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陈胜起义军为何走向衰亡,最伟大的史官对陈胜评价为何如此高?

纣王在坏终是王


若无项羽秦末起义军必败。


陈胜的起义,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调动了所有农民的积极性。

他们纷纷拿着自己锄把子,杀死当地的秦国官员,参加了起义军,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不但展现出来了农民的愤怒,也引起了六国贵族的兴趣。他们企图借着这股强烈的反秦潮流,恢复自己的国家,说白了就是争夺自己的利益。只是陈王和秦国的较量还不明了,他们不敢,也不急于动手!

陈胜的反抗,引起了秦中央政府的注意,他们调动修骊山墓的犯人,在大将军章邯的带领下,向东进发,一举击破了陈胜的军队,周文战死。这场战斗的结果,让各国贵族看到了机会。


陈胜没有力量制衡天下,而秦军也不过是一些奴隶部队,于是开始纷纷建国。


最早建国的是赵,陈胜派武臣,张耳,陈馀去平定原赵国的土地,然而他们一去不回,在陈胜战败后,自立赵国武臣为赵王!这样的行为让陈胜十分恼火,他想着要发大兵讨伐武臣,然而章邯的秦军却让他感到害怕,他又企图用武臣的家属做人质,可是抓来他们后却发现,自己根不敢杀!


他派人下命令,让武臣带兵攻打关中,可是已经成为了赵王的武臣有着自己的算盘,打败了秦军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只不过招来陈胜的讨伐,不去不去,他决定向东,向北侵略原赵国的土地。

他的这一举动又引起了燕国贵族的关注!他们对韩广说,你看他们都复国了,我们燕国虽然小,那也是曾经的七雄,不能没有骨气。韩广有点害怕,因为他的老娘在赵国,可是令人欣喜的是,武臣的所做所为,成了韩广的活教材!


向北进发齐国的周市,被居住在狄县的齐国王族田儋捡了漏子,田儋借着齐王族的名义,在原齐国的土地上复国!并且发兵攻击周市。


这时的陈胜,虽然给所有的人创造了机会,确也成了秦军的首要目标,并且是一个孤家寡人。在章邯的攻击下,陈胜节节败退,而复国的贵族,却一心想着扩大自己的实力,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势!


陈胜对章邯的失败,让陈胜的手下产生了胆怯心理,终于在一次败逃后,陈胜被自己的司机庄贾,杀死!至此,农民起义运动开始覆灭,接下来开始的是秦军对原六国复国贵族的讨伐。


章邯的军队首先对准了离他最近的赵王武臣,将武臣和张耳围困在巨鹿。这时候的赵国就像当初秦军围困邯郸一样,岌岌可危,于是想诸侯发出了求救的信号,然而他之前做的事情上演在了他的身上,诸侯再次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跟那时候秦军围困邯郸一模一样!

接替陈胜的是项燕的后人,这时候项梁已经战死,宋义做为大将军带着项羽北上救赵,不过这宋义也是第二个晋鄙,同样在巨鹿的边上停下观看,秦赵之间的战斗。他的这个行为惹怒了项羽,项羽采取信陵君的办法,杀死宋义带兵越过黄河,与秦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这次战斗决定了以后起义军的命运。


幸运的是,项羽盖天的气势,让他赢得了战斗,扭转了起义军和秦军的态势,各国诸侯一看项羽胜利了,也纷纷出兵,免得被别人抢先吃到了肉。


而正在这些诸侯各怀鬼胎的时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男人,悄悄的走进了咸阳城,他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高祖刘邦!



以上

目西


目西


是称赞还是反思?

题主所说的最伟大的史官当属司马迁了,毕竟是他开创的史家,是他在忍受当时人间最大的屈辱情况下作出了传承千古的《太史公书》,后人称为《史记》。

想知道司马迁怎么评价历史人物,去看看《史记》片尾的太史公曰就可以了。《陈涉世家》的篇尾虽然是褚先生曰,但是基本上古人认为这也是太史公曰的意思。《陈涉世家》的篇尾引用了我们如今都很熟悉的文章,就是选入教材的贾谊的《过秦论》。而在这之前司马迁给陈涉的肯定是: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肯定了陈涉的功劳,亡秦的事业是“张楚”开辟的,是由陈涉引导大家拉开了反秦的大幕,这个早在西汉就有这种共识。但是司马迁最后却引用了大篇幅的《过秦论》来作为《陈涉世家》的结尾,这让我们看到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这个事实,是告诫后世帝王用的。所以个人认为,司马迁对这件事的反思之意是大过称赞的。


张楚为何那么容易就灭亡?

陈胜起义之后,建立了短暂的“张楚”政权,为什么这个政权这么短暂呢?

第一是陈胜做不到让手下忠心,没有持续的凝聚力,这个从几件事就可以看出,一是他的手下纷纷脱离他自立,一是他自己最终也死在了自己的车夫庄贾手中。从这些就可以看出,陈涉没有持续的凝聚力。

第二是骄兵必败,陈涉自立为王之后,自己说过的那句“苟富贵,勿相忘”早已是过眼云烟。所以陈胜称王后就觉得自己现在是高人一等,和百姓的需求脱节了,这样使得无法壮大自己。

第三就是半吊子的鸿鹄之志,司马迁记载说,陈胜说自己有鸿鹄之志。个人觉得这个鸿鹄之志应该也是半吊子,没有虚心去修身自己。如果真的是实打实的,那么陈涉就不会有当了王之后就有了180度大转弯式的转变。


正因为陈涉自立为王后的忘乎所以,但是毕竟其还是对于反秦的事业有开创之功,所以司马迁最终还是给其一个世家的位置。若是陈涉称王后,反而更加知人善用,爱民亲民,那么秦末风云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淡看天上月


陈胜起义军失败,实在可惜。他是怎么失败的呢?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首先,陈胜过于高估自己的造反力量,在天下还没安定下来,就急于称王,这是一个败策。

陈胜从造反到称王,不过数月,且竟然将称王的首都定在陈县,说明他的格局很小,眼光很浅。

为什么说他格局小,眼光浅呢?在当时,他之所以发难成功,是有一个历史大背景,那就秦朝苛政,百姓无生存之地,而六国被吞并之后,还没有彻底归附。天下人人心里都压着一团火,只不过这团火需要一个人首先燃起来,而陈胜就成了敢吃螃蟹第一人。他看到 天下纷纷响应,以为是自己威望所致。如果他足够聪明的话,应该审时度势,先立一个傀儡楚王,以此号召楚国,团结所有力量,然后杀向咸阳,占据咸阳,并以此王霸天下。

其次,陈胜因为急于称王,造成造反起义军内部分裂,没有及时建立一个可靠的造反团队,从而为他的失败铺下了一条死亡之路。

先是葛婴立了一个楚王,后来知道陈胜已自立为王, 他只好将楚王杀了,然后还报陈胜。如果陈胜聪明,应该假意责怪,然后留他在军中继续为他卖命,可惜的是,陈胜竟然将他给杀了。

这么一杀,就起了多骨牌效应。部将武臣杀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韩广也自立为燕王。且这些王个个都各据一方,不听陈胜指挥,而陈胜对他们也无可奈何。

可让人觉得可惜的是,陈胜跟吴广也闹翻了,吴广被杀。

陈胜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团队里没有靠谱的谋士为他策划未来。也没有什么著名的武将,为他攻城略地,唯一的周文后来也被章邯打败了。

反观刘邦后来的成功,其属下团队成员,灿若星辰,个个都是厉害角色。而陈胜团队呢?他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团队成员,寒酸得很。

再次,陈胜低估了秦朝军队作战能力以及反扑能力。

当时,陈胜只给周文几千兵,周文因为跟过项燕,懂军事,一路向西攻打秦国,势如破竹。等到起义军打到戏水时,部队人数已经到了几十万的数目。陈胜获知消息以后,竟然内心膨胀起来,以为秦军不足抵挡起义军,秦朝必败。

没想到,当时秦王朝还有两支重要部队还没有正式跟起义军开打呢。

一个是王离率领的二十万中央正规军,一个是章邯率领的赦免的劳改犯改造过来的部队,有七十万。

章邯从咸阳打出来,一路势不可挡,周文失败自杀。之后,各路起义军,一旦碰到章邯都是死路一条,陈胜也就是死在章邯的手里的。

司马迁在写《陈涉世家》时,其实并没有点评陈胜得失,只是将汉初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片段引出来,从而证明强秦失败,不是因为陈胜力量多么强悍,而是强秦仁义不施,天下叛之,才造成如此悲剧。

所以,陈胜的历史积极意义,就是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为争取百姓的生存空间敢揭竿而起。这样的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千古,奋勇前进!


月望看历史


陈胜的失败,有历史的必然性。

秦末大起义,虽然是陈胜首倡,但从整体而言,却并没有与“农民”发生太大的关联。

六国旧贵族们,当时一直是憋着劲想要复活的,秦始皇统治时期,五次巡游天下,其目的也就是宣示权威。韩国没落贵族张良在博浪沙试图刺杀秦始皇,当时存有类似想法的人不计其数。

所以陈胜起义之后,队伍里迅速多了很多旧人的身影。

陈胜起义之路第一次遇到障碍,是占领陈县之后,自己到底要不要称王的问题。反对者认为,陈胜如果称王,就是有私心。这个私心,仔细琢磨就是——你凭什么称王。陈胜坚持称王,号为张楚,还是没法避免"楚"这个字的影响。

于是出现了葛婴在不知道陈胜称王的情况下立襄强为楚王的事情,虽然葛婴杀了襄强,但陈胜还是非常敏感,诛杀葛婴。

再之后,北伐的武臣自立为赵王,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鞭长莫及的陈胜并没有什么好的策略来组织六国复国。他虽然大发雷霆想要诛杀武臣,但再谋臣的劝说之下啊,反倒是遣使者去祝贺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家想的关心的,都是自己怎么搞自己的地盘,本来凝聚力就涣散,在陈胜面对秦军的战斗不利的情况下,更不可能卖力气来支持陈胜。

这就是陈胜之所以很快垮掉的原因所在。


夜小紫


最伟大的史官应是指司马迁,司马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撰写《史记》,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使史记既有真实性又充满文学性。鲁迅曾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从汉朝开始就受到赞誉,班固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唐朝韩愈柳宗元,南宋郑樵,清朝金圣叹等都极为推崇,实至名归。而在《史记》中更把中国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放在极高位置,把陈胜“王侯开国子孙世袭”才有的“世家”进行描述。

为什么如此推崇陈胜呢?史记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首先是发端,秦的灭亡,汉的建立,都与陈胜的发起有关,虽然他本人身死,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灭秦建汉的,基本都是他当时的老部下或名义的手下,手下都混成帝皇了,老领导自然也不能太寒酸。另外一个是政治因素,刘邦建立汉朝后,以帝王的待遇,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胜看守坟墓,到汉武帝时仍按时杀牲祭祀,直到王莽后才断绝。“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秦二世时前209年,朝廷征发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九百余名戍卒在征发之列,行进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按秦律是死罪,形危势迫,陈胜吴广假借天意煽动人心,发动起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下大泽乡和蕲县“攻大泽乡,收而攻蕲”,在陈县建立张楚正权并称王后,多路军队并出,欲一举灭秦,其中派出葛婴带兵攻打蕲以东的地方,一路势而破竹,连克数城。又让周文带领一军,直指关中。各地六国后人纷纷响应,一时间天下大乱。

陈胜的格局在小胜之后便表现出来,未当皇帝先有昏君模样,开始妒贤嫉能,铲除异己,手下将领也离心离德,各打小算盘,武臣进军到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胜命他率兵入关救援周文,却抗命而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攻取燕地后,在燕国旧贵族的怂恿下,自立为燕王。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胆大包天,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义军内部矛盾开始发酵并迅速恶化,最后陈胜被章邯的囚徒军队打败,在城父被车夫庄贾杀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陈胜佣农出身,缺乏帝王才能,初起事时,以楚国为号召,建张楚政权,却迫不急待自己称王,旗帜刚立便自己砍掉,失去号召力。又派军队四面出击,没有战略构思,使各人各自为战,自顾自相继为王。最大缺点在于不能容人,如当时同是佣农的老朋友来找他意图攀附,竟因几句话而被他杀害,不能容人如此,怎么能取天下!再者,秦国虽进入衰世,但虎老威犹在,集中起来的雷霆一击,也不是乌合的义军所能挡得住的。所以,陈胜的失败理所当然。


南方鹏


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时候,离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只有 12 年,这时秦二世胡亥即位刚刚 1 年。

这时,六国后裔复仇的火焰在内心里并未完全熄灭,六国原先的百姓也对秦国律令不满,所以才会造成陈胜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天下纷纷起来反秦的局面。

但这时,陈胜显示出了他致命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没有战略眼光。陈胜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各地随之而起反秦的人,目的有的是为了复国,有的是趁机建功立业改变命运,而不是真正拥戴他陈胜本人。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找出六国后人,给他们封王,为秦国四面树敌,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但陈胜不愿意,他要自己称王,不仅如此,还对其他想称王的念头暴跳如雷,进行打压。比如诸葛亮的先人葛婴,因为私自立了楚王室后裔为楚王,就被陈胜杀掉。

之后陈胜派出的武臣在北面自立为赵王,再然后又陆续冒出来齐王、燕王等,可见群雄并起,四面割据的确是形势所趋。陈胜虽然非常恼怒,但形势所迫,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局面。如果当初这些王是你封的,你可以以盟主之名号令列国。但自立就不一样了,这时陈胜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其他各王的号召力,势单力孤。

第二是:刻薄寡恩。有几个例子,比如当了王之后,对岳父倨傲无礼,岳父当场就怒了,说“你这个人长久不了”。再比如,过去的朋友说到陈胜发迹之前的事情,大约是出了他的丑,于是陈胜将他斩杀,于是故人纷纷离去。狭窄的气量导致最后众叛亲离。

最后陈胜被自己的车夫杀死,其实此时,秦二世派出的章邯已经一路往东,所向披靡,攻打到了他根据地的西面,即便没有车夫,他也毫无退路,毫无救兵。是他自己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史记》之所以肯定陈胜,是因为他第一个揭竿而起的勇气,和掀起反秦风暴的意义。但从能力来讲,陈胜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史记将陈胜列入世家,在后来人看来,确实显得很奇怪,因为从后来的官方史书的角度看,陈胜就是一个叛乱分子,而后来人在修史的时候,都是把陈胜吴广这样的人列为叛贼的,当然不能给世家这样高的待遇。列入世家,这个评价就太高了。只要翻开史记看看,世家里列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就知道,这个待遇已经高到什么地步了。

但给陈胜如此之高的评价和待遇,如果在当时就引起当时人的惊诧和不满的话,应该会留下一些相应的记录和议论,但是却没有留下当时人对这件事的任何非议。这说明什么呢?其实应该就可以说明,太史公的这个评价是符合当时的官方和民间的主流社会舆论的,在当时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刘邦消灭项羽,正式称帝建立汉朝之后,是怎么对待陈胜的。这方面的记录只需要提到一个就可以了,刘邦在正式称帝之后,为陈胜设置了三十户人为陈胜守墓。这个待遇是之前的帝王和诸侯才能有的。这就是说,刘邦并没有完全站在秦朝官方的立场上,把陈胜当作叛乱者,而是当作合法的帝王的,所以才会有这个待遇。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田余庆先生和他的高徒李开元的看法,这就是因为,汉朝是承认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的地位的。之前的历史研究提到比较多的大多数是陈胜吴广起义,而对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重视不足,相应的研究也就不足,从而也就忽略了张楚政权在当时的反秦斗争中所发挥过的重要作用。

刘邦在芒砀山落草成为群盗,脱离秦朝的编户体系,是在陈胜起义之前。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秦朝统治,杀死秦朝的官吏。其中,刘邦所在的沛县就发生了同样的事,老百姓杀死了秦朝的沛县县令,将刘邦迎回沛县城中,并且按照楚国的官制,推举刘邦为沛县的长官,也就是沛公。

那么刘邦作为沛县的行政长官沛公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陈胜起义之后建立的张楚政权的旗帜之下进行反秦斗争的。陈胜死后,楚国贵族景驹先被秦嘉立为楚王,之后项梁不承认景驹的地位,出兵击败秦嘉,并杀死了景驹,又从民间找来了楚国王族后人立为楚王,是为楚怀王,也就是灭秦之后的义帝。楚怀王才给刘邦封侯,并拜为砀郡长,也就是郡的行政长官。

而刘邦在和项羽的争霸过程中,联合其它诸侯的同时,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为楚怀王发丧,并在公开宣布项羽的罪状的时候,把项羽杀死楚怀王作为罪状之一,从而将自己的反对项羽的正当性建立在了自己是楚怀王的继承者的基础上。因为反秦斗争中,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景驹和楚怀王,都是楚国人,也是诸侯反秦的盟主。

所以说,在汉朝初期的政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叙述中,陈胜并不是后来人们认为的那样,只是作为一个叛乱者出现的,而是和后来的景驹、楚怀王一样,是反秦斗争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所建立的张楚政权也是一个重要的反秦斗争的阶段,从而赋予了陈胜和张楚政权的政治正当性和合法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太史公才敢公然给予陈胜那么高的历史评价和地位。


萧武


陈胜率九百拼死抗争的戍卒队伍冲出大泽乡后一举攻克蕲县,诛杀县丞,焚毁县衙,所到之处,被秦苛政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们群起响应,农军由小变大,很快汇聚成一股能吞噬一切的滚滚洪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摧枯拉朽般猛烈地冲击着秦朝的严酷统治 。陈胜、吴广领导农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连攻陷符离(今安徽宿县西)、铚(宿县西南)、苦(今河南鹿邑东)、酂(河南永城)、柘(河南柘城)、谯(安徽毫州)等郡,并屡次挫败秦军围剿,一时间声势大振,应者云集。

史载,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不到一个月,就已具战车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义军攻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在那里建立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国。陈胜自立为王,封吴广为“假王”,并立即摆出一副大王的架势,将那群过去与自己一同佣耕的老伙伴们拒之王府外,即便见面也要他等行三跪九叩之礼。到后来他甚至因担心那些知情者吐露自己曾经替人耕种的实情,而残忍的下令将他们诛杀灭口。

此后,随着陈胜义军声势愈加壮大,六国残余贵族蠢蠢欲动,或纷纷加入到义军中来,或恢复昔日徽号举旗造反,并大肆招兵买马用以自雄 。由于农民军以及六国贵族势力持续的沉重打击,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帝国大厦已经风雨飘摇、坍塌在即。

陈胜起事之初 ,是打着秦公子扶苏的旗号冲出大泽乡的。当时的人认为,扶苏虽被赵高害死,但他若登基,定是位好皇帝。已故的帝王对现实中的农民仍具有强大的影响与号召力,而领导他们反秦的陈胜却没有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而是迫不及待地自封称王,已注定这支史上最早扯旗造反的农民武装无法走得更远。

陈胜称王后,派吴广率部分军队去攻打荥阳(今河南郑州西),派大将周文率另一部兵马往西去攻打国都咸阳,同时他还派张耳、陈余等人赴各地去招抚诸路义军。

吴广和周文分头出兵后取得了节节胜利,占领了大片地方,可战线却越拉越长,粮草不能保障,号令更难统一,之前所占的地盘旋即被六国贵族势力给侵吞了。陈胜大泽起兵3个月后 ,原齐、魏、燕、赵等国都有人重竖六国旗号,打着恢复六国的幌子割据称王,却无人派兵去支援吴广和周文伐秦的军事行动。吴广因战略失误,在荥阳附近遭遇了秦军大将李由的阻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鏖战,吴广所部被秦军击溃,他自己也被其麾下叛将所杀害 。而西征的周文起初很顺利,很快便打到了函谷关,咸阳已近在咫尺 ,秦二世慌忙命名将章邯率领一支由奴隶、刑徒、苦役拼凑组成的军队前去阻截,周文孤军奋战,抵挡不住,兵败身死。

陈胜羽翼全失,顿成“光杆司令”,只好匆忙携带细软仓惶逃窜,逃亡路上却被其车夫庄贾设计谋害。随后,庄贾拿着陈胜的头颅找秦军邀功领赏去了。

中华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虽然和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同样具有短命的特点,都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旋起旋灭,前后历时仅6个月,但其来势之凶猛,反抗之剧烈 ,影响之深远,却也是前所未见的。

陈胜、吴广虽然兵败身死,但由他们扇起来的那把反抗暴秦统治的星星之火却愈烧愈旺,终成燎原之势,整个关中地区很快就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为之后的灭秦斗争铺平了道路。之后,此起彼伏的抗争让秦顾此失彼,尤其是起自会稽、彭城等地的英雄好汉项羽、刘邦起兵响应,经一系列坚苦卓绝的苦斗,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的暴政。

陈胜、吴广提出的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一次让统治者感受到平民被组织起来后迸发出的惊人力量,也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依靠实力对血统出身发出的质疑与挑战声, 以及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的呐喊。这也是史家为他点赞、加分之处。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为何迅速败亡?究其原因,还是能在史书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在九百戍卒在大泽乡避雨的日子里,吴广在一条绢帛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字,将它塞入鱼肚子里,称“鱼腹丹书”;在深夜的篝火旁,吴广又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史称“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笃信鬼神的敬畏心理,陈胜唆使吴广装神弄鬼,轻而易举地为自己罩上了一层帝王的神秘光环。当陈胜自立为王后,立马大开杀戒,对昔日那些和自己一起替人佣耕、又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们举起了屠刀。他曾对穷哥们感叹道:“苟富贵,莫相忘”!但他“人一阔,脸就变”,似如此,谁还愿意替翻脸无情的他抛头洒血、马革裹尸?从某种意义上讲,秦末农民迸发出的反抗怒火完全是在“鬼神意志”的驱动下造成的,也为之后的迅速败亡埋下了重重隐患。

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陈胜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大秦帝国的人。

陈胜就是一个农民出身,很普通的一个小人物。以往夏商周,打来打去,其实都是贵族之间,部落首领之间过手,跟一般的穷苦老百姓,没啥关系的。

所以,陈胜的首义,是非常不一般的,他为以后的农民起义,开创了先河。后世历朝历代,就都不缺乏农民起义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陈胜虽然败了,但是他手下残留的大将、封的赵王、魏王、燕王等,却都成了反秦第一线。

由此而推动起来的反秦各路大军,最终消灭了大秦。

那么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猜疑心太重。对不下不信任。不恋旧情,薄恩寡义,而且心胸狭窄,难于容人。

2、迷信刑法。杀戮太重,部下大将攻城略地稍有差池,就会掉脑袋。

3、任人唯亲。陈胜比较喜欢用陈地人,也就是一个地方的人。而这些人,很多人并没有多大的军事才能。譬如那个周市,竟然连一个小县城都拿不下来。

4、内部不和。陈胜和吴广后期已经不和,一把手和二把手,实际上已经互相猜忌。吴广居功自傲,拥兵自重,引起了陈胜的不满。吴广这个人,却不懂得打仗,最终在荥阳一线被部将给斩杀了。陈胜不仅没有怪田臧,反而封官,将帅印给了他。

5、陈胜前期,封了太多的王。各地王爷一大堆,即使是自己的大臣,一旦封了王,就不听话了,各自为战,导致难以形成合力,一起面对章邯大军的反攻。

6、六国贵族残留势力,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听使唤,没有形成统一战线。

7、过早称王,把自己放在了风口上,树大招风。导致秦军主力,把陈胜做为了第一消灭战略目标。

8、称王才6个月,过于自信,高估了自身军队的战斗力,过早地和秦军进行阵地战,计较于一城一地的争夺。而没有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这是军事策略的错误。

陈胜毕竟是一个暴富的农家子,具有很多的局限性。他有着一个农民的自私、阴狠、多疑、薄情寡恩,狂傲自大,缺乏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的眼光和胸襟。

这些最终导致他,死在了自己的侍卫加马夫的手里。


三生有画


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

陈胜的快速败亡原因很多。

1、陈胜看不清和秦朝实力的对比,贸然分兵。陈胜被起义形式冲昏了头脑,派吴广攻荥阳,周文直取函谷关。但秦二世当时已经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农民起义军被打的措手不及主力被分割歼灭。

2、起义军内部分裂。陈胜称王后骄傲自满和下属之间关系破裂,派出去的部将争相称王自立,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面对陈胜被秦军围攻无人出兵救援。

3、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和陈胜有阶级矛盾。陈胜起义后除了自己的这只义军之外,各地相应的英豪如项羽等人都是六国权贵之后,而陈胜是个穷屌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更是犯了自商周以来靠血缘传承权力的公卿贵族的忌讳,陈胜必须死。

最伟大的史官对陈胜评价为何如此高,因为陈胜打破常规,开历史之先河。

1、陈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

2、陈胜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打破了出身血统传承权力的传统,激励寒门出身的后来者不断挑战公卿贵族体系,实现屌丝逆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