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公孙瓒到底有多强?为何给人极盛一时却又迅速败亡的感觉?


在《三国演义》中,有忍辱负重的忠臣,有纵横捭阖的枭雄,有舍生忘死的猛将,有义薄云天的志士,有谋略深长的智者。但像公孙瓒这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却特别少。



公孙瓒这个人,为人忠厚,不作伪,不害人,性情率真,乐于助人,愿意帮助朋友,扶困解难。

桃园结义后,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投军,在镇压黄巾起义的各次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由于身份低微,在朝廷中也没有什么关系,刘备三兄弟的功劳就被埋没了,无人理睬。

公孙瓒因为剿匪有功,入朝受封,他有机会直接面对圣上,就向朝廷提出了刘备所立下的功劳,建议委以重任。于是,朝廷就给了刘备一个官职。

这就是公孙瓒的可敬之处。他与刘备是同窗,曾经一齐受过卢植老师的教诲。咱们现在也有很多老同学,咱们又有多少时候会想起自己的同学呢?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咱们何尝会及时的伸出援手?


董卓入京,横行跋扈,擅自废立。十八路诸侯兴起义师,会盟讨董,公孙瓒也在应邀之列。

公孙瓒在前往会盟的途中,遇到了刘备三兄弟,认识了关羽和张飞,得知关张二人立下很多功绩,但只是充当着马弓手和步弓手这样的最低阶武士,公孙瓒觉得很不公平,感叹道:“如此可谓埋没英雄!”

公孙瓒不但为刘备的遭遇感到不平,还能关心小弟属下的普通士兵,不因地位阶层而看待别人,从来不摆架子。

会盟讨董是个机会,公孙瓒愿意扶持刘备兄弟,就带着他们一齐去参加盟军。


会盟之时,公孙瓒向袁绍介绍刘备兄弟:“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让刘备拜见盟主,还将刘备的功劳和出身,向袁绍细说。

这样,刘备也成为了会盟诸侯的一员,虽然坐于末位,但至少,和众诸侯是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

在这个世界生存就是这样,你再有能力,再有本事,也得有人“度”你,否则你的才华就一钱不值。

肯于“度”人,就是公孙瓒的优点。他愿意利用自己的面子和关系给别人一个上进的机会。

公孙瓒不但扶持兄弟,还乐意扶持兄弟的下属。

董卓派华雄来战,连败盟军数阵,众诸侯正在发愁,关羽请战。袁绍问这是谁,公孙瓒赶忙抬高关羽:“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袁绍又问关羽的职务。公孙瓒瞒不过去,仍然强调是刘备的人:“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希望大家能给面子。


关羽也不负众望,温酒斩华雄,刘备兄弟的威信大大提高。

到了虎牢关一战时,吕布悍猛异常,打得十八路诸侯灰头土脸。公孙瓒为了激励士气,亲自挥槊上阵,与吕布单挑。

为了大伙,公孙瓒敢于身自搏战,虽然他武艺并不算高强,但为了战友们,愿意冲在最前面,非常难得。

后来,会盟诸侯们互相拆台,彼此攻击,会盟破裂。公孙瓒看到刘备三兄弟势力单薄,无所依靠,就安排他们驻扎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给予任命,让刘备拥有了管理地方军政的初步权力,有了一定基础。

孔融被围,陶谦遇困,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公孙瓒求救,也说明了公孙瓒乐于帮助他人的性格。

曹操率重兵围困徐州,陶谦被困,刘备想去相救,公孙瓒首先为刘备考虑,认为他力量太弱,不值得为此而得罪势力庞大的曹操。但刘备坚持要去,公孙瓒又借给他两千人马,还把猛将赵云派给他随行。

曹操可以不在乎别人,但看到援军中有公孙瓒的人马,曹操就要考虑了。他知道公孙瓒的脾气,这两千人马虽然不多,但代表公孙瓒的立场,若争斗起来,两千人马若有损伤,公孙瓒是决不肯吃亏的。于是,曹操解围而去。刘备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威望,还巧妙操作,获得了徐州。

要说公孙瓒的实力,确实不弱,但在当时群雄并列的局面中,他也不能算有多强。他比较勇敢,但往往不考虑自己长久的利益,率性而为,又过分自信,不会玩阴谋诡计,最终败给了袁绍,他性情刚烈,没有刘备那种能曲能伸的性格,宁死不逃,兵败自焚。

公孙瓒就像一个憨憨的大哥,凭着勇气和义气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也具备一些实力,他愿意扶持别人,救危解难,但从来不会提防他人的暗算。他没有架子,有着坚直不屈的脊梁,不懂得委屈自己,更不会委屈他人。


他的脊骨过分的刚硬,可以失败,决不屈服。这导致了公孙瓒一败即死,能成为诸侯,难以成为王者。

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横行跋扈的董卓,有宁负天下的曹操,有谦谦君子的刘备,有不知天高地厚的袁术……

你也可能会遇到公孙瓒,那个在你落入困境中伸出手来拉你一把,在你蹒跚前行时扶你一程的大哥。如果有一天,你功成名就,飞黄腾达之时,希望不要忘记那个曾经帮助过你,把你扶上马去,送你一程的公孙大哥。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公孙瓒就是其中重量级的人物,在其势力最鼎盛时期,据有四州之地,是军阀中的最强者之一。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公孙瓒却一点一滴地丧失优势,最后被袁绍所灭。其中的原因何在?故事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呢?

第一,东汉末年边疆名将

公孙瓒出生于贵族之家,其家族历代出任二千石官员(相当于郡守一级),但由于他是庶出,地位偏低,长大成人后,只担任一名小公务员。公孙瓒相貌不凡,是个帅哥,口才特别好,雄辩滔滔。太守刘君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把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投奔卢植门下深造,与刘备成了同学。

后来岳父刘君犯了事,被朝廷问罪,用囚车押解进京。公孙瓒有情有义,亲自随岳父进京由于孝心可嘉,他被举荐为辽东属国长史,其发迹由此开始。

所谓属国,就是东汉帝国内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辽东属国地处边界,经常受到北方鲜卑族威胁。有一回,公孙瓒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杀伤鲜卑数十名骑兵。鲜卑人大骇,不敢恋战,匆匆离去。这一战,令公孙瓒扬名边塞,鲜卑人对其勇武十分惮忌,不敢轻易入塞侵掠。

讨伐张纯的叛乱,令公孙瓒真正成为一名手握重兵的地方军阀。张纯叛乱后,与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结盟,进攻蓟中,公孙瓒率所部迎战张纯叛军,因功升迁为骑都尉。公元188年,公孙瓒在辽西属国的石门与张纯叛军展开决战,大破叛军,俘虏张纯的妻儿,张纯狼狈逃出塞外。

然而,经此恶战后,公孙瓒的部队损失颇大,被乌桓首领丘力居乘虚而入,反而被包围于辽西管子城。管子城保卫战持续了二百余日,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斗,公孙瓒的部队粮食耗尽,宰马匹为食,马匹杀尽,煮弩楯为食,最后突围而出。

管子城之战,公孙瓒虽败犹荣,其展示出来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令人钦佩。战后,朝廷升迁他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同时兼任辽西属国长史。公孙瓒是东汉帝国边塞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在他镇守辽西时,威震边关。东汉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北方边境却没有遭遇异族的大规模破坏,此公孙瓒之功也。

第二,向冀州发展

刘虞出任幽州牧后,成了公孙瓒的顶头上司。当时幽州的经济已面临崩溃,刘虞力主以怀柔手段招抚乌桓。作为武将,公孙瓒不理会什么民生政治,他把打击乌桓部落作为首要任务,立志要扫灭乌桓。

刘虞要怀柔,公孙瓒要打仗,两人的立场完全不同。由于刘虞政绩卓著,威望很高,乌桓许多部落前来归降。这下子公孙瓒更愤怒了,他暗地里派人截杀乌桓使臣,破坏怀柔政策。刘虞对公孙瓒的作法相当不满,便撤了边防驻军,把公孙瓒及其手下一万骑兵安顿在右北平。

此时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激化,这被袁绍看在眼里。当时袁绍为了实现夺取冀州的野心,怂恿公孙瓒进攻冀州牧韩馥。由于公孙瓒在幽州混得不开心,便决然南下,进攻韩馥。韩馥慌乱之下,把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

在袁绍巧取冀州的同时,青州三十万黄巾军涌入冀州勃海郡,与之正面相对的,正是公孙瓒南下的幽州兵团。

面对黑压压的黄巾军,公孙瓒尽显英雄本色。

他率两万人马对抗三十万的黄巾军,取得杀敌五万以上,俘敌七万的辉煌战绩。这一战,让公孙瓒的威名远播,震动天下。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来投奔公孙瓒,从这个阵容,可以想象其当时之强大。

第三,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

当初袁绍借公孙瓒之力,逼迫韩馥下台,巧取豪夺冀州。当上冀州牧后,袁绍就想把公孙瓒的势力赶出冀州,公孙瓒是何许人,当然不干了。于是,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已是不可避免。

公孙瓒野心勃勃,他甚至不满足一州之地,一口气任命三个刺史,把冀州、青州、兖州都当作自己的地盘。

公元192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爆发。这时袁绍的实力要远逊于公孙瓒,然而公孙瓒过于自负,在界桥之战中意外地输给袁绍。这一战,对袁绍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战。此后,袁绍与公孙瓒在冀州、青州展开多轮战斗,双方打得昏天暗地,谁都无法取胜。

袁绍与公孙瓒都为陷入战争泥潭而暗暗叫苦,最后两人决定握手言和。两人采取联姻的方式,结为儿女亲家,各自退兵三舍。

与袁绍的战争告一段落后,公孙瓒与刘虞的关系已是降至冰点。

公孙瓒是幽州牧刘虞的部下,不过两人关系紧张,形同水火。刘虞是皇室成员,他是朝廷委派的幽州牧,遥领大司马之衔。刘虞是出色的政治家,在他的努力下,幽州成了乱世中的一块乐土。然而,刘虞的地位不断遭到来自公孙瓒的挑战,公孙瓒根本不把顶头上司刘虞放在眼里,擅自任命几个部将为青州刺史、兖州刺史、冀州刺史,大有土皇帝的味道。

刘虞深知公孙瓒难以约束,拒绝向他提供军粮。公孙瓒得不到粮食,恼羞成怒,索性纵容士兵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根本不把刘虞的命令放在眼里。

第四,公孙瓒杀刘虞,这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当时幽州政府所在地是蓟城,即现在的北京,是刘虞的大本营。公孙瓒在蓟城东南筑了一座小城,当作自己的大本营,与刘虞分庭抗礼。刘虞断定公孙瓒迟早会叛变。与其等着他叛变,不如先下手为强。

刘虞暗地里集结十万大军,出其不意地进攻公孙瓒的大本营。

刘虞的军队,要远远多过公孙瓒的驻军。这次战斗,看上去似乎一点悬念也没有,如同瓮中捉鳖,手到擒来。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公孙瓒吓坏了。可是定下神来后,武将出身的公孙瓒就一眼看穿刘虞的弱点,他的十万大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估计是临时招募来的部队,毫无战斗力可言。

不仅如此,刘虞还发布一条命令:“不要多杀无辜,只杀公孙瓒一人。”并强调严禁放火,以免烧了平民的房屋。刘虞不放火,公孙瓒可不管这么多。他派数百名壮士溜出城外,纵火焚烧刘虞兵营。这一把火,在风势的作用下,迅速蔓延开,刘虞兵营大乱。公孙瓒乘机引兵出战,大破刘虞。

紧接着,公孙瓒包围蓟城,刘虞慌乱出逃,被公孙瓒的追兵生擒。

要如何处置刘虞呢?公孙瓒找了一个借口,谎称他与袁绍勾结,密谋当皇帝。最后,幽州牧刘虞惨死在公孙瓒手中。

公孙瓒杀了刘虞后,据夺幽州,表面上看是春风得意,事实上这是他由盛而衰的开始。刘虞任幽州牧期间,政绩卓著,深得士人百姓的拥戴,是少有的好官。公孙瓒为一已之私,杀害长官,尽失人心,从此,他的运势一路下滑,直至最后覆亡。

第五,公孙瓒之死

公孙瓒杀害刘虞后,把幽州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一股反公孙瓒的势力悄然兴起,为首的是前幽州牧刘虞的部下鲜于辅。

由于刘虞素对乌桓施以恩信,鲜于辅起兵后,联合乌桓骑兵,与公孙瓒对抗。公孙瓒不能无视这支反抗力量的存在,他派渔阳太守邹丹率军镇压。双方在潞北血战,邹丹大败,阵亡四千多人。

同时,鲜于辅也得到袁绍的支持。袁绍派遣麾下第一猛将麹义率部与鲜于辅并肩作战。奉行武力至上的公孙瓒已是四面楚歌。南有袁绍虎视眈眈,内有鲜于辅的强势兴起,北有乌桓、鲜卑杀气腾腾。鲜于辅振臂一呼,乌桓与鲜卑积极响应。乌桓峭王派自己所部精锐骑兵参战,鲜卑也出动七千名骑兵前来助阵。一时间,鲜于辅手中的兵力已达十万之众。

兴平二年(195年)底,鲜于辅率幽、冀、乌桓、鲜卑联合部队,向公孙瓒发动大举进攻。公孙瓒在鲍丘河迎战联军,被杀得大败,弃尸两万。此役也成为公孙瓒军事生涯的转折点,他的势力从此一落千丈,直至灭亡。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诸郡,纷纷起兵,杀死公孙瓒任用的官员,响应鲜于辅。

很快,公孙瓒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他弃守蓟城,把大本营迁到易县。在这里,他大力修筑防御工事,挖掘十道堑壕,在堑壕边上修筑许多大土丘,每座都有五六丈高,在土丘上面建碉堡。在巨大防御工事的中心处,堆起一座大土丘,比其他都高,有十余丈高,公孙瓒自己就住在这上面。这样还不够,公孙瓒不得人心,担心有人想刺杀他,便在自己的小堡垒入口处安了铁门,连左右侍从都严禁跨入门内。

在公孙瓒势力衰落的同时,袁绍却高歌猛进,地盘拓展到冀、幽、青、并四州。

公元198年,袁绍开始发动对公孙瓒的最后一战。易县之战,一直打到次年,即公元199年。由于易县防御工事极为坚强,给袁军进攻造成很大麻烦。最后袁绍采取地道战术,挖到公孙瓒苦心修筑的堡垒地底下,掏空其地基,最后堡垒轰然倒塌。公孙瓒最后自焚而死,这位曾经盛极一时的枭雄,就此灰飞烟灭。



君山话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小明,很高兴能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当初的公孙瓒的实力远远在袁绍之上,由于其多次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其名声也是非常的大。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当时的公孙瓒可谓是傲视群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当时公孙瓒与袁绍的界桥大战,便是公孙瓒先挑起的,由于当时公孙瓒的实力过于强大,袁绍本意求和,但公孙瓒却没有答应,这更助长了公孙瓒的士气,让公孙瓒觉得此战必胜,本来公孙瓒的军队实力完全可以碾压袁绍,但是由于这会的公孙瓒太轻敌了,完全没有把袁绍放在眼里,变派了手下的一支精锐部队白马义作为先锋部队去跟袁绍大战,结果被袁绍打的落荒而逃,而这支公孙瓒军队中的精锐力量惨败而归,让公孙瓒的军队慌了军心,结果袁绍乘机追杀。公孙瓒的军队。

虽然公孙瓒这次败了,但他的实力依旧存在,依旧可以和袁绍对抗,但公孙瓒作就作在杀死了刘虞,而刘虞可是当时的汉室宗亲、幽州牧、更是公孙瓒的上司。公孙瓒这么做,无疑是与天下人为敌,自寻死路。由此便被天下群雄抓到了把柄,多方势力结合起来开始围剿公孙瓒。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公孙瓒在强大,也不是天下群雄的对手,所以很快便被打得落荒而逃,最后引火自焚。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就给我点个关注吧。


夫百说历史


公孙瓒当然很强,在汉末时期,除了董卓能稳胜一筹之外,可称最强军阀,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公孙瓒对袁绍礼敬有加的剧情,就像玉帝听见孙悟空打进来,吓到桌子底下一样的不可思议。史书中明确提到过,袁绍对公孙瓒的态度是“畏惧”!

第一,谈战力

大汉朝有两个地方的士兵战斗力闻名天下,且多出骑兵,一个就是西凉铁骑,一个就是幽州突骑。注意,这个说的不是三国时期,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官方军队,是打出大汉赫赫威名的军队。西凉军就不说了,一直是汉朝中央军征兵重地,而幽州最为出名的就是“幽州突骑”,后世乃至隋唐之后的“突骑兵”名号都来源于此,后代“突骑兵”象征着精锐骑兵,李广霍去病等人在对外作战时,都曾调集幽州突骑,同时幽州突骑也是光武帝刘秀的起家军队,他靠着幽州突骑兵纵横天下。

大名鼎鼎白马义从也是幽州突骑的一支,除此之外,幽州也是边关重地,常有对外作战,民风彪悍自不必说,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也是古已有之,因此谈军队战力,公孙瓒绝对强势。

第二,谈兵力

在袁绍讨伐董卓失败后,准备某夺冀州时,公孙瓒刚刚以两万步骑大败三十万青州黄巾,威名大胜,被封为蓟候。当然这还不是公孙瓒的全部兵力,反观袁绍既无精锐,也无骑兵,更谈不上大规模兵力。说到谋夺冀州,没有公孙瓒,袁绍未必容易掌控冀州。《后汉书》有记载荀谌劝降韩馥的一段话,有确凿依据:公孙瓒乘胜来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窃为将军危之。且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当今之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必厚德将军,公孙瓚不能复与之争矣。

真相就是,韩馥是因为怕公孙瓒才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刚坐上冀州之主,当年年末,公孙瓒就和袁绍开战了,当然这里边还有渊源,不是重点不提了。只说当时兵力,公孙瓒本身拥有幽州势力支持,又占领冀州一部分,青州一部分,论兵力也是上风。

第三,谈局势

公孙瓒崛起正逢乱世初期,要兵有兵,要地有地,攻打袁绍,是挟大胜黄巾军的威势,可谓士气高涨,军心日盛。反观袁绍,讨董失败,各诸侯分崩离析,空有名望,入主冀州也是借了公孙瓒的威势,且时隔数月,位子还没坐稳,就要面对公孙瓒的进攻,时间太短,难以整合冀州所有力量,以步兵对骑兵,天然劣势,整体处于明显下风是可以肯定的。史书中提到,袁绍因为畏惧,把自己的合法官位“渤海太守”让给公孙瓒族弟,也没能阻止公孙瓒南下。

第四,失败原因

公孙瓒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简单总结下。

首先就是,性格暴戾,太过依靠武力,属于有勇无谋,不懂文武制衡之道,还没个像样的谋士,吕布还有个陈宫呢。

其次,仕途相对平顺,导致自大轻敌,有致命影响。须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界桥之战败与鞠义,史书明确提到了轻敌的原因,要知道以步破骑,同时以少胜多,自古都不常见。战前拥有的巨大优势丧失,白白浪费了一战灭了袁绍的机会。

最后,也是根本原因:杀刘虞。败给袁绍不足以打垮公孙瓒,事实上,公孙瓒第一次与袁绍交战两年,最后是以朝廷介入调停,以平局收场的。杀刘虞带来引发巨大后果,至少四股势力的敌对:第一股,幽州内部军民纷纷杀死公孙瓒所置地方官员;第二股,刘虞旧将聚集汉胡兵马数万,攻打渔阳郡;第三股,乌桓峭王感戴刘虞的恩德,率本部兵马及七千鲜卑骑兵迎刘虞之子刘和,为刘虞报仇;第四股就是袁绍了。四方人马合力,聚集十万兵马,于鲍丘一战打垮公孙瓒,之后他躲在易京,自此一蹶不振。

最后说一句,刘虞,你丫的是真厉害!仁者无敌不是吹的。

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书僮聊历史


他本是一个屌丝,却逆袭成为了东汉末年北方的最强王者,令北方的游牧民族闻风丧胆,他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首位白马将军。然而,就这样一个猛人,他曾盛极一时,但却迅速地败于袁绍手下,落得了一个自焚而死的下场。那么,他到底有多强,还有他为何盛极一时,而又迅速败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真相。

他就是公孙瓒,今河北迁安人,他虽然出身于贵族,但是由于他的母亲地位低微,因此他只是一个屌丝,本来是做官无望。但是这个公孙瓒人长得帅,并且为人机敏,被涿郡太守赏识,成为其乘龙快婿。接下来,公孙瓒在其岳父的帮助下,与刘备一起师从卢植。在他学成归来后,在太守刘其手下任小吏,但不巧的是刘其很快就犯事了,但公孙瓒不忍心自己的老板受罪,竟然乔装成士兵,沿途护卫。

这个公孙瓒真是运气好,在前往流放地的途中,刘其就被朝廷赦免了。而公孙瓒因为此事,被举为孝廉,出任辽东属国长史,开始正式走上了做官为宦之路,也就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一次,公孙瓒跟随几十个骑兵外出巡逻关塞,发现有数百个鲜卑骑兵虎视眈眈。在此危急时刻,公孙瓒对随行的队伍说:“如果我们不主动进攻的话,一定会被杀死。”于是,他手握长矛策马率先冲入敌军,与鲜卑骑兵厮杀,杀伤数十人,鲜卑骑兵大为震惊,主动撤兵,公孙瓒才幸免于难。

此后五六年间,北方游牧民族战事不断,公孙瓒被升为中郎将,统帅兵马,守卫边境。每一次作战,公孙瓒都身先士卒,打仗的时候,他像打自己的仇人一样,打得北方的游牧民族屁滚尿流。正是由于公孙瓒的勇猛,威震塞外,鲜卑、乌桓等北方游牧民族不敢进犯。因公孙瓒与身边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因此称为“白马义从”,而公孙瓒被称为“白马将军”。

随后,黄巾军起义,公孙瓒在其堂弟公孙范的协助下,攻破青州、徐州等地的黄巾军。本来他以为幽州也将是自己的地盘了,谁知道朝廷派了一个刘虞来节度他。再加上刘虞对百姓仁爱,看不惯公孙瓒穷兵黩武,两人矛盾不断地激化。最后,忍无可忍的刘虞派十万大军讨伐公孙瓒,但被公孙瓒吊打,自己及其妻子儿女被公孙瓒活捉。随后,公孙瓒污蔑刘虞与袁绍要谋取帝位,将刘虞及其妻子儿女斩杀,公孙瓒就此得到了幽州。随后,他又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王者,盛极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在公孙瓒在斩杀刘虞后,刘虞的儿子召集刘虞的部下,联合袁绍和北方的鲜卑、乌丸等游牧民族南北夹击公孙瓒。公孙瓒是连战连败,被迫龟缩在易京,并且筑起了十余重战壕,与袁绍联军对峙,两军相持不下。本来袁绍想与公孙瓒讲和,但这个公孙瓒不识时务,不仅没有答复,而且加强守备。袁绍很恼火,于是派大军攻打公孙瓒。先是公孙瓒的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紧接着,公孙瓒的界桥别营危急,而公孙瓒又不肯相救。由于公孙瓒的冷漠和自私,彻底伤了手下的心,众人或降或逃。

很快,袁绍大军直接攻到了城门前,公孙瓒派自己的儿子向黑山黄巾军求救,黑山黄巾军率10万大军救援。在援军还没有到,急不可耐的公孙瓒就派人给援军送信,相约以火把为信号,前后夹击袁绍。但不幸的是,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但被袁绍伏击,大败而归。不久之后,袁绍军掘地道到城楼下,逼近公孙瓒的大帐,公孙瓒自知必败无疑,就引火自焚。

就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北方最强王者公孙瓒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公孙瓒的失败,不是他自己不够强大,而是他失去了人心,众叛亲离,焉能不败呢?


密探零零发


199年,易京,万念俱灰的公孙瓒端坐在燃烧的宫殿中。

他有三个问题想不明白:1、百楼不攻,为什么他苦心打造的易京城就这么被攻破了?2、几年前,他还坐拥数州,是个超级诸侯,怎么这么快就落到这般田地?3、他曾以仁义和勇略闻名,为何到最后众叛亲离?

以偶像派出道


骑白马的,不管是王子还是唐僧,都很帅!

公孙瓒干的第一件猛事,就是被太守看上了,招去做女婿!

要说公孙瓒的出身,倒不算太差,可是,这样的青年才俊,在城里怎么说也是能装满几个班的。公孙瓒能被一眼看上,至少是校草级别的外貌和本土偶像级的个人魅力了!

既然是这样的偶像级人物,自然吸粉不少,得道多助了!


随后,公孙瓒干的另外一件事情,让他成为道德楷模,扩大了粉丝圈!

当时,太守刘其获罪流放。树倒猕猴散,自然没有人再去靠近这个倒霉蛋了。可是,公孙瓒却假扮成士兵护送太守。路途中,这位太守被赦免。

一时,公孙瓒的义名迅速传开,众人纷纷赞许这样的义士!

人长得帅,又讲义气,这种人放到今天,估计也是国民偶像级的人物了!

散发偶像气质的实力派

随后,公孙瓒开始了偶像气质的实力表演!


他带着十几个骑兵一起硬扛几百鲜卑骑兵,勇武之名开始传播。

北方游牧民族、内地叛乱者、黄巾军,各种大汉朝头疼不已的对手,这位帅哥打起来就跟切豆腐一样! 不仅如此,他还选拔了能战之士一起,组建了偶像天团“白马义从”。


公孙瓒“白马将军”的传说在大汉流传起来!

最好的领导,也是最坏的领导

公孙瓒实力和功绩增长最快的时段时间,他的领导叫刘虞,一位威望极高的汉室宗亲。

这位德高望重的汉室宗亲,加上勇略惊人的公孙瓒,他们珠联璧合,很快在华北地区稳定了局面,他们一文一武,胡萝卜加大棒,搞定了各种不稳定势力!

可是,原本应该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的两位大人物,却因为一文一武,开始抬杠了。他们都认为对方的方法有问题,自己的效率最高!两人从抬杠到搞小动作,再到翻脸,逐渐敌对!


表面上,公孙瓒的势力已经极大,但他与领导刘虞的关系,却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爆炸,就足以令公孙瓒粉身碎骨!

月盈必亏

就在公孙瓒和刘虞开始撕逼的时候,另外一位大人物来到了河北地区。 这位大人物人狠话不多,随便打几个电话,就把冀州搞了下来。

这位大人物注定是公孙瓒的宿敌。因为,早年他在和朋友吹牛时,就说要占据河北的。他来这里就是来抢地盘的!

开打吧!

意外元素打乱公孙瓒的设想


尽管界桥之战足够精彩,足够有名,但他仍然算不上是公孙瓒与袁绍战争的转折点。 总的来说,双方的直接交锋互有胜负。

原本,公孙瓒是把握击败袁绍的。 当时,他和袁术、陶谦都是盟友,这两位实力派如果可以一起夹击袁绍,保证让袁绍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公孙瓒很快就发现,他失算了。


南线战场,袁绍的好朋友,一个叫曹操的家伙把他和他的盟友袁术打得叫苦不堪!

得,别夹击了,陶谦,我把老同学刘备给你,你给我顶住!兄弟们顶住,等我处理好后方的事,就回来和你们一起干袁绍,干曹操!

后院起火

可是,青州、徐州的兄弟,没有等到公孙瓒回来。 因为公孙瓒烧了把火,这把火玩大了。

志在安民的刘虞当然受不了公孙瓒这样穷兵黩武,他决定教训下公孙瓒。


得道多助,刘虞很快浩浩荡荡带了一打波人去捉公孙瓒。一起去的兄弟,都希望刘虞能放火,烧了公孙瓒丫的。刘虞拒绝了,像刘璋一样,皇室有个皇室的样子,伤害民房的事情不能干!

于是,早已对乱世规则了如指掌的公孙瓒放火了··· 刘虞大败,被公孙瓒俘虏。

一开始,公孙瓒还只是想弄个傀儡,帮忙糊弄糊弄。可是,就在汉室来嘉奖刘虞时,公孙瓒干脆把刘虞杀了!

这下闹大了。 刘虞打仗是不行,可是,刘虞的粉丝们打仗狠呀! 于是,鲜于银、阎柔招募那些“服刘虞,恨公孙瓒”的势力一起反抗!

后方起火,并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是,士族、皇族、少数民族,现在全部都成了公孙瓒的敌人!公孙瓒还怎么混?

公孙瓒或许忘记了:他之前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刘虞以他的怀柔,帮他搞定了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因为刘虞以他的皇族威望,帮他的军团获得了与大士族袁绍竞争的政治资本!

193年公孙瓒杀刘虞;194年刘备转会陶谦。

后果严重,土崩瓦解

公孙瓒随后开始了一段风急火燎的灭火历程。 北线,和阎柔等人连番大战!南线,田楷、刘备和袁绍激战!

在一番努力后,公孙瓒绝望了。 虽然在正面战场上,他的军事才能依然足以支撑他抵抗住袁绍和少数民族的联合进攻。 但是,青州丢了、徐州独立了。

很显然,在皇族、士族纷纷不支持他的情况下,他在青州等地原本就脆弱的统治基础,根本就扛不住!


那么,不如我就先躲起来吧!百城不攻,我搞个千橹,你们总搞不到我吧! 等你们玩得差不多了,我再出来! 于是,公孙瓒在易京修筑高城,开始了宅男生涯。

不想让依靠,就不再有人效忠

正如之前所说,公孙瓒最强大的,是他出色的战场才能。 从公孙瓒的指挥风格看,他是一位善于使用精锐部队的人。 他虽然部队曾经很多,但白马义从等精锐部队的出色表现,是支撑战局的关键!


如果,公孙瓒能在部属遭遇进攻时,及时率领精锐前往援助,未必不能鼓舞人心,击败对手。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公孙瓒敏锐地发现部署对他的依赖性。开始强调“独立气质”了。部属被围,他不再去救。

于是,本来就指望精锐来救的下属人心涣散,或逃或降!

人心不固,千楼何足恃?

既然外面的兄弟都散了,现在,该是公孙瓒苦心打造的易京城出来亮相了!


其实,公孙瓒想的不是没道理,易京不好打!所以,袁绍本来是想讲和的。哥,咱不打了好不好,你在那里好好待着,我着急回头和小弟曹操干一下。可是,公孙瓒不干!

打吧!

什么百楼不攻,千楼不攻?孤城不守才是最靠谱的法则。要想守住坚城,还是要内外夹击。 公孙瓒要出去请援军时,被劝阻了:大家之所以还在抵抗,是因为您还在,您要是出去了,恐怕大家就散了!

这个建议历来被很多人嘲笑。可是,平心而论,这不过是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公孙瓒前面“不救”的先例太多,他要是离开,部队真是说散就散! 于是,派出去的人还要与公孙瓒保持书信往来···于是,他们的信息被袁绍军捕获了! 袁绍假装“举火为应”,引公孙瓒出城,趁机猛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


大偶像公孙瓒本人出去吃了个大鳖,大家看在心里,最后的一点支撑的勇气也没有了!

不久,袁绍军从地道攻入,城破!

公孙瓒早期的迅速强大,得益于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众人依赖他的才能得以安心。这是一种凝聚力,但有时也会滋生过分依赖。

公孙瓒盲目地切除了依赖,也干掉了自己的凝聚力。

公孙瓒早期的迅速壮大,得益于刘虞的支持。刘虞的怀柔使他军事上的胜利得以固化;刘虞的政治声望也使名为下属的公孙瓒事实上提高了政治影响力。

但有影响力的人,天然也是你的竞争对手。


刘虞要除掉公孙瓒,献帝又何尝不想除掉曹操?公孙瓒除掉刘虞而一败涂地,曹操挟天子而称雄中原!

凡事有利必有弊,对问题,要全盘考虑而后行,万不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愿君决策稳重,步步顺利!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可以说,公孙瓒在东汉末期,混乱之初能够称得上是最强诸侯之一。

他,以十名骑兵对抗百名鲜卑骑兵,以少打多,却丝毫不落下风。

他,仅用三千精兵来讨伐叛贼,杀死了刘虞并占据幽州一带。

他,擅长使用双头铁矛,英勇善战,用“白马义从”,来威震塞外。他,率领两万人与三十万的黄巾军强怼,利用别人渡河的时期,成功打败并俘获数万人。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他是个强劲的角色。

《后汗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中道: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他极盛之时,所打的战役非常经典,且手下都是些狠角色。

第一个手下,我们联想到的是赵云。

赵云很早就跟着公孙瓒混,曾经救过公孙瓒两次,是数一数二的猛将。明明是个人才,公孙瓒不但不重用,还偏偏把他拱手让给了刘备。

其实除了赵云外,还有一名很少人想到的人,就是田豫。

田豫很小就跟着刘备混,而刘备当时还在跟着公孙瓒,后因刘备需照顾父母,所以田豫跟着公孙大哥了,刘备器重的田豫在公孙瓒那里却不受重用,只让他任命为守东州县令。

殊不知就这样流失了一名大将,最后田豫在曹操那里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不得不说,漏看了人才也可能是造成衰败的其中一个因素。


(公孙瓒)

除了手下厉害之外,接着就是战役了。

因为公孙瓒的好战,很多战役都打的非常棒。

他经常以少胜多打外族。匈奴都对他畏惧害怕,他手下的白马义从为他立下了无数的战绩,公孙瓒为此在北方名声大振。

因而给外人的感觉就是此人非常强,不可轻易招惹。

公孙瓒虽好战,但也有缺点,就是不懂收买人心。他与刘虞素来不和。

但刘虞很得民心,名声遍布周边数郡,又是他的上司,却欲讨伐这个不听话的部下公孙瓒。

公孙瓒用火攻打赢了刘虞的十万大军。抓住了刘虞,不久又杀掉了。杀掉好官刘虞的举动,让公孙瓒大失民心。

(公孙瓒与刘虞之间的战争)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

直到最后的几场战役之中,公孙瓒打得力不从心,经过之前几次的行为,许多大将士兵对公孙瓒没有了信心。因此他被袁绍打败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交代了公孙瓒的结局: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之,楼辄倾倒,稍至京中。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

在这里我们知道公孙瓒败亡是因为盲目自大的心里和对战局的把控力度不够之外,还有他没有得到人心。


刚日读史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 ,《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和镇压黄巾军起义而迅速崛起,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同时也由于其飞扬跋扈的军阀作风,不施仁政,四处攻伐,掠夺百姓,最终导致迅速灭亡。

究其原因,就在于公孙瓒就是一个土匪山大王,不懂政治,缺乏管理智慧,昙花一现,也就不足为奇啦。

01

威震塞内外

公孙瓒出身贵族,但因其母地位卑贱,只做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刘太守的赏识,成为了太守的女婿。凭借老泰山的提携,公孙瓒对北方游牧民族采用强硬的对抗态度,作战勇敢,屡获战功,逐步崭露头角,升迁涿县县令。

公孙瓒经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部属都骑着白马,左右为翼,号称“白马义从”,进击或抵御鲜卑,乌桓等的侵略,朝廷诏拜降虏校尉,封都亭侯。

中平六年(189年),因平定渔阳张纯的叛乱有功,升迁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公孙瓒率步骑两万在东光南大破黄巾军,斩首三万多人。趁黄巾军渡河之际,再次将其击败,死者数万,俘虏七万多人,辎重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后来,公孙瓒与其堂弟渤海郡太守公孙范联合,又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今河北威县境内)。

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

此时的公孙瓒盛极一时,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势力。

02

军政不和

黄巾军起义初期,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袭略青,徐,幽,冀四州,公孙瓒此时势力还不足以强大,无法抵御。

朝廷派遣宗室刘虞任幽州牧。刘虞采用怀柔政策,对游牧民族晓以利害。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任,就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

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杀害这些使者。

但游牧民族还是绕道到达刘虞处所,表达依顺的意愿。

中平六年(189年),张纯被其门客王政杀掉并把首级送给刘虞。

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被授予太尉,后升迁大司马。公孙瓒也被封为奋武将军。

但由于对待游牧民族的政策不统一,公孙瓒与刘虞关系恶化。

公孙瓒自恃兵力强大,放纵部队,多次抢掠百姓,而刘虞十分仁爱,体恤民情。

初平四年(193年),刘虞欲节制公孙瓒,决定率兵十万对其攻击。但被公孙瓒击败,活捉了刘虞。

公孙瓒诬陷刘虞与袁绍联接谋取帝位,胁迫段训斩杀刘虞及妻子儿女。

从此,公孙瓒占据了整个幽州,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军阀作风完全显露出来。

03

最终覆灭

兴平二年(195年),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等为了替刘虞复仇,联络鲜卑,乌桓等汉胡兵马共两万多人,在潞河大败公孙瓒的部队。后又联络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部将曲义共十万兵力,攻打公孙瓒。

在鲍丘大胜公孙瓒,斩首二万多人。

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郡纷纷斩杀公孙瓒所置官吏,与鲜于辅,刘和联合,公孙瓒屡战屡败,于是逃回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坚守。

两军相持一年多,袁绍部将曲义粮尽退兵,公孙瓒乘势出击,击败曲义,尽得其辎重。

公孙瓒临易河深挖战壕,高筑土丘,筑成营垒。

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斥去左右,男人七岁以上不许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做起了缩头乌龟。

公孙瓒又叫妇人练习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以此传达命令。

公孙瓒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部将都渐渐疏远啦。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与公孙瓒传书,想与其释和,但公孙瓒没有答复。

袁绍于是大兵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一个部将被袁绍围困,公孙瓒不与相救,说“救一人,以后众人就会等待救援而不肯力战。不去救他们,他们就会自我勉励进取。”主帅如此,军心可想而知。

袁绍直接攻到了界桥城门下,由于公孙瓒不肯相救,众人或降或逃。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截获公孙瓒求援的密信,将计就计,击败公孙瓒。挖掘地道,逐步攻到公孙瓒居住的楼台之下。

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引火自焚。

一时军阀诸侯,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04

昙花一现

公孙瓒的迅速崛起和覆灭,集中反应了汉末时期社会现状。

中央朝廷权威消失殆尽,地方势力凭借一时的骁勇善战,扩充军力,占据地盘,称王称霸。

朝廷无力掌控但又不能坐视不管,只能派遣官吏管理,又不能与地方诸侯处理好关系,矛盾激化,最终又是相互攻击,局面愈加混乱。

军阀政权往往胸无大志 , 不知体恤百姓,除了混战就是抢掠财物,民不堪其苦,得不到民众支持。

部将之间利益冲突,相互攻伐,不受节制。

整个局势就是:中央掌控不了地方,地方军阀又约束不了部属。

最终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公孙瓒最初凭借骁勇善战迅速崛起,终因胸无大志 , 不能施行仁政,稳固政权,被同样迅速崛起的袁绍一战而灭,又迅速灭亡啦。

公孙瓒的崛起与覆灭,仅仅是汉末三国时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诸侯势力发展的一个缩影,集中反应了那个时期社会混乱的情形,是再正常不过的历史状况。


豹眼看历史


公孙瓒有多强?靠着几千白马义从起家,成为幽州的实际控制者。刘备的平原令就是公孙瓒封的。刘备去北海救孔融是借的公孙瓒的兵,甚至刘备去徐州救陶谦,也是找公孙瓒借的兵。从幽州到青州再到徐州,极盛时期的公孙瓒俨然是中原宪兵的角色。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人。早年与刘备一起拜尚书令卢植为师,二人是同门师兄弟。公孙瓒出身辽西贵族,又被涿郡太守看上,招为女婿,当上了涿县县令。此后,公孙瓒于孟津大破黄巾军,被封为中郎将。此后,公孙瓒又参与了袁绍的讨董联盟,帮助袁绍杀了冀州牧韩馥,夺取了冀州。

然而,袁绍在占领冀州之后,却对这位帮助他拿下冀州的公孙瓒进行了驱逐,无奈,公孙瓒只得退回幽州,与幽州牧刘虞一起共同掌管幽州事务。刘虞这个人行事比较宽厚,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幽州的少数民族乌桓和鲜卑。可公孙瓒是个好战分子,他奉行的原则就是谁敢不服就把他打服。由于二人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大,导致公孙瓒对刘虞痛下杀手,击杀了刘虞及其全家。



并且公孙瓒还劫持了朝廷的使节,获得了都督北方四州的权力,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军阀。由于公孙瓒获得了北方四州的挟制权力,自然就与在冀州的袁绍产生了冲突。而公孙瓒又以强硬著称,这就导致他与袁绍之间不得不靠打仗来解决问题。当时,公孙瓒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是白马义从,这支军队曾经横扫北方。

但是,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作战过程中,袁绍派出了一支专克骑兵的队伍,大败公孙瓒于龙凑。并且,公孙瓒在杀刘虞之后,在幽州横征暴敛,导致幽州将领鲜于辅反叛。公孙瓒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此时,袁绍给公孙瓒抛出橄榄枝,希望与他讲和,到公孙瓒因为他弟弟公孙越被袁术所杀,拒绝与袁绍讲和。



最终,袁绍大军攻破幽州城,而公孙瓒却躲在自己的宫殿里自焚而死。


傅斯鸿


公孙瓒初期强大,是因为初期他掌握了一支比较能打的部队,所以很强势。

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人,虽然出生于豪族,不过因为他母亲地位低微,所以在家族中没什么地位。不过公孙瓒“有姿仪”,而且做事“无有忘误”,因此被太守看中,把女儿嫁给他。公孙瓒后来还师从卢植,也就是这时候认识了刘备。

公孙瓒为人很讲义气,太守被流放南方时,他一路跟随,在出发前还特意去祭拜祖先,表明自己的决心:

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瘴气,或恐不还,与先人辞於此。

结果太守半路遇到赦免,公孙瓒回来以后名声大噪,被举孝廉,从此正式踏上仕途。

不过公孙瓒成名,还是因为在边境和鲜卑、乌丸等族交战中作战勇猛,表现出色。渔阳刘纯勾结乌丸丘力居等造反时,公孙瓒率幽州突骑三千人与刘纯等激战,屡建战功,升为中郎将,都亭侯。

等到刘虞出任幽州牧,招抚乌桓部落的时候,公孙瓒部下已经有“步骑万人”,这在当时是很大一股军事力量。而且这支部队究竟战阵,其中的白马义从更是当时最好的骑兵,远非其他诸侯临时招募的士兵可比,这也使得公孙瓒可以在初期称雄一时。

然而公孙瓒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懂政治,只会打仗。这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矛盾,为他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刘虞出任幽州牧以后,认为对乌桓等族要以招抚为主,和公孙瓒力主武力剿灭的想法起了冲突。公孙瓒还担心刘虞独享大功,于是派人暗杀乌桓使者,故意制造冲突。不过最后刘虞还是撇开公孙瓒,成功招抚了乌桓等族。张纯逃亡到鲜卑以后被杀,叛乱被平息,刘虞因功升为太尉,公孙瓒也受封为奋武将军,蓟侯。

当时幽州屡经战事,地方已经残破不堪,刘虞的主张应该说是正确的,也得到了幽州士族的拥护,公孙瓒的举措无疑私心太重,也不合时宜。


之后不久,刘虞儿子刘和奉献帝之命逃出长安,想找刘虞率兵勤王。然而刘和在南阳被袁术扣押,袁术命刘和写信给刘虞,让他派军队来南阳讨伐董卓。公孙瓒知道袁术不可靠,劝刘虞不要上当,但是刘虞还是派了几千骑兵前去。

公孙瓒担心袁术心胸狭窄,知道自己曾经劝阻会报复自己,于是命堂弟公孙越率一千骑兵一起前去,以结好袁术。同时鼓动袁术夺了刘和的部队。此事让刘虞和公孙瓒两人之间的矛盾更大。

而在此时公孙瓒却又和袁绍结仇,又树了一个强敌。

公孙越不久就在袁术和袁绍之战中被杀,公孙瓒迁怒袁绍,率军进攻冀州。袁绍畏惧公孙瓒,于是将渤海让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希望和公孙瓒和解。

应该说公孙越之死不过是一个误会而已,并非袁绍故意要和公孙瓒做对,事后又做出和解姿态,公孙瓒此时和刘虞有矛盾,和乌桓等族又长期征战有仇,不适合再和袁绍对立,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袁绍和解,专心巩固幽州。

然而公孙瓒却不肯罢休,借大破黄巾军之威,进军界桥,最后被袁绍击败,损失惨重。不得不逃回蓟城。

公孙瓒多次擅自兴兵,引起了刘虞的不满,刘虞于是出兵讨伐公孙瓒,却兵败被捉,最后被公孙瓒杀死。刘虞是汉室宗亲,曾任宗正,又久在幽州,“恩信流著”,他的被杀引起了了众怒。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阎柔等人招募了数万人,联合袁绍一起对抗公孙瓒。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等于是三面作战,同时要对付袁绍、刘虞旧部和乌桓等族,自然就吃力了。

而且公孙瓒出身低微,没有什么人愿意投靠他,手下只有田楷、田豫和一度依附他的刘备能力还稍微强点。而袁绍出身名门,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因此投奔他的人很多。除了田丰、沮授、颜良、张郃等人外,郭嘉和荀彧一度也慕名前来投奔。

所以公孙瓒在不断的战争中日益衰落,随着袁绍平定了青州和并州以后,他的失败其实已经成了定局。

而袁绍和公孙瓒打了多年以后,也感到疲惫不堪,因此派人送信给公孙瓒,表示愿意和谈。这对于处于劣势的公孙瓒来说是一个喘息之机,此时曹操已经势力不断增强,如果公孙瓒和袁绍停战,那么他可以等待袁绍和曹操起冲突的时候再享渔人之利。

但是公孙瓒不仅拒绝了袁绍和解的建议,还加强了守备。在这种情况下,袁绍也只能继续和公孙瓒死战到底。

最终在袁绍、鲜于辅、乌桓单于蹋顿等人联合下,公孙瓒兵败自杀。他这么做,除了给曹操争取到了发展的时机外,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可以说白白为人做了嫁衣。

所以公孙瓒初期的强盛,只是因为他掌握了一支强大的边军而已,但是他不懂政治,又缺乏人才辅佐,自然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