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高炽这个角色?

长沙方来电子商务


大明风华:“短命”朱高炽凭何名垂青史?只因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当了29年太子(含燕王世子)的大胖子朱高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皇位,定年号洪熙。到公元1425年5月去世,朱高炽在位仅仅两百余天,在明朝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短命”皇帝。

但是,与其他“短命”皇帝不同,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却非常高,认为他是一代英主,将朱高炽和儿子朱瞻基执政的十年合称“仁宣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相提并论。为何一个在位仅200余天的皇帝,后世之人却给与其如此之高的历史评价?小确幸认为,主要是朱高炽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办成了4件天大的好事。

首创内阁兼职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明朝时期,内阁是皇帝最为信任的机构,其权力也最大,但是,当年朱元璋他老人家设置内阁时,为了避免内阁权力太大,规定内阁成员品秩为正五品,也就是官小权力大,以此来制衡各方。老朱的本意是好的,但这套体系的问题非常大,尤其突出的就是内阁成员官职太小,那些二品的尚书们时常不买账,工作推进非常困难。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好解决,把内阁成员的品秩提到二品不就行了吗?对不起,在那个年代,老祖宗朱元璋大爷定的规矩,岂是说改就能改的,绝对不行!但是不改又不行,那怎么办?朱高炽想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办法。

朱高炽说,老祖宗的规矩绝对不能变,但是嘛,咱们内阁成员能者多劳,可以把其他岗位兼任一下。于是,杨荣、杨士奇等五品官员兼职不兼薪,纷纷担任了礼部、户部、工部等六部的侍郎,瞬间就从五品变成了三品,干起事来一下就方便了。可以说,朱高炽一个妙招,就将不能办的事办成了,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目的,彰显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从此,兼职制度便流传下来,延续了200多年,成为了内阁的固定制度之一。

赦免旧臣平反冤案,化解了历史恩怨

大家都知道,朱高炽的父亲朱棣是靠造反起家的藩王,所以为了维护正统,朱棣对忠于建文帝的臣子给予了最严厉的惩处,许多忠臣被杀,家眷被罚没为奴,引起了很多非议。朱高炽登基不到两个月,就突然下达诏令,赦免因为靖难之役被罚没为奴的罪臣及家眷,名声好的官复原职,名声不好的发放土地自谋出路。特别是针对被朱棣定性为奸臣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他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评价他们都是大明朝的有功之臣,吓得满朝文武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就这样,他给父亲朱棣曾经的死敌们恢复了名誉、洗清了污名。就是这个石破天惊的举动,让永乐朝的恩恩怨怨烟消云散,更是让大明朝赢得了天下士子的赤诚之心。正是从朱高炽开始,明朝的文官集团地位开始稳步提升,明朝的读书人开始以骨气为荣、以死谏为傲,这才有了后来大放异彩的张居正、徐阶、高拱等人的精彩故事。

整饬吏治选贤任能,改变了官场风气

在朱元璋、朱棣时代,官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方孝孺案,让数万人人头落地,所有人都明哲保身、暮气沉沉。

到了朱高炽这位老兄,他不喜欢祖辈打打杀杀那一套,他信奉的是仁义道德,崇拜的是唐宗宋祖,他看准了官场问题的根源,于是,他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废除了一大批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施行的严酷刑法,让官员们大胆干事;二是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辅政,打造了号称明代最强内阁的“三杨内阁”,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有能力、敢担当、会作为的好官能吏,下岗淘汰了一批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庸官贪官;三是完善监察机制,命御史每年巡按天下、查察吏治,形成了后来沿用数百年的巡按制度。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几个月间,明朝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也为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留下了一个好班底。

轻徭薄赋安置流民,改善了人民生活

都说明朝亡于流民,其实,在朱棣执政的中后期,流民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朱元璋和朱棣爷俩打了两辈子仗,又费举国之力迁都,连年的兵荒马乱、大兴土木,再加上大旱水灾,民众早已苦不堪言,于是先后在湖南、昌平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朱高炽即位后,面对这个棘手的烂摊子,他采取轻徭薄赋、厉行节约的手段,不仅削减皇室日常支出,还取消了对流民的刑罚,鼓励引导流民就近安置、恢复生产。特别是对遭受天灾、民生艰难的山东等地,调用国库资源赈济灾民,并将以往官府圈占的山林沼泽对民众开放,鼓励他们屯垦渔猎。就这样,明朝的老百姓在朱高炽的主政下,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国库日益充盈,明朝再一次开始走向稳定和强盛,为明宣宗的天下大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朱高炽短短200余天的帝王生涯,始终秉承着“仁政”的思想,不仅在政治、经济、民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是让全天下拾起了对大明王朝的信心和拥护,无愧于他的庙号“仁”,当得起后世的不尽赞扬!






人间草木rj


朱亚文和梁冠华演的父子太逗了,大明王朝的故事太逗了,家长里短的故事另一个角度去看。

说实话我挺佩服导演敢拍《大明风华》这个故事的导演。明朝历史可是出了名的复杂,能在厚厚的《明史》里揪出孙若微这么个人并以她为线索人物进行叙事,是很独特的角度了。

做为线索人物来说,孙若微这个人物太合适了,第一,与清朝的孝庄,慈禧相比,她的名气并不大,这就给了作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第二,这个人物确实经历了明朝的五代帝王,当然这也实在是因为朱高炽和朱檐基这对儿父子短命,但这却给了孙若微一个宏观见整个历史的机会。

可以说,这个历史时间段,这种表达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我们翻看史书,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伟大帝王,朱元璋与朱槺父子之间的各种批阅其实都是大白话,接地气的很。

所以,在我看来,朱家三代人的生活花场景,恰巧赋予了这部剧真实感,历史感,同时也摆脱了宫斗剧,大女主剧这样的标签。而这段故事也比较符合我所了解到的史实,历史上的朱高熙,作为潘王早就应该籓云南,然而他迟迟不肯离开南京,就是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到了后来朱檐基登基做了皇帝,朱高熙学父亲朱槺,叔叔造了侄子的反,最后又被镇压,这恐怕也是朱家后代难逃的宿命。





编走编拍


朱高炽继承大统后,仅九个月就去世了,但是历史上对他评价却不低。史家将他与其子朱瞻基誉为“仁宣致治”,和史上治功卓著的周之成康,汉之文景相媲美。这是为什么呢?

朱高炽,为燕王朱棣之长子,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出生在凤阳,死于洪熙元年(1425年)七月,年仅四十八岁,庙号仁宗,葬于献陵。与历史上多数皇帝一样,史书中也对其出生附绘上种种异象以有别于常人。幼年时期,朱高炽就展现出沉稳持重、一言一行都符合皇家规矩,得到晚年朱元璋的喜爱。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册立为燕世子,成为燕王朱棣的法定继承人。据史料载,朱元璋认为宗藩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将燕王朱棣、秦王朱挾、晋王朱桐以及周王朱槺四藩世子都留在自己身边,言传身教。

朱高炽也曾差点被朱棣废掉太子位,只因为他天生的足疾和肥胖。按理说,朱高炽三兄弟里,他是不如两位弟弟的相貌好看,且还是个跛子。但是最后朱棣还是没换下朱高炽,还是因为他文武双全,性格沉稳,品行忠厚。

实际上,朱棣想换个上得了台面的儿子做太子,无形中让朱高煦将朱高炽当成对手。朱高煦一直“瞧不起”这个残疾哥哥,嘲笑他走路不稳。加上朱棣在立太子时左右拿不定主意,有意无意中偏向自己,给了个想头。因此对这个哥哥很不尊重,甚至当面损他,但是朱高炽从不动怒,对这个弟弟很宽容,不断给钱财安抚,哪怕他谋反,也没要他的命。最后朱高煦因故意拌倒朱高炽的儿子宣宗朱瞻基,招来烤死在大缸里的厄运。要知道,朱瞻基早就看不惯他横行霸道,有恃无恐的作派。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成祖死,八月,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但是,次年五月就去世了,在位不到十个月,享年仅四十八岁。





柚子君电影剪辑


近日,由汤唯和朱亚文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大明风华》结局如何了?特别是太子太子朱高炽的结局?虽然这戏中两位主角的对手戏颇有看头,但观众对实力派配角的表现也是十分欣赏,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大明风华中评价的人物分析吧。

  • 剧中,朱棣和朱高炽兄弟三人的天家父子情也可谓《大明风华》最大看点之一,虽然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是同母所出,但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他们兄弟三人性格迥异,特别是太子朱高炽更是怂得可爱。

这就让人质疑了,太子朱高炽究竟是真傻还是装傻?难道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也像《大明风华》这般怂吗?看过剧的人都知道他顶多算个行动不灵活的胖子,其实殊不知人家脑子也是清醒得很。

只是聪明至极的朱高炽为什么要装成怂包样?据悉,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并不是说有什么阴谋之心,主要是不想自己的父亲朱棣为难,毕竟他的父亲就是通过“篡权夺位”夺来皇位,于是太子朱高炽晓得自己父亲害怕自己的儿子也步后尘,要是那样的话,朱棣可真就无颜面见老祖宗了。

此外,这几个儿子中显然汉王朱高煦已露出夺嫡之心,因此作为太子的朱高炽要是再锋芒毕露,他们同母胞弟迟早要成为天下人的笑话,所以无奈下只能在父亲和弟弟面前装傻充愣,以换取大家的和睦相处,可谓大智如愚。


历史上,因为太子朱高炽身体过于肥胖不方便行军打仗,所以当时的朱棣只能带着朱高煦一众人在外面征战沙场,朝堂中便只能朱高炽接坐镇,监管朝政。由于朱高炽一向主张施以仁政,因此他当皇帝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做了不少为政为民的好事,政事上颇有建树,确实是个宅心仁厚的好皇帝呐。


三金观电影


最近看评论,有人说,本剧是言情剧、古装剧、搞笑剧,唯独不是权谋剧。对此本人不敢苟同,特请出太子朱高炽殿下,为大家现身说法。

说起来,太子朱高炽殿下乃是本剧第一权谋高手,论比政治手腕,连老爹永乐皇帝朱棣都败下阵来。

太子的权谋,是开始于老爹朱棣回京,找太子要奏章、军报回去检查作业。

这边太监还在传口谕呢,太子殿下的脑子就开始了急速运转。(请注意第二集1分20秒左右朱高炽的眼睛,基本上可以用眼珠乱转来形容了。)等太监传完口谕,朱高炽已经定下了计策——以退为进。

为什么是以退为进? 因为通过这次检查作业,皇上老爹已经表现出对自己的一些不信任,并鼓励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太子之位已经开始动摇了。所以太子朱高炽必须马上让老爹公开表态支持自己,以巩固权位。具体办法就是通过辞去太子之位,来逼老爹表态,并打压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是汉王朱高煦。

太子朱高炽立即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太子殿下您哭得也太假了点吧?别说一滴眼泪没挤出来,就是眉毛也不对呀?人真正悲伤的时候,眉毛应该是眉头高,眉角低,您这眉头紧皱是怎么回事?

然后太子殿下出了第二招,让谢缙给皇上献画,来试探老爹的态度。

问题是皇上老爹也不白给,反过来把画又赐给了太子,还让他题诗,反将了太子一军。

然后,太子就使出绝招,上了请求辞去太子之位的奏折。

皇上老爹当然是勃然大怒,把太子训斥一顿,临了还让太子一定要带走画,断了太子装作遗失,逃避表态的念想。

等到了第三集,老爹检查完了作业,对太子这一年的工作还算基本满意。就把太子叫进宫来,答应满足太子一个愿望,打算把此事了结。

这太子一合计,这不行啊,自己的目的没达到啊,看老爹心情还不错,马上就开始了第二轮施压。

这下把老爹气到了,叫来了汉王,还给了太子一把剑,让他自己去砍。

那意思不就是说:老大你真不是个东西,老想借我的手收拾老二。你是我儿子,难道老二就不是我儿子了?想杀人,好啊,给你把剑,自己动手啊!

太子看皇帝老爹是真生气了,马上丢了宝剑,取出护身符来,就是那幅画来给自己挡风遮雨。

结果皇帝老爹还真被感动了,当然不是因为那首诗,而是朱棣认出了那是孙子朱瞻基的笔迹,太子朱高炽算是逃过一劫。回到家里,怕观众没看明白,还通过跟老婆的对话,详细解释了一下。

嗯,自我感觉还不错,觉得自己还是可以骗过老爹的。

结果被老婆一眼看穿,直接点破要害。(可见太子妃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仗着儿子,算计老子,太子殿下您可以啊。当然,儿子这张底牌还是管用的,皇帝老爹在鸡鸣寺思来想去,做出了决断,宁肯付出政治代价,还是给了太子想要的东西。太子的以退为进的计策,还真就成了。

哎呀,狄大人啊,狄大人,真是演到哪里都不改老狐狸本色哟。





徽杭电视视频短片


《大明风华》是由姚昱竹担任总制片人,张挺执导,汤唯 朱亚文 邓家佳 乔振宇 吴越 梁冠华领衔主演的古装剧。

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讲述了明朝初年,国家开创盛世,孙若微历经五帝六朝的故事。

朱高炽是由梁冠华老师演的。朱高炽明明是太子,却表现的非常窝囊,总是被弟弟欺负,在父亲朱棣面前,更是怕的连话都说不清楚,表现的十分委屈,总是靠儿子朱瞻基替他来解围,导致连朱瞻基都有些轻视他了。

在剧中的朱高炽是一个胖胖的形象,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在雄才大略的朱棣面前,朱高炽总是懦弱和委屈的样子。由老戏骨梁冠华的演绎把朱高炽演绎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在历史中朱高炽从小接受儒学和武术教育,因为儒雅和仁爱,朱高炽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生活中的影视剧


首先肯定的是梁冠华老师演技精堪,看大明风华时候被太子爷圈粉。把一个儿子大哥父亲演绎的很精彩,在朱棣面前的唯唯诺诺,不受父亲待见弟弟们的逼迫 ,在国家大事上朱棣出征朱高炽硬气的说没钱,为了儿子敢和父亲说要造反。朱棣死后二弟造反,在朱高炽(仁宗)一步步退让中,平定叛乱。当了十个月皇帝,和儿子史称仁宣之治,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当然大明风华是一部大女主剧,不能当历史剧看。

朱高炽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赦免了靖难之役中跟随、支持建文帝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还赦免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后人。

众所周知,朱棣的帝位是从建文帝手里夺来的,方孝孺等人在他的龙椅面前,就是乱臣贼子。但是朱高炽新帝登位便赦免了这些人,无疑是跟父亲唱反调,但是他遵从了自己宽仁善良的内心,当真是一位仁厚有勇的皇帝,无愧于一个“仁”字。



小帅努力吧


这部剧涉及到一些历史,我结合历史和电视剧综合来评价一下。

1.历史上的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死后,朱高炽尊奉遗诏继位,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明仁宗登基后,颁布了许多诸如救济灾民,免除赋税休养生息的政策。他经常让地方官宽以待民,体恤老百姓的疾苦,就是为了减轻因连年战乱和迁都给人民带来的负担。他是一位爱民如子以仁政治天下的皇帝。

2.大明风华朱高炽

《大明风华》朱高炽结局是猝死,享年47岁。比他老爹朱棣少活17年,而且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有人说他是无福消受这些福气。

朱高炽是朱棣的孩子,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为人喜欢读书,行为举止都很得体,但是体质不行。据说跟他身材肥胖有关系。朱高炽还有其他的兄弟,其中跟他争夺位置最凶的是朱高煦,当时朱棣还曾允诺说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煦。但是朱棣最后还是选了朱高炽,虽然朱高煦有意谋反,但都被压制住了。朱高炽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还平反了很多冤案。这也让朱高炽受到朝中大臣的爱戴,临死前,他还决定把京师迁回南京。

3.朱高炽是不是装傻

在历史上,明仁宗朱高炽,确实身体肥胖。而且肥胖程度,比《大明风华》剧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史书中记载,朱高炽平时需要由两个太监搀扶,才能站起行动,身材之胖,可见一斑。并且朱高炽的健康状况,也确实如剧中所表现的一样,一直是他本人和朱棣的心病。朱高炽不善武功,非常喜欢读书,在施政方面,也颇有建树。而且其本人,也确实算得上宅心仁厚,心地善良。但是因为朱高炽与朱棣本人,在性格上实在太不相像,朱棣也确实动过,废掉太子的心思。但是朱高炽毕竟是嫡长子,而且在当太子期间,也没有犯下什么过错。何况朱棣本人废太子的意愿,也不算十分强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朱高炽身体不佳,看似不像多寿之人,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大明风华》剧中,朱亚文所扮演的朱瞻基,却很受朱棣的喜爱。

就如同大清康熙皇帝传位给雍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中孙子乾隆。朱棣没有废掉太子朱高炽,也是因为喜爱朱瞻基这个皇孙,朱高炽也因此父以子贵。

在《大明风华》这部戏里,梁冠华扮演的朱高炽,也和其正史形象颇为相似。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有时愚钝,其实是在装傻充愣,以求明哲保身。朱高炽知道,自己不受朱棣的喜爱,但只要他不犯下大错,朱棣也没有废掉他的借口。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朱高炽的行动方针,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頔頔是小九呀


 

《大明风华》朱高炽这个角色个人感觉挺窝囊的,结局是猝死,享年47岁。比他老爹朱棣少活17年,而且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有人说他是无福消受这些福气。

  朱高炽是朱棣的孩子,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为人喜欢读书,行为举止都很得体,但是体质不行。据说跟他身材肥胖有关系。朱高炽还有其他的兄弟,其中跟他争夺位置最凶的是朱高煦,当时朱棣还曾允诺说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煦。

  但是朱棣最后还是选了朱高炽,虽然朱高煦有意谋反,但都被压制住了。朱高炽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还平反了很多冤案。这也让朱高炽受到朝中大臣的爱戴,临死前,他还决定把京师迁回南京。

  在《大明风华》中,朱高炽是由曾饰演过“狄仁杰”的梁冠华出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而梁冠华的个人形象跟朱高炽其实蛮贴合的,加上他本人的演技不错,自然也容易吸引网友关注。

朱高炽是不是装傻

在历史上,明仁宗朱高炽,确实身体肥胖。而且肥胖程度,比《大明风华》剧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史书中记载,朱高炽平时需要由两个太监搀扶,才能站起行动,身材之胖,可见一斑。并且朱高炽的健康状况,也确实如剧中所表现的一样,一直是他本人和朱棣的心病。

  不过朱高炽不善武功,却非常喜欢读书,在施政方面,也颇有建树。而且其本人,也确实算得上宅心仁厚,心地善良。但是因为朱高炽与朱棣本人,在性格上实在太不相像,朱棣也确实动过,废掉太子的心思。

  但是朱高炽毕竟是嫡长子,而且在当太子期间,也没有犯下什么过错。何况朱棣本人废太子的意愿,也不算十分强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朱高炽身体不佳,看似不像多寿之人,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大明风华》剧中,朱亚文所扮演的朱瞻基,却很受朱棣的喜爱。

  就如同大清康熙皇帝传位给雍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中孙子乾隆。朱棣没有废掉太子朱高炽,也是因为喜爱朱瞻基这个皇孙,朱高炽也因此父以子贵。

  在《大明风华》这部戏里,梁冠华扮演的朱高炽,也和其正史形象颇为相似。之所以现在看起来有时愚钝,其实是在装傻充愣,以求明哲保身。朱高炽知道,自己不受朱棣的喜爱,但只要他不犯下大错,朱棣也没有废掉他的借口。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朱高炽的行动方针,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火炬影视


很高兴能够回答题主的问题,以下是我对于整剧以及朱高炽这个人物的看法:

最近《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剧中的朱棣三个儿子也非常的有趣,一下子将人带入到了政斗的旋涡,原来明朝永乐帝时期的夺嫡之争不输于清朝康熙帝时期。朱高炽明明是太子,却表现的非常的窝囊,总是被弟弟"欺负",在父亲朱棣面前,更是怕得连话都说不清楚,表现的十分委屈,总是靠儿子朱瞻基替他解围,导致连朱瞻基都有些轻视他了。

剧中的朱高炽是一个胖胖的形象,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在雄才大略的朱棣面前,朱高炽总是表现的非常懦弱和委屈,比如剧中有这么一段,朱棣亲征,让朱高炽监国,结果朱棣回来就要看朱高炽在监国期间的奏折,朱高炽委屈对儿子哭道:"我监国已经累成这样了,你爷爷还是不相信我。"本就肥胖的他一时间竟站不起来了,被儿子搀起来后,由两名太监架着回屋。

而朱高煦则看起来军功赫赫,盛气凌人,更加衬托的朱高炽懦弱无能,不少不懂历史背景的观众都吐槽,朱棣怎么会选这样一个人,来当自己的继承人。除了朱高炽不是还有朱高煦和朱高燧吗?其实这是大家伙误会朱高炽了,朱高炽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懦弱无能,而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历史上的朱高炽喜静厌动,深得大臣和朱元璋的喜欢

其实,《大明风华》还原的朱高炽还是很不错的,在加上老戏骨梁冠华的演绎,把朱高炽演绎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朱高炽是朱棣在当燕王的时候出生的,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洪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立为世子,朱高炽从小接受儒学和武术教育,因为儒雅和仁爱,他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朱元璋还专门考校过朱高炽,一次是让他检阅军队,结果朱高炽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就很奇怪,就问朱高炽怎么这么快,朱高炽就回答,早上士兵要吃早饭,吃完早饭再检阅,我先回来复命;足见朱高炽对仁爱已经刻到了骨子里;还有一次就是住院让让朱高炽审阅官员奏章,朱高炽将奏章按照文武分好类,并做了相应的应答,朱元璋非常的满意,对朱高炽的治国才能非常的赞赏。

而大臣们对于朱高炽也非常的喜欢,因为朱高炽是一个儒雅的人,而且能够听从大臣意见的人,总比一个雄才大略,坚持己见,又喜欢动武的人要更加招文臣的喜欢。朱元璋是这样的人,朱棣也是这样的人,好不容易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是一个儒雅的人,但却死的早,而建文帝又过于循规蹈矩,朱高炽作为太子的出现,在朱棣的高压下,文臣们终于有了盼头。

朱高炽表现的委屈、窝囊,但却是一个有主见有才能的人

朱高炽之所以在电视剧中表现的这么窝囊,实在是因为形势不同了,当时作为燕王世子的时候,朱棣虽然对朱高炽不喜欢,但是也没有要把朱高炽世子的位置废掉,而且这个世子的名号还是朱元璋钦点的。朱高燧和朱高煦虽然也眼馋世子的位置,但毕竟不是太子。

朱棣在发起靖难之役的时候,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北京城的士兵,虽然一直处于劣势,但是朱高炽始终能够稳住军心,并且当李景隆的50万大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朱高炽更是以一己之力坚守城池,李景隆的50万大军愣是没有攻下北京城,北京保卫战的成功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而且在李景隆攻城期间,建文帝曾使用反间计,遣书给朱高炽,许给朱高炽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就这份胆识、毅力以及心计,也是朱高煦和朱高炽没法比的。

而剧中的时间是朱棣已经登上了皇位,朱高炽依然是世子,而朱高煦是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的,对于性格颇像自己的朱高煦非常喜欢,还曾经许诺立朱高煦为太子,天下大定以后,朱棣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十分的犹豫,他认为朱高炽过于仁弱,会被大臣们胁迫,但朱高炽作为嫡长子,在靖难之役之中也是有功的,朱棣很是为难,而这关键的人物就是朱瞻基。

永乐二年,朱棣在决定立太子的时候,曾经咨询过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大儒解缙的意见时,解缙所说的"世子(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但这并不是朱棣想要的答案,朱棣随后补上的"好圣孙"三个字却发挥了关键作用,朱棣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孙子朱瞻基的,《大明风华》的剧情也说明了这一切,朱棣对于朱瞻基还是另眼相看的。

事实也是如此,朱高炽的隐忍是迫不得已,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父亲,不会有一个锋芒毕露的太子,正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他们在躁动的同时,都没有躲开被废的结局。朱高炽在朱棣面前藏拙,却一边利用朱瞻基和朱棣的关系,以及大臣对自己的支持,再加上嫡长子的位置,最终还是保住了太子的位置,并且登基为帝,虽然在位不到一年,却为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朱高炽的庙号是明仁宗,中国历史上能够得到仁这个庙号的是屈指可数,而朱高炽则是实至名归。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题主有帮助!望采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