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110亿卖身的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2015年12月7日晚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家酒店集团宣布与首旅酒店集团达成最终合并协议:首旅将以每股 35.80 美元的价格,收购如家在外流通的全部股份。

按照这一价格计算,如家的卖身价最终达到了 110.5 亿人民币。这相比首旅今年 6 月 10 日提出的收购价格,已经高出了 9.1%。按规划,如家酒店集团将在收购完成后从美国退市,回归 A 股市场。

这也意味着,早几年集中在美国上市的三家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目前只剩下汉庭的母公司华住集团还留在美股。如家退市后,华住不仅有望通过聚拢投资者资金、获得一轮新的市值增长机会,也顺利将手中 5% 的如家股票套了现。

2006 年,如家曾被评为当年纳斯达克表现最好的 IPO 股票之一:招股阶段,投资者愿意购买的股票数,是公司实际发行量的 30 多倍;上市当日 22 美元的最终开盘价,比发行价高了近 60%。

110亿卖身的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但在随后 9 年里,美国市场对如家的表现并不满意。尽管它的酒店数量已经从上市之初的 82 家膨胀至 2787 家,但停留在低价酒店市场的扩张没能拉高股价。

如家股价在 2008 年的最低位仅为 7.3 美元,即使披露了私有化协议,公司的股价依然停留在 20-30 美元的水平上,跟刚上市时差距不大。

当年在中国那么受热捧的经济型酒店,到底还是一个好生意么?

110亿卖身的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2001 年,携程创始人季琦注意到,有网友发帖抱怨在携程上预订宾馆的价格偏贵。在对自家的网上订房数据进行了分析后,季琦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市面上的豪华酒店性价比太低、价格合适的酒店卫生状况又太差。而当时上海仅有的两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和新亚之星,客房的出租率高达 90% 以上。

从锦江集团 1996 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锦江之星”开始,经济型酒店的模式已经开始向中国市场渗透,并产生了锦江之星、莫泰、山水等几个品牌。

季琦的想法是:利用携程的销售网络,建立起一个在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的酒店业连锁品牌。

这就是后来在 2002 年正式成立的如家。这个品牌从一开始就直接借鉴了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成熟模式:舍弃了星级酒店豪华设施、豪华大堂、餐饮服务等,仅保留住宿为核心的功能,并找到了每晚 200 元左右的价格空当。

次年,非典来袭,在中国众多酒店入住率跌至 10% 以下的低迷时期,如家却迎来了首次小高潮。平均入住率达 50% 以上。这一年,其酒店数量也增加到 10 家,净利润 150 万元。

10 家门店,对于现在的任何一个连锁品牌来说,都是非常小的一个起步数字。而随着 2005 年 7 天、汉庭两大连锁酒店品牌诞生,经济型酒店在一线城市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这迫使如家加快了扩张的速度。

正如麦当劳的成功在于长期获得廉价商业地产物业使用权,所有连锁酒店品牌商业模式的核心,也在于廉价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

经济型酒店的利润高度取决于能否拿到更便宜的楼。加盟及特许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扩张的必备模式。

到 2011 年 9 月 30 日,如家的特许经营及加盟店总数首次超过了直营店、并完成了对七斗星和莫泰 168 两个连锁酒店品牌的收购,成为一个管理多个连锁品牌的“酒店集团”,旗下酒店总数超过了 1400 家。

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时,如家 CEO 孙坚曾表示,今后如家的扩张还会进一步升级:不再自己一家一家去开店,而是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

“我们还有自己的新模式——‘家盟’平台,我们要用这个新平台聚集市场上闲散的中小型酒店以整合资源。我们有约 2500 家酒店的完整工程、预订、人员培训、产品展示等能力,而众多闲散中小型酒店就缺乏这些能力,可是中小酒店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如家缺乏的,如家和这些中小酒店可通过‘家盟’平台来共同发展。”

110亿卖身的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这次买了如家的首旅,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如果从规模来看,首旅集团算得上是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之一,旗下业务几乎覆盖了一整条产业链:酒店、旅行社、汽车租赁、购物、餐饮、会展、娱乐、景区……大部分吃喝玩乐相关的事,它都有所涉及。

和万达集团在全国遍地开花不同,首旅集团的生意,主要还是以北京及其周边市场为主。但就在这一个市场中,从北京展览馆、西单商场、民族饭店、神州国旅、首汽集团、全聚德……甚至北京野生动物园,背后都有来自首旅集团的资金支持。

此次主持收购如家的“首旅酒店”,实际上就是首旅集团已经上市的一块酒店业务,通过收购兼并和自创酒店品牌的方式,已经拥有了 160 家酒店,并打理着包括凯宾斯基、喜来登长城饭店在内的一批国际五星级酒店品牌。

宣布并购后,首旅酒店的股票已经停牌,市值在 42.92 亿元人民币。

这次收购,也与锦江2015年 9 月 18 日收购 7 天酒店母公司铂涛的思路非常接近。

在锦江的 1300 余家酒店内,除了锦江之星、百时等连锁酒店品牌外,还有一批自有地产、自主经营的单体星级酒店。这也是目前全国传统酒店业务中,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块。锦江提出的改革思路,就是尽快抛售这些不赚钱的老牌酒店资产,同时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改善产品线结构:

2015 年 2 月,锦江收购了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法国卢浮集团,创下中国旅游业收购境外酒店集团最大交易金额;9 月收购铂涛 81% 股权后,锦江一下子就成了可以跻身全球前五位的中国酒店集团,旗下高、中、低档酒店数量近 3000 家,覆盖全球 55 个国家地区。

110亿卖身的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今天你能想到的旅行公司,基本都和携程有关

除了规模效应外,如家在 2000 年代初引发行业关注,还源自于其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由国资背景的首旅集团和互联网背景的携程共同出资成立;创立之初就引入了 IDG 等三家风险投资的资金,并且搭建了境外上市投资架构。

而首旅、携程、以及如家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沈南鹏的名字,也都出现在了在今年 6 月针对如家的私有化要约中。在最终的私有化协议中,首旅通过自己控制的另一家海外公司,收购了携程及沈南鹏方面拥有的全部股份。

在红杉资本的创始人身份之外,沈南鹏还是携程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加上梁建章、范敏,季琦,这个被称为“携程四君子”的组合,对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就如同现在创业公司中常见的“腾讯系”、“阿里系”一样,“携程系”的概念中,也包含了一大批旅行行业的知名公司:

如家:2002 年由季琦创立

汉庭:2005 年由季琦创立

7 天:2005 年由携程副总裁郑南雁创立

桔子酒店:2006 年由携程副总裁吴海创立

在路上:2011 年由携程旅游平台业务总经理唐一波创立

艺龙:2015 年被携程控股

去哪儿:2015 年经由百度运作,最终被携程控股

中国的酒店集团们,在全球层面的地位如何?

在今年全球酒店行业的各种大事中,万豪以 122 亿美元收购喜达屋,肯定是影响最为深远的那一个——因为这个全新的酒店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 5500 家酒店、110 万间客房,规模上短时间内再不会被希尔顿、洲际等其他酒店集团超越。

而在先前对喜达屋的竞购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三家中国公司的名字: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海航集团和中投集团。根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他们当时给出的报价,也都超过了喜达屋当时 120 亿美元的市值。

“中国投资者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在酒店市场里表现得非常激进。”地产分析师 Lukas Hartwich 说,“喜达屋有非常强大的品牌,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平台,尤其是当你手里没有相似平台的时候。”

110亿卖身的如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衰落”的?

但喜达屋最终转向了万豪国际而非中企,更多的考量的确在于对品牌的自我保护、及资本的后续管理问题上。目前,中国全部酒店由国际品牌管理的约 4%,整体管理集团化率不足 15%;与欧美地区酒店管理集团化率高达 80% 的状况相比,中国酒店业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管理的差距相当大。

所以,虽然在美国酒店界权威杂志《HOTELS》公布的 2014 年度全球酒店集团排名中,出现了一大堆中国酒店集团的名字,但我们还是不能说,规模效应就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