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发动机采用干式油底壳有哪些好处?

v测评



我们的发动机都是需要机油润滑的,发动机排量越大需要的机油也就越多,所以发动机都会有一个储存机油的地方这就是油底壳,我们平时所开的车大多都是湿式油底壳,也就是机油都是储存在油底壳里的,为了降低运行阻力发动机的曲轴都是高于机油液面的,当曲轴旋转时曲柄就会接触机油,利用离心力把机油飞溅到气缸和活塞上为气缸提供润滑,机油泵就会从油底壳中抽取机油给曲轴,连杆,凸轮轴等部位润滑。

而干式油底壳就不一样了,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油底壳是不存机油的,油底壳只是一个收集机油的容器,发动机的机油都是储存在单独的机油油箱内,干式油底壳有两个机油泵,一个是回收机油的,一个是给发动机提供润滑的,所以说结构上相对复杂,
那么干式油底壳有什么好处呢?干式油底壳的优点是由于不许要储存机油,干式油底壳都是一个厚度很低的接油盘,这样发动机的高度降低了,重心降低了车辆的操控性就会提升,而且机油都是储存在单独的容器里,就算是在激烈驾驶条件下发动机也不会因为惯性的原因失去机油的润滑保护。所以采用干式油底壳的车型大多都是大排量性能车,跑车,豪华车,毕竟我们平时开的买菜车根本就用不上这样的设计。


售后服务技术总监


具体地讲,发动机采用干式油底壳技术的优点体现在3个方面:

(1)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干式油底壳的油盘内基本上不存机油,因此发动机曲轴运转时也就不会受到搅油阻力;同时多级的并联回油泵甚至会增加曲轴箱内的真空度,使曲轴、活塞运动时阻力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有一定的提升。

(2)增加发动机润滑性能由于进人发动机主油道中的机油来自机油箱,而非直接来自油底壳,因此起润滑作用的机油质量更好,压力更高,流量更稳定,增加了对发动机的润滑效果。

(3)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由于干式油底壳的油盘非常低,发动机的高度随之降低,进而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有的油盘设计成前低后高的楔形,使发动机前倾,还可进一步降低重心。重心的降低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对于需要高速过弯的比赛场合尤为显著。

(4)能够适应严酷的行驶状况由于干式油底壳系统机油贮存在附加的机油箱中,且允许短时间内回油泵空转,这一特点使得其可以应用于军车或其他特种车辆。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就动动您的大拇指给个赞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研究僧君会积极回复的哟!更多汽车相关的知识请关注“汽车工程研究生”。我们是一群就读于知名高校汽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热爱汽车,我们想与您分享汽车技术和汽车生活常识问题,欢迎向我们提问!


汽车工程研究生


湿式油底壳

在说干式之前先说湿式,对比来看,才更能说明问题。

我们平时开的私家车,一般采用湿式油底壳。油底壳内储存着大量机油,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会低于曲轴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曲轴并不是浸泡在机油中的。因为一旦这样,曲轴的运转阻力会加大,而且会将机油转入燃烧室参与燃烧。正常工作时,当曲轴旋转时,曲柄连杆大头会随着曲轴的转动,一次次的转到机油里,这样它在转出机油液面时就会带出一些油滴或者是油雾,这些油滴后者是油雾就会溅到曲轴、瓦片之类的摩擦表面,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

干式油底壳

干式油底壳干式油底壳用在很多赛车的引擎。

油底壳内并非没有机油,而是量很少,因为其作用并非储存作用,可以将它看做一个中转站。采用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单独外置一个储油罐,来替代传统油底壳的储油功能。发动机在运转时,各个摩擦副的顺滑,由机油泵将储油罐中的机油泵到发动机润滑冷却油路,通往各个摩擦副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为压力润滑。润滑完成的机油回流到油底壳,另外一个油泵将油底壳内的机油泵回储油罐。所以这里所谓的油底壳并非储油作用,顾称之为干式油底壳。

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呢?

1.降低发动机高度并有利于平衡车身

由于干式油底壳不需要大量储油,所以其结构可以尽量扁平化,为发动机的布置节省大量空间。发动机的高度也随之降低,重心降低带来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操控。

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重量大多来自于发动机外部零件,从设计上,更有利于通过外部零件的布置,平衡车辆重心。

2.润滑效果

同时还能规避湿式油底壳的一种缺点,在车辆高速运转、倾斜、过弯道时,由于惯性和离心力作用,弯道内侧的机油液面就要低于外侧,部分机构润滑效果下降。而干式油底壳采用压力润滑,有别于飞溅润滑,即使车身倾斜,发动机依然会通过油泵和油道将机油输送到各个摩擦副。

那么干式油底壳又有哪些不足呢?

由于润滑油的压力全部都要来源于机油泵。机油泵动力则是通过曲轴的转动通过齿轮连接而来。在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中,这种压力润滑的强度需要大,所以机油泵的尺寸也大。此时机油泵需要的动力也就更多。尤其是在高转速的时候,发动机转速增加,摩擦部件的运动强度也就增加,需要的润滑的机油也多,所以就需要机油泵提供更大的压力,对于曲轴动力的消耗也就加剧了。因此干式油底壳只会配备在大排量或者大功率的发动机上,且用于需要经常激烈驾驶的车型,特别是赛车型跑车。

对跑车而言,提高极限时的润滑效果以及获得更低的重心是更重要的,而功率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排量等其他方面弥补。

干式油底壳的发动机油路更为复杂,经济性也不好。车辆部件越多、系统结构越复杂,其可靠性保障也就越难。所以这种结构,不便应用于家用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