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蘋果公司(8)—蘋果的幾個小故事

經過7期的介紹,我們對蘋果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今天我們就來進行蘋果的最後一期,介紹關於蘋果的有意思的小故事。

蘋果名稱的由來

第一個故事 ,就是蘋果名稱的由來。

關於蘋果的名字,其實有很多版本,有的說是伊甸園裡夏娃偷吃了智慧樹的果實,完成了人性的啟蒙。或者牛頓在蘋果樹下被砸到,發現了萬有引力。還有的說是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吃了一個毒蘋果自殺的,喬布斯為了紀念他。

其實這都不是真相。喬布斯回憶說,主要是他那一陣子經常去蘋果園,某些宗教儀式有吃蘋果餐的傳統。另外蘋果這個詞比較溫和,能夠抵消科技產品的銳利感和陌生感。還有一個原因-A打頭的字幕容易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

蘋果第三個創始人

我們現在的報道都是在說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聯合創立的蘋果。其實這種說法不完整,蘋果公司還有第三個創始人,名字叫羅恩·韋恩。他是喬布斯的舊同事,主要周旋於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之間,協調他們的關係。

蘋果剛成立的時候,股權結構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各站45%,韋恩佔10%。但是韋恩之前有創業失敗的經歷,心有餘悸,而且他當時也不太看好個人電腦行業的發展,所以在蘋果成立11天后就選擇退出,後來公司用2300美金回購了他的股份。如果他堅持持有到現在,這部分的股票的價格應在70億美金。

音樂的革命

之前我們說到iPod的時候,說到蘋果建立了音樂商店,讓大眾消費者養成了購買正版歌曲的習慣,改變了大量下載盜版歌曲局面。從硬件到軟件,可以說蘋果徹底顛覆了音樂行業的運行方式。當時促成這件事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需要和5大唱片公司談判,其中一個就是索尼。

索尼是在音樂行業,擁有全產業鏈的公司。他在下游擁有MP3,CD隨身聽,也都是業界標杆的產品。同時,它的唱片公司旗下也擁有很大打牌歌星,比如喬布斯的偶像鮑勃·迪倫就在索尼旗下。但是,為什麼索尼沒有改變這種商業模式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索尼各個部門之間獨立作戰,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個人利益。比如當說到99美分一首歌的時候,首先會想到降價會是利益受損,就不願意推進這種的改革。

蘋果公司(8)—蘋果的幾個小故事

但蘋果這方面就做的很好,直到今天蘋果內部還沒有所謂的“iPhone部門負責人”、“iPad部門負責人”這樣的職位。因為一旦設立這種職位,大家的天性就是維護自己的產品和部門的利益,這種結構一旦形成。想要撤走就很難了。

Apple Store:天才的發明

第四個故事,我們來說說Apple Store,其中蘊含的很多蘋果的思考和智慧。

喬布斯第一次萌生線下體驗店的想法是因為他覺得蘋果的產品都做地很出色了,唯獨少了一個線下體驗的環節。於是喬布斯就準備自己開店,把這個環節也掌握在自己手裡。結果,不管是董事會還是同事,都覺得這是一個爛主意。因為當時2000年左右,一方面互聯網泡沫即將爆掉,另一方便大家都十分重視電商,何必要開線下體驗店這種重資產的模式呢。

所以,不管是創業還是啟動新項目,一開始都是不被看好,甚至冷嘲熱諷的。

好在喬布斯比較堅持,他還聘請了美國著名超市塔吉特的高管和他一起做這個項目,他倆的目標就是打破傳統的零售模式。他倆提出了三個和傳統零售不一樣的觀點:

首先是蘋果店一定要開在非常繁華的鬧市區以及購物中心裡,無論租金多貴,而傳統的觀念則認為,電腦手機之類的產品,更換的頻率並不高,不像日用品,所以大家應該是願意開車去比較遠的地方買,這種租金成本也低。當喬布斯認為,產品一定要反覆和用戶對話,吸引他們走進去看,才能激發用戶的好奇心。

第二,喬布斯說,蘋果本身的產品也就那麼幾十種,肯定沒有百貨公司的多,但是蘋果店一定要大,才能體現出蘋果的品質感,品牌感。否則大家都會低看你,所以一上來喬布斯就不惜各種成本用最好的材料和設計來打造蘋果店,而且通常面積都很大。

第三,喬布斯認為蘋果店本身能賣多少產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體驗感。所以他搞了“天才吧”,目的是讓用戶直接在店裡接受各種服務。蘋果也給員工進行了很好的培訓,講座等等,都是為了更好地使用蘋果產品。

蘋果公司(8)—蘋果的幾個小故事

在店的設計上,喬布斯當然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蘋果店那個經典的旋轉樓梯,就是喬布斯設計的,專利上還寫的他的名字。靈感來源於他為Next辦公樓,設計的樓梯。

第一家蘋果店是2001年5月19日正式開啟的,提出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紐約第五大道的那家蘋果店,現在是全世界各類商家中每平米銷售收入最高的,比LV,蒂凡尼,甚至星巴克,麥當勞都要高出很多。

Apple Store是喬布斯在iPod、iPhone、iPad之外,打造的又一個現象級的產品。

終章

我們講完了四個小故事,關於蘋果名字的來歷,第三個創始人,蘋果的管理理念以及蘋果零售店的故事。想想這一週的時間裡,我們跟著喬布斯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你一定也發現了,即使是蘋果這麼偉大的公司。也曾經遇到的困難。而喬布斯這麼偉大CEO也遇到過彷徨的時刻。

在這段旅程最後的一小段裡。我們暫時忘掉那些輝煌,回到喬布斯這個人身上。我們用《史蒂夫·喬布斯》最後的一段作為蘋果的收尾。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喬布斯感覺不太舒服,他坐在屋後的花園裡,開始思考死亡。他談到將近40年前他在印度的經歷,他對佛法的研習,以及他對轉世和精神超越的看法。“我對上帝的信仰是一半一半的。”他說,“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認為一定是有超越我們的存在的”

喬布斯認為,當他面臨死亡時,更能更願意相信存在來世。“我願意認為,在一個人死後有些什麼東西依然存在”他說,“否則你積累了所有這些經驗,可能還有一點智慧,這些就這麼消失了,會有些怪怪的。所以我真的願意相信,會有些東西留存下來,也許你的意識會不朽。”

他沉默了很長時間。“但是另外一方面, 也許人生就像開關一樣。”他說,“啪!然後你就沒了”

他又停下來,淡然一笑。“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從喜歡給蘋果產品加上開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