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監管層“對股市放心”透露出哪些信息

紅刊財經 陶丹

就在上週上證指數接近兩年前“熔斷底”2638點的時候,來自高層“放心說”讓股市低迷的情緒為之一振。上週二(9月18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目前的中國股市狀況不同於2015年,我們非常放心;目前沒有看到股市中散戶強制平倉的風險”。這一說法在具有國際性重要經濟論壇的達沃斯年會上提出,屬於在正式場合對股市的看法,代表監管層對當前股市的態度,值得投資者高度重視其中的信息。

監管層“對股市放心”透露出哪些信息


這一“放心說”,是基於和2015年的對比。在那一年A股經歷了罕見的大起大落,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350點起步,不到半年的時間便上衝5178點,漲幅超過五成;而創業板更從1471點狂飆到4037點,暴漲1.74倍。罕見的暴漲和各類槓桿資金快速湧入股市密不可分,單單券商融資餘額就增長了1萬億元來到最高峰2.26萬億元,槓桿率更高、參與門檻更低的民間配資數量更難以計算。正是在槓桿資金快進快出的衝擊下,A股暴漲之後的下跌也十分慘烈,半年多的三波大跌將滬指打回3000點下方。而如今困擾2015年A股的槓桿資金,無論從絕對數還是相對數都已經大幅減少。以絕對數而言,目前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回落到8300億元附近,比歷史最高峰減少超過60%,已經回到2016年初的水平(見附圖);從相對數來說,目前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比2016年初增加兩成,融資餘額相同的情況下,佔流通市值的比例更大幅縮水。在造成2015年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槓桿資金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場內散戶被強平的風險大減,這也是讓監管層“放心”的首要原因。

除了槓桿資金比例被限制之外,最近兩年監管層也做了許多完善市場機制的工作,比如利用大數據監控打擊惡炒、再融資和重組新規減少金融套利、增加外資入市渠道、吸引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進場、消除新股發行的“堰塞湖”現象等,都取得了不少成果。這些措施對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促進股市長治久安都有明顯的效果。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最近兩年績優股、白馬股的整體表現強於題材股、績差股,市場出現良性的結構性分化。雖然目前上證指數和2016年初的點位相去不遠,但期間白馬股為主的指數基金都有不俗的表現。其中,紅利ETF上漲超過35%,上證50ETF漲幅超過35%,中證100ETF漲幅超過30%,滬深300ETF漲幅超過20%,都遠遠跑贏上證指數。白馬股相對良好的表現,折射出市場正本清源,讓寶貴的資金向優質企業傾斜,形成優化配置,這也是監管層提出“放心說”的又一原因。

此外,方星海還在論壇上特別提及美股,指出“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的持續,美國股市若開始下跌也不足為奇”。相比美股,A股的估值更低,過去十年的表現雖然不盡如人意,但較低的點位也預留了一定程度的“護城河”。在國際主要股市中,A股已經通過提前下跌釋放了利空的影響,這也是監管層對A股放心的深層次原因。

從此次的“放心說”,我們不難看出,監管層“治市更重於救市”,股指的漲跌是一時的,機制完善卻是長久的。針對現有的機制查缺補漏,才能使股市在健康的軌道上穩健運行。從中也不難理解,在今年A股的調整過程中,新股的適度發行一直在進行,對內幕交易、惡炒題材股的打擊沒有停止,各項對外開放的引資措施也沒有中斷。正是因為對股市的“放心”,這些舉措才會持續進行,不為股指波動而動搖。

在“放心說”背後,並不是對股指見底的保證書,而是機制建設勝於一切,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投資者切莫對救市甚至是發動大規模的“人造牛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面對“放心說”,投資者需要尋找讓自己放心的投資工具和方式。慎用槓桿,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尋找具備好價格的好公司,或者在股市整體低估的情況下佈局藍籌股為主的基金,長期投資用時間換空間,A股才能從監管層的“放心”,成為讓投資者真正放心投資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