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與其說是我的作品感動了讀者,不如說是讀者感動了我

年已至,總該有些新的想法和計劃的。以前,我想的多是,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而今年,因為作品越來越多,讀者也越來越多,在我心中,讀者又是最好的朋友,我就想,我該拿什麼來回報這麼多讀者?除了寫出更好的作品,做好分內的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式?

很多朋友都知道,雪漠有很多非常好的讀者,他們做過很多非常感人的事。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對於現代的大多數人來說,似乎已成了童話。但在我的生活中,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每當想起,我就覺得自己有了寫作的動力。

比如,每次我到各地籤售,都會見到很多非常熱情的讀者,他們總是自發地對雪漠作品進行宣傳,給予推薦。他們的出現,總會成為籤售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起媒體的關注。有一次,我在濟南書城籤售時,就來了很多讀者,他們買了很多書,大箱小箱,大包小包。本來,書城規定,出書城時,要一個一個按書單查對,但他們沒有檢查我的讀者,書城負責人說,雪漠老師的讀者不用檢查,他們是不會偷書的。知道這事時,我很感動。

但是,也有很多朋友覺得不解,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讀者這麼喜歡雪漠。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的作品感動了他們。對一個作家來說,這是擁有讀者的前提。你想,雪漠是個作家,他如果沒有作品,還是雪漠嗎?還有人喜歡嗎?何況,最近幾年裡,我每年都會出十多本新書,以至於讀者們常常感嘆說讀不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跟讀者之間,建立了一種超越於一般的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在情感上,很多讀者已成了我的朋友。

在十多年前,我和一些讀者就開始了近距離的交流。那時候,我的作品還不多,只有《大漠祭》《獵原》等,但每週六的晚上,我都會在QQ群裡跟讀者們交流,回答他們的一些提問,幫他們解決一些疑惑,和他們一起成長。這個習慣,我保持了多年,每週都沒落下,即使有時外出不方便上網,我也會跑到網吧裡,準時與讀者在網上見面。後來,這些問答都被我收入《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一書中,成為非常珍貴的資料。一些即興寫下的小句子,比如“語出真心,打人便疼”“晴陽勿醉眠,告爾妙消息”“大風吹白月,清光滿虛空”等,也被讀者們稱為“妙語”,在文章和平時的聊天時經常引用。不過,對我來說,它們更多的是在記錄我曾經的一段美好時光。

就是在這種最樸素的交流中,很多讀者成了我的粉絲,一直到今天,他們仍然和我保持密切聯繫。他們自稱“雪粉”。其中有一些人,還放下了名利,放下了高薪,來到我身邊,做專職志願者,和我一起做事,像我一樣生活。因為他們通過讀書,明白了生命和選擇的意義,想要在活著的時候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在做事的過程中,他們也在成長著,也在實踐著自己的夢想。

後來,隨著微信的興起,我開始利用各種形式、各種途徑,跟各地的讀者建立聯繫。比如,每次讀者見面會,我都會給來參加的讀者發名片,加微信,告訴他們我的聯繫方式,同時我還會告訴他們,在任何時候、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出版的每一本書裡,都有我的聯繫方式。任何人只要讀書,只要有心尋找,就能找到我。當然,公開自己的聯繫方式,給我帶來了很多“麻煩”,但是我仍然會這麼做,因為它會讓我遇見一些與我心心相印的讀者,在我看來,這是人生中最美的收穫。

與其說是我的作品感動了讀者,不如說是讀者感動了我


我常說,我是和讀者一起成長的。而且,雪漠的成長,很多讀者是看得見的。不說別的,每年出版的那些書,就在定格著我的成長,一本本書,都是因為我一步步的成長而誕生的。

我的成長,也帶動了很多讀者的成長。他們通過讀書,聽講座,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和我一起做事,在這過程中,他們的心靈變得越來越強大,慢慢地放下了一些煩惱,遠離了一些痛苦。就是在這樣的交流中,我們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有些讀者還說,以前自己是混混,不知道為什麼活著,讀了雪漠老師的書之後,終於明白了人一輩子該怎麼活。

在相處的過程中,我也時時會接到一些讀者的“求救”電話,或是遇到其他緊急的事情,我總會盡力地幫助他們。某一次,我在北京參加活動時,深夜接到了一位讀者的電話,她說自己的女婿在醫院裡快要死了,臨終前想見見我,她想打車過來把我接過去,希望我能滿足她女婿的心願。那天夜裡,我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才趕到醫院見到了她女婿,並安慰了他,滿足了他臨終前的心願。

像這樣的“突發”事件,有很多。

有個讀者,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有時凌晨的時候,就會打來電話,訴說她的心病。但我仍會很認真地聽,一直讓她說,說到天明也沒關係,讓她說個夠。因為我知道,這些患病的讀者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且他們的情緒一定要發洩出來,否則病情會加重,有可能會有極端行為。在我心中,這些患病的讀者就是我的親人,是最需要人疼的。

真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都會把讀者當成自己的親人。很多讀者就是在這樣一種漫長的交往中,成了我的朋友,成了我的學生,成了文化志願者。

今年五月,我們的一位專職志願者家裡出了事,她年近八十的父親查出了晚期腫瘤,動手術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於是,身在海外的她,選擇了回家陪伴父親。在整整六十天裡,她日夜守候著、陪伴著她的父親,每天都給她父親喝一點金剛亥母舍利水,她唯一的期望就是病魔不要太折騰父親,讓父親安然地、無痛苦地、有尊嚴地走完最後的日子。奇蹟發生了,她的父親真的沒有疼痛。她父親走的那天上午,我正在禪修,忽然有一種感覺,知道她父親走了,於是我就給她打了電話。她接到電話後,一下子哭了,說她父親剛剛走了。因為當時只有她一個人在家,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就叮囑了她一些注意事項,並按傳統的文化禮儀對她父親進行了臨終關懷。她的家人知道後都感到不可思議,很欣慰。因為,癌症晚期的病人如果沒有信仰的話,一般很難抵抗肉體上的巨大疼痛,而她的父親不但無痛而終,而且臨終的時候非常安詳、了無牽掛,一切都很吉祥。這讓她的家人對文化、對信仰、對世界,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死亡和人生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很多煩惱和痛苦便隨之消散了。

所以,我一向倡導家庭文化,也幫助過很多讀者建立家道文化。往往是,一個讀者受益了,他的全家也會受益,甚至整個家族都會受益,那麼,他所有的家族成員,都會成為我的朋友。

許多時候,幫助讀者解決家庭問題,打造家道文化,和寫書一樣,也是我回報讀者、回報社會的一種重要方式。

曾經,有一位企業家朋友想為我做些事,他想提供部分經費,把我打造成一個品牌,然後如何如何。我說,先不要考慮這個問題,先考慮我如何為你的企業做點什麼。後來,為了幫他穩定顧客隊伍,建立企業文化,我經常在他的微信顧客群裡進行親子閱讀或親子教育等話題的交流,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公益性的,我沒有向他索取過什麼東西。

我從來沒有向任何人索取過什麼。我信奉無求品自高。無論面對的是誰,我所考慮的,都永遠是自己能給對方帶來什麼,能為世界奉獻什麼,而不是我能得到什麼。我在乎的,也從來不是別人能為我做些什麼,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那顆真心和那份真誠。也許,正是這一點,讓很多讀者都願意幫助我,願意和我一起做事。

與其說是我的作品感動了讀者,不如說是讀者感動了我


多年來,我一直想用各種形式來回報讀者,回報那些曾經幫過我的朋友。我覺著,人活著要有感恩之心。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任何資源,能從西北那個偏遠小村走出來,還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取得這樣的成就,離不開背後那麼多默默支持著我的讀者。一想到他們,我就會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就想,除了寫書之外,我還要做些什麼。

最早在涼州待著的時候,我沒有多少錢,於是我就和家裡人商量,自己編輯印刷一份內部報刊,贈給一些有緣的讀者。後來,稿費多一點的時候,我們就買一些圖書,捐給大學圖書館或一些讀者。現在,隨著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就開發了很多好的產品,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回報讀者。

所以,一個作家除了寫出更好的作品之外,我還以多種方式回報讀者,包括文化上的回報,也包括情懷上的回報。

像前段時間,我的小說《涼州詞》剛一出來,就有很多讀者踴躍搶購,很快地,就因熱賣登上了噹噹網的排行榜。雖然那時還是預售期,書還沒有到貨,但他們的熱情和支持,讓我非常感動。於是,我捐出自己的稿費,購買二十萬碼洋的“奶格瑪”護膚品和營養品,回贈給那些購書的新老讀者。因為很多年以來,我發現,很多朋友在做事的過程中,對於捐書等公益事業很慷慨,但在自己身上卻很“吝嗇”,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更捨不得為自己添置很好的護膚品和營養品。這次正好有這樣的機緣,讓我有了回報讀者的一個理由,我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能給他們帶去幸福,帶去健康,帶去吉祥!有人把這當成了一種促銷,其實不是。雖然它客觀上也許有促銷作用,但對於我來說,目的只是回報。在過去的多年裡,我出過幾十本書,每次新書出來,我們從沒有搞過促銷,但我的讀者們都會買書,都會積極地宣傳書。他們在乎的,是如何將書中承載的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很多朋友沒任何的功利心,做了很多事,很令人感動。我每次出新書,他們都會購買很多,捐給大學圖書館,或贈給有緣人。他們這樣做,從來不期求什麼,也沒有什麼回報,但他們就這樣默默地做了很多年,一直在做。甚至,有些人的名字,我們都不熟悉。他們不需要說明,也不需要解釋,在他們心中,做就是目的。作為一個作家,與其說是我的作品感動了讀者,不如說是讀者感動了我。

這個時代最缺的,其實不是物質,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而是朋友,還有其他的一些金錢買不到的精神和情懷。正是因為這個時代越來越冷漠,我希望能給讀者們一份關愛。所以,我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讀者,我希望自己能給他們帶來當下的關懷,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終極的超越。

需要說明的是,在回報讀者的過程中,我更多的是因為愛,而不是因為用。我有個特點,就是總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也許,正是源於這種愛,我才能夠打動讀者。所以,愛是一個作家寫作的動力,也是一個作家成功的秘密。

每天清晨,我禪修之後,都會在第一時間迴向給我的讀者。每年新春的第一天,我也會送去我的祝福,這成了我的一種本能。這份祝福,就像我的作品一樣,都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未來,我仍然會將更多的愛回報給讀者,回報給朋友!

在此,我向關心我的讀者送去我的祝福,祝願大家一生吉祥安康、幸福快樂!

——定稿於2020年1月1日元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