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株洲疾控人,24 小時與病毒“交戰”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張峻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不在臨床一線,卻和病毒面對面拼力“交戰”;他們所在的是一條隱形的“戰線”,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敵人”;他們讓病毒無處遁形,守護一座城的健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疾控人。

他成了“夜歸人”

“不好意思,我可能反應有些慢,現在站著都能睡著。”1月29日下午3點,在市疾控中心會議室,一見到記者,熊新平有些歉疚地說。

今年53歲的熊新平是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管急性傳染病的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從1993年至今,他已在疾控戰線工作了27年。

作為疾控戰線的一名“老兵”,這些年,熊新平歷經了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流”等不少疫情。

1月17日,他就緊急聯繫各縣市區疾制中心及市直公立醫院傳染病管理科的相關負責人,舉辦了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冬春季重點傳染病防控培訓班。

隨後的幾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並迅速在全國多地蔓延。作為疫情防控的一線人員,從1月18日起,熊新平就成了一個“夜歸人”。

對疑似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列入醫學觀察對象進行監測、對基層疾控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對大眾發佈疫情防控知識……這10多天來,他帶領40餘名疾控人員一直奮戰在防疫一線。

“最早晚上11點能回家,有時凌晨兩三點才能下班。”由於連軸轉,熊新平的嗓子有些沙啞。他的妻子唐雨新也是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

“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況且還有那麼多同志和我並肩戰鬥。”熊新平說。

24小時與病毒“交戰”

身著連身防護服、頭戴護目鏡和口罩……1月29日中午12點,已到飯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曹正安仍和同事專心致志地在進行樣本檢測。

“我們接到病人的樣本後,通常在3至4小時內出檢測結果,隨時來樣隨時工作,24小時輪班,儘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斷和治療爭取時間。”曹正安介紹,由於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加上精神高度緊張,一場實驗過後,檢驗人員早已汗流浹背。

樣本從採集到被檢測需要經歷哪些過程?曹正安介紹,在採集了患者的呼吸道樣本後,會將其保存在特製的病毒採樣管中,隨後使用特殊容器進行二層和三層包裝,所有樣本將放置在專門的鋁製樣本運送箱中,以保障樣本的運輸安全。

“對病毒的每一次研究就像是一場交戰。”曹正安說,檢測過程中最細緻的關鍵環節之一是樣本處理,處理過程都是由穿戴全套個人防護設備的檢測人員藉助生物安全櫃完成的。生物安全櫃是一個空氣淨化負壓櫃,這樣就能保證病毒不會擴散到生物櫃外。在多次過濾和各種化學試劑的幫助下,病毒的外衣被逐漸剝開,露出核酸。核酸提取後便送往基因擴增儀,通過觀察擴增過程,從而確認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

直接與病毒“交戰”或許會讓不少人望而生畏,曹正安和他的同事卻從未想過退縮。據悉,該科室共有20名成員,最大的55歲,最小的才20歲出頭。春節期間,全員在崗。

“這是我們的戰場,這場防疫戰不打贏,我們絕不會撤兵。”曹正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