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被核辐射的东西会带辐射?

生活在别处2008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会受到辐射而带辐射,也不是所有的辐射都可以让其他物质变得带辐射。


粒子辐射可以使其他物质具备放射性

如果是核辐射(粒子辐射),这就是可能的。

这里要特别区别一下核辐射和电磁辐射(包括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是电离辐射,它们不会使物质具有放射性。

核辐射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可以激活(活化)某些物质使其也具有放射性。

激活所得到的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将取决于被曝露的物质以及曝露于何种核辐射中。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将钴59块放到运行中的核反应堆中,使其浸入反应堆的中子辐射当中,则钴59将吸收中子并变成钴60。钴60衰变会发射伽马射线——这是一种强力的电离辐射,比X光强多了,对人体有强烈的损害,但在工业上有一些独特的用途。于是,我们可以将其取出,然后将其放入防辐射的装置中,防止人类受辐射,然后将其用作辐射源,对诸如管道之类的焊缝进行透射探伤。当然,我们不能用手去开保护装置的门,得用某种遥控器,手一去被照一照就会受伤。

上图:钴60,半衰期5.27年。


但核反应堆里面的核废料并非都是被激活形成的

例如在核反应堆里面用来做吸收中子用的石墨块。取出来的废石墨具有强烈的放射性并非完全由于石墨中的碳原子被活化所致,其放射性是石墨中中子活化碳与石墨中吸收的放射性杂质的共同结果。不仅如此,这些石墨还可能被其他活化的核心组件所污染。

上图:切尔诺贝利的石墨块(伴随着大量的核辐射)。


尽管石墨块中有一些碳会被活化,但其主要的辐射来源还是吸收在石墨中的裂变产物。

在核裂变反应堆中,当发生核裂变时,U-235院子分裂为两个通常非常不稳定的原子,它们会很快进一步自发衰变。因为核反应堆中有数百万个裂变发生,所以形成了由周期表中几乎每个元素组成的数百万个裂变产物。若石墨在反应堆中紧靠裂变的U-235,那多孔的石墨材料就会吸收各种裂变产物,而且因为几乎所有这些裂变产物都非常不稳定,所以当它们衰变时就会释放出大量辐射,从而导致石墨块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这其中的大部分辐射都不是碳原子提供的,而是那些裂变产物。

上图:核废料储存设施。真的跟棺材一样。


核事故中核电站外的物体变得有放射性是核沾染所致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或福岛核电站这样的反应堆事故中,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与天然存在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因此形成核“沾染”污染。自然界中的原始物质基本不会改变或被激活变得有放射性,只是因为放射性材料混入其中而导致物体具有放射性。这些物体如果能够清洗干净还是不会带放射性的。

上图:核沾染土壤的处理。


总结

常见的误解是放射性物质会使物体本身具有放射性。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多,通常发生的是放射性物质沾染了天然物质,使沾染物体具有了放射性并且难以除去(如果可以轻易除去,这种情况就不那么容易被误解了)。

在核爆炸中,除了爆炸释放的放射性尘埃(铀或钚产生的所有裂变产物)以外,爆炸还释放出许多中子。与其他形式的辐射(α,β,γ,X射线)不同,中子实际上可以使物体具有放射性。但实际上核爆炸直接产生的活化产物较少,因为爆炸的中子释放阶段这些中子能够接触到的物质并不多。因此,对于核爆炸来说,核弹地面爆炸将激活的核尘埃混入土壤等形成持续的核污染才是主要的辐射威胁。


小宇堂


打个比方:往墙上扔个鸡蛋,不会伤人;可用大炮轰击一堵墙,墙体碎裂产生的碎片也会伤人。
放射性辐射也是这样,有些能将低剂量的微弱辐射完全屏蔽,有些就因其也变成了放射性物质(嬗变)而产生次生辐射。
但有些辐射实在太低,生物体完全能够抗拒。就拿碳14等来说,生物体就定量含有约1%,所以大可不必提到放射性辐射就害怕。

子木有聲


辐射附体了吧


逗乐乐开怀


尽量被开核辐射


渝浙梦想


不知道


粤Q小蔡


这个问题我不懂!


竹梅8606


并非所有经过辐射的物体都会有放射性。

经过辐照之后的物体也具有了放射性的现象叫做“感生放射性”。比如,无放射性的钴59在核反应堆中经过中子辐照,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变成钴60(具有放射性,钴60衰变释放γ光子)。之所以会有感生放射性的现象,是因为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吸收了外界能量而变成了不稳定的同位素或跃迁至激发态,这些不稳定状态下的物质回复到稳定状态的过程就会对外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就体现在物质的放射性上。稳定物质吸收的这部分能量往往就是其他放射性元素释放的能量,但是并非所有的放射能都能被吸收,也不是吸收了能量就一定会变成放射性物质,需要这个能量超过一个阈值。


cosmos杂谈


没有这么绝对吧,也得看被辐射过的东西本身性质。


让生活变得有趣


问题太深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