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智能製造和工業自動化的新寵兒——工業機器人

各類的工業機器人以及與機床集成應用的例子都充分展示工業機器人應勢而生、新軍突起、迅速發展的現狀,以及與數控機床結合帶來所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前景。

數控技術是先進製造技術的核心技術,它的整體水平標誌著一個國家產業現代化的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強弱,具有超越其經濟價值的戰略物資地位。我們要成為機床強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一方面,機床工具作為裝備製造的母機,是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升級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能源裝備行業又對機床業有很強的拉動效應,可以幫助機床行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行業專家羅百輝表示,在能源裝備等重要行業的支撐下,國內機床行業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已出現了一些可喜的發展趨勢:如生產線製造技術和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作為製造業裝備量大面廣的主要機種之一,加工中心在功能上向複合化發展,在性能上向高速、精密化發展;精密機床進入微納時代;智能技術獲得廣泛應用;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智能製造和工業自動化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  

智能製造和工業自動化的新寵兒——工業機器人

隨著改革的深入,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格局已經形成,機床工具行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好形勢,已經開始進入發展速度與經濟運行質量同步增長的新階段,併為我國由機床製造大國向機床製造強國邁進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機床工具行業競爭力分析具體進步表現是:1、產值產量高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數控機床的發展速度高於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  

宏觀經濟不景氣,機床企業利潤不斷被壓縮,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加強設備自動化改造,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減小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已經成為製造業的普遍共識。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範圍內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不斷變革,既孕育著巨大的機遇,也伴隨著嚴峻的挑戰,給我國機床工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深刻影響。從國內環境看,我國機床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內在動力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根本改變,但傳統發展模式面臨諸多挑戰,機床工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是重點,提高自動化製造水平則是實現途徑,未來5年,自動化將迎來大發展。隨著機床工業自動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將擁有更加充足的動力和更加多元的選擇,從而加速實現由主要依靠規模增長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智能製造和工業自動化的新寵兒——工業機器人

在機床產品,尤其是高端機床產品中,自動化技術與產品幾乎作用於從控制機構、執行機構到測量與反饋機構的各個部分,而目前這些應用於機床及機床生產線的各種自動化產品,幾乎都在發生著推陳出新的變革。作為中高端機床的控制中心,數控系統包含了運動控制、智能技術、自診斷等多方面的技術,多軸多系統的數控裝置已紛紛被研發出來並投入應用;伺服系統的控制方式,也逐漸由常規信號型向總線型過渡;伺服驅動器和電機也同樣向數字化、交流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斷髮展。  

在這方面,很多前沿的自動化技術趨勢也紛紛展現出來。例如直線電機、力矩電機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馬紮克、森精機大部分規格的龍門式導軌已經不再採用滾動導軌,而改用直線電機,thk的直線電機在3000n負荷下,已經能達到720m/min的速度,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突破。而力矩電機以前只能用在小規格機床上,現在已經可以應用於越來越大規格的機床。以上這些技術的成熟,也在不斷地促進著機床性能的提升。

近年來,隨著高能低價永磁體的開發和性能的不斷提高,使得采用永磁同步調速電動機的交流同步伺服系統的性能日益突出,為解決交流異步伺服存在的問題帶來了希望。與採用矢量控制的異步伺服相比,永磁同步電動機轉子溫度低,軸向連接位置精度高,要求的冷卻條件不高,對機床環境的溫度影響小,容易達到極小的低限速度。即使在低限速度下,也可作恆轉矩運行,特別適合強力切削加工。同時其轉矩密度高,轉動慣量小,動態響應特性好,特別適合高生產率運行。較容易達到很高的調速比,允許同一機床主軸具有多種加工能力,既可以加工像鋁一樣的低硬度材料,也可以加工很硬很脆的合金,為機床進行最優切削創造了條件。 

目前,在機床進給伺服中採用的主要是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系統,有三種類型:模擬形式、數字形式和軟件形式。模擬伺服用途單一,只接收模擬信號,位置控制通常由上位機實現。數字伺服可實現一機多用,如做速度、力矩、位置控制。可接收模擬指令和脈衝指令,各種參數均以數字方式設定,穩定性好。具有較豐富的自診斷、報警功能。

軟件伺服是基於微處理器的全數字伺服系統。其將各種控制方式和不同規格、功率的伺服電機的監控程序以軟件實現。使用時可由用戶設定代碼與相關的數據即自動進入工作狀態。配有數字接口,改變工作方式、更換電動機規格時,只需重設代碼即可,故也稱萬能伺服。

智能製造和工業自動化的新寵兒——工業機器人

交流伺服已佔據了機床進給伺服的主導地位,並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系統功率驅動裝置中的電力電子器件不斷向高頻化方向發展,智能化功率模塊得到普及與應用;二是基於微處理器嵌入式平臺技術的成熟,將促進先進控制算法的應用;三是網絡化製造模式的推廣及現場總線技術的成熟,將使基於網絡的伺服控制成為可能。  

圍繞伺服系統動態特性與靜態特性的提高,近年來發展了多種伺服驅動技術。尤其是步進電機創新性地結合了伺服控制技術,革命性地創造出具有全新優異性能表現的一體化運動控制終端,使其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響應、低振動、低噪音、低發熱等優異特性。  

由此可以預見隨著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網絡製造等先進製造技術的發展,具有網絡接口的全數字伺服系統、直線電動機及高速電主軸等將成為數控機床行業關注的熱點,併成為伺服系統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