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駿景農業


父母是孩子聯絡的紐帶,父母還在世上的話,作為兒女的自然是會經常去看望父母,一家人在節假日來臨前也會聚在一起吃個飯,這樣的話彼此之間的情感也可以更好的交流,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也能更好,而一旦沒有了父母這個紐帶,兄弟姐妹也只是春節才會見上一面。



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現在的情感缺失都很嚴重,大家都會圍繞各自的小家庭轉悠,很少會顧忌親人,因此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也會變得更淡。而在農村中還有親兄弟明算賬的說法,說的就是兄弟之間的利益糾紛,在父母在時,大家還沒有財產上的糾紛,相互之間也不會在一起鬧出矛盾,有什麼事情,父母就會及時出面解決。


但父母不在了後,兄弟之間鬧矛盾的事情太多了,在我們村子裡很多,因為財產和土地的糾紛,兄弟之間變成了仇人,斷絕了關係,這樣的話又怎麼會親近呢? 而姐妹和兄弟之間,在父母在世時,總感覺和一家人一樣,彼此間經常能見面,閨女也會經常看望父母,在端午和中秋節也會過來一起吃個飯,這樣的話也不至於感情冷淡。

不過隨著父母的離世,姐妹和兄弟之間就感覺如同親戚一般,平日裡走動的機會不多了,總感覺和親戚一樣。 幾家人見面也只是一年才一次,其他的時間很難有什麼交集,如果年齡大了的話,孩子有自己的孃家人,老人還走不動了,到時候兄弟姐妹之間可能幾年才見面一次,這樣就會更不親了。不過就算是見面的次數少了,彼此碰面後也會感覺很親切。


惠農圈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這個問題問得好,上一篇中我說了父母在世兄弟姐妹都非常的親,父母不在世,兄弟姐妹就各顧自己的家庭,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只要沒啥大事情,就很少來往。

雖然我們家庭父母在世,我們家只有兄弟兩個,在家庭方面我是老大,兄弟是老二,關係是處理非常好,在一塊過了幾十年,從來一句紅臉話就沒吵過,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一塊坐下來商量怎麼解決,從來不把事情藏在心裡,只要都說出,一切都雲散花開,話說回來,還是有的家庭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下面我舉個例子,就說我們鄰居,當初父母都在世,那兄弟姐妹好得不得了,不管父母過生日或什麼節日都會聚到父母家裡,說說笑笑,聊聊家常,都從不藏著掖著,可是就在幾年前他們的父親生病去世,在辦理喪事過後,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都打打出手,還不說母親還在,在當時母親怎麼想,這件事過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很少來往,除了母親有啥事,才聚在一起,在一起是都沒有話說,都各自想著心事呢,所以一直到現在,兄弟兩還為給母親分糧,還斤斤計較的,妹妹也不經常回來看自己的母親。

總之一句話,哪怕兄弟姐妹打的頭破血流,還是血溶於水,還是情親重要。在這裡我個人觀點是,兄弟姐妹之間還是要團結,相互往來之間都互相走動,若果有一天母親也不在了,那就後悔一輩子,才知道兄弟姐妹情











北漂di雄鷹81973


別說是農村,城裡也是一樣!只要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就如同散沙一般。知道為啥麼?因為父母的家就是兒女的家!父母不在就只有自已的家了。父母就如同捆菜的繩,攔菜繩沒有了,菜也就散了。我們這一代兄弟姊妹多,就我家來說吧,兄弟姊妹八個。二女六男。父母含辛絮苦將我們撫育長大,成家立業。一家人其樂融融。父母生病時兄弟齊心協力,共同伺候,先後將父母送走。父母走後,最初幾年兄弟商議,逢年過節各家輪流團聚,後因下崗失業諸多變局,經濟條件各不相同,也就漸漸疏離,開始分化。應驗了古語:"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父母在是兄弟,父母不在像親戚。我的體會是:兄弟姊妹想團結,首先要抱著"吃虧"的態度,要厚道。才能抱成團。不想吃虧,斤斤計較給誰都合不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還有下一代,都是獨子一個,阿彌陀佛,上天保佑吧!





用戶五未子55555


俗話說:“父母在,兄弟是兄弟,父母去,兄弟是親戚”,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變成了親戚。

小時候,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在父母的庇護下,可以無憂無慮,成年後,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其利益也不同了。

我父輩的這一代人,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遠疏也各有不同。

父親和大伯從前的關係很好,只要大伯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父親從來都不拒絕。父親長期的付出,讓大伯覺得理所當然。在大伯的眼裡,只要有一件事情父親沒幫他,以前做的所有事情就會被全盤否定。面對一次又一次地指責,父親不再選擇幫助,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淡。

相反,父親和姑姑們的關係一直相處的很好,他們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交集,都是親戚之間的來往,他們之間相互幫忙,相互付出,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不親了,一般有以下原因:

兄弟姐妹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利益

兄弟姐妹在很小的時候,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他們之間有共同的家庭目標,沒有各自的利益,不會有很大的分歧。

兄弟姐妹長大成人了以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家庭上面。他們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間一旦有了利益牽扯,就會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

兄弟姐妹之間的借錢,不利於親情的穩定

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幫助是很常見的事,不論誰遇到困難了,總會先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也有相互借錢的時候,由於他們的關係比較親近,有些兄弟願意互相幫忙。借錢的本質是希望幫助困難的兄弟,但是如果長期不還,或者因為借錢而鬧的不和,就會讓他們之間的親情慢慢疏遠。

所以,借錢對於兄弟姐妹來說,不利於他們之間關係的穩定。

兄弟姐妹有一方變得富裕,會看不起窮親戚

兄弟姐妹,總有貧富差距,如果有一方突然富裕了,往往也會膨脹,就會覺得窮親戚沒有用,而且會疏遠窮親戚。

富裕的一方,不再接觸其他人,聯繫也慢慢變少了,關係也漸漸疏遠了,自然他們之間也不顯得那麼親近了。

兄弟姐妹之間共財,有利益糾紛

俗話說:“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很多兄弟姐妹之間如果有金錢牽扯,最後都會鬧的不愉快。

兄弟姐妹共財,由於他們之間的利益不同,所以容易產生糾紛。如果共同盈利還好,萬一虧損,就會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爛賬。

兄弟姐妹有一方單方面的一味付出,另一方覺得理所當然

許多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幫助,不求回報,但是單方面的付出,會讓另一方覺得理所當然,這就勢必會使一方自大,一方過分付出。

如果他們之間有任何矛盾,單方面付出的兄弟姐妹就會爆發,甚至和另一方斷了關係。

兄弟姐妹的家庭距離分散,父母不在,缺少了聯繫,關係慢慢變淡

兄弟姐妹成家之後,家庭距離分散,父母是兄弟姐妹唯一能聚在一起的牽掛,父母在時,他們為了父母會經常走動,父母不在時,如果關係不好,也很少聯繫。

兄弟姐妹的親情是需要大家共同經營的,也許多一份問候,多一份幫助,就會增加他們之間的情義。


豌豆說情感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不親了,這種現象全國各地城鄉,哪都有!我真正的瀋陽人,算城市的吧,我媳婦的姐夫,即我的連襟,俗稱一擔挑,今年七十三歲,從19年的3月份開始,就腦血栓二次復發,病體沉重,而他的弟弟妹妹至今都未來看望他一回。請問,城市人不也是這樣嗎?


想想88665


這問題提的人是人類嗎?第一,城裡人兄弟就親嗎?有農村親兄弟親嗎?你怎麼不去問問城裡人。第二你說農村父母去世後兄弟不親,有什麼根據,不是沒有但是是及少數。實話告訴你我哥都去世多年了,不光我們和嫂子一家,我兒子和孫子和我侄子侄女加上孫子一輩都還是一樣親。尤其是春節基本上都在一起過節。包括侄女我女兒一大家,在我家鄉大部分都是這樣,各家教養問題。


手機用戶80730052246


因為現在好多男人結婚後都什麼事聽老婆話別的親戚都不重要了,就是一門親老丈母孃家人最親,但我也是個男人,在我心裡面丈母孃家人也親,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也親。男人應該告訴老婆,你對我兄弟姐妹們怎麼樣我對你兄弟姐妹們怎麼樣。這就是我的做法。。。。


尋找失落的心情


大家好,我是七隻蟲。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我感覺父母不在了,農村的兄弟姐妹之間更親了。我身邊的好多人是這樣。嗯,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不是,像你說的是個例。

我今年三十多歲。我的父母鄰居啊他們那一代。一般都是兄弟姐妹多。所以在父母對待子女的問題上。還有子女對待父母養老的問題上。都會產生矛盾。但是當父母不在了。他們的之間的矛盾反而減少。反而比以前有父母在的時候。更親了。不知是不是沒有了父母,然後才知道親情的可貴。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說說吧。

我們鄰居兄弟姐妹七個。四個閨女三個兒子。四個閨女和兒子都在外地。大兒子和三兒子在家。大媳婦總感覺老人偏向最小的老三。總是和老三和老人發生矛盾。然後其他的兄弟姐妹呢,也看不下去。都紛紛排斥老大媳婦。當時老大媳婦兒子結婚。他的姑姑啊,叔叔們,都沒有參加。為的就是讓他難堪。後來老人去世了。我是真不知道人家家裡的矛盾到底是怎麼化解的。現在每年就是家裡的兩兄弟啊,都會去外地看望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外面的兄弟姐妹也會回家探望家裡的兩個兄弟。經常會發現他們家的人發朋友圈,一大家子人然後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樣子。

我們家也是。爸爸弟兄五個。奶奶在的時候,也沒有感覺怎麼樣?我們就是各過各家的日子。因為我從小我就沒見過爺爺去世的早。自從奶奶去世以後。就發現我們家,特別團結。弟兄五個,不管哪一家有事情。他們就會坐在一起。喝著酒然後商量的事情到底該怎麼辦。然後都各盡所能的把事情處理好。

所以我認為父母不在了,農村的兄弟姐妹之間,更親了。


七隻蟲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農村有句老話: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表親不來了。這就是說當姑姑和舅舅去世後,剩下很親的表兄弟之間也沒了交往。農村是一個人情關係社會,特別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更是農民有紅白喜事時必請的貴客。但是在如今的農村,傳統的家族式觀念似乎正在不斷的消散,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上一輩去世後,下一輩就再也不親了。

當然這種不親的情況還算好的,更有的是親兄弟之間因為小事而反目成仇,大大出生。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基本上每天都在發生,至於為什麼當上一輩去世後,下一輩之間顯得不再親,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 兄弟姐妹之間缺少共同的話題

長輩們生活的年代,所處的農村環境都大致相同,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話題。比如一家兄弟幾個,可能他們的成長路程都是差不多的,自然也就會經常交流、增加感情。但是到了下一輩,隨著農村環境的變化和不少人到了城市,他們之間所有的相同點越來越少,最多的可能就是手機遊戲了。

我曾經有個伯伯,他年輕時混得不錯,如今早已搬進了縣城。以前伯伯還在的時候,我們兩家一年起碼在過年時會走動,有時候甚至一年走動四五次,那個時候我和表哥之間也有著不少話題。但如今隨著伯伯去世,不久前我們家再到伯伯家走動時,和表哥之間沉默了很久(我不喜歡玩手機遊戲,更沒有話題),最後只能一波沒一波的尷尬聊著。

其實不止是親戚之間交談需要共同的話題,朋友、熟人都是因為共同的話題才會走到一起的。所以隨著老一輩的去世,年輕人之間又沒有共同的話題,自然也就不可能感到親。

  • 互相之間沒有牽掛

中國農村有句古話:父母在,不遠遊。這是說當父母還在世的時候,孩子的心裡牽掛者父母,不能夠出遠門。而那些出遠門的後輩,也因為心理牽掛著在家的父母,所以會時常給兄弟姐妹打電話,詢問家裡的情況,必要的時候還會伸出援助之手。於是在父母當做溝通橋樑的情況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就越老越來深。

當農村父母去世以後,子女之間平時的交流便缺少了相應的橋樑,他們不再詢問家裡的情況,也不是很關心自己親戚的狀況。只有當親戚有紅白喜事,或者發生重大的事件時,才會回到家裡面,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或者分享喜悅。其實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農村老人死後子女並非不親了,只是此時由一家人變成了兩家人,沒有誰會動不動管別人家的事。

當然也有很多子女家庭分家後平時也相處的很好,有事沒事都會選擇在週末或者節假日聚餐、集會等。

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生活,不可能一直關心著其他人的家庭——即使那個家庭和自己有著血緣關係、正如有句話:清官也是很難斷家務事,有時候你願意和別人走近,別人還不一定搭理你。


愛茶者九號


我是鄉村靜嫂,我來回答。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其實,我們如果瞭解了親情的意義和親情的延續,就解決了題主的問題。

一、父母是聯繫兄弟姐妹之間親情的紐帶

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們常來常往,因為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父母,並且這些人會在父母家裡團聚,然後大家吃飯,聊天,聊各自的工作、孩子和對未來的展望。

無形之中,關係就會越來越牢固,大家有事都互相幫忙,父母看兒女們這樣心裡也高興,兒女們這從這份親情中得到了溫暖,大家會更加珍惜這份親情。

越是親,就越是親,越是疏遠就越是疏遠。

而一旦父母去世,平時大家都很忙,沒了父母后,不能經常聚在一起,沒有了以前聊天的氛圍,大家也就慢慢疏遠了,越是遠,就越是遠,最後是有事了才在一起,沒事都各忙各的,很多人為此感到不解。那麼,咱們在第二個問題中解答。

二、大家會有各自的新親人

成家立業後,不是隻有父母這邊的親人了,會有妻子家的親人,等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後,又會有他的親人,然後自己會成為這些親人之間的中心。他們都圍繞著你來維繫這份親情,對於原來的親情,由於已經沒有了父母的中心維繫,不但從精神上無法顧及,也從內心會把親情的度向自己這邊傾斜。

所以,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人類延續繁衍後的必然表現,我們不必為此感到感傷,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生活本來就是分離聚合組成的。

當一份親情斷裂,肯定是有了別的親情頂替。可有些親情我們還是要珍惜。不過,另一個事實就是,一般情況下,父母去世後,下一代的親情並不會斷裂,只不過是疏遠了。

等到下一代人再去世,那才是真正的不親。

總結:親情是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東西,這是我們的美德,不應該被拋棄。但我們不必過多的糾結這種分散離合,做為成年人,做為一個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這些是必須要承受的,只要自己心中保留這份親情,那麼,親情就會永遠存在,並不會隨著誰的去世而消失。

我是鄉村靜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