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2019年最具有代表性的投籃來自達米安-利拉德的一記37英尺外,並非來自助攻的超遠三分。但利拉德清楚,他的這記季後賽首輪顏射喬治、送雷霆出局的神奇遠投,並非一蹴而就。

這位冷血的大心臟球員在多年來一直幫助聯盟加速比賽中的一大趨勢:遠距離三分的崛起。和斯蒂芬-庫裡、詹姆斯-哈登、盧卡-東契奇和特雷-楊一樣,利拉德是一小撮遠程專家的意願,他們正在迅速改變我們對於職業籃球中遠投的看法。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這絕非偶然,”利拉德對ESPN記者說道。“很多人都在這上面花時間,讓自己熟悉和掌握超遠投射。”

遠距離的三分的一個重大的開創性時刻是2016年2月,庫裡在對陣雷霆時的那記不可思議的三分。當時庫裡運球剛過半場,他突然停下,在一個看似不合理的地方直接出手,球應聲入網,絕殺了雷霆。

庫裡的超遠狙殺是近十年來影響力最大的三分球之一。在連續拿到MVP的兩個賽季,庫裡單槍匹馬就改變了人們對於“合理射程”的看法。在庫裡出現之前,如果從那麼遠的位置出手三分,球員會被立馬換下並被嘲笑,甚至入選五大囧。但就在幾年以後,這樣的超遠三分的出現頻率正呈爆炸式增長。

超遠三分並沒有正式的定義,但讓我們試著把它標記為在三分線外至少3英尺的投射。而現在即便是在三分線外很遠(26.75英尺)的投射次數同樣令人吃驚。

在2019年的NBA比賽中,27英尺的三分投射數量要比16英尺的中距離跳投多兩倍,而在2013-14賽季,這個數據正好相反,當時中距離出手是三分球的兩倍。而在庫裡投進那記劃時代的三分球的2016年,根據數據追蹤, NBA的投手們會在每場比賽出手3.2個超遠三分。四年以後,這一數據是原來的275%,在聯盟中每場會有8.8次超遠三分出手。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以下是一位超級球星如何接受這一改進以及為何超遠三分會接管聯盟。

當保羅-喬治把利拉德歷史性的撤步三分稱作“糟糕的選擇”時,他可能不知道利拉德和他的訓練師菲爾-貝克納怎樣練習過這種超遠投籃。

就像很多NBA的打法改進那樣,利拉德的超遠三分試驗也是源於某種失望。在2018年被鵜鶘噩夢般地在季後賽橫掃後,利拉德覺得自己必須擴大射程。鵜鶘用戰術死掐利拉德,他需要用新方法來對付這樣有侵略性的對手。如果利拉德能投的更遠,他就不會總是需要隊友的擋拆或是抓住轉換過程的瞬間來投出三分。“我們用了很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嘗試超遠三分。”利拉德透露。

在2018年的休賽期他花了一些時間,讓自己投入緊張地訓練之中,而這些訓練最終讓他的比賽更加輕鬆。

“起跳出手,不起跳出手,幹拔出手,用更大的蹲幅出手,”利拉德說。“你知道的,用那些你覺得不舒服的位置去投出精準的投籃。”

一開始貝克納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個訓練館裡用膠帶劃出了一條臨時的“四分線”,比NBA的三分線遠了四英尺,之後,他和利拉德開始著手開發NBA中最具威脅的遠投系統。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正如ESPN記者Malika Andrews在去年所寫,NBA球隊越來越多地在練習場地上貼上另類的標記。但這些標記中最受歡迎的無疑是四分線,很多支球隊都貼上四分線來鼓勵隊員完成更遠的出手。

貝克納從利拉德還在韋伯州立大學時就和利拉德一起訓練,他看到了一種用不同方式訓練利拉德的機會,他希望利拉德能在比賽中更自信地出手超遠三分,但他也不想利拉德的射程變得太誇張。用他自己設計的裝備,利拉德會在訓練中越投越遠。通過地上新帖的標誌線,貝克納可以精準得出利拉德每次出手的距離。

“他會使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嘿,我覺得這個距離的超遠三分不錯’”。利拉德說。為了訓練在不同方位的穩定性,兩人使用了Celtic 50的方法,這是一種經受許多球員考驗的投籃訓練法。貝克納從凱文-伊斯曼那學到了這種方法,伊斯曼長期擔任NBA助教,其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是為道格-裡弗斯打下手。

它的原理是這樣的:你必須在三分線周圍的5個投籃點分別命中10球,記錄下你分別需要的出手次數,因此你最後命中的次數一定是正好50次。如果你平均每個點只用20次出手,你就會得到100分。這就像打高爾夫一樣,次數越低越好。

一般而言,最頂級的射手有時可以用60次左右出手完成。貝克納回憶說,他第一次讓利拉德做這個訓練是在大一時,那時三分線還比較近。他目瞪口呆地看著利拉德兩次用51次出手的成績完成訓練,整個過程中只有一次出手偏出。當利拉德連續命中時,貝克納盡力保持平靜,他不想因為自己誇張的情緒變化干擾到利拉德。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兩人把這一訓練延續到了利拉德加盟開拓者來到NBA之後,利拉德仍然能夠在95%的訓練嘗試中,以60次及以下出手完成挑戰,他的最好記錄是52次,而現在利拉德正在四分線挑戰上接近這一數字。

利拉德在2018年夏天的訓練中,28英尺外的Celtic 50挑戰他經常在60次出手以內完成,他最好的記錄是54次,換算下來他在訓練時的超遠三分的平均命中率是93%,這傢伙是個特別的投手。

到2018年休賽期結束後,貝克納意識到NBA的傳統射程已經不再適用於利拉德。傳統意思上“好的機會”和“壞的機會”對他已經失效了。只要利拉德能夠保持他的手感,他的效率就不會低。

貝克納把他的新想法精簡成一個類似咒語的口號:“繃緊身體,握緊球”。

而根據利拉德的經驗,想要在遠距離保持良好投籃狀態,最困難的不是手臂和腿。投的越遠,就越難以保證球按一個完美的弧線飛行。

“如果你的核心夠穩,身體夠強壯,那麼投出去的球就會更穩,如果你的身體比較虛弱,那麼你起跳時就不會那麼有力,當你超遠距離出手時,球會在飛行過程中產生晃動。”利拉德表示。

“球會向左或向右偏,有可能還會三不沾。越遠越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現在利拉德習慣在訓練中讓超遠三分佔自己投籃比重80%或更多。2019年季後賽上,這樣大膽的嘗試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誰能相信利拉德能投進那樣的絕殺?

但確實有一個原因為讓利拉德可以輕鬆做到這一點。上個月與費城76人的比賽激戰正酣時,利拉德開始了現在他的“常規操作”。當時開拓者領先8分,利拉德運球過半場,本-西蒙斯在三分線外準備防守。但西蒙斯沒能等到利拉德,他在33英尺外就直接出手三分。

這是一場很有代表性的比賽中一個很有意義的回合。利拉德剛過半場便直接出手,當時進攻時間還剩20秒。他的動作很紮實,投出的球很穩,然後正中目標。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這是本賽季三分出手的最遠記錄,利拉德擁有這一紀錄並不讓人感到驚奇。自從2018年休賽期的訓練以來,沒人在3分上能比他投的更遠。但在超遠三分的領域裡,他也並不孤單,聯盟裡好像突然湧入了一批能夠命中超遠三分的球員,包括了兩名超級潛力新星。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盧卡-東契奇和特雷-楊領跑本賽季超遠三分出手數。20歲的東契奇場均出手6.2次遠距離三分,而21歲的特雷-楊場均6.3次。讓我們來看一個數據來加深這些數據的意義:2013-14賽季,利拉德的遠距離三分出手數領跑聯盟,當時他場均出手1.4次。現在這些年輕球員出手超遠三分的數量是幾年前的好幾倍。

這種現象不僅僅限於明星球員。越來越多的球員開始投射遠距離三分,在6年前只有三名球員超遠三分場均出手超1次,現在則有44名球員超過這一數據。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包括教練在內,整個聯盟都開始對超遠三分有了好感。利拉德在自己的教練特里-斯托茨身上看到了這個趨勢。

“在我生涯早期,斯托茨並不喜歡遠距離三分,”利拉德表示。“他沒有我的那種自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斯托茨的看法變了。”

“他知道我很勤於練習(遠距離三分),也知道我在運球中或是接球出手時有多麼注重細節:下蹲,拿球,不起跳出手,這一類的動作。”利拉德說。“而在比賽中,他也見證了這種方式的選擇每年都在不斷增多,所以他現在已經接受它了。”

在密爾沃基,邁克-布登霍爾澤指揮他的空間型5號位,布魯克-洛佩茲,站在離三分線4-6尺開外的地方,邁克-德安東尼多年來則一直在休斯頓為自己的隊員不斷尋找合適的位置。他們已經看到了這些“大膽”的出手背後隱藏的高效率。據數據統計,本賽季三分線外出手的平均得分為1.05分,而16尺(中距離)出手的平均得分只有0.80分。2019-20賽季中,有12名球員至少出手過50次超遠三分,其中7人的命中率在36%以上,4人命中率超過40%。戴維斯-貝爾坦斯以46%的命中率傲視群雄。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整體上看,NBA球員在較短的時間內在遠距離投射的精準度上實現了巨大進步。試想一下,在邁克爾-喬丹的職業生涯中,他的三分球命中率是32.7%,而本賽季超遠三分的平均命中率是32.5%,這幾乎和史上最偉大球員投正常三分球的水平相近。

雖然這項數據在更大樣本容量的情況下有所減退,但你可以想想它帶來的變化,比如防守球員必須在離籃筐更遠的地方去搶籃板,這使得本來就已經拉開的空間變得更加寬闊。防守者需要更多的施壓,這使得持球人有更多的突破機會。這些神射手有可能錯過一些30尺遠投,但仍然能給球隊帶來巨大的利益。

超遠三分時代來臨 利拉德和訓練師用四分球宣告NBA的“徹底革命”

NBA的投籃技術正在爆炸式提高,像庫裡和利拉德這樣的神射手已經俘獲了全世界年輕球迷的心。有些效仿他們的年輕球員可能成為未來的新秀。庫裡16年投進那記石破天驚的三分之時,拉梅洛-鮑爾才14歲,而特雷-楊在離俄克拉荷馬20公里的一所高中讀書。就像科比年輕時嚮往成為下一個喬丹,今天的天才們也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庫裡或利拉德那樣的球員。

這對於NBA的未來意味著一件事:更多的遠距離轟炸正在路上。

文/Kirk Goldsberry, ESPN 譯/sq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