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請問一個普通985學校的金融學生打算就業的話從大一該做些什麼?

幾米光陰_


本科就業還是研究生就業?

就業方向定了嗎?

學校層次具體什麼水平?

學校普通,那家庭背景如何?

待遇和學校無關,但是公司要不要你就跟學校有關了。本科在金融行業除開做業務外,真的很難混。一般名牌大學碩士畢業,第一年差不多20萬左右。如果有能力想追求高新,可考慮往基金經理方向發展,一般都是百萬以上薪水。等翅膀硬了,自己出來幹私募,產品淨值不錯的話,那你規模就可能上去了,管理費都可能幾千萬了,如果算上分紅更多。再次強調是你管理的產品淨值好。

大一應該確定你的職業發展方向:例如做一級還是做二級,以及最好知道具體做什麼。另外審視自己,能做什麼。舉個例子,假定你想做投行,如果普通985又保不了清北復交的碩士,家裡沒什麼背景,當前就業形勢下99%是不能去三中一華做的。大一要考慮職業發展的話,思考清楚兩個問題就行: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至於我該怎麼做,放在大二及以後去思考、去實習,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果大一那倆問題就卡住了,那就好好學習,保研去個好大學,研一的時候找學院瞭解一下。


時說新育


我在金融行業也算是沉浸多年了。說一點個人的看法當做是給你的一個建議。

普通人要在金融行業混出頭, 那麼無非就是兩種。一種就是賣方,也就是所謂的銷售。可以參考電影華爾街之狼,大家不要以為在金融行業就不賣東西,金融行業這麼高大上的行業,怎麼會去賣東西這麼low呢?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事實上無論你進入金融行業裡面的哪一個分支,無論是證券銀行期貨還是投行,哪怕你進入的是世界頂尖投行 你還是要賣東西。世界上任何一家商業經營機構都是靠銷售活著的,不管是理財產品甚至是開戶指標,或者是對公對私的各類銷售,只要你能夠賣出去那麼你就是牛逼的而且能夠賺很多錢。

第二就是頂尖的買方,是所謂的交易員。不管你是什麼學歷吧。只要你上手交易在市場當中就能夠賺到錢。那麼毫無疑問你也是很牛逼的。所有的人都會仰望著你。哪怕你只有小學學歷 甚至一天學都沒有上過。但是你能夠在市場當中交易賺錢,毫無疑問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會無數的是跪舔你。

至於其他的,你可以做金融行業機構的高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很難的。有明顯的天花板。對學歷等雜七雜八的當然也有要求最主要還是你得有關係有人脈。你很難上到一個很高的位置。

當然大家來到幾種行業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不就是為了賺錢,如果你要是為了當官兒 那麼就沒必要來金融行業。所以在技術行業要賺錢那就是我上面說的兩條路子,要麼成為最好的買方 要麼成為最好的賣方。你就睡覺會成為最好的交易員要麼就成為最好的銷售。

當然初始進入金融行業敲門磚也很重要,你有一個比較拿得出手的資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我要給你建議,那麼你現在還處在大一。我個人建議你考一個CFA吧。這個人目前中國金融行業還是相對比較拿得出手的。全部都是英文考試,所以我建議你的英文要學好,你們金融行業是一個面向全球市場的行業,有一個好的英文水平我相信對你絕對是有幫助的。

其他的一些從業資格證書 我覺得倒不是特別著急。比如證券從業 基金從業或者是期貨從業這類的資格證。你想考當然也可以,但是這只是一個入門的證書。是你進入金融行業必須要有的。不過這些大家都有。你完全可以進入職場之後再考。所以我建議你還是先把英語學好 或者是把cfa考下來。絕對對你以後是有很大的幫助。


金融見聞錄


金融行業的大齡青年來答一下,我本科在一所一般的財經院校學習,金融學專業本科非雙一流,本專業也不是院裡的國家重點專業;機緣巧合(家裡有人為中資大行高管)從大二開始每個寒暑假在各個股份制或外資金融機構實習,在行業內前臺、後臺各種打雜增加對於社會的瞭解,傻傻的去試錯來增加社會經驗,也多認識一些同行業的師兄師姐,監管老師們。

畢業後進入股份制銀行混半年低櫃,然後依靠實習時認識的老闆跳槽外資銀行對公客戶經理,慢慢的摸爬滾打、碰壁撞牆、吃糠咽菜、否極泰來,然後繼續跳槽海外國有銀行闖蕩,繼續初來乍到,謀求進一步成長。

我個人回頭看,對於本科時候的自己想說,要再多付出一點有效的時間,提高英語說和寫的水平、寫作水平(商業企劃、分析報告、公文寫作)、財務(會計和財務分析)和數學基礎一定要更加紮實;CPA或者ACCA要嘗試著考一考(雖然以我自我能力來說,大學四年肯定考不過),FRM基礎要打一打,心思要放平,不要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連運氣,也是有天選之子的。

希望自己現在不忘初心(幹金融不是為了賺錢),不忘願景(服務實體行業,金融報國),不被一時的利益得失矇蔽。

對剛剛從業的人說,最主要的是加強法律和合規意識,保護好自己;最後機構裡活下來的人,一定會勝出。


MasterChin666


要說在大一要做什麼,就要從金融學基礎講起。

大一學生,估計還沒有學太多專業課,都是基礎課程。比如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等。

到了大二、大三、大四(以實習和畢業論文為主)才接觸學習專業課程。

  • 金融學主要專業課程如下(根據不同學校課程有所不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統計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貿易理論、公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市場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學、投資銀行學、保險學、金融工程學、金融風險管理等。

  • 金融學的培養方向:

保險理論與運營、商業銀行金融 、證券與期貨、證券投資 、金融統計、金融理財、 國際銀行、 國際金融、投資

  • 畢業後從業方向:

公務員、公司業務會計、會計師、銀行客戶代表、信貸管理、資信評估、分析銀行會計、櫃員

從上面三項可以看出,金融學本科畢業要從事就就是我們常說的“金三胖”:銀行、證券、保險相關的行業,部分可能考公務員。

在大一期間,由於課程比較少,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讀一讀金融相關書籍:比如滋維.博迪 《投資學》,約翰 C.赫爾 《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等等,有能力的可以接一下學哥學姐的專業書提前預習

二、樹立理想,具體想做什麼,銀行、證券、金融那方方向,還是考公務員等等

三、多參加校內社團活動,如果有能力參選一下學生會幹部,大學就是半個社會,多參加活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鍛鍊

四、可以多向學哥學姐學習,多和他們接觸,諮詢大一該做什麼,那些方向。


以上是我個人瞭解情況

我是高考志願服務員吳老師,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面評論區討論。


高考志願服務員吳老師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首先,你要明確未來的從業方向,是金融的哪個方向,是銀行、保險還是證券,從而可以開始瞭解一些行業裡的事物。

其次,因為是大一的新生,要完全適應學校裡的一切,同時處好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以便參加工作,能有可能會幫到你的人。

其三,因為是大學,學習壓力沒有那麼大,可以參考一些專業能力考試,例如從業資格證、專業能力資格,或者更高級的證書等等,不是花錢買的那種,真正增加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也為自己鑲金鍍銀。

最後一點,一切努力務必務實,以上內容或許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