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封城期间好读书,哪本书你读的遍数最多,为什么?

渔樵煮酒


小学教材[泪奔],停课不停学也不给教材,不学又怕跟不上,学了讲的又不清楚,有什么办法,为人父母七十二变呗,与教材死磕,与疫情死扛,不过,哼哼(ノ=Д=)ノ┻━┻,我学娃的教材,娃也得看我的书,据说道德经有大智慧,万一给他开智了呢?[捂脸],我嘛,也就想看看那人与自然如何和谐,这次疫情究竟是如何冒犯了自然,违背了天道的。我继续研究去了[耶]




三爷123556627


读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本书之于我,已经成为精神里程碑式的存在。

读完书,再看连续剧,读完书看连续剧,隔几年就把这个过程循环一遍。

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年少不经事的女孩儿。因为故事吸引人,看完了直接放一边。一个字:就是不懂。对每一个糙老爷们都不懂。不懂他们的所有言行举止,就是一群神经病,搞笑渣渣。

隔了几年,忘记什么原因了,拿起又读了一遍,然后追完电视剧。迄今为止,《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我看完的唯一一部电视连续剧。其他电视剧觉得耗时,情节邋遢,都是选集跳着偶尔看一点。而这部剧是认真、完整的看完。还是不明白书中这一群糙老爷们为什么这么神经病式的爱国行为。一边骂着逃着,一边在关键时刻拼命把自己的命扔到前线。

但是,每一次遇到人生困难,痛苦崩溃的时候,我脑中跳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先别哭,先别哭,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吧。翻开就看到战场上,孟烦了身边燃烧着连长,他自己也已经在死亡中挣扎不出了,他的肚子竟然可耻的咕噜起来…我会笑一下,眼泪哗啦啦开始流淌。

就这样,一次一次,在自己觉得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先放下痛苦,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直至每一个人物:团长死啦死啦,迷龙,……甚至迷龙的妻子和儿子,烦了的爸爸,所有人物的一切都仿佛融入了生活,成为过往生活的一个片段…

然后,就会知道,生活中遇到的所谓痛苦,所谓过不去的坎,所谓哭泣崩溃,都只不过是自己的矫情。《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任何一个人都会让你知道,怎么样生活才叫真正的人生。



绘本天天读


封城期间我并没有读书,而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大致了解了下,系统的看了长征电视剧,革命先烈真的是极不平凡,惊人的毅力令人感动佩服。给我在工作生活中又重新打了鸡血,长征精神,二万五千里可比做我们的人生历程。不抛弃不放弃!!!


海包谷


我认为最难的是让人看完能开悟的书,让人能立马觉得看完就像过了一生,让人的思想突然通透起来。那是一种立马精神站起来的感觉,我是看了《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顿悟的,感觉儒释道的书籍都能看懂,大部分的书突然一下变薄了,一生仿佛是一瞬间,一瞬间仿佛也是一生。

一、这本书的故事是这样的:

1995年5月21日柏林时间下午2点30分,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准时在机场平稳降落。芮小丹出现在法兰克福机场,来接大学同学肖亚文。芮小丹主人公之一,她正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休探亲假,古城刑警队警察,父母离异,母亲是德国移民,他的父亲是知名的电影导演。她的大学同学肖亚文这次“自费”来德国专门为了他的老板(另一位主人公丁元英)来找芮小丹,想托她在离北京300多公里的古城找个住处。

主人公—“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贯成都,北京户口,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同年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9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0年2月在北京结婚,同年8月离婚。1991年鬼混。1992年3月就职于柏林《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1994年1月辞职。1994年6月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1995年5月私募基金预备解散。此人无信仰,爱好音响,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国永久居留权。

由丁元英的同学詹妮提供担保的、丁元英操盘的德国私募基金11个月就在中国股市赚了4280万马克。虽然他自己也分了513.6万马克,但是他内心抵触帮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提前结束了私募基金,代价就是丁元英的500万马克,被冻结3年时间。他只能拿了其中13.6万马克的零头作为这3年的生活费,回到北京后,这些钱支付了肖亚文的工资,给了家里家用,借给了校友韩楚风(北京正天集团正天商业大厦总经理)的妻子15万。最后,只剩了2万多,作为在古城3年的生活费。

1996年年6月3日,房东打电话给芮小丹说丁元英的房租还有5天到期了,芮小丹这才想起来丁元英来古城一年了。由此她去找丁,芮小丹被丁元英的音响深深的震撼住了。芮小丹也想买一套这样音质的音响,可他跑遍古城也没找到。实在没辙的她带着HIFI音响店的叶晓明跟他去看了丁元英的设备,这才知道丁元英是多么厉害的发烧友。过于痴迷,到处买音响以致于开会都走神,受到停职处分的芮小丹也跟欧阳雪说了这事。欧阳雪觉得芮小丹因为丁元英受到了处分,于是两人设宴羞辱丁元英。宴会上,芮小丹请来了古城三位文化界的人物,结果丁元英一首词卜算子—自嘲,三位落荒而逃。

后来,芮小丹终于得到了拜托叶晓明、冯世杰做的音响,就在得到音响的下午,她去执行任务,差点被一枪打死,大雨滂沱天气之下,她再也绷不住了,她怕再也见不到丁元英了。经此一难,丁元英和芮小丹反而走到了一起。

同时,叶晓明、冯世杰利用做音响的这个机会,说服芮小丹请求让丁元英帮冯世杰老家的村子脱贫。芮小丹也知道古城这个地方留不住丁元英,为了多留他一段时间,帮他找点事做,就答应了。刘冰“孤岛唱片”的老板,在丁元英穷困时,收过丁元英唱片买,听叶晓明、冯世杰说了这事,也想加入。丁元英去了王庙村看了一下也答应帮忙。时间来到1996年12月份,芮小丹嘴里的神话马上要上演了,丁元英、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主要人物悉数登场,轰轰烈烈的“杀富济贫”的神话在那个贫困县的贫困村开始了。

丁元英作为整个事件的操刀者,设计了以王庙村为音响的生产基地,利用王庙村的廉价的劳动力,在北京注册格律诗音响公司运作的商业模式。按计划,格律诗公司要参加1998年5月15日,每3年一届的北京国际音响展示会。丁元英要求王庙村的农户必须在1997年的3月全部注册个体工商户,1997年的6月,10套音箱样品必须发往欧洲。

1997年6月12日,芮小丹探亲假去德国顺便帮格律诗公司做两件事,第一是请柏林的权威机构测评音箱和整套音响,取得两份测评文件;第二是在德国柏林、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三个城市各找一个格律诗音箱和示范音响的该国总代理,取得签约文件,需要把这些文件一并收进由英、汉、德、法四种语言的音箱使用说明书里。詹妮还委托世界著名的柏林《音响世界》杂志社做了个10种知名音响比较测评,俨然成了知名音响品牌。

时间终于来到了1998年年5月15日北京国际音响展示会。丁元英前期所有的铺垫原来就是为了在展会上,低价销售格律诗音响套装,低价打败乐圣公司,500对格律诗音响以3400元的批发价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乐圣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冲击,乐圣发烧友们惊呼上当,指责乐圣公司暴利过黑。乐圣公司迅速做出反应,董事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起诉格律诗公司。这一战,是乐圣与格律诗的生死之战,双方都是一口气的事。格律诗公司需要举证,公司的音响制造成本,不能够低于3400元的展会销售价格。

1998年6月16日上午,法院给叶晓明送达了原告诉讼副本、应诉通知书和举证责任通知书。乐圣公司提出了600万的损害赔偿请求。600万按照15%的诉讼成本算就是90万,这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需要做出这一辈子最艰难的决定,与公司共渡难关或者退股出局。于是三人带着欧阳雪去深圳乐圣求和,结果可想而知,乐圣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过他们。深圳归来,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再也受不住了,与欧阳雪签了退股协议。而冯世杰为了保留农户的生产线选择了置换农户债券,刘冰选择继续留在公司。

丁元英说可以让肖亚文去打这个官司。于是,欧阳雪找到了肖亚文,肖亚文看了资料,就决定接了这个案子,并且在官司之前向欧阳雪买一部分股份,这样肖亚文变成了持股51%的董事长,欧阳雪持股29%,其余20%作为预留股份。1998年7月13日上午8点30分,在法院第四审判庭交换证据,最终,格律诗公司提供了农户生产的视频资料,对乐圣公司不利。上海伯爵公司,作为专门生产扬声器的与乐圣公司起名的音响公司,就在官司出结果前准备出资650万收购格律诗。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格律诗胜诉,也会对伯爵公司不利。就在距离开庭的前2天,肖亚文、欧阳雪接到了丁元英的电话,得知芮小丹不幸逝世的消息。她是在执行一次任务,开车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通缉犯,在激烈的枪战中,负了伤,然后她引爆了炸弹自杀身亡的。1998年8月4日上午9点30分,芮小丹的告别仪式在秦谷县殡仪馆举行。

1998年8月5日下午2点,中国音响界第一例反不正当竞争诉讼案在北京正式开庭审理,经过激烈的争论,所有人都看到了乐圣公司必败。林雨峰心有不甘,驱车前往丁元英家,语言上贬损了丁元英,给丁元英留了两颗子弹。然后就驱车离开,说是去鸡公山散散心,一路上1000公里路程,早已身心具备,就在大别山的盘山公路困得一点力气没有,方向盘一偏,汽车翻滚到山下,接着谷底闪起一团火光……

1998年10月9日晚上8点整,乐圣公司与格律诗公司及王庙村农户的签约宴会正式举行,刘冰由于心有不甘,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最终跳楼自杀了。芮小丹也死了,丁元英最终选择了离开……

二、书里的人生可以被设计,我们的人生可以设计吗?

这本小说似乎一直在娓娓诉说着,人生是可以以逆向思维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只有掌握这种思维的人才可以做到,而且又有太多的不可控的变量存在。但是,这仍然给我们以太多的启示。

综合来说,给人启迪的书,特别多,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是,读书很重要、读好书更重要。


大简爱读书


封城期间不同于以往,长时间在家待着容易烦躁,这时候再选择那些需要很费劲才能弄明白的书会让人更加崩溃。其实我平时喜欢看哲学思想类、人文社科历史类、文学类,这个假期重读的几乎都是文学类。我的选择如下:

《苏东坡传》,读第二遍,选择这本书重读的原因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他的生活态度让人折服又羡慕,借此还可以更加了解宋代历史、文化,还有一点,就是苏东坡的诗词文章读了让人心底舒坦,还有许多有趣的有才的奇闻异事。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作,读第三遍,酣畅淋漓又让人久久回味,陀翁的魅力就在于此。

《呼兰河传》,这是一部慢时光的书,文笔很优美,第二遍,书中描写的呼兰河这座小城发生的几件事情,借此表达对封建迷信思想、传统固步自封、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的抗议。这本书值得一再阅读,而且只要有这种闲暇时光就可以再读一遍。

《黄金时代》,第三遍,这部中篇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把孤独可以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描写出来,的确,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我相信他的内心都有一个孤独的灵魂,这就是王小波吸引人的地方。


毛毛TX


封城期间读书是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大脑,而且还可以让自己浮躁不安的心情快速的沉静下来。

至于读什么方面的书籍,这个一要看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引导师。它可以让你指引你接触一个领域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你带着兴趣读书会感觉很求知若渴,不感兴趣的话可能一开始就感觉很无聊越读越没有激情,使自己不能坚持下去。

我通过最近一阶段的封城在开始读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传习录》,也是通过一些网上渠道了解到这本书的大体的讲解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下,现在已经读了不到200页,因为我读书有个习惯,一般我读第一遍都是快速笼统的读上一遍,等到感觉这本书内容可以吸引自己的话,就细细的读第二遍。第二遍如果没读懂的话我可能还会读第三遍或者第四遍,直到真正读到里面的精髓。这也是我给自己初步制定的一个读书习惯,但是能不能真正保持下去,可能还得需要要时间的考证。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事情上自己都缺乏一种恒心。不过习惯也要慢慢养成,不可能把坏习惯一下子改正过来,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目标吧。

通过我自己读过的书我给你推荐几本自己感觉还不错的书籍。一是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了你从思想上想象到我国改革开放期前后的变化、人物风情描写的非常真实详细。把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完整的体现出来。也是一本很励志的书籍。

二就是《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文字表达方式讲述了明朝从建国和灭亡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内容幽默但不失真实,内容很精彩只有自己看了才能领会的到,我也给你描绘不全面,真正值得一看。





下个路口ykst


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都宅在家里,也因此有了很多的闲余时间。读书,这时就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至于读书能带给人什么乐趣和好处,我们读一读下面这首诗自然就会了然于胸。

《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在诗里说了,读书不仅能荡涤心胸,还能为灵感提供丰沛充足的源泉。于是,我把十年前买的一本《元曲三百首》重又拿了出来。以前从没有系统完整地好好读一遍,现在打算要静下心来仔细欣赏一番。

我给自己规定每天不管其他的事有多忙,至少都要读十首元曲。所以,很自然,这本《元曲三百首》也成了我这段时间拿起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每天至少都要把它捧在手心里一次。

很欣慰的是,我给自己规定的这个小目标一直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并且在昨天晚上,终于把这本书的最后一曲也读完了。

下面把我的读后感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不妨从《录鬼簿》说起。《录鬼簿》是一部纪录元代戏曲家和杂剧名篇的著作。元代周浩为这部书作的题辞如下: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在这首曲子里,作者缅怀了那些早已逝去的书生文人,还有当时他们从事创作时的繁盛景象。那些达官贵人们虽然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他们一生虚度光阴,最后又有什么值得让人称赞的呢?一直被冷落且命运悲凉的文人们,虽然生前贫苦不得志,但是他们留下的那一篇篇优秀的经典作品,却会永世长存,万古流传。

这本书读下来,我自己粗略归纳了一下,主题基本就是两个:归隐和相思。

元代的书生文人被排挤受冷落,从上面《录鬼簿》的这个题辞里我们就能看出这一点。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他们身心俱惫,很多人想效仿陶渊明,辞官归田。有的人在曲子里表达了此种心境,也有的人现实中真的这么做了。

所以有很多描写归隐生活的曲子,读来都让人觉得悠然自乐、痛快淋漓,语言生动活泼,俏皮可爱。一些俗语俚语村语的运用,更是让曲子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人不觉有一种亲近之感,笔者觉得这也是它和唐诗宋词很大的一点不同。

最后,把这本书的最后一曲在此送给大家:

【小石】归来乐

动不动说甚么玉堂金马,虚费了文园笔札。只恐怕渴死了汉相如,空落下文君再寡。哈哈,到头来都是假。总饶你事业伊周,文章董贾,少不得北邙山下。哈哈,俺归去也呀!


爱嘻哈的三味书巫


之前买了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最近终于有时间仔细品味了。在这本书里,作者写了:拜占庭的衰落、全人类的胜利—既电话的发明、拿破仑的吗滑铁卢战役、逃亡上帝而离家出走的托尔斯泰、十月革命的列宁等等。

而我最喜欢的是讲述了拿破仑失败被俘的滑铁卢战役。在这节文章中,并没有用很多的篇幅讲述拿破仑的骁勇善战和丰功伟绩,而且目光一转投向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格鲁希,一个拿破仑手下的骑兵将领。格鲁希是个中等资质的男子,为人正直,勇敢,可靠,是个受过多次考验的骑兵将领,但也仅只是个骑兵将领。当战役准备打起,拿破仑让他在后方随机应变。战争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拿破仑和威灵顿的战场陷入了焦灼,双方等待着,等待着援军的出现。格鲁希并没有察觉,并口气强硬的拒绝了手下的支援建议,他认为,只要皇帝不改变命令,他绝不允许自己偏离自己的职责,众军官均感失望。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惨败,让拿破仑—曾经的法西兰皇帝,流放于一个不知名的小岛当中。

难得降临尘世的伟大的一秒,她对不恰当地被召唤来而不善利用她的人的报复就那么可怕,大事系于小人物仅仅一秒钟,谁错过了她,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恩惠降临。

茨威格就如同一只摘星之手,将人类史上中最璀璨的星辰摘下,放在这本书中,照亮我们空幻的黑夜。


战疫我参与


这期间我并没有读完任何一本书,只不过在重读我最喜欢的《诗经》。诗词这类书不宜快读,适合反复读、经常背、屡次写。我读过好几个版本,它们各有所长:有的注释详尽(中华书局《诗经注析》),有的赏析到位(三民书局《诗经正诂》,台版),有的内容丰富(崇文书局《诗经》〈汇校汇注汇评本〉),有的装帧精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线装影印本《诗集传》)。不仅如此,还认真做笔记,包括:默写原诗,摘抄汇评,撰写赏析等。

下面默写10句《诗经》中的优美句子: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邶风·柏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高尚其事


提问:封城期间好读书,哪本书你读的遍数最多,为什么?

海澜鑫语:我喜欢读的经典书有很多,但最喜欢并常读的书是《黄帝内经》,这本书是中医医理与实践的重要根源之一,值得用一生去反复品读、研习和转化实践。

海澜鑫语个人认为选《内经》常读的具体原因如下:

1、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资本,此书可取得永保健康的真经。

2、时间宝贵,此书以一抵万理通百行,浓缩的都是精华。

3、古人多慧诚不欺人,此书是古人血汗与智慧的凝结。

4、从古至今真理无价,此书是古人慧观天地之道的真理合集。

5、学习中国文化广受益,此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自古中医巨著出《内经》,此书是古今名医取经之源,或许你也可以从中得新悟,写医著,为家国谋安康之福,功德无量。

经典好书,建议各行业人士都可入手一本,对古文基础薄弱者,可选购带白话译著版。海澜鑫语祝大家心身和泰,常读常新,共同学习,相互讨论,一起进步。

以上是海澜鑫语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有帮助。如果喜欢,请关注海澜鑫语,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