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你覺得對嗎?為什麼?

農在天涯


中國人最講究孝道;比喻說尊老愛幼,養老送終。給予老年人的生活必須的物質需求,是我們孝敬老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那麼老年人除了給予生活必要物質需求外,我們還要從哪些方面孝敬他(她)們呢?我覺得一是要多回家看望,不管你有多遠,工作有多忙,常回家看看爹和娘。二是外出要時常向父母親報個平安。因為“兒行千里母擔憂”,這樣對家中的老年人也是個安慰。三是時常不忘給父母親帶一些各地的土特產、風味食品及時尚的衣服,使她(他)們同樣感受兒女們的孝敬和幸福的喜悅。兒女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能讓老年人心情舒暢,幸福快樂,從而頤養天年了。


歲月如歌61660751


答: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非常對,我深有體會。

我爸今年70幾歲了,不知從那時起,我感覺他脾氣變得很大,因為我們覺得他年級大了,所以有些操勞事都不想他去做,但是他每次都不聽講,還對著幹,讓他去東,他就去西,還親自親為去做,不配合。有時候,家裡的大小事安排好,不用他去做,他反而不高興。直至後來,我就慢慢察覺他老人家心裡是不服老,他不喜歡被安排,他依然是一家之主,我們是他小孩,需要他。明白他想法後,我們就當他老小孩,對他喜歡做的事情,陽臺種的花,煮的美食經常表揚。每次聽到我們表揚,他就洋洋得意,心裡樂開花,他很自豪說:我種的花,好美,換了是你們,就做不到啦!對於他來說,我70歲了,但是我還是有能力的,兒女對他認同和需求,比其他物質更重要。

現在我們有時安排他幹活,有時候打電話請教他小問題,自此他覺得他的重要性了,脾氣變少了,生活變得積極。

我想老人家都喜歡忙碌的原因就是,能幹活就是有價值。如果天天在家,只是玩樂,只是享福,沒意義。每個老人家也不願意認老,更加希望兒女像以前一樣需要他們。





wenny2020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是對的。

老年型社會了,親人的思念由於在異地,不能時常去探望,也是許多孤獨老人的心病了。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更想讓親人陪伴。物質上的東西他們並不缺,缺的是被需要的價值和存在感。

我有一個朋友的表哥快80了,現住養老院。聽朋友說他表哥一個人多年來獨自在農村獨門獨院裡生活。年輕時在外做木匠活靠做傢俱生活,當年由於多種原因沒有結婚。歲數大了身體不好,又幹不動活就宅在家裡也不閒著,種種菜寫寫字。他的書法在在當地縣城很有名氣,獲得的書法獲獎證書有十幾本。他特別想有一種被認可的價值感,求他寫字的人也常有。堅持幾十年熱愛書法,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想把他的書法更有需要和認可的價值,同時還有找個老伴的想法。朋友還託我們也給介紹了好幾個不合適沒有談成。幾十年來他的姐姐在大城市一直在給寄生活費,物質上也給他幫助。但人老了需要親情,也特別需要個伴,需要一個精神上依託。前年遺憾的是突發高血壓住了院。跟前沒有個伴,姐姐在外也八十多照顧不了他,只能從醫院出來直接住了養老院。

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有情可託有事可做吧,其實人老了也被人所需要,所認可,更需要伴,需要親情更多的陪伴。





我陪你快樂


合理的範圍,是對的,畢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一個樣的,另外,即便有心,子女也未必能做到父母的心裡,比如像我媽媽,她不怎麼說自己的訴求的一個人,無限包容我的一個媽媽,我也對她有我的超好,她完全知道,但是,日常習慣了,我並沒有說真正換個角度去愛她,一直當她是媽媽,那個我心靈依靠的媽媽,現在她走了,看多了頭條啦抖音啦,意識到其實應該去護她,我做孩子太久了,也是遺憾,其他老人,不管親戚,還是長輩,還是類似公婆的角色,對我都是一樣的,我會有敬老,但不談感情,我只對我爹媽會有主動。


AliceQY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這個問題不能用對不對簡單的回答。

不管老人有錢沒錢,一定會希望孩子們過節或者什麼特殊的日子給自己送個禮物,即便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雙襪子也不會嫌少。老人有錢和孩子盡孝道不矛盾。孩子送不送禮物給老人是孩子的問題;老人條件好,不意味著孩子就不用給老人送禮物。給老人買不買禮物這個事,是孩子們心裡有沒有老人的一個體現指標。

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都是無私、無止境的。為孩子操勞了一生的父母不是不知道累,不是非得看孫子就是有價值,那是父母出於對孩子、對孫子輩的愛,為了減少孩子們的負擔貼錢又貼時間。誰不知道出去旅遊好、誰不知道閒下來歇歇好。有時候父母就是狠不下心對孩子們的事情撒手不管,有時候管多了還會招來矛盾。記著有一檔子節目說“有一位單親母親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又給他娶了媳婦。由於年輕人早晨起的晚,怕趕不上上班時間,於是就不吃飯。老母親和兒子在一個小區住,就每天早晨去給兒子媳婦做飯、洗衣服,老人家這樣的做法,讓媳婦很氣憤,原因是老人打擾了他們的生活。於是兒子換了門鎖。當老人打不開門的時候,老人明白了”。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們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候,那叫價值;孩子們不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候那叫添亂。所以父母對孩子有沒有價值那要孩子們說了算。中國的父母要明白對孩子們的事該放手時一定得放手。



雀之靈品味人生之感悟


對的,同意這個說法。

首先,物質孝敬也是一種孝敬,且是最基本的,但在物質不缺溫飽不愁的時代,精神孝敬更亟需,更難能可貴。

現代社會,老年人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其實不高,就算兒女給再多的錢和物質,他們也依然堅持自己一輩子習慣了的儉省節約,不會因此而更幸福。

反倒是越年老,體力腦力大大衰退,覺得自己沒用了,成老廢物了,精神上越容易孤獨空虛。

這時候,兒女的精神孝敬才是他們最最需要的。

其次,精神孝敬是多樣的,要因人因事而異。

簡單地講,精神孝敬可以指陪老人說說話,聽聽他們的意見,多向他們請教,必要時也可以讓他們當自己的心靈導師開導自己等等,總之要從精神上讓老人覺得自己還不老,還有用。

比如,你可以給父母說說你與婆婆鬧了點小矛盾,假裝很委屈,向父母討安慰,讓他們發揮心靈導師的作用,替你分析並出主意,然後無論他們講得對不對好不好,你都假裝豁然開朗心情大好,他們就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最後,被需要的價值感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不只是老年人。

老年人因為面臨著自己老了而兒女都大了,經常會認為社會和國家不再需要自己,兒女也完全可以獨立,也不需要自己,從而陷入自我價值缺失的泥淖裡,長吁短嘆,自怨自艾。

這時候,兒女需要做的,不是啥都不讓他們做,不讓他們管,在家靜享天年,慢慢等老就好了,而是要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繼續發揮餘光餘熱。

比如,如果他們身體尚好,讓他們幫忙接接孩子,做做飯,或者教自己打打拳,如何養生等等。

總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確認自己被需要,千萬不要啥都不讓他們參與,這樣他們就覺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活著就是兒女的累贅。





思想碎碎念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這一點我認同。但是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這個我不完全認同。

(1)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孝敬

住在城市裡的老年人,退休後大多數人都有退休工資。雖然工資的多少差距很大,但是生活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

很多時候,這些老人不太需要兒女物質上的孝敬。相反,有很多老年人還在經濟上接濟兒女。

人老了,經濟上沒有壓力了,但是身體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他們渴望兒女的關心。

做為兒女,你可以不用在經濟上孝敬條件好的父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要經常關心父母的狀況。

忙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不忙的時候,看看父母去。

回到父母家,不要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著父母裡外忙碌著,給孩子們做飯。做為兒女,你們可以不買東西,但是能不能下廚房給父母做頓飯。

(2)”老年人更需要被需要的價值感”我是這樣想的:

有一部分身體健康的老人,他們不能適應,一下子就從社會的舞臺退下的現實。還想發揮餘熱,為家人,為社會再做些事,他們需要被需要的價值感。

但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需要有被需要的價值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老人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他們強撐著,已經沒有能力再顧其它。

所以我認為: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是對的。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更需要被需要的價值感。


王秋陽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播統美德,更是人類衍生的基礎。人類生、老、病、死這也是一個自然規律,每一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又如何做到愛老,養老,敬老呢?

有些人因工作和遠嫁。在很遠很遠地方工作和生活,老人也不願意跟隨兒女,捨不得生活幾十年老剿,更捨不得養育他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只想葉落歸根。過起了空剿生活。兒女只有在經濟和物質上給予幫助,解決了兒女的後僱之憂。但是在老人生病了,生活自理就有難度,花錢請保姻,在醫院請護工,去養老院,這些都可辦到。由誰幫你請保姆,由誰幫你找護工?這些只有物質是辦不到的。只有當老人生病時,有兒女來安排和處理這些事務。所以,老人走完最後一程還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柱。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報導,在抗擊疫情中,兒子媳婦在廣洲不能回老家,老人把孫子帶著居家隔離,老人叮囑孫子,不要出門,外面有病毒。老人走了三天了,孫子也沒敢出門。村子防控人員挨家排查才發現老人死在家裡。這是多麼淒涼的事件。所以老人還是最需要的時候得到的幫助,這是我們最好的孝敬。


魏文萬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從時間和空間上去回答這個問題。

一.雖然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用愁日常吃穿住問題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還有一部分人因為長期失業,疾病困擾等原因,他們的家庭生活過的還是比較艱辛的,那麼處於這些家庭生活中的老年人往往都是缺衣少藥的,物質生活都是比較匱乏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晚輩的我們平時還是要多多關心下老人家的物質生活,即使他們習慣節省了,我們也主動給些他們零花錢,買點水果營養品等,讓老人家晚年生活過的儘量無憂些,讓他們知道晚輩對他們的那份關愛。

二是現在很多老人家生活過的比較富足了,但是由於他們年齡,性格及家人為了生活聚少離多等多方面的原因,他們與旁人、家人交流談心的時間和機會也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他們變的越來越孤獨。其實他們內心上是渴望與大眾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喜歡晚輩能有時間聽他們嘮嗑、聽他們講敘曾經有關他們的故事的,他們也還需要被認同,也還需要精神上的鼓勵和慰藉。所以,對這些晚輩,即使縱然我們與他們聚少離多,也請不要忘記了我們要經常地多關心、多叮囑問候他們,他們給予我們的歡聲笑語比我們給他的金錢物質都重要,都有意義。

因為我們也有老的一天。


伐木一族


題主的問題,看來是非常關注於父母長輩的孝養上面,


《論語》裡面孔老夫子講的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果僅用物質去養自己的父母,如果沒有了“孝”、“敬”,動物也能夠做到,那僅僅的物質孝養父母,和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老年人上了年紀,生理和心理都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因為不能夠再為家庭和兒女做付出和貢獻,就會有擔心自己沒用了,成為兒女的負擔了,有這種想法的父母,可能會非常多。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這個時候,做兒女的,一定要清楚認識到父母的真實想法,並給予他們充分的關心與理解。除了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是讓父母感覺自己還很重要。

比如向父母諮詢一些重要的事情,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做為參考,這會讓父母感覺自己的經驗還是比兒女豐富,讓他們有成就感。

又或者,父母如果想動手做一些簡單輕鬆的家務活兒,在他們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這樣父母會感到自己仍然有為家庭付出,自己在家庭中是有貢獻的。

以上只是簡單略舉一些例子。各人可以根據各自家庭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總而言之,是讓父母感覺到自己有重要的、被需要的價值感。


孝養父母,要養父母的身、心、志、願。

身——一切物質生活用度,健康關懷照顧

心——心情舒暢愉悅,不讓父母操心、憂心。

志——父母對於兒女的期望,兒女儘可能實現

願——父母想要做的事情,儘可能協助父母去完成實現。


一個能夠做到以上方面,可說是圓滿的實現了“孝道“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孝養父母,

願意天下的父母皆得安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