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史专家提出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张居正做了什么导致大明灭亡?

发财哥带头佬


大明亡国,始自张居正。

北宋亡国,始自王安石。

张居正,1.一条鞭法,坑了老百姓。大明财政困难,是国家养的皇室成员太多了,你要解决财政困难,怎么能坑老百姓?2.严厉教育,坑了万历皇帝。万历亲政后,秋后算帐,掘墓鞭尸。此后三十年怠政不上朝,把儿时的时光找回来。

王安石,1.青苗法,坑了老百姓。2.任用小人,害了大宋。北宋末期的十贼,几乎都是王安石提拔的,高求是王安石书童。

因此,对历史上改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


岭南乔木


题主这问题提的有些违背历史事实,请问有哪位明史专家敢说“大明亡国,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张居正 ”?应该改成这样:明亡于崇祯,祸根在万历 ,请问张居正是怎样力挽狂澜的?如果没有张居正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大明恐怕就真的要提早几十年亡在万历的手上了。

史载,隆庆六年(1572年),仅仅在位六年的明穆宗朱载垕病危,他诏令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为顾命大臣,令他们辅佐年幼的太子朱翊钧。

二十六日,明穆宗病殁,享年36岁,葬于昭陵。六月初十,太子朱翊钧继承帝位,改次年为万历元年,是为明神宗万历皇帝。

万历帝即位时年方10岁,还不能处理朝政,便由两宫太后垂帘辅政。两宫太后在宫内重用掌司礼监督领东厂太监冯保,外由内阁首辅张居正处理朝政大事,开创了万历初年良好的政治局面。

万历帝朱翊钧是明朝21个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在位48年,初期因张居正辅政,国政为之一新,史称“万历中兴”。张居正死后,万历帝为泄愤削其官秩,抄没其家,拘禁、拷虐其子孙,并掘坟开棺戮尸。之后,他沉溺酒色中,为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大肆搜刮天下,为立储之事赌气二十年不见廷臣,遂使朝政崩坏,边防不备,民变此起彼伏,率扑不灭。

先说说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是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明史》记载,隆庆六年(1572)七月,张居正和内监冯保共同辅佐年幼的明神宗朱翊钧执掌朝政。

朱翊钧上位仅一个月后,张居正利用权宦冯保将高拱排挤出权力核心,自己代之为首辅,并举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政务。至此,首辅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廷,大权在握,烜赫一时。

冯、张掌权后,一主内,一主外,朝政大权全部落在张的手中。张居正对明王朝忠心耿耿,针对皇帝年幼的现实,进行了一系列扶君举措。这年十二月,张居正向万历帝呈上《帝鉴图说》,用图解的形式对小皇帝进行讲解、教育。同时,为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朝政腐败、军队涣散、财政空虚、民不聊生的颓局,以除旧布新、振纲除弊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整饬吏治、巩固边防、整顿经济、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等众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史家把张居正推行的改革称作“一条鞭法”、“考成法”。

张居正经过十年努力,其改革举措多数得以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史载“海内肃清(主要为平息东南倭患、北方鞑靼入侵),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四海升平,“天下晏然”。

但他力推的改革却动了当朝权贵、官僚、大地主的奶酪,并与之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于是受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与抵制。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故后,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也随之戛然而止。

再看看明神宗万历帝的表现。万历早期(1573——1582)在张居正的辅佐下大明出现了靖昌的局面“海内肃清,边境安全”,国库藏银达四百余万两,国储积粟(存粮)可支用十年。当然,这些功劳都不能算作万历的治绩,而是张居正革除积弊、励精图治的结果。

张居正一死,万历帝立即展开清算,历时两年的清算、报复之后,万历终于彻底拂去张居正政治威势在他心理上投下的巨大阴霾,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

正式亲政后的万历表现如何?历史文献对他的评价很低,归纳起来大致有几个特征:沉溺酒色,不理朝政;横征暴敛,肆意挥霍;立储纷争,朝党火并;民情激变,边疆不宁......

限于篇幅,仅举几例:万历20岁亲政时,后宫佳丽如云,数以千计,他日夜纵酒作乐,经常喝的醉醺醺的,醉后动辄发怒,发怒后喜欢责罚他人,宫娥 、太监稍不留意,就要遭杖责,经常有人被打死。他还学会了抽刚从域外传进来的大烟,痴迷花鸟。

万历被人揶揄为史上最贪财好货的皇帝。正因为贪婪,他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敲骨吸髓,大肆搜刮、盘剥,其派出的税使、矿监遍地都是,遍及全国150多个州县。

后来,为立储一事委决不下,又引发激烈的朝党之争,身心俱疲的万历帝索性赌气不上朝,时间竟长达20多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他躲在深宫里不再临朝视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诏令,全靠太监传达。甚至连国家祭祀典礼他也不参加,而让宗王替代。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了“梃击案” ,他才露了一面,从那以后直到死再也没上过朝(不要提什么万历三大征,那也是文武能臣的功劳,和万历无关)。

史载,万历中后期,政治极度腐败,因朱翊钧挥霍无度,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加上水、旱、蝗灾连年不断,百姓穷困,民怨沸腾,尤其是矿监税使肆无忌惮的压榨,激起民变不断,反抗斗争遍及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有记载的反矿监税斗争有:万历二十七年(1599)山东临清反对横征暴敛斗争;次年发生在武昌的民变,目标也指向了无恶不作的征税使;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江南苏州的数万织工(手工丝织)被税吏逼得纷纷失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织工葛荣率领数千人暴动,并包围了税使孙隆的衙署,用乱石砸死孙隆爪牙黄建节,将其余的六、七个帮凶抓住后绑缚手脚,抛到河里喂鱼,然后放火烧衙。孙隆吓得魂飞魄散,乘乱爬墙逃脱。此后,江西上饶、云南腾越、福建漳州等地接连发生民变,明廷一日数惊,焦头烂额。

万历心里很清楚,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就是自己 。那不得人心、恶名远播的“采榷” ,二十年不理朝政、做甩手掌柜的奇葩行为,都无一例外的自寻死路,将明帝国推入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之中。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在荒寂苦寒的辽东,明廷的劲敌、后金豪酋努尔哈赤以杀祖杀父之仇等“七大恨”杀生告天,誓师伐明......“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将国之将亡的威胁明白无误地推到了万历面前,他终于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同时伴随着巨大的困顿与凄怆。万历死后仅7七年(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饥民揭竿而起,揭开了明末农民大暴动的序幕。

明不亡于崇祯,名实亡于万历......如果没有张居正,这一切恐怕要提早发生几十年.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对对对,说得对,张居正就不该妄图中兴大明朝,就不该改革,就老老实实的混吃等死,反正已经位极人臣了,干嘛吃力不讨好的干这干那呀。


张居正真不是个好人啊——查抄张家所获黄金2400两、白银17700两、金器3710两、金首饰900两、银器5200两、银首饰10000两,另有玉带16条等等,真是个大贪官啊!真的是死有余辜啊!

然而,却没看见张居正作为一个能臣,起码延续了明王朝半个世纪的气脉,张居正死前不久,北京粮仓有足够的存量以满足此后九年的需要。除非在紧急时刻不能支取的太仓库储藏室里的存款增加到600多万两银子。太仆寺保存到400万两,南京库房增加到250万两,广西、浙江、四川省库平均存款在15万至80万两之间。



据估算,若是把张家的总资产折合成白银,大约只有严嵩的十分之一二;而与冯保相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这样的人,真的又有何值得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