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你能读出,王雪涛《枇杷鸣雀图》中,三只山雀想表达的含义吗?

《夏日》

南宋·戴复古(1167—1248?)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解析:戴复古(1167—1248?),南宋晚期词人,字式之,号石屏,浙江黄岩人。清高孤傲,厌倦官场,一生未出仕,四处漂泊为家。戴复古生活的年代,苟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廷,已是风雨飘摇,江河日下。戴复古同陆游一样"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戴复古《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胸怀收复失地,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却逢当权者昏聩无能,苟延残喘,以致报国无门,空留满腔悲愤。戴复古这首《夏日》七律绝句,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乳鸭池塘戏水,青梅半熟,诗人载酒行乐,喜摘枇杷的愉悦心态。诗句朴实率意,天真活泼,毫无一丝作做之气。"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远离官场的漫游之人,无人呼应的报国之心,在这无拘无束,枇杷洒金,乳鸭戏水的夏日里,也只能在醉酒中解脱无尽的烦恼,慰藉无所依存的灵魂了。

你能读出,王雪涛《枇杷鸣雀图》中,三只山雀想表达的含义吗?

《枇杷鸣雀图》

画评:这幅作于宫绢上的世纪七十年代的《枇杷鸣雀图》隐名画作,笔墨爽利洒脱,枇杷叶片坚挺光润,果实金色鲜活,三只山雀,一只挺立枝头,高声鸣叫,两只喁喁私语,有动有静。使尺幅不大的画面上,充满夏日里万物欣欣向荣的鲜活灵动之气。当年画家的行笔运墨,无一笔呆滞,无一点拖泥带水,笔笔精妙,恰到好处。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实非大家莫能为之。七十年代京津画坛的写意花鸟画大家有谁呢?我们自然会想起:王雪涛、田世光、孙其峰、张世简、周怀民、颜家宝、刘继瑛、金默如、康宁等一系列闪闪发光的名字......不管作者是谁,我们都真诚地感谢他用自己的佳作,填补了那一时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被迫中断的空白。依据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非常接近花鸟画大师王雪涛先生作品。这批画作问世以后,引起各方面的争议,有人认为无名无姓,且年代久远,没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其实不然,笔者以为:

1.历经久远的年代,而能保存下来,数量又非常稀少,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2.它是一个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珍品,须知在那个年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要被当作四旧铲除掉的,而在周总理的特殊关照下,这些艺术品居然作为文化使者流向国外,为国家赚取了非常宝贵的外汇,它不仅仅是满足了经济上的需求,更主要的是,这些精美的传统艺术作品,填补了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因运动而中断的历史空白,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血脉,能够穿越风雨延续下来。如今看到这些画作,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3.我国最著名的敦煌壁画,并没有留下绘画者的姓名,但它所反映出的,一带一路的绵延持久的辉煌历史,使它成为举世公认的国宝级文化宝库,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越是年代久远,便越具有科考和研究价值,因此对于这一批文化遗存,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保护,已备后来人的分析研究。

4.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虽然无名无姓,但是笔墨绝经绝妙,当时北京画坛一些大师级的书画大家们各自的艺术风格跃然纸上,他们身处窘境,不求名,不求利,以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党和国家做出奉献,这一批大师们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永远尊重,永远怀念。

5.绘制于宫绢上的画作异常精美,半个世纪过去,依然色彩鲜艳,这种机遇,是历史赋予的特殊恩宠,今后永远不会再有,所以这些画在宫绢上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品,本身便具有了文物的价值且存世量稀少,因而便具有更高的科考和保存价值。

画家介绍:王雪涛,1903年12月31日出生河北,1982年11月24日逝世,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曾受教于、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为师,奉师命改名。是民国以来,在中国传统小写意花鸟画绘画技法改革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绘画大师。曾任院长,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名家画作,重大意义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