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驚蟄到,春雷響,萬物長!3月5日10時57分,迎來了驚蟄節氣。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春暖花開,大地復甦,萬物蓬勃生長,南京城在冬季隱藏的小美好正悄然而至。而春耕開始、城市萌動,人們的生活狀態也逐漸迴歸熱度,賦予了新一年的希冀。萬物生長,“春八鮮”“七頭一腦”都能嚐到了節氣與人們日常生活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農耕。俗語有言:“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萬物生長的同時,南京吃貨們的樂趣也迴歸了。春令嚐鮮,南京人素來對各種時蔬野菜有獨特的偏愛,甚至還有“春八鮮”、“七頭一腦”這樣專門的稱謂。所謂“春八鮮”,即是指蘆蒿、茭兒菜、豌豆葉、蒜苗、春筍、蘑菇、萵苣和蠶豆。這幾樣春季時蔬南京近郊都有出產,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金陵野史》中提到當年水西門外,曾有八鮮行開設,專營八鮮兼營其他蔬菜。也有鄉農,肩挑入城,沿街叫賣。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而“七頭一腦”指的則是枸杞頭、馬蘭頭、小蒜頭、苜蓿頭、薺菜頭、豌豆頭、香椿頭和菊花腦。南京方言裡將植物名字加後綴“頭”,是指其可食用的嫩葉。外出踏青挑上一把,做成最可口的佳餚。以至於有這樣的說法:“南京人,胃口好,一口飯,一口草。”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對於南京人愛吃“草”的習俗,南京文化學者薛冰則笑言:“其實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吃,南京只是由於自身的因素,讓這個習慣比較出名而已。”薛冰告訴記者,在太平天國之後的南京,城中很多老房子都被破壞,“這些老牆土倒下之後,都是非常肥沃的肥料。而且南京水潭多,這些野菜就會沿著水邊長。南京人以前就會在這些地方挖野菜,像是當年的清涼門、雞鳴寺一帶。”驚蟄時節容易上火,民間驚蟄還有吃梨的說法,生津潤肺。豐富良好的自然環境,讓南京人的春味更加濃郁。

為花設節,這是對一年最美好的希冀用一頓豐富的時蔬春鮮大餐,南京人打開春天的大門,讓生活的溫度逐漸迴歸。而趕一場“花朝節”則是南京人對新一年最美好的祝福。江南一帶以農曆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也稱為花朝節、花神節。今年的花朝節恰在驚蟄節氣這一天。“舊時花農們為祈求花業昌盛,每到農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這一天,南京地區的花農都要前往南郊的花神廟進香朝拜,祈禱一年花事繁盛。”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專家徐龍梅告訴記者,“當時花神廟附近就住著很多花農。”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據悉,花神廟是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用於祈禱花業興旺的廟宇。相傳最早在元代,這裡就開始種植玫瑰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後,下令集中各地種花能手移居鳳台門育植百花。清代花神廟建成後,每年的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菊花生日,花農們都會前來此處朝拜,祈求人花兩旺。遠近商賈也藉此機會前來訂貨和商討市場行情,來往人流如織,熱鬧非常。花農如此重視花朝節,因為南京人非常愛花,不僅家裡用花做燻、裝飾,更經常隨身佩戴。“這也與南京的天氣有關。”薛冰告訴記者,“一般到了夏天至秋天的時候,很多南京女性都會戴花,因為南京夏天天氣悶熱,出汗多,南京人就喜歡用一些鮮花濃郁的香味蓋住汗味,比如梔子花、茉莉花這種。而在家裡的話一般喜歡掛在帳子上。”驚蟄日南京人所表現出的文化追求,其實就是一種人與自然相處的人生態度和處世方式。​

驚蟄到!吃野菜、趕花節,南京人的生活樂趣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