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網絡中國節·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傳承英烈精神

感受信仰力量 傳承英烈精神 ——“‘祭奠先烈,致敬英雄’一場關於信仰的對話”活動舉行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昨天,由本報和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共同主辦的“‘祭奠先烈、致敬英雄’一場關於信仰的對話”在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圖為與會人員和我市青少年代表在烈士紀念碑前進行祭奠活動。 本報記者 吳彬攝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昨天,雨花街道200多名黨員及轄區內團員青年和群眾代表用詩歌朗誦的形式展示了以雨花英烈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本報通訊員 屠夢嬌 本報記者 馮芃攝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渡江戰役老戰士、英烈後人等共話信仰。

清明時節,懷念已故親人情更切。

人們在祭奠先人之時,沒有忘記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那些心中充滿理想、為人民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

4月2日一早,在莊嚴肅穆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前往祭奠的市民絡繹不絕。

當日,由南京日報社、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共同主辦的“‘祭奠先烈,致敬英雄’一場關於信仰的對話”活動舉行。渡江戰役老戰士、雨花臺英烈後人、雨花臺烈士陵園講解員和志願者、參演話劇《雨花臺》的大學生代表等聚於雨花臺烈士陵園,祭奠先烈,並展開了一場關於信仰的對話。

身著戎裝、胸前掛滿勳章,年近九旬的渡江戰役老戰士徐法全老人來到現場。徐老1945年參加革命,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

同樣年近九旬、至今“一顆牙都沒掉”的渡江戰役女兵汪潔華老人也來了。“我當兵幾十年,其中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而女扮男裝。”老人說。

清明時節,兩位老戰士表達了對已故戰友的深切思念。他們說,為了革命、為了信仰,很多戰友挺身而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雨花臺烈士陵園,長眠了大批革命先烈。昨天,兩位雨花英烈的後人應邀前來。他們分別是:郭綱琳英烈的侄子郭常根、孫津川英烈的侄女孫以智。他們表示,雨花英烈們堅守信仰,不畏犧牲,英勇奮鬥,為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追憶先烈、祭奠先烈,更要將這份信仰延續下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為了雨花英烈精神代代相傳,雨花臺烈士陵園的講解員和志願者們紮紮實實地工作著、奉獻著。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講解員曹丹妮和“小雨滴”志願者王澤銘、宋柯靜也來到現場,分享雨花英烈、渡江老戰士事蹟帶給他們的感動。

江蘇警官學院學警李碩、趙健益也從江北專程趕到“對話”現場。他倆是話劇《雨花臺》參演者,他們從親身經歷出發,講述自己通過扮演雨花英烈,進一步加深了對英烈的認識、對信仰的理解的心路歷程。

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副局長、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副館長方國中說,雨花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去革命,力量源泉正在於信仰。近年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不斷從雨花英烈史料中挖掘他們的信仰之源,還走進機關、高校、社區、企業等,將雨花英烈的信仰之光傳遞給更多人。

渡江戰役老戰士話信仰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徐法全

徐法全:堅定的信仰激勵大家英勇奮戰

徐法全老人是山東淄博人,14歲參軍,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役。

對話一開始,徐法全老人回憶說,1949年4月渡江戰役發起前夕,他帶著5名偵察兵潛入南京,在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摸清了“總統府”、獅子山炮臺等地的地形地貌和兵力部署。接到渡江命令後,他們找到一隻小木船,冒著槍林彈雨橫渡長江。

徐老說,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革命戰士們英勇奮戰,不怕犧牲,因為大家都有著堅定不移的信仰,那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汪潔華

汪潔華:因為有信仰,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

渡江戰役老戰士汪潔華老人是江蘇省泰興市黃橋人,14歲時便憑著一腔熱血追隨陳毅部隊橫渡長江來到南京。

昨天,“對話”現場,老人指著坐在她對面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講解員曹丹妮說:“你們現在的生活太好了。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長期在戰壕裡摸爬滾打。”

老人回憶,戰爭歲月,條件艱苦,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為了革命需要,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女扮男裝,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大家在革命隊伍裡形成了鐵一般的信仰,所以“不怕死,更不怕苦和累”。

雨花英烈後人憶當年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英烈孫津川侄女孫以智

“半個梨的故事”

雨花英烈孫津川1895年出生在南京一個貧苦工人家庭,後來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共黨員,走上革命道路。1928年遭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年僅33歲。

昨天的“對話”現場,孫津川英烈侄女孫以智給大家講了“半個梨的故事”:當年孫津川被敵人逮捕後,他母親去獄中探望,給他帶去了一個梨。孫津川吃了半個,用手指甲在剩下的半個梨上刻了一個五角星,表達自己為理想敢於奉獻犧牲的決心。

孫以智說,作為英烈後人,她更深刻體會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者用鮮血換來的。她以此為鼓舞,14歲時便參軍入伍,在不斷學習成長過程中一直有著堅定不移的信仰,成為祖國富強的建設者。

网络中国节·清明|感受信仰力量 传承英烈精神

英烈郭綱琳侄子郭常根

監獄中鐫刻“永是勇士”

雨花英烈郭綱琳是黨的優秀女戰士、共青團的好乾部。1934年1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與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1937年7月不幸犧牲。

郭綱琳英烈侄子郭常根說,他的姑媽在漫長的牢獄生涯中,始終保持著頑強的鬥志和樂觀精神。她在手絹上繡了一枚五角星,表明對黨的無限忠誠;在枕套上繡了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雁,象徵她嚴守黨的紀律和與難友們共同奮鬥的決心。她還把兩枚銅板磨成心形,鐫刻上“健美”“永是勇士”字樣,表達自己決不投降、永當無產階級勇士的堅定意志。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這些為信仰奮鬥的革命英烈們,我們要把先烈那份對革命、對黨的信仰延續下來。”郭常根說。

講解員志願者談感受

曹丹妮:

“雨花英烈精神激勵我戰勝困難”

曹丹妮是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一名講解員,去年8月研究生畢業後考入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成為一名講解員。

曹丹妮說,在日常講解工作中,她面向不同的觀眾因人施講。向青少年講述英烈們的求學生活和優秀品質,向黨政群體宣傳英烈們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向社會群體宣傳英烈們拼搏進取的精神,讓每一位參觀者真實感受到那個年代共產黨人為信仰而奮鬥的決心。

“日常工作中,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也激勵著我迎難而上,戰勝身邊的困難。”曹丹妮說,她想把雨花臺紅色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雨花英烈精神代代相傳。

王澤銘:

“進步源於雨花英烈教會我的信仰”

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王澤銘是雨花臺烈士陵園的一名“小雨滴”志願者。他說,剛上大學時,自己過於計較得失,總期待於實實在在的利益,無法去正視信仰的價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突破自己。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做義務講解員後,他一遍又一遍溫習著英烈們的生平事蹟,才相信這世上真的會有人放棄原本富足的生活,為了信仰而去選擇最艱險的道路。

於是他開始嘗試轉變,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並參加激勵自我的演講比賽。再後來,他競選成為學生幹部,拿到了學校比賽的一等獎,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考上了研究生,“這些進步都源於雨花英烈教給我的信仰”。

李碩:

“你們的信仰我們繼承”

江蘇警官學院的李碩在大學伊始就參加了“紅色文化看傳承,超越時空的對話”這一活動。通過活動,他學習了冷少農、惲代英等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蹟,並知曉了他們為何長眠於這片土地。

面對危險與家人的不理解,到底是什麼支持著冷少農孤身在外與敵鬥爭呢?李碩說,他後來從冷少農寫給兒子的信中明白,那就是“信仰”:堅信通過自己的奉獻為一般勞苦民眾解決不能解決之各類問題,堅信奉獻自己的熱血能使革命的火光燃燒得更加熱烈,堅信在自己的身後會有更多的人前赴後繼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站在雨花臺這片土地上,我能夠莊嚴地對長眠於此的先烈們說,你們的信仰我們繼承,你們的夢想我們守護。”李碩說。

掃一掃,查看精彩視頻

本版撰稿 本報記者 馬道軍 徐寧 成雅 劉全民 梁聖嵩 本報實習生 吳麗莉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吳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