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咱们都背诵过的,陶渊明先生的名作《桃花源记》。

遥想当年苦哈哈的学生时代,心里特别烦,学这篇课文时太有代入感了。

那会儿在初三的教室里,我喜欢把屁股托在板凳后面,身子趴在桌子上。

一边前后瞎几把晃,一边美美地幻想:带上班花,逃离学校,过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生活。

兴之所至,我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问正在解二次函数的女同桌:“乃不知有物理化学,无论英语”,我这句造得咋样啊?

我X,太美了。我自己感叹。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06年获国际大奖的《桃花源记》国产动画。吓出了一身冷汗,童年美梦一下就被干碎了。

与此同时,我这次还读出了点暗黑成年人的味道,并研究了几种新视角下的《桃花源记》。

1


让我们跟随动画先简单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动画做的很牛逼,段末会有完整版。

猴急的同学可以先去,不急的兄弟抄家伙跟我上!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开头第一个镜头就把我镇住了:跟随渔民没找到桃花源的武陵太守,认定渔民撒了谎,正在把他吊在树上抽。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诡异的是,这个渔民的哥特画风: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脸型古怪。胳膊像用螺丝钉栓住的,可以360度瞎晃不说,身体还裸露着清晰的排骨条,瘦到皮包骨头。

虽然说借鉴了皮影戏,可做成这样,整体就是给人带来很强的不适感。

太守鞭子还没抽完,南阳的刘子骥来了。他听说了桃花源的故事,很感兴趣,专程赶来。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刘子骥跟太守求情,把渔民救下,并带回到了家中。让他讲讲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与原文不同的是,动画在此处做了剧本优化:把渔民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做了戏剧化处理。

首先突出的就是渔民的穷,世代靠打鱼活着,可镜头下一网网打上来的全是死鱼烂虾。直到最后一网,打上来了一条小锦鲤。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渔民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大发善心,就把它给放了。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结果东晋的锦鲤和2018年朋友圈中的一样给力,吸一口仙气,直接就推着渔船狂奔了起来,一路给送到桃花源入口。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渔民顺着入口就进入了桃花源。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这渔民进去后,跟村民们一顿聊天,发现这里贼落后。

竟然问他现在是秦几代了,就连汉朝都不知道,更别说是魏晋了。

但这里却有个异常牛逼之处:天下大同!

这里的百姓没有苛捐杂税,人人有地种,有饭吃,特别安居乐业。大跨步就搞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贼拉高,人还热情,挨个请他回家吃饭。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每家端上来的都是他好几年没吃过的好东西,一连吃了好几天,可算是解了馋。

但有一点请大家留意,动画中给桃花源的每一个人,都戴上了面具。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可这又不是化装舞会、蒙面派对啥的,都戴个面具,是几个意思呢?

渔民在桃花源吃喝玩乐几天后,就回去了。然后回头再想找,却再也找不到桃花源这地儿了。

动画的结尾处,去找了几次桃花源未果的刘子骥,架不住身子太虚,提前挂了。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剩下渔民一个人儿,再也没人信了。渔民在临死之前,种下了一颗从桃花源带出的桃核,看着它一夜长成像桃花源中那样的桃树。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就像寓意人间依然存在着希望,动画结局还算挺暖的。

结合历史背景,大家很容易知道:

当时东晋的老百姓过得很苦。国家整个儿四分五裂,天天互相捶来捶去,导致了政府苛捐杂税猛如虎。

而经不住折腾的,古代官场界第一辞职先锋——陶渊明先生,就幻想出了这个故事,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因此,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作者幻想出来的美好生活。

可经过一番仔细研究,我现在想问问语文老师,你确定这是作者幻想出来的美好生活?而不是阴间生活吗?

2.阴间说


首先,让我们根据课文仔细还原一下,这个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渔人先看到了山有小口,好像有光,于是就进去了。

一开始很狭窄,走了几十步变宽敞了,就进了桃花源。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课文中说的,是这样,没错吧?

可是我告诉你,这个结构就是典型的魏晋时期的墓道。

根据徐苹芳对《大汉原陵秘葬经》的介绍与分析,秦汉魏晋时期,墓道的入口做成前窄后宽,目的是为防盗墓。

比如前几年新闻报道的那个曹操衣冠冢,就是如此。

而民间为了避忌死人,是不会把村社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不就和死人一样了吗?

被找到的另一个证据是,与陶渊明同一时代有个人叫郭璞。他是中国风水界公认的风水鼻祖,巨牛逼,是个真·大师,写过一本《葬经》。

《葬经》里说:门前桃桑,为大凶。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桃桑都是聚集阴气的。

墓道结构,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树辟邪。这些当时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记》全齐活了。

陶渊明和郭璞的活跃时间,只相差短短几十年。这种违反当时社会风俗的大bug,陶渊明这种大文人会注意不到吗?

当然,仅凭这点,可能还不够信服,有过度解读的嫌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线索,说明那个渔夫误入的就是阴间,还遇到鬼了。

课文中说,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为躲避战乱在此定居,从此代代与世隔绝,一直到了东晋时期。

看清楚了,他们是一直与世隔绝,从未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可是作者提到,从秦末到东晋时隔五百年,这群人穿的衣服居然和外面人一模一样。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而实际情况,东晋时期,汉服明显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响。其衣服款式和500年前的大秦朝,真不一样啊。

衣服从哪里来的呢?

其中一个推测,这些人穿的衣服是祭祀的时候烧过去的。

这也就解释了动画中,给他们戴上面具的原因:身体靠衣服能遮住,可脸没法子,只能靠戴面具了。

这个推论逻辑上没有问题,可问题就出在了关键证据“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上,这句话翻译历来存有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外人”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有的则正好相反,认为是外面世界之外的人。

那有没有靠谱的人,曾科学地考据过这事儿呢?

3.坞堡说


有!被称作“能发千古之覆的史学大师”、教授的教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的,陈寅恪,专门研究了《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

1936 年,陈寅恪在《清华学报》 发表了题为《桃花源记旁证》一文。

这位优秀的历史学家,从浩瀚的史料当中,钩沉旧籍,抽丝剥茧,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写《桃花源记》之前,陶渊明的好朋友羊长史,从戴延之那里听到了一段奇闻。

戴延之在跟随宋朝(指南北朝时期的宋)开国皇帝刘裕入关灭姚秦时,目睹了西北的,两种特殊社会现象:

一是有钱的流民纷纷南迁,躲战乱;二是没钱的据山险自保。也就是坞堡。

他们常常是以一个家族为单位,躲进深山老林里,带着农具,自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同时抵御狄戎匪寇。

羊场史在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中,恰好提到了这件事,其中经过的一个坞堡,就叫做桃原。

第二条线索是,志怪小说《搜神后记》 的撰名作者为陶潜。虽然这本奇书是陶渊明写的还是后人假托,有待考证,但有关联是肯定的。

此书第一卷第五条即《桃花源记》,第六条则是纪刘子骥入衡山采药之事。

由此陈寅恪得出推论,陶渊明之作 《桃花源记》 ,是取此二事混合而成。

也就是说,其实桃花源这地儿,有现实原型。根据羊长史的描述,应该在今天的河南、陕西交界。

只不过刘子骥入衡山采药的事儿,是发生在南方武陵。为了合二为一,陶渊明才把这个故事移植到了武陵。

有一个规律是:学术研究这个事儿,又枯燥又无聊。却往往是越有趣、好奇心越重的人,越出成绩。

陈寅恪这位历史大拿,不仅专业知识够硬,而且还接地气,非常有趣。

除了《桃花源记》现实原型是啥,他还考证过杨贵妃进宫前是不是处女的问题。

在考证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杨贵妃进宫前,不是处女的细节证据。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小中见大,探究出了唐朝的婚姻制度、当时的社会风气等,有大历史视角。

4.罗生门


看到这里,您以为这事儿,可算盖棺定论了吗?

并没有。1956 年,被学界视为继陈寅恪之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第一人的唐长孺,发表了题为《读 “桃花源记旁证” 质疑》一文,对陈寅恪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

围观群众都他妈要哭了,咋就没个准信了呢。

事实上,纵观唐长孺一生,他一直把陈寅恪当作楷模。

无论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对陈的继承都显而易见。

可唯一一次俩人意见不统一,就发生在这儿,你说巧不巧。

唐长孺推出了另一个版本,并且学界大多认为,他这个版本比陈的靠谱点。

在考证中,唐也独辟蹊径,从当地一直流传的神话传说记载入手。

过程曲折,我简单说说。

唐长孺找到一个蛮人射鹿的神话,比对二者的区别。发现俩事儿有很多的共同点,但蛮人射鹿要更早一些。

加上当时道教文化盛行,神啊仙的,百姓们见怪不怪,还当真事儿看。

武陵当地就有个修仙的人,一去不还。如此种种,得出推论,桃花源所在地,就是在武陵。

两个神话的比对图之一:


《桃花源记》讲的是个鬼故事?

除了两位历史大拿的激情碰撞,还有很多人在这个故事上开过脑洞。

在一代神剧《毛骗》中,有一个更现实的版本。

这个版本从刘子骥回来,“寻病终”入手,认为刘子骥跟随渔民实际找到了桃花源,只不过看到里面的人全死了。

因为东晋时,战乱频繁,政府极度需要钱和粮食。太守带人进入桃花源后,就把这些人给杀了,把钱和粮食都掳走。

刘子骥进去,看到一地死人,给吓着了,于是回来很快就死了。

总之,《桃花源记》从成文那刻起,仿佛就成了一个罗生门的困局。

直到现在,除非陶渊明活过来自己说说,要不谁也说不清。

但丧逼如我,却得出了一个清晰肯定的结论:

从东晋到现在,2000多年过去了。桃花源中,老百姓种地不用交税的梦想,早他妈就实现了。

可你问问农民,他们现在快乐了吗?

你赚的比农民多,生活的比农民好,你现在就快乐了吗?

快乐实在是太难了。人的欲望,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好而提升。

要我说,快乐就是,看完这篇文章,今晚就着醋吃上一大盘饺子。

搞个好身体,多扎俩钱,多陪爹妈多陪媳妇,比啥都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