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馒头放在您家门口了啊。”

“刚刚收到!添麻烦了,谢谢!”

“@所有人:蔬菜到家,大家一定要多清洗,注意防护哦!!!”

“多谢提醒!你们辛苦了。”

“‘老牛’为大家服务真是全天候、全流程、全身心!”

这是武汉洪山路社区洪侧12号院团购群里截取的2月28日的一段对话。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俯首甘为孺子牛!”

“老牛”是谁?

2月初,因抗“疫”需要,我从外地赶回住地洪侧12号院,门口贴上了武昌区防控指挥部对小区封闭管理的通告和物业给业主的一封信。物业告诉我,从现在起,小区将实行更严格的封闭管理,叫我加入小区群。

在小区群里,一个昵称“老牛”的人活跃度非常高,对小区居民各种疑问和诉求都积极回应。危机面前,他仿佛成了大家的依靠,邻居们都亲切的叫他“牛大哥”。

论群里大家对他的尊重,在我心里,这位“老牛”肯定是住在小区里的一名老党员,或者是退休干部。

随着小区封闭式管控越来越严,各种微信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要想小区封闭管理到位,就要让居民找不到要出门的理由。”“老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团购。但是人数太多,很多信息一下子会被淹没,很多居民诉求不能及时回应。为此,“老牛”专门建起小区“团购群”,把所有需要生活必须品的居民都拉入此群。

“有白菜吗?”

“我要购鸡蛋和番茄。”

“这个平台怎么下单啊?”

“货到了怎么付款?”

……

团购群建立了,但面对这么多居民的诉求,“老牛”始料不及,应接不暇,就是这头“老牛”累死也忙不过来啊。

不行,靠一人绝对干不了。于是“老牛”在群中发动,招募了有热情、会电脑、懂团购的12名志愿者,组建了“爱心保障”团购组,分楼栋单元负责,主动询问居民生活需求,积极对接定点商超,组织生活物资,让居民在群里报名,志愿者核对订单,然后统一下单购买。

为了不造成集聚,“老牛”他们商量,货到后由志愿者分单元发送到居民家门口,团购志愿者也增加到25人。

“送货上门”这一招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困难之中的浓浓暖意。

“向你们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感谢你们!”这是微信群中居民的由衷感激。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志愿者送菜上门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分发团购的蔬菜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月17日到2月29日的13天里,洪侧12号院志愿服务队已组织13批次涉及347户次832份物资的团购,在家乐福、中百超市等为小区居民购买了粮油、蔬菜、酒精、口罩等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保障了疫情管控期间的居民生活需要。

不会网购的老年人怎么办?

通过排查,该小区有24名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生活有困难。于是志愿者主动上门,了解困难和生活需要,将社区分发的爱心蔬菜送到他们手中。

2栋1单元的两个老人在家,生活不便。“老牛”、向宗波、李红娟、姚丰几次自掏腰包将购的蔬菜、酒精等物资送给她们。

群友“清静心”:“老牛”本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何况又是添了翅膀的“老牛”,可谓“如牛添翼”!我们的志愿者是个个穆桂英,户户杨家将,都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如牛添翼”的作风,大家感激之心都难以言表。

“如牛添翼”?

“‘老牛’这大的年纪,怎么电脑、各种小程序还玩得溜熟?”

通过群友披露,我才知道“老牛”其实不老,30多岁,是中南建筑设计院的一名党员,真名叫王翼飞,难怪群友叫他“如牛添翼”了。

第一次见到他真面目,是2月29日上午,在小区门口。他说:“团购的牛奶马上到,要分发。”我说:“你太了不起了,为你点赞。”“哈哈,给居民帮点儿忙,应该的。感谢我身边的有一个强大的团队!”看到他忙碌的样子,除了感动就是敬佩。

☟☟☟

以下是洪侧12号院

“爱心保障”团队志愿者的名字

请大家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她是春天里的红杜鹃”

就像“老牛”说的一样,洪侧12号院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

“哪位志愿者可以到14号院帮一下忙?”

“我来,我来!”

“马上到!”

“志愿者们辛苦了,具体职责分工已经大家商量,任务表发到群里,大家执行就行了!”

群里还有一位热心大姐,她是湖北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党员李红鹃。为了配合洪山路社区和网格员真正将下沉党员落实到小区,做到人人有任务,她主动在洪侧12号院建立了志愿者群。

小区是疫情管控最基本的单元,为了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各项管控措施落细落小,2月17日,接到社区通知后,李红鹃立即在小区群发出号召,党员快速响应,不到半天时间就集结了30名志愿者,后来又陆续有人加入,组成了4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的志愿服务队。

在李红鹃等人的协调倡议下,根据社区防控工作和居民生活需要,根据党员主动报名情况,她将志愿服务队分排查登记、进出管控、爱心保障三个组,起草了志愿者岗位职责,明确了各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和工作任务。

上对社区和网格员,下对物业和居民,内对各位志愿者,各种协调服务工作,她忙里忙外,成为中间的“磨心”。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87岁的周奶奶一人独居,小区排查时是她儿子报的信息。李红鹃多次打电话联系,2次上门去送过爱心蔬菜。

2月27日晚,团购组分发完家乐福团购物资,晚上十点多,周奶奶儿子给李红鹃发信息,说给她妈妈团购的套餐没收到。因当晚李红鹃太忙没注意浏览手机信息,早上醒来她马上联系“老牛”王翼飞核对,经核对物资并没有发错,后来又联系其儿子说还是没有收到,当时“老牛”说不行再帮买或退钱给他。

李红鹃怕老太太着急就上楼去找,原来菜放到门口靠墙的地方老太太没看到。于是,她敲门将团购套餐交到了周奶奶手中。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她是小区的热心人,困难特殊人员是她心中的牵挂,邻居们都称赞她是这个春天里最美的“红杜鹃”。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志愿者李红娟为困难居民送爱心蔬菜

“姚主任,你是我们的药神!”

小区封闭管理,对长期需要用药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而言是件比较头疼的事。

“姚主任,我想你先帮我们开以下药物:络活喜4盒,保列治2盒……”

“就诊卡号?”

“姚主任晚上好,你帮我开10盒辛伐他汀片。4盒复方丹骑兵滴丸。因为这些药是我和我爱人,还有我姐姐都要每天吃的药。麻烦姚主任了,谢谢。”

“姚主任真的令人敬佩!我下午拜托的,晚上就送到家门口了!谢谢姚主任!”

“感谢姚主任给我婆婆开好药送门口,您给大家带来方便,真是我们的好邻居。”

大家说的姚主任是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保健科的姚丰主任。在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她成为居民的“救命”恩人。她白天包括双休都要上班,但是居民拜托的买药的事儿她都细心记在本子上,晚上下班回家第一时间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医者仁心。面对大家的赞誉,姚主任只是说:“尽我所能为大家做好服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众人齐心 其利断金”

正是有这样一批人的模范带头,小区的党员都发动起来了,居民的心也凝聚起来了。

排查登记组在组长陈同月、副组长陈静的带领下,志愿者2至3人一组,分楼栋、分单元,采取微信、电话、门铃、上门等方式对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止2月18日,小区登记排查全部完成,共排查登记262户,共473人。几位一直在省防控指挥部加班暂时未在小区居住的同志接到志愿者排查电话后,很欣慰地说:“接到你们的排查电话,表示省里、市里的指令真正落到了实处,形成了闭环,这下我们放心了!”

执勤管控组在组长陈圆、副组长王帅的带领下,每天至少派2人到小区门口参与值守,协助小区物业对进出车辆和人员管理。虽然小区绝大部分居住的是省直机关干部,但是在进出管理上决不含糊,按照“非必须不进出”的原则强化车辆和人员管理,讯问、登记、测体温,每个环节不可省,小区秩序井然。

许萍、付炫平、吴娟、余雯、吴芸、朱芸、程红梅、戴启芬、陈静、陈圆、王紫燕、万莺、王宜宁、林静芳……这些志愿者中,一大批是女同志,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虽然没有完全点出你们的名字,虽然你们戴着口罩,也看不清你们的面庞,但在大家心目中,你们一定是最美的!

向宗波、李韧锐、王汉兵……这些铁打的男子汉,既要承担单位的防控工作,又要参加小区志愿者工作,工作经常是连续作战,加班加点。其中好几位又积极响应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号令,主动报名参与“千人战斗队”支援基础薄弱的社区防控工作。

还有一位特殊志愿者,她就是现在还在陕西老家的“老牛”妻子,一直都在后台帮“老牛”工作,默默付出。

身在防疫一线照样心系12号院的邻居王宜宁,主动给志愿者捐献30套防护服。

金正鉴、雷爱民两位65岁以上的退休厅级干部也主动报名做志愿者为大家分货。

……

面对志愿者与居民的齐心协力,大家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都说:“平时大家都忙,相互之间许多也不认识,现在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群内群外,充满的不再是恐慌、抱怨,而是加油、鼓劲、感激、敬佩,满满的正能量。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邻居“清风细雨”在QQ空间留下这样一段话:

我将门打开,门口已放好几大包我团购的生活用品,楼道虽然空无一人,但空气中却传来阵阵暖意。谁说我们不曾相识,因为有真情在楼道间传送。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把“点卯”变成“点窝”

志愿者实行网格化管理

社区,尤其是小区,是在疫情防控中是关口前移最重要的一环,为了真正把基层工作做实,洪山路社区工作者从春节前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休息,他们都说这次省直机关工委要求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确实为社区减轻了不少负担。

为防止“挂名式”“点卯式”下沉,真正做到下沉更下力,洪山路社区将前来报到的志愿者按照就近分配、因岗定人、轮流排班、统一调度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战时统一指挥。

“只有真正让‘点卯’变成‘点窝’,让每个党员都有事干,这才能让下沉基层的工作做实。”洪山路社区干部何方远说。

据何方远介绍,截止2月底,下沉到该社区的机关党员有226名,分别编入11个网格。

在第五网格的洪侧12院号相对志愿者比较多,只要社区和网格员有临时性任务,在群里招呼一声,立马就有人响应,帮助到其他小区值守、送货,工作不分内外。

第五网格员黄莉骄傲地说:“这个网格的党员素质就是高,行动力组织力都太强了!”

目前,洪山路社区疫情防控中真正实现了“社区、网格员、物业、志愿者、居民”五位一体的良好格局。

社区居民唐先生写了一首诗,献给这群热心人士,题为《献给12号院志愿者》:

灾难痛彻骨,

真情暖人心。

何需曾相识,

大爱在各君。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2月28日晚,洪山路社区党员帮助卸货后的留影


洪山路社区志愿者报告:让“下沉”为“下力”变“点卯”为“点窝”

图上左边这位就是传说中的“老牛”,他正在分发刚刚团购回来的牛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