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雷鋒”,請不要走

“ 雷鋒”,請不要走

江蘇淮安·王永波

“雷鋒”,請不要走

“雷鋒”這個名字,上了一定歲數的人恐怕都還記得他。雖然他只度過短短的22個春秋,可是他那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崇高精神卻長留人間。偉大領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因此把每年的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

走過48個春秋,雷鋒精神在我們這輩身上已經潛移默化。可以說,現實生活中“雷鋒”也無時不在。每年的3月5日,我在街頭轉悠,總能看到義務做好事的年輕人背影,他們試想用做好事紀念形式,讓雷鋒形象注入到了人們的心中,從而彰顯當代青年人風采。看到他們,我似乎看到“雷鋒”在人們的心中又復活了,一批又一批“雷鋒”傳人在“學雷鋒”活動中得到了發揚光大。

其實,雷鋒精神理應成為當今時代人們的一種高尚追求。聽說一個日本企業家這樣感嘆道:“雷鋒僅20多歲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為偉大的英雄,對人類是有貢獻的。學雷鋒無國界之分,把雷鋒精神引進我們公司,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會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產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也說:“雷鋒精神將與上帝共存。”是呀,古老而年輕的中國48年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飢寒交迫、牛馬不如的生活已經成為過去時,讓人遺憾的是——雷鋒的名字卻也隨著我們生活的美好而漸漸遠離了。

當然, 學雷鋒,光做好事還是不夠的,我們經常聽到:“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的說法。儘管有關部門每年將3月5日作為學習雷鋒活動日作為年年永恆不變的主題,但大多是“一陣風”, 在大街上、廣場上搞“學雷鋒”活動的花架子。等“學雷鋒”紀念日一過,雷鋒是什麼再也不會有人去過問。有這樣一個笑話:一位記者到一所學校調查,問一位小學生說:“小朋友,你知道雷鋒嗎?”只見那位小朋友頭搖得像鈴鼓,隨口答道:“我們班沒有雷鋒。”看到記者站在那兒發愣。他又重複道:“阿姨,我班真的沒有雷鋒!”這位記者無言以答、哭笑不得。

雷鋒是我們這片古老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但他身上折射出來的精神已經遠遠超出他名字本身,這種精神不僅屬於民族的,也應該屬於全人類的。今年在大街上,我雖然沒有看到“雷鋒”的身影,但雷鋒的精神已經在國人的心目中受到潛移默化。在今年疫情來臨時,有多少無名的“雷鋒”在做好事、善事不留名。從他們身上體現的是閃光的雷鋒精神。我相信“雷鋒精神”必將成為我們這個社會永遠追求的標杆,“‘ 雷鋒’,請不要走!”這是社會的呼喚、時代的強音。

“雷鋒”,請不要走

王永波,中國散文學會寫作中心創作員、平臺簽約作家、湖南特立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作家協會會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小記者指導員,《讀寫算》《新教師教學》《快樂作文》特約編輯,《小學生學習報》特約記者。業餘時間發表了小說、童話、寓言、散文多篇,個人事蹟曾在《跨世紀名人懷歷》《課程教育研究》《讀寫算》扉頁中登載,面向全國發行。作品集有《軌跡》《痕跡》《足跡》等。

“雷鋒”,請不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