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文化?我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一葉扁舟88


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用四句話作了言簡意賅的表述: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1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一個人的教養最重要的體系那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根植,就是那些修養已經在你的體內生根發芽了,你會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然反應,就像呼吸一樣。一個人心平氣和,做事妥帖,做人禮貌,這就是修養。在古代,我們常以玉比君子。說君子像玉石一樣溫潤,光華內斂,不刺眼,不炫耀,謙和守下,不咄咄逼人,這就是修養。古人讀書最重要的一條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代人讀書是學知識,只要分數高,啥都不重要。所以,現在很多人脾氣暴躁,話沒說兩句就要粗言問候,情緒總比邏輯來得快,脾氣總比涵養少的多。這樣的人讀再多書,也不能算有文化。

2 、無需提醒的自覺。無需提醒的自覺,就是在無人關注的時候,沒人提醒的情況下,自覺保持自己的教養。在別人都在隨地丟垃圾,做沒有教養的事情時,你仍舊堅持自己。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個自覺的人。上車自覺排隊,打飯自覺排隊,見到老人自覺讓座,別人輸密碼的時候自覺迴避,口香糖吐在紙巾裡,上廁所自覺靠近一步。自覺是無需提醒的,一個人只有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才會有自覺的行為。

3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英國著名哲學家約翰·穆勒說:“約束是自由之母。個人的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在一個公共區域裡,有素質的人說話都是低語交談,以不影響別人為標準。沒素質的人,或高談闊論,或聽歌外放,或吃完零食一地垃圾。說話、聽歌、吃東西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一旦影響了別人的自由,那你就是越界了。4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善良,就是發自內心的為別人好。善良是不讓人難堪,善良是懲強扶弱,善良是扶危濟困。善良是一種細膩的生活體驗,要體會到每一個人的感受,以溫和的態度,平靜的心情,委婉的話語,關切的目光,任何時候帶給別人的,都是一種信任與關懷。公共場合多為他人著想,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件非常有修養的做法。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收垃圾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下一個人,這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料青山多嫵媚gaby


文這個字的甲骨文寫法是上面人下面乂。兩形會意是示愛求交配發出的信息。化這個字是從到人。人是倒著生出來的。化是人生人的一個場景範式。

以此推想文化便是信息導向背後所引起的變化。有文化使是能夠解析並把握信息導向的人。文化並不都是善良。巫也是文化。


吳山野士


你好,我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問題隨時交流。

首先從“文化”這兩個字的字面看,文指文字,化是轉化的意思,所以文化這個詞,直觀的理解就是把人類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對事物的認識和總結,轉化成文字語言或者符號語言等形式,從而使得對事物的認識得以記錄、留存和傳遞。這也許是對“文化”這個詞的一種樸素的理解。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歷史進程。從古人類到現代人類發展過程中,人類發明了符號和文字,從而使人類發展得以由原始文明向現代文明不斷演進。

世界上有很多種語言和文字,都是人類文明發展進化的結晶。中國的文字演化大概從圖形文字、結繩符號開始,逐步產生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多種文字形式。大量古代文獻留存至今,記錄下人類文明發展的輝煌進程。

現代社會,人們從兒童開始一直到成年,甚至到老年始終都在進行學習。人類的智慧、技能都是在學習和實踐總結中獲得。現代人的文化水平普遍高於古人,這正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礎。

文化是文明的象徵,大到認識世界,認識規律,小到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有人類總結出的文化智慧結晶。

一個社會有一個社會的整體文化特徵,一個團體也會有一個團體的獨特文化特徵,一個人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也會呈現出一個人獨特的文化氣質和修養。

從文化範疇遵從順序的特點來看,大的範疇會包含小的範疇,小的範疇在遵循大的範疇的同時,也在不斷影響著大的範疇的特性文化。

總之,文化是人類發展中,形成的獨特能力,是人類進步的基石。文化的底蘊會決定整個人類、不同國家、不同團體、不同家庭乃至不同個人的發展和進步。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成為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個體,才能夠立足社會、貢獻社會。最後用《大學》裡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