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六月,大唐皇后武則天親自上疏給唐高宗,參了自己親外甥賀蘭敏之的五大罪狀。

罪一、亂倫,與外祖母榮國夫人有苟且。

罪二、貪汙武則天撥給榮國夫人追福用的瑞錦。

罪三、誘姦李弘的準太子妃。

罪四、在榮國夫人楊氏(武則天母,賀蘭敏之外婆)治喪其間私自換下喪服,穿華服召妓玩樂。

罪五、誘姦太平公主的女侍和隨從。

隨即,李治下詔將賀蘭敏之放逐雷州,並奪回此前賜予的“武”姓,令他姓回賀蘭。不過賀蘭敏之沒能走到雷州,他的生命被一根馬鞭終結在了韶關。


榮寵

沖襟朗鑑,風度卓然。瑤林玉樹,不雜風塵。鸞章鳳姿,居然物外。——摘自賀蘭敏之墓碑文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賀蘭敏之


賀蘭敏之的前半生可算是意氣風發,他是京城最大的紈絝,長相俊美,年少多金,姨娘是武皇后,姨夫是皇帝李治。

武則天曾經對賀蘭敏之非常看重,把他當成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為此,還特意給他改名武敏之,以便於繼承武士彠留下的爵位。

憑藉這層特殊的裙帶關係,賀蘭敏之仕途平步青雲,很快便升遷為門下省弘文館學士、左散騎常侍,在李治和武則天面前都是十分得寵。

不過武則天寵他可以理解為出於政治平衡的考慮,她想培植武家的勢力,以便於在朝堂上增加自己的話語權。從武家族人的親疏關係來看,大姐武順的兒子賀蘭敏之自然是最佳人選。

但李治為何也如此寵溺賀蘭敏之?原因竟然也是源於武則天的大姐武順。

武則天有兩個姐妹,大姐武順,嫁給賀蘭越石,丈夫死後她成了寡婦,帶著一兒一女度日;小妹武氏(名不詳),嫁給郭孝慎,夫妻兩人都早亡。

武則天感念大姐孤兒寡母活得不易,便時常召武順帶著孩子進宮來陪自己,順便加以照顧。誰知一來二去,還算頗有姿色的武順竟然和李治勾搭在一起,李治愛屋及烏,自然對賀蘭敏之也格外寵溺。

此外,寵溺賀蘭敏之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武則天的母親,賀蘭敏之的毑母(外婆),榮國夫人楊氏。

武敏之自小跟在外婆楊氏身邊長大,楊氏對他十分溺愛,食則同器、睡則同寢,致使兩人竟然發展出不倫的祖孫關係,這也成了後來武則天伐討賀蘭敏之的五大罪狀之一。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二聖臨朝


反目

倚仗大唐最有權勢的幾個人撐腰,賀蘭敏之的前途一片光明,飛黃騰達幾乎指日可待,但武則天的一記重手,不但將他打回原形,還順便奪了他的性命。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曾經如此親密的姨甥二人反目成仇呢?

事情源於賀蘭敏之的妹妹賀蘭氏。根據《舊唐書》記載,武則天的姐姐武順死後,李治又盯上了武順的女兒、武則天的甥女賀蘭氏。

賀蘭氏年輕貌美,又工於心計,她被李治寵幸,受封魏國夫人後,便開始積極謀劃自己的後宮地位。她想上位,自然威脅到武則天的皇后位置,因此武則天對其起了殺心。

武則天設計毒死賀蘭氏,又嫁禍給武惟良和武懷運,一舉拔掉了三顆眼中釘。她本以為做得天衣無縫,誰知賀蘭敏之的一個無意舉動,卻引起了武則天的疑心。

《新唐書·

武氏傳》是這樣記載的。

初,魏國卒,敏之入吊,帝為慟,敏之哭不對。後曰:“兒疑我!”

魏國夫人賀蘭氏死後,賀蘭敏之前來弔唁。這時李治也匆匆趕回來了,他見早上分別時還活生生的美人此刻卻已經冰涼,悲傷不已,追問賀蘭敏之怎麼回事?賀蘭敏之只是痛哭,卻不說話。

武則天知道後暗想:看來這孩子已經懷疑我了!

武則天為何只從賀蘭敏之痛哭,便猜到他已經懷疑自己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賀蘭敏之相信了武則天的話,相信是武氏兄弟害死了妹妹,在李治問詢時他自然會趁機請求一定要嚴懲武惟良和武懷運。可他既沒有痛斥武氏兄弟,更沒有央求李治做主,只是大哭,足以說明他已經猜到(甚至是知道)了事情真相。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姨甥二人已經生出嫌隙,開始了互相猜忌。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一代女皇


鬥法

賀蘭敏之的政治智慧,與武則天相比壓根就不在一個量級。

通過武則天以往的鬥爭經歷,我們知道武則天是一個非常能忍的人。正是由於她耐得住急躁,忍常人所不能忍,才最終成就了她前無古人的女皇帝業。

顧忌到李治和母親楊氏,武則天雖然對外甥有了猜忌,暫時卻不想動他。

她要等一個合適的時機,以她對賀蘭敏之的瞭解,只要自己對其稍加放縱,這個最好時機早晚會到來。

那賀蘭敏之是怎麼做的呢?

事實證明,他終究只是個愚蠢莽撞的好色之徒。帶著對武則天的仇恨,他開始了自己的報復行動。不過對手實在太強大了,強大到他自以為是的報復手段在武則天看來,不過是小孩玩鬧,“作人”而已。

比如他放浪形骸、狎妓醉酒,武則天當看不見;

他好色失德、淫人妻女,武則天也當看不見;

他結交損友,勾結朝臣,武則天找人偷偷記下來;

有了武則天的刻意縱容,賀蘭敏之在猖狂的路上愈走愈遠,他滿以為抓住了武則天的痛腳,自己便可以無限猖狂下去。他作得越兇,武則天便越難受,這是武則天的報應,也是他報復她的手段。

太天真了!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賀蘭敏月這名字是杜撰,實際上史無實據


時機

賀蘭敏之“年少色美”,行事荒唐,與自己的外婆楊氏有染。楊氏死後,武則天自己出錢給母親建廟拜祀祈福,賀蘭敏之卻私下把錢給貪墨了。更過分的是,楊氏還在禮喪其間,賀蘭敏之竟然脫去孝服,開始狎妓飲酒。

太子李弘到了納妃的年紀,武則天選了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準備給李弘當太子妃。誰知就在成婚前夕,準太子妃竟然毀於賀蘭敏之之手。

太平公主兒時常去外婆楊氏家裡玩耍,隨行的女官侍婢自然也少不了。

結果呢,賀蘭敏之鬼迷心竅,“悉逼亂之”。

武則天終於怒了。

敏之韶秀自喜,烝於榮國,挾所愛,佻橫多過失;榮國卒,後出珍幣建佛廬徼福,敏之乾匿自用;司衛少卿楊思儉女選為太子妃,告婚期矣,敏之聞其美,強私焉;楊姥喪未畢,褫衰粗,奏音樂;太平公主往來姥姥家,宮人從者,敏之悉逼亂之。後疊數怒,至此暴其惡,流雷州,表復故姓,道中自經死。

賀蘭敏之是典型的自己作死,明知姨母武則天心狠手辣,偏偏膽大包天去不斷去招惹她。他自以為有恃無恐,上有楊氏和李治的寵愛,自己又捏著武則天的短處,必能高枕無憂。

殊不知,他早已一步步落入武則天挖好的大坑,中了算計。

上面說過,武則天在等一個時機,什麼樣的時機呢?

楊氏英年守寡,獨自帶著武氏姐妹在武家卻受盡冷眼,童年的遭遇讓武則天對楊氏有著一份特殊的眷戀和縱容。同時,楊氏在武則天的權力鬥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她是武則天的對外口眼,也是武家勢力中最重要的一環。武則天打心眼裡不想忤逆楊氏的意圖,因此,楊氏尚在,武則天便不會去動她在世上最重要的這根血脈賀蘭敏之。

公元664年,也就是武順死的前一年,李治曾動過廢后的念頭,眼線報給武則天后,她急忙施展危機公關,成功化解。不過那一次事件讓武則天膽戰心驚了好幾年,也收斂了好幾年。

武順和魏國夫人賀蘭氏相繼死後,李治對她們的喜愛之情遷繼給了賀蘭敏之,因此讓武則天有所顧忌,不能輕舉妄動,以免前功盡棄。

如今,楊氏不在了,賀蘭敏之失去了最優力的庇護,他偏偏在這當口自己作死,給皇家戴了頂大大的綠帽,惹怒高宗李治,這就是武則天一直在等的時機。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風韻猶存的武順


疑點

以武則天的手段和能力,只要時機合適,她完全可以不動聲色便將賀蘭敏之打落塵埃,何必非要特意羅列了五大罪狀?

即便是要給李治交代,一條誘姦準太子妃便已經足夠,為何要羅列其他,自曝家醜?

說到自曝家醜,其實罪狀第一條,“烝於榮國夫人”的存在就極不合理。楊氏已死,死者為大,武則天曝出自己母親與外孫的醜事,僅是為誅殺賀蘭敏之找一個理由?

我們再看罪狀的最後一條,“太平公主往來姥姥家,宮人從者,敏之悉逼亂之。”

與宮人女婢不清不楚,對於賀蘭敏之甚至當時的整個王公貴族階層來說都算不得什麼大事,但武則天偏偏把這事單獨提出來作為一條罪狀,她有什麼目的?

疑點重重,武則天列舉五大罪狀弄死賀蘭敏之,她在掩蓋什麼?

賀蘭氏的另一影視版本


最後,難為真相的真相

歷史通常是由後人撰述的,因此,有時我們需要透過文字的背後去觀察真相。

作為記錄唐史的第一手資料,新舊唐書在記錄賀蘭敏之罪狀時,都不約而同把太平公主侍從事件放在了最後。如果從記錄的時間邏輯角度,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件事是最後發生的?

也就是說武則天在這件事發生後,終於下重手除去了賀蘭敏之。那武則天幾年時間都等了,甚至在李弘的太子妃事件後都沒有急於動手,為何卻單單等到此時卻不想再等了呢?

我認為,所謂的“宮人從者,敏之悉逼亂之”只是表象,賀蘭敏之真正欺負的,是武則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那時還僅是個孩子,發生瞭如此人倫悲劇,為了太平公主的名聲及皇家尊嚴,武則天只好快刀斬亂麻,提前處理了賀蘭敏之。

自洽支持:

  1. 這種事放在常人身上匪夷所思,但賀蘭敏之因自幼的亂倫經歷,他的理智早已扭曲,人倫觀念更是蕩然無存;
  2. 如果賀蘭敏之的所作所為存在刻意報復武則天的動機,那還有什麼事能比玷汙太平公主更能讓她心痛的?
  3. 皇宮中人多嘴雜,只怕關於太平公主的事沒那麼容易保守秘密。武則天此前對賀蘭敏之有猜忌,想致他死地只是心裡的想法,如今突然付諸行動,她需要給其他人一個說法,最好能讓太平公主置身事外。
  4. 想撇清太平公主,為何又要在罪狀中提及她的女官和侍從被辱呢?我們只能設想,也許太平公主的事已經有風言風語傳出,為了平息輿論,武則天只能將禍水東引,轉移眾人的視線,拋出一眾女侍來當替罪羊。
  5. 如此一來,武則天自曝母醜,揭開楊氏與賀蘭敏之的不倫之事也就說得通了,也是吸引眼球,轉移世人的注意力。畢竟一個已經故去的母親與還年幼的女兒相比,後者更重要。

我是愛讀唐史的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史料結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來評論區討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