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降清漢奸王爺們的結局

定南王

孔有德字瑞圖,遼東人,礦徒出身。崇禎初為登州參將,率軍援遼,至吳橋起兵叛明。陷登州,自稱都元帥。徘徊於明金之間。後受明軍嚴剿,與耿仲明渡海降後金,授都元帥。所部稱為天祐兵(滿語稱烏真超哈),以皂旗為色,崇德元年封恭順王,隨軍徵朝鮮,伐明國,連克松,錦。隸漢軍正紅旗下。從龍入關,追擊李自成至慶都,入陝擊破順軍主力,續下江南,連拔揚州,金陵,江陰諸城。旋迴防遼東,授平南大將軍,不久又下西南諸地,捕殺前明宗室大臣數千人。改封定南王,駐節桂林。明將李定國以象兵破桂林,孔有德自盡,並以火焚其室,盍府皆盡。其子被俘亦被殺。僅留一女,據說是還珠格格的原形。

降清漢奸王爺們的結局

靖南王

耿仲明字雲臺,遼東人,礦徒出身。初為明登州參將,後隨孔有德叛投後金。封懷順王。與伐朝鮮,徵明國諸役,隸正黃旗下。從龍入關,徵陝平闖,底定東南,於湖湘戰場連克衡州,祁陽,武岡諸郡縣,以功封靖南王。繼提兵入粵,因所部收納亡人,以逃人法為刑部所彈劾,疑懼,自經死。其子繼茂襲爵,移鎮福建。不久病卒,孫精忠襲,初尚肅親王豪格女,封和碩額駙,後從吳三桂反正,戰不利,又降於清,清廷初許以既往不咎,待戰事平,磔於市。

降清漢奸王爺們的結局

平南王

尚可喜,遼東人。父學禮,兄可義皆世職明將,戰歿於明金戰陣。初為廣鹿島副將,後受同僚所誣,率所部亡命後金,其軍號天助兵,封智順王。從伐朝鮮,克明皮島。從龍入關,追擊順軍,克延安,轉戰荊襄,下九江,邀擊李自成於九宮山。功還,鎮海州。後又隨孔有德南下,封平南王,專鎮廣東。以老乞歸遼東,旋三藩反正,其二子之信,之孝彼此相攻,遣兵守可喜籓府,不令出,以憂憤卒。後尚之信,與其弟之節,之璜,之瑛皆被清廷賜死。削爵。唯有二弟之孝,七弟之隆僥倖得免,迴歸遼東,守可喜墓。

降清漢奸王爺們的結局

平西王

吳三桂字長伯,江南高郵人,籍遼東。其父襄原為明錦州總兵,以武舉承父廕,授都督指揮,少而善戰,勇而果決,後金汗屢以書聞,欲納之,皆不受。甲申,流賊迫近燕京,授平西伯,急招入衛,半途, 聞京師陷,引兵還。初欲投誠於闖,聞其妾為順軍所掠,遂決意借師於清,約事成,割地納款,仿遼宋故事。及清軍入關,吳揮軍追擊李闖至慶都,還。清帝已在燕京繼位,封平西王,明帝亦在金陵使人北來,封三桂薊國公,權衡再三,辭公就王。其後轉戰各地,大小凡百十餘戰,破城無算,擒明帝於滇南,專鎮雲南。就藩曰久,清廷疑懼,撤藩議起,恐。遂決意反正。奉明三太子,建元周諮(官方史書稱吳帝制自為,國號大周,實際上是把“周諮“的“諮“字刪了,考古所見確有昭武通寶,但未見有大週年號標識,吳是奉明嗍還是帝制自為,無定論)。縱橫西南數年,病卒。其子應熊於京師為質,滇事起,被殺。孫世璠,守昆明,城破,戮屍。 親族連坐,一部遣回遼東,發配下五旗為賤丁,隸奴籍。及至辛亥,東北下龍旗者---民國眾議院長吳景濂者,即為吳氏宗孫。子曰:邪門。

降清漢奸王爺們的結局

義王

孫可望,陝西延長人。初從張獻忠麾下,為義子。清將豪格入川,獻忠敗亡,西軍諸將入滇,相誓扶明室。封景國公,賜名朝宗。孫討封秦王,廷議不決,引兵入衛,挾桂王。後為李定國部所擊潰,遂降清,封義王,隸漢軍正白旗下,尋卒。其三子相襲,因其出身,為清廷所忌,御史奏本,降爵一等。

降清漢奸王爺們的結局

一等海澄公

黃梧字君宣,福建平和人。初為鄭成功總兵,守海澄。後斬守將,降於清,封海澄公,駐漳州。其後薦施琅,上滅賊五策,請誅成功父芝龍。上聞,琅得擢用,芝龍亦誅,尋命嚴海禁,絕接濟,移兵分駐海濱,阻成功兵登岸,增戰艦,習水戰,皆用梧議。克金廈,拔銅山,舟師水戰出力尤多。未幾,三藩反正,傳檄至漳州,梧方病疽,聞變驚恚,遂卒。鄭軍與耿軍合攻漳州,城陷,梧子芳度戕屍,母趙,妻李自經死,從父樞,從兄芳名,弟芳聲,芳祐並死,期功男女從死者三十餘人。開梧棺,毀其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