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那些轉產口罩的服裝企業,疫情之後如何“全身而退”?

一場疫情將大家打個猝不及防,口罩成為當下的稀缺資源,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產量佔全球的50%。近日,我國口罩產量產能雙雙突破1億。此前因為疫情,眾多中小服裝廠紛紛轉向口罩生產,眼看中國的疫情有了很大緩解,口罩產能也在慢慢提高。疫情之下,各服裝企業是如何轉戰口罩生產的?疫情之後,這些服裝加工廠該何去何從?能否“全身而退”?


政府鼓勵服裝企業密集地區改裝生產線轉產口罩,並且協調本地員工到崗,應對外地員工無法到崗的情況,也在積極調整本地待業無法復工的人員進入到本地工廠,強大的組織生產能力將中國的口罩產能在短時間內提升。


中小型服裝加工廠以改造生產線為主


中小型服裝加工廠轉型生產口罩有天然優勢,現有設備與口罩加工的設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生產線也大體一致。但是轉產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調整:


中小型服裝加工企業轉型之後以生產民用口罩為主,在滿足自身工廠員工自用之後,將多餘產能提供給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等。轉產口罩的工廠要經過操作的改造:扒掉原有生產線改造成口罩生產車間;生產環境要將車間做無塵改造。可以看出,其實對於一個小型的服裝加工廠來說,這種改造的程度並不算大。


在轉產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原料問題,尤其是噴熔布。據新華網消息,口罩的核心材料從平時的2萬元/噸,漲至30多萬元/噸,業內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漲,熔噴無紡布近一個多月漲價15倍以上,形成十分強勢的賣方市場。


大公司正式進軍醫療用品行業


基於以上現實問題,A股上市的搜於特在2月25日,宣佈公司全資子公司東莞市搜於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正在全力籌備口罩生產。口罩出口認證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預計三月中上旬投入生產。


天眼查顯示,搜於特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20年2月13日,核准時間在2月26日,註冊資本2億。其經營範圍包含第一類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醫用口罩、噴熔布等)。經營範圍在2月26日發生過變更,變更後,增加了日用口罩、消毒用品等。


據財聯社3月4日消息,搜於特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暫時以市場採購熔噴布為主。公司全資子公司在積極推進熔噴布生產籌備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截止3月4日,搜於特已經連續6天5漲停。


疫情之後,過剩產能何去何從?


政府收儲過剩口罩產能

對於一些企業擔心將來口罩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曾公開表示並且再次強調過: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全球疫情持續,口罩需求不減

儘管中國的口罩產量明顯上升,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缺口仍較大。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中國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若全面復工,每人每天一隻則每天需要供應口罩5.3億隻,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隻。


另外由於全球疫情持續發展,而中國作為口罩生產大國,未來口罩生產時間線將會繼續拉長。再加上受疫情影響,服裝滯銷、市場萎靡,未來比較長時間,口罩市場需求還是比較高的,所以這些快速入局口罩生產的服裝企業會有比較好的發展,是疫情期間過渡的比較明智的選擇。


那些轉產口罩的服裝企業,疫情之後如何“全身而退”?


根據以上可以看出,中小型服裝企業轉產口罩在生產線和設備上的改造程度並不是很大,所以對於恢復原先生產線、投入的資源等都是在可控的範圍內。


就像二戰時期蘇聯的拖拉機廠,在應對德國的突然入侵,大部分地區淪陷,為了彌補對德國的產能差距,蘇聯生產拖拉機的民用工廠,在政府的指導下迅速切換至坦克生產。二戰結束後,坦克訂單放緩,轉產的拖拉機廠又恢復了拖拉機生產。我國的服裝企業和口罩生產之間也可以做到動態產能的切換。


疫情與戰爭都是一個社會的特殊緊急轉檯,在這種狀態下,會產生大量的臨時市場需求。所以在這時間,投機心態是非常危險的,無法短期內回收成本的設備與原材料投資,加上對未來市場需求大規模回落的恐慌。是否轉產口罩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能夠承受改造成本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原有資源才能正確發揮自己的優勢,擴充產能,實現最優轉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