以大型壟斷公司為生產形式。

為現代的經濟模式和政治模式的定型,最終資本主義體系完全成形。


用戶遠志


人家比我們發展早這麼多年,當然不一樣,我們現在還處於追名逐利的階段,為了生活放棄了好多東西,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創造性就會提高,因為不用為其他事情煩惱,他只要專注自己的事情就好。近幾年我們在互聯網方面進步這麼快,技術可以說是世界領先的,這跟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關係。窮人的孩子就得好好搬磚,富人的孩子就可以學琴棋書畫!然後反問,為什麼我們這麼少音樂家,藝術家一個道理。


旺財小饅頭


中國還落後,我的國還不歷害


用戶698662218682


因為他們已經渡過了野蠻增長的階段,通過日本的發展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縮影,而我們中國被日本掠奪的資源被他們用來增加資本積累,西方的二元對立給世界帶來了一戰二戰和冷戰,至於給人類做的貢獻我覺得是應該的,


中國人你要自信


美國 歐洲和日本 他們都屬於西方世界(日本人認為自己是西方國家)科技創新各有各的特色

二戰之前很多近代的文化復興出自於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開始湧現出很多的科技成果 這是可能和當時的社會矛盾 制度 思維模式(哲學 辯證法)等有關 這就促進了工業革命 競爭激烈 結果又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成了超級大國 尤其是美國引進了世界各國的人才 就成了世界的科技 金融中心 也就是說形成了科技創新的環境 而日本是學習消化西方文化 進一步做工做的更好更細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如今的中國在習主席英明領導之下正在形成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將會創造歷史的奇蹟 讓我們團結一心去奮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