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西邑乡距保山城三十余公里,和施甸、昌宁两县接壤。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厚重,颇具地理特色的地方,居住着汉、满、彝等17种民族,总人口6万多,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大乡。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西邑街子每四天赶一集,是周边群众盛大的集会。到了街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除本地群众外,还有昌宁及其他各处的朋友。大家都喜欢在这种热闹的日子里尽情享受乡街的温暖色彩,目睹山间集市的忙碌景象,体验山区群众的真挚和朴实。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天亮得早,街集的清晨,好些做生意的人从外地赶来。虽然他们低语细声,小心地卸货轻轻地走动,但还是会把街子早早地吵醒来。这时,山水、街巷、田野、村庄,都吮吸着湿润的空气,迎接太阳的升起,静待客人。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西邑街在一道山梁的腰间,南方往高处走,其他几方地势渐低,主街是一条曲折的大道。最热闹的时候要数中午,十一二点以后,人们从村寨、山坳、林间纷纷赶来,整条街上,男女老少,穿红着绿,人声鼎沸,挤得水泄不通。因为街子外两公里处是隆阳至临沧、普洱的省道,更多的人都从西北方向进去。

只见街口是一个弹石路坡道,道路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人挤挤攘攘,车根本无法通行。再往里走是服装街、粮食街。继续前行,街道上摆放的几乎全是山货,有颗粒饱满的葵花籽、南瓜籽,圆圆的核桃,绿皮泛黄的酸木瓜,松子,厥菜,菌子,山民自制的茶叶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当然,城里的人还是更喜欢去买那地道的土鸡和鸡蛋,即使贵点都没有关系。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也许,任何一个赶西邑街的人都会觉得实在,大家满怀期待地去,高高兴兴地回。就连那些常赶乡街的人,那些老街客,他们在做着自己事情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隐藏的细节,感受到一些微小的惊喜。比如西邑街子上的泡皮,就算得是一种藏而不露的美味,它不在普通饭馆供给,只有小摊上才能找到,并且真正好吃的那家,普通人也多是弄不清楚的。

在西邑大街,有几十家食摊,他们有的卖现成饭菜,有的以炒菜为主,有的卖米线饵丝,如果你走完服装街,过了粮食街口,就会看到前面宽敞平坦,有很多食物在卖。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想吃东西的话,随便找个食铺就坐下,相信也可品到一番意味。就在街右侧靠后的平地上有几家食摊,木桌矮小,几张桌子拼拢在一起,桌子边是长条凳子,那儿就有最好吃的泡皮供应。泡皮本来别的地方也有,可以煮熟拌吃,或煎炸而食,风味迥然不同,但西邑街的泡皮通常是将猪皮子炸脆了来以水腌菜拌吃,这里面很有讲究。

腌菜必须腌制得恰到好处,不生不呛不老不烂,猪皮要炸得泡脆酥黄,才能达到要求。所以,这两样食材一般是食铺老板自己在家单独做好,不卖现成的。另外就是作料要齐要真,主要作料有油辣椒、酱油、花椒油、炒芝麻、芫荽、蒜泥、花生等,其中最提味的是花生,只要将花生焙炒后粗略捣碎就行。然而泡皮这种东西加花生才好吃,不加花生味道一般,所以其他作料都放在桌上顾客可以随意放,只有花生是老板单独加给,这其中也许就有美味的奥妙。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老食客在吃饭时,一般都会要一碗免费的豌豆浆,点一碗水腌菜拌泡皮,慢慢嚼着、品着。待吃饱喝足,土特产也买了一些,就该离开了,不管街散了还是没散,来到街口坐上车子,打道回府。

保山西邑街,满满都是回忆

西邑在我眼中就是块神奇的土地,西邑街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西邑的山山岭岭写满沧桑和美好。

【作者】李瑞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