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史稱明朝。明朝是繼漢唐之後黃金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而其中崇禎皇帝死卻是小編很敬重又惋惜的一位皇帝。明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他從明熹宗手上接過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此時大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而他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但最終還是“無力迴天”,而這四個字也足以概括崇禎的一生。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他一方面勤儉自律、清心寡慾、勵精圖治,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頻繁更換和濫殺大臣,以致眾叛親離,最終這位比前朝幾代皇帝都要賢明的君主,“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最終自縊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下。而在其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我們都知道當年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稱帝以後,率領20多萬農民軍向北京進發。這年3月,農民軍包圍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在煤山自縊殉國。而他在自縊之時身邊卻是沒有侍衛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麼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呢?內幕塵封多年!錦衣衛作為明朝時期的特權機構,一時之間風光無限,而且由於其權利過大,往往都能夠興風作雨,可是在關鍵時刻他們卻是不知所蹤的確是令人費解。事實上前期的錦衣衛還是非常的盡心盡力,但是由於權利的膨脹,後期錦衣衛官員中飽私囊。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由此,皇家不得不為了遏制錦衣衛的發展而設立東廠,這兩個部門相互制約,卻出現了戰鬥力下降的情況。兩路人馬天天都在搜刮民脂民膏,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朝政上。而自孫傳庭率領的明軍部隊全軍覆沒,明朝再也無力鎮壓李自成。而當農民軍包圍北京城,錦衣衛作為一支武裝力量也被用於守城。雙方廝殺的過程中,肯定有一部分錦衣衛戰死。但是在北京城破以後,那些錦衣衛的官員們選擇了投降,普通的錦衣衛自然是樹倒猢猻散。但是崇禎皇帝還是有一個不同於此的錦衣衛隊伍。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據史料記載,明末最後一任錦衣衛掌印都督洛養性,也就是錦衣衛們的頭頭。此人深受崇禎信任,結果李自成攻入京城,洛陽性連忙獻上3萬兩白銀,得以活命。可考的歷史資料中,僅有一名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死守城門直至戰死。不久李自成就被趕走,多爾袞帶領八旗軍入主紫禁城,這時洛陽性又趕緊帶人在城門口迎接,投降了清朝。清朝廷為了籠絡人心,不但沒殺洛陽性,還加封他為天津總督,結果僅僅過了三個月,洛陽性就被降職,奪去實權,最後鬱鬱而終。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自此錦衣衛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不少人稱:在當時錦衣衛擁有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所以說,明之亡於廠衛之亡。也有人認為,正因為崇禎時期,錦衣衛權限大為削弱,所以導致官場腐敗變本加厲,間接引起大明朝的滅亡。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不僅如此,據介紹,錦衣衛作為地名的出現是在滿清入關以後,因為在錦衣衛大街附近有一條河,滿清乾隆年在這條河上修建一個木橋,後來人們就習慣稱為錦衣衛橋。有橋以後,人們在此聚居,後稱為錦衣衛橋村,錦衣衛大街也因此出現。隨著歲月的流失,今天在天津的廠衛衙門能夠保留下來的,也只剩下了錦衣衛的一個地名。

明朝崇禎皇帝上吊,最後一支錦衣衛去哪了?內幕塵封多年!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建國到現在有多少悲壯,有多少感動,有多少夢想,有多少光榮,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裡,我們曾經歷無數坎坷,面臨無數艱辛,但我們不屈不撓,因為最艱難的時刻我們都走過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